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寒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寒族-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理会内疚的程处默,李哲站了起来,在牢房里来回的走着,心情很是复杂。自己应该是被大唐抛弃了,也不算抛弃,自己本来就不是大唐的人。上天应该就是安排自己来逛一圈,然后就回去。可是李哲也不想这样子回去,自己应该会被砍头,很疼的。还有就是刚认的嫂嫂和可爱的侄子侄女,王伯小囡他们,不舍得啊!那有什么办法啊,自己终归也就是一只可怜的小蝴蝶,也不知道能煽起多大的风浪。

    李哲深吸一口气,静下心来,对程处默说道:“处默,咱俩兄弟一场,兄弟求你件事,能答应吗?”

    “能,兄弟,我发誓,一定办到,我已俺的爹娘发誓,一定办到。说吧,兄弟,是哥哥没本事啊。”程处默已经有了呜咽声,也就是个大孩子,感情还是很纯洁的。

    “处默,你也知道,我刚刚回到村子,我家什么样子你也清楚,我的村子什么样,你也看到了。我嫂嫂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你得帮我照看好了,兄弟做鬼也感激你。还有,我从山里带来的东西,不能留在我嫂嫂那里,那会害了他们的,留给你吧。我看出来了,你虽然大大咧咧,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但是你是个实诚君子,我把嫂嫂交给你,我放心。背包里的东西,不是大唐现在能造出来的,你藏好了,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我嫂嫂他们,那些钱也够了,钱多了,对他们同样是祸害。等有机会,你把我的背包拿来,里面有些东西你不知道用处,我教给你用法,等收拾突厥狗的时候,用得着。还有,不要怪程大叔,他要顾着一大家子人,不能因为我一个外人,而招来祸患。”

    听李哲说的真切,程处默已泣不成声,连连点头。看见程处默在听,李哲继续说道:“我嫂嫂那里,用我留的钱给他们买上一百亩地,应该够他们吃饭了。再说,我从山里带来两样种子,能比现在的粟米高产好几倍,就留给嫂嫂和你们两家,好好种植,大唐就不会再有饥饿了,也不忘我来大唐一遭。明天,你把我嫂嫂带来,我还是不放心他们,我和他们有事情交代。为了平息突厥人的怒火,我觉得朝廷很快就会有结果,最迟后天,我就会被处斩。处默,交到你这个兄长,是我的运气,多谢,拜托了。”

    说完,李哲不顾后背的伤痛对着程处默深施一礼,再次说道:“拜托了。”

    程处默生生的受了李哲一礼,沉思片刻,重重的点点头,站起身来,转身大步而去。

    李哲等程处默走了,默默地坐下来,拿起一根稻草无聊的扯着,真不甘心啊。晚饭是牢头亲自送来的,有一壶小酒,一只鸡,一碗粟米饭。李哲也不多想,吃饱了再说。牢头看着李哲吃的香甜,叹了口气,还是个孩子啊。牢头心里想到,这孩子还不知道能吃几顿饭。看牢头的表情,李哲笑了,说道:“大叔,就是明天被砍头了,也得先吃饱饭。不能做个饿死鬼,你说是吧,大叔。明天应该还能吃一顿,呵呵,值了。老子杀了三个突厥狗,哈哈,不亏。”

    说完,李哲不再理会牢头,喝一口小酒,吃一口鸡,吃的好不自在。牢头大感佩服,一个少年,能把生死置之外,不简单。他那里知道,李哲是觉得自己要回后世了,能见到爸妈小妹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吃完饭,李哲在牢头敬佩的目光下,坐在稻草上闭目养神。天渐渐的黑了下来,牢房内漆黑一片,偶尔能听见犯人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传来。

    这时候在长安城里的一座大宅院里,程处默直挺挺的跪在院子里,对面的屋里传出破锣般的咆哮声。

    “直娘贼,你想气死老子是吧。告诉过你,这不是你能管得,你想让咱家和朝廷为敌。即便他有冤屈,也顾不得了,不能破坏了陛下的大计。”

