《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就是说;以长远目光来看;崔氏还是有利可图;甚至获利颇丰;当然;眼下双方之间的合作肯定是联盟借助崔氏谋求发展;崔氏获利很少;但李风云是个特殊存在;去年他准确预言了东征大败;若今年他再准确预言了东都兵变;则如此神鬼莫测的人物;崔氏当然要大力结交;以便谋求长远利益。

    总之一句话;在这个由门阀士族统治的时代;身份地位决定了实力。李风云因为有了李安期的证明;证明他是赵郡李氏子弟;拥有了尊贵的身份和地位;于是也就有了与崔氏合作的资格和实力。没有李安期的那两个字;赵郡李氏没有透露出真相;李风云就始终是个贼;身份卑贱;地位低下;一切梦想都是虚幻。

    李风云的心里情不自禁地涌出一丝暖意。来到这个时代;孤独就如梦魇一般缠绕着心灵;尤其在夜深人静和身临绝境之刻;那种因孤独而带来的痛苦就异常强烈;然而;这一刻;他感受到了来自李德林和李安期的血脉之情;一丝久违的几乎忘却的温馨渐渐弥漫心间;让他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孤独;虽然自己对事实真相一清二楚;但既然李德林和李安期误会了;认定了自己就是赵郡李氏的血脉;是他们的亲人;那自己也就没必要拒绝如此温馨的误会。给别人以幸福;给自己以快乐;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李风云没有思考太长时间就在崔钰和崔九的期待中开口了。

    “这是你的承诺;还是整个家族的承诺?”李风云望着崔钰;郑重其事地问道。

    崔钰犹豫了片刻;随即正色答复道;“这是崔氏的承诺。”

    李风云微微一笑;问道;“如果某告诉你们;越国公就是兵变的发动者;你们是否相信?”

    崔钰愣然。

    崔九骇然。

    。。。

第三百二十四章 你要什么证据?

    越国公杨玄感?礼部尚书?河洛贵族集团的领袖?东都保守势力的大佬?与皇族同根同源的弘农杨氏当代最有权势最富才华的杰出之辈?

    崔钰和崔九面面相觑;眼里都是不可思议之色。

    老越国公杨素不但是本朝的开国元勋;还是中土一统的功臣;功高盖世;在军政两界威望崇高;门生弟子不计其数;尤为重要的是;圣主能在皇统之争中最后胜出;就是因为得到了老越国公杨素的鼎力支持;所以老越国公杨素死后;其政治遗产极其惊人。小越国公杨玄感完整地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一跃成为当今权势最为显赫的中枢重臣之一;即便他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对圣主的激进改革持反对意见;但因为其政治势力过于庞大;弘农杨氏又是皇族的根基所在;如果与杨玄感正面冲突;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会动摇皇族根基;所以圣主只能妥协;只能与其在政治上斗智斗勇一决高下。

    然而;圣主和杨玄感虽然政治理念不同;执政思路不一;是政治上的对手;但做为一起长大的“发小”;两人私交甚笃;关系很好。圣主一直很倚重杨玄感;毕竟杨玄感是弘农杨氏的家主;而弘农杨氏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了皇族的兴衰;国祚的兴衰;再加上弘农杨氏又是整个河洛贵族集团的核心;东都正好又处在河洛地区的中心;如此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在老越国公杨素几十年的经营之下;已经对中土的命运和东都政局的稳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圣主倚重杨玄感也就在情理之中。

    但是;杨玄感很低调;不论做人做事都很低调;即便他的政治立场很保守;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策略始终是妥协妥协再妥协;忍让忍让再忍让;从不与圣主和改革派们发生正面冲突;有时候为了打击政治对手;比如关陇本土贵族集团;杨玄感甚至默契配合改革派们;与圣主携手合作。正因为如此;杨玄感和河洛贵族集团在接踵而至的政治风暴中不但毫发未伤;反而有所壮大;这也引起了圣主和改革派们的警惕;但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大一统改革;圣主和改革派们对朝堂上的关陇本土和河洛本土两大保守势力;只能拉一个打一个;以便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所以即便有所警惕;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打击和遏制手段;相反;为了赢得河洛本土贵族集团的支持;反而尽可能满足河洛人的政治需求。