    听到屋里人的话,程处默也不反驳,反复的说道:“他是俺兄弟,俺认得兄弟。可以托付身家性命的兄弟,肯请父亲去求求陛下,饶他这一遭,他才十三岁。”

    程处默说完,就把头磕的梆梆的。

    屋里的人没有再对程处默说什么,只有程之节老妖精在自言自语道:“要怪就怪他自己吧,不能打草惊蛇啊!可惜了一个好后生。”

    这时候,一位端庄美丽的妇人走进了屋子,看了看院子里直挺挺跪着的程处默,道:“老爷,真的没法子了吗?一个好孩子,不能就这样子毁了,说来是朝廷负了他。”

    “难得处默交到这么一个好后生,可惜了。他的那首诗和唱的曲子足以说明是个有才的好后生,也不知道他的老师是谁。你看他的那把小刀,价值千金,就随随便便给处默了,没一点犹豫的样子,是真性情啊!也不枉处默跪着给他求情。”

    “一切为了大局啊!陛下可不是心软的主。”听到陛下,妇人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一夜无话。

    早上醒来,程国公府的管家进来禀报:“老爷,大郎一早出城去了,应该是去了那个后生的村子。”

    “没用的,看老天的造化吧。”

第二十八章 大朝觐() 
一大早,大唐的朱雀门外,宫门缓缓打开。全身光明铠的御林军站立两厢,空出正对着朱雀大街的朱雀门。朱雀门外,文官一行,武官一行徐徐而入,每个人都肃穆庄严,怀抱朝勿。

    太极宫,立于三十六节石阶之上,站在石阶下只能看到翘起的飞檐,檐首的吉兽狻猊,獬豸在昏暗的晨光下显得威风凛凛,显得皇权至高无上。

    太监,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皇家的历史。此时,一位身穿黑衣的太监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扯着嗓子大吼:“大朝觐开始,诸臣工觐见。”就这一句话,估计有一百八十分贝,尖厉的嗓音硬是喊出惶惶正大的意味。人才啊,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太监当中的战斗机啊。

    空荡荡的大殿顷刻间人声鼎沸,各部官员们轻车熟路,各找各的位置站好。

    今天正好是大朝觐的日子,平日里只有百十人的早朝,大朝觐一下子塞进来两千多号人,队伍都排到殿外,估计官位不高的官员此时正蹲在寒风中打摆子。

    李世民出来了,通天冠,蟒龙袍,垂下的珍珠穗恰好与眼睛平齐,在九十九只牛油巨烛的照耀下,光华四射,隐隐约约的面部,显得严肃而素有杀气。历代皇家都是把自己弄得神神秘秘,不让人们认识他们的真面目,而增加神秘感让人心怀敬畏。

    众臣三呼万岁,李世民接受大家的跪拜,宣称免礼。大臣们跪坐在案几之后,低头垂目。

    按程序先是房玄龄歌颂了大唐在过去的一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平灭了多少叛乱,打败了多少反贼,缴获了多少粮食。大唐境内虽有小范围的灾害,但总的来说,通过朝廷的轻徭减赋,休养生息,小范围的灾害不影响粮食的生产,粮食产量虽低于去年,灾荒之年倒也说的过去。市面越发繁荣,税款越收越多,人口稳步增长等等。总之,大唐过去的一年完全是因为有了李世民这位英明的皇帝,从而带动全大唐民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

    接着是杜如晦上前,继续对皇帝陛下汇报着。大唐在过去的一年是平安顺利的一年,虽有突厥狗作乱,但是有睿智的皇帝陛下在渭水用大唐皇宫的珠宝稳住了突厥人,开了以弱胜强的最悬殊战例。六骑出长安,与突厥狗会盟渭水,斩白马为盟,为大唐从胜利走向胜利打下来最坚实的基础。感谢陛下,我们在陛下光辉的照耀下正在茁壮成长,陛下的伟业必将万古长存,哈哈哈,像是述职报告。