    这种情形下;没人想到杨玄感会发动军事政变;会背叛圣主;会为了推翻大一统改革而悍然发动内战;会因此而不惜代价赌上弘农杨氏和整个河洛贵族集团。

    当日在馆陶;当李风云向李百药和崔九发出警告;说东都会爆发兵变之时;两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齐王杨喃和其背后的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因为今日朝堂上不论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还是保守派内部之间的斗争;连遭打击的就是齐王杨喃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尔后崔弘升和崔钰也是这么想;毕竟依照正常逻辑;利益损失最大的怨气最大;为了夺回损失的利益;政治手段穷尽之后;当然要用暴力手段。然而;李风云坚持认为;齐王杨喃不是兵变的发动者;这随即让怀疑者们陷入了各种猜想;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李风云危言耸听;故弄玄虚。

    现在李风云给出了答案;兵变者是越国公杨玄感。

    然后依照这个答案进行推演;结果崔钰和崔九都非常震惊;越国公杨玄感不但有发动兵变的动机和动力;更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有实力有把握赢得兵变的胜利。

    “你有证据吗?”崔钰强忍住内心的震惊;急不可耐的问道;“事关重大;你要有证据;不能胡乱猜疑。”

    “如果某说;早在西征期间;当圣主和行宫人员深陷大斗拔谷之际;杨玄感便有弑君之谋划;可惜功亏一篑;你可相信?”

    李风云语出惊人;再次给了崔钰和崔九以强大冲击。

    “要证据;你要给儿证据。”崔钰再度说道。

    “你要什么证据?”李风云质问道;“你到底需要什么证据?杨玄感和他的同谋们又会留下什么证据?”

    崔钰哑口无言。如此惊天秘密;杨玄感会留下证据?可以肯定;这个谋划除了杨玄感和他的心腹同谋;除了兵变的策划者外;根本就不会有其他人知道

    “你又如何知道?”崔九问道;“西征期间;你不是在大漠上做马贼吗?

    李风云神秘一笑;“你怎么知道;西征期间;某还在大漠上做马贼?”

    崔九哑然无语。

    崔钰眼前一亮;好像发现了什么秘密;“如此说来;你一直是秘兵;而马贼这个身份不过是用来掩饰你的秘密而已。”

    李风云不予回答;但那句饱含暗示的话;已经足以证明崔钰的猜测完全正确。再联想到大业三年榆林事件爆发之前;李平原就一直是秘兵;本身就很神秘;踪迹全无;如果不是榆林事件影响太大;根本就没人知道李平原是个秘兵;是这起事件的幕后推动者;然后李平原就失踪了;而大漠上多了一个马贼;由此可以肯定;眼前这个中土第一悍贼李风云的确就是赵郡李氏的李平原;而且在他背后的大权贵们的“掩护”下;他还继续做着中土秘兵;并且承担了更为机密的重任;否则他不可能知道杨玄感的秘密;不可能知道许多就连他们都无从得知的中枢高层机密。

    “如此说来;西征期间;你曾以某个不为人知的身份;秘密潜伏到越国公身边;赢得了他的信任;然后发现了他的秘密;但你暴露了;遭到越国公的追杀;而越国公因此停止了兵变;所以他的弑君阴谋也就功亏一篑了。”崔钰兴致勃勃的做出了一番推演;“儿的猜测对不对?”

    李风云不予理睬;笑而不语。

    “你太神秘了;你就像幽灵一样;不不;你就是藏在黑暗里的魔鬼;杀人无形。”崔钰兴奋不已;激动地问道;“你告诉儿;你还知道什么秘密?有关越国公和东都兵变的秘密;儿都想知道。”

    “你相信了?”李风云反问道。

    “将信将疑。”崔钰笑道;“如此大事;只要没有发生;儿都将信将疑;但如果你能透露更多秘密;儿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会让崔氏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李风云微微颔首。的确如此;去年东征期间;正因为中枢重臣一个接一个死去;都给自己说中了;崔钰才相信了自己的推演;急吼吼的跑去辽东战场拯救自己的父亲。这次也是一样;现在无论自己这么说;说得天花乱坠都没用;崔钰肯定是将信将疑;只有等到杨玄感真的发动兵变了;她才会相信自己。

    “你可知道这场兵变大概何时爆发?”崔钰问道。

    “盛夏;六月的某一天。”李道。

    崔九顿时皱起了眉头。这场兵变若想成功;最佳发动时间应该是七月;因为辽东战场冬天来得早;深秋时分若没有攻克平壤;远征军就要撤退;由此可知;远征军至少要在远东雨季结束后;也就是七月前后抵达平壤城下;给自己赢得两到三个月的攻城时间;而那时远征军距离东都的路程最远;讯息传递时间和回援时间都最长;等到远征军回到东都时大河南北也已进入冬天;已经不利于作战;这便给了兵变者更多的坚持时间;而兵变者坚持的时间越长;对东都政局的影响就越大;对圣主就越是不利。

    但奇怪的是;李风云预测兵变发动时间是六月;比最佳时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而提前一个月也就预示着圣主和远征军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返回东都;这对兵变者十分不利。

    “兵变的最佳时间应该是七月。”崔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机密泄露了;只有提前发动兵变。”李风云不假思索地说道。

    崔九恍然大悟;若机密泄露;兵变当然要提前;否则死的就是阴谋发动兵变的人了;“所以;你预测这场兵变一定会败?”

    李风云点头;“这是兵变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

    “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崔钰问道。

    “杨玄感没有在各路救援军队到来之前;彻底拿下东都。”

    崔钰愣了;崔九更是不解;“越国公不在东都?”越国公是礼部尚书;是中枢重臣;若不在东都留守;就会随侍于圣主左右赶赴辽东战场;那也就失去了在东都发动兵变的可能。

    “越国公不在东都。”李风云以非常肯定地口气说道;“越国公在黎阳督办东征粮草。”

    崔钰和崔九吃惊地望着李风云;难以置信?这到底是李风云胡扯八道;还是他当真拥有预测未来的天赋异禀?不过想想去年他曾预言中枢重臣一个接一个死去;结果一一应验;两人还是选择了暂时相信。

    “你的意思是;越国公没有攻陷洛水以北的皇城和宫城;结果功亏一篑?”崔九继续追问道。

    “东都城内肯定有越国公的内应;这一点毋庸置疑。”李道;“杨玄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外郭;但若想攻陷由禁卫军戍守的皇城和宫城;那就难了;而他没有攻陷皇城和宫城;没有占据中央府署和禁中宫殿;也就等于没有攻陷东都的权力中枢;就不能给各路援军以士气上的沉重打击;不能给圣主和朝廷以致命打击;所以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但是崔九旋即想到了一个关键所在;“如果燕王杨侦留守东都;燕王背后的虏姓贵族与杨玄感达成妥协;则东都必失。”

    崔钰也醒悟了过来;“你竟然遗漏了如此重要之事;可见你的预言终究还是胡编乱造。”

    李风云笑道;“谁说某遗漏了?某当然知道哪一位亲卫留守东都。”

    “赵王杨杲?”崔钰不以为然地问道。

    “越王杨侗。”

    越王杨侗留守东都?崔钰和崔九先是惊讶;旋即仔细一想;顿时便相信了**分。相比起来;三位亲王中;越王杨侗留守东都的可能性;的确比赵王杨杲和燕王杨侦要大上许多。

    两人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如果越王杨侗留守东都;崔氏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当事者了;这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不得不倾尽全力做好防备了。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徐世?的原则