    杜如晦的报告鼓舞了每一位大臣,刚要趁着气氛热烈多吹嘘几句,就见大理寺少卿戴胄手持朝匆走了出来。气的杜如晦恨不得咬他三口做早餐,他还没吃早饭呢,给皇帝陛下打工也是很不容易的。

    “陛下,臣有事要奏,昨日有位少年在长安城北门为拦截跑马撞人的突厥使者,而杀死三位突厥人,包括突厥人的使者阿史那思山,突厥正史阿史那思磨要求我们大唐把人交给他们,斩首示众。”

    大理寺少卿戴胄的话音刚落,就引起了一片议论声和骂声,议论声是文臣,骂声是武将,好不热闹。

    “陛下,这位少年虽不知是哪家的郎君,但是极其有才。他在杀了突厥人后,作了一首长短句和一首诗,说是千古绝句也不为过。而且他小小年纪力杀三人,及其的勇武。杀人受伤后,他让为其疗伤的郎中用一种奇怪的治伤法子把他的伤口用线缝了起来,说是用在战场上能让受伤的军士死亡率下降七成。这些都在长安城传开了,还有他的那首长短句和诗长安人都在传唱。陛下,请三思。也许用不了几年,他又会是我们大唐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一位武将站出来说道。

    “不可以,陛下,我们去岁好不容易换来突厥人退兵,怎么可以再次激怒突厥人。如果不斩杀此子,突厥人一怒之下再次兴兵,我们大唐危矣。陛下请斩杀此子已稳突厥人,好让大唐百姓安居乐业。”一位文官站出来说道。

    “放你娘的狗臭屁,你怎么不把你爹娘,你怎么不把你儿子,你怎么不把你全家人送给突厥人杀掉来平息突厥人的怒火。某看你就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某羞与你同朝为官,你快去死吧。”

    “啪嗒”一声。

    “哎吆,”原来是刚才怒骂的那位武将把手中的朝匆扔了出去,正好砸在这位文臣的脸上。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陛下,请治尉迟恭大不敬和咆哮朝堂之罪。”文官领袖房玄龄也站了出来。

    原来这位大胡子的武将就是大唐的两门神之一尉迟恭,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之一。

    “陛下,请三思,臣恳请陛下斩杀此子。虽然此子杀的是突厥人,但是大局为重,请斩杀此子已稳社稷。”

    “不可,陛下,哪有自己人把自己的勇士杀掉的道理,那会冷了天下臣民的心,不要听他们满嘴喷粪。”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臣恳请陛下斩杀此子,以平息突厥人的怒火,陛下。”

    “陛下,千万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啊!陛下。突厥人长安城跑马,以致多人死伤,无人敢惹,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有这位少年挺身而出,怒斩白马和突厥人。陛下,他是我们大唐的英雄,不光不能杀,还要奖赏他才对啊陛下。”

    大臣们纷纷进言,各抒己见,场面乱糟糟的像是菜市场。

    “镇静,镇静。“李世民李二陛下大怒,用力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啪”的声音。

    “像什么样子,像什么样子,可还有一点大唐臣子的模样吗?房卿,还是你来说。”

    房玄龄无奈,只得站出来说道:“陛下,站在法理的角度上来说,他是犯了国法,应该斩首以儆效尤。可是站在大唐子民的角度上来说,他是位英雄,不光不能杀,还要奖励他才对。如果真的要斩杀此子,那就要看他的牺牲值不值得。”

    说完,房玄龄退回去。李世民李二陛下静静的思考着,想要收拾突厥人李世民李二陛下早就在心里想好了,只是谁也没有告诉。是啊,大唐人才有的是,诗词都是小道,让战场上的受伤军士死亡率下降七成,他是不信的,只不过是一位有才的少年而已。大唐还没有准备好和突厥人翻脸,还是先要稳住突厥人啊。等大唐有了实力,再去把突厥人斩尽杀绝就是了,可惜了一位有为少年。只有牺牲他才能稳住突厥人啊,才能给大唐带来时间。