    崔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李风云向她具体推演了东都兵变;可信度很高;虽然这终归是没有事实依据的预测;但最起码可以给崔氏已警示;让崔氏提前做好防备;以免措手不及

    但崔氏的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尤其家主崔弘升目前在河北承担重任太多;如果再爆发东都兵变;他肯定顾不过来;难免顾此失彼;忙中出错;所以可以预见;崔弘升肯定要想办法暂时驱逐河北豪帅;一方面要在戡乱中尽快建立成果;以减轻圣主和东都向其施加的重压;另一方面则防备河北豪帅们被某些居心叵测之徒拉上兵变“贼船”;继而累及到河北贵族;影响到整个河北人的利益。

    李风云自始至终没有向崔氏提出什么要求;虽然他迫切需要河北豪帅们渡河南下进入齐郡战场;也迫切需要鸿儒刘炫这等声名显赫的人物给自己渡河北上提供帮助;而这些要求只要李风云提出来;崔氏必然可以满足他;举手之劳嘛;但李风云却三缄其口;绝口不提;甚至连崔钰主动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都没有说;原因无他;这些要求对李风云来说获利太少;只要他耐心等待;随着形势的发展;不需要他开口;河北豪帅就会渡河南下;而鸿儒刘炫也会进入他的视线;所以现在提出这些要求;纯粹是浪费宝贵的合作机会。

    李风云所图甚大;等到兵变爆发了;他和崔氏之间的主导地位就改变了;他主动;而崔氏被动;那时就不是他需要崔氏的帮助;而是崔氏需要他的配合。李风云等的就是那一刻;他需要崔氏帮助他打开东都外郭的大门。杨玄感只要占据了东都外郭;必然可以扭转其在东都战场上的劣势;虽然坚守东都外郭并不能改变这场兵变的胜负关系;但最起码可以⊥杨玄感“英雄有用武之地”;可以在战局僵持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所有的实力都投到东都战场上;继而把这场兵变的时间无限期的拖长。

    圣主和杨玄感在东都鏖战;打得血肉横飞;必然难以顾及到乘机进入河北的李风云;而李风云便由此赢得了先进入河北立足;然后发展壮大所需要的充足时间。如果杨玄感早早就失败了;各路平叛大军云集东都;并乘势追杀杨玄感余党;那么李风云就算渡河北上了;也必将遭到官军的围追堵截;到那时不要说发展壮大了;连立锥之地都找不到。

    徐世鼽对李风云的“过度自信”难以理解;在他看来;李风云应该乘此良机“狮子大开口”;向崔氏要求更多帮助;而不是“一无所求”;搞得崔钰此行像是崔氏有求于李风云似的。

    李风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了徐世鼽一句话;“如果某北上了;去河北发展了;你是否愿意随某离开河南?”

    徐世鼽犹豫了片刻;断然说道;“河南是徐氏根基所在;离狐是徐氏家园;某不能因一己之私而置徐氏基业于不顾;置家园亲人于不顾。”徐世鼽深深一躬;歉疚不已;“阿兄;恕弟无能;不能追随阿兄征战河北。”

    李风云微笑颔首;并不生气;继续诱惑了一句;“某去河北发展;首要之务不是割据称霸;而是抵御北虏。东征失败;卫府军惨遭重创;已经严重危及到北疆镇戍;野心勃勃的北虏岂肯错过此等入侵良机?某可以断言;两三年内;南北战争必将爆发。”

    李风云望着神色沉重的徐世鼽;笑道;“保家卫国乃我辈天职;义不容辞。没有国;哪来的家?三弟可要想好了;此等流芳百世之机会;错过了可就没有了。”

    徐世鼽过去就听到过李风云对南北战争的预测;但他只是一个巨贾;一个奔波在大河南北的商人;对中外大势;对东征、内乱与外患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没有清晰而透彻的认识;所谓当局者迷;试想连东都权力高层中的很多军政大员都没有预见到即将爆发的南北战争;更不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