    想好了的李世民李二陛下站了起来手一抬,大殿里众人立即闭嘴,鸦雀无声,李世民李二陛下满意的看了看站在两边的文武大臣,说道:“各位爱卿,大唐的安稳来之不易,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毁了它。传旨,今日午时,将此子在午门外斩首示众,以平息突厥人怒火,退朝。”

第二十九章 午门斩首() 
一众大臣见皇帝陛下发出了旨意,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大部分文臣兴高采烈,脸上洋洋得意,觉得皇帝陛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就是对武将的胜利。武将们都是垂头丧气,像是打了败仗一样,一颗好苗子啊,可惜了。可也有几位文臣忧心忡忡,像房玄龄,魏征,杜如晦等几人,就互相看了一眼,眼中满是忧虑。

    大臣们鱼贯出了大殿来到朱雀门外,房玄龄追上程之节和尉迟恭一群武将,并排走在一起。叹了口气道:“我尽力了,情况不妙啊。老货,听说你家大郎和那少年交情匪浅,你怎么没说句话,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甚个情况。”

    “我家那小子在我门外跪了一夜,救不了啊,能救我能不说话,要怪就怪他生不逢时吧,可惜了一个好娃子。”

    “小小年纪,做的一手好诗,学问极高。”

    房玄龄边走边吟道:“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好诗啊,还有那长短句,听了让人热血沸腾啊。大唐这才建国几年啊,就没有了勇气,可不是好事。”

    房玄龄说完,看了看身后正在击掌互庆的几位大臣,摇了摇头。文臣没了血勇不要紧,但不能没了责任心。房玄龄叹了口气,自己还不是一样,不杀这少年怎么平息突厥人的怒火。

    走着走着,众人来到了玄武门外,就见一位十五六岁的青年直挺挺的跪在玄武门前,手拿着一个花花绿绿的大包,不是程处默是谁。他拿着李哲给他的背包,把里面他认为没用的东西留下,就把望远镜和昨天李哲给他的指北针,还有就是玉米土豆放进包里准备献给皇帝李世民李二。别看他好像傻兮兮的,其实也有自己的小聪明。他在拿到包里的东西的一刹那,突然想到,既然这些东西是宝贝,那献给皇帝陛下,是不是就可以换李哲一命。所以他把李哲哭哭啼啼的嫂嫂和侄子侄女送到京兆尹大牢和李哲见面,自己就急急火火的来到玄武门外。求看守玄武门的军士通报皇帝陛下,要给李二皇帝献宝。人家虽然同情李哲和他,但是也不会把东西随随便便的拿给皇帝,那是嫌自己死的慢了。如是就出现了眼前的一幕,就是跪在玄武门前,希望有大臣下朝,看见他手里的东西好献给皇帝陛下,救他兄弟一命。

    “程妖精,快去看看,你家大郎直挺挺的跪在门外,要拿宝贝救他所谓的兄弟。”说话的是武将牛进达,和程之节程妖精一起造反,一起上瓦岗,一起降唐的家伙。

    “什么,你说什么,这个败家玩意。他不把俺国公府折腾散了不罢休啊,气死俺了。”说完,气急败坏的向玄武门外跑去。

    他来到玄武门外一看,果然见程处默跪在门前,正在央求先出来得大臣给他通报皇帝陛下。文臣们有的幸灾乐祸的看着他,也有好心的劝他算了,那里会有人替他通报。武将们也劝他算了,说他替自己的兄弟做到这份上,已仁至义尽,那个小郎不会怪他的。

    老妖精三步两步来到程处默面前,二话不说就对他拳打脚踢,嘴里骂道:“都跟你说了,这事不成,你怎么就是听不进去呢,你个憨娃。他杀的是突厥人,还有一位是突厥人的副使节,救不得他。”

    说完,又是一顿拳打脚踢,边打边骂。程处默被老妖精揍得不轻,老妖精可没手下留情,程处默被老妖精打的歪倒在一边,鼻青脸肿的。老妖精愤愤的停了手,大声道:“滚回家去闭门思过,再惹事,小心我把你腿打折。”

    程处默见父亲停了手,又慢慢的爬了起来,也不看父亲,又直挺挺跪在了那里。气的老妖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