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诸天万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诸天万界-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看看这位大官,能不能看上你。如果看对眼了的话,恭喜你,直接就当官了!

    “是啊,元叹你哪怕自己前去推荐自己,也不会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长啊。”

    闻言,顾雍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不得不说,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甚至还有些诛心!不过,看样子如果不回答的话,又会影响后面的事情,罢了,那就直说吧。

    “你们知道的,由于某些不能说的原因,我江东的人才,已经很久没有到中原了。和中原,是有一些隔阂的。因此,无论是养望,还是自荐,甚至是科举,难度都要比起一般的世家子,要大得多。”

    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就只能说这是历史遗留缘故了。不仅仅江东如此,荆州也一样。整个南方的世家子,都是这种待遇。这就叫南北之争,也叫地域歧视!

    哪怕在后世,也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什么京城的百姓,看不起地方的百姓,香江的百姓,看不起大陆的百姓。有人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这种情况,也正是庞统他们所担心的。北方的世家,本来就看不起南方的世家。而京城的世家,连北方的世家,都看不起,又怎么可能看得起南方的世家?

    而江东的世家,很不巧的是,处在所有南方世家的最底层!惨到了什么程度?惨到了别人不承认的程度!

    历代以来,无论江东的世家子,何等杰出,绝大多数的最终官职,不过是一郡太守而已!

    “当然了,还有一个缘故,你们知道现在你们的脚下,是哪里吗?”顾雍忽然有些兴奋的道。

    “脚下,是江东?”

    “是吴国?”

    “是元叹乡,此乡的名字,已经定下来了,以后就永远的叫做元叹乡了!而元叹二字,就是我的字了。日后,哪怕吴国发生了不测之事,至少,这元叹乡,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

    闻言,庞统等人的眼神,瞬间就亮了起来。都是世家子,受到了这么多年的精英教育,有几个是蠢货?

    “好了,老是在路口站着算怎么回事,先跟我进去吧。”说着,就带着二代们,向着自己居住的地方而去,也是此时乡里办公的地方。

    乡里居住的地方,很是简陋。优点是都是新的,建设风格,也很新奇。嗯,反正以前没见过就是了。

    都是三层小楼,楼里面,有一个院子,院子里面,有一口水井,院子下面,还有一个地窖。

    额,由于林扬的缘故,基本上整个江东,都是这种风格。只有大官、真正的大官,才拥有与众不同的府邸。

    就比如林扬自己,此时就有了一个好几十亩的别墅。里面风景优美,亭台楼阁什么的,一样也不少!

    郭嘉和太史慈,也是有的。只不过,他们很少居住在里面。都在以身作则,住着三层小楼,号召吴国的官员们,艰苦奋斗!

    “来来来,尝一尝本地的大碗茶,这些茶叶都是今年才出产的。也不是雨前茶,虽然品质一般,但却是我亲自采茶,所得来的茶叶。平常我都好生收藏着,今日你们来了,才舍得拿出来。不过,味道不好,不要见外。”

    说着,顾雍就拿出了二十几个大海碗,开始给庞统给他们泡茶了。开水一冲,茶叶就四处飞舞了起来。看起来,也蛮好看的。用一句文艺点儿的说法就是,别有一番风味!

    扑,咳咳……

    “抱歉,我是真没想到。这茶叶,会如此的苦涩。看来,这一年来,元叹你是真的吃了不少苦头啊。”庞统紧紧的皱着眉头道。

    不过,说完,便苦着脸,咬着牙,狠狠地喝了几大口。这一回,就没有再吐出来了。

    “哎,这也正常,当初我刚下基层的时候,也不比你们要强。最初的时候,我每日里锦衣玉食,虽然很是努力,可是百姓们总是拿着异象的眼光看待我。最后,无奈之下,我就开始和百姓一起生活。”

    “他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他们喝什么,我就喝什么。如果哪一天,有百姓还没有吃饭,我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然后才吃饭。就这样,半年之后,就有了元叹乡的存在!”

    “只能说,以前的我,确实是不食人间烟火,对于百姓不甚了解。所以,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元叹乡得到了发展,就连我本人的实力,也在突飞猛进!”顾雍神采奕奕的道。

    说话之时,可谓是神采飞扬,一股自信、乐观的气势,随之而出。下意识的,就感染了旁边的小伙伴们!如果不是时不时的,喝了几口大碗茶的话,个人形象,那就更好了。

    “这就是下基层的作用,提升实力,打磨心境?我明白了,以往的时候,我们做事儿之时,都是以世家子的角度去看待一切。而下基层之后,却不得不从百姓的角度去生活。如此一来,三观必然会有所改变。如此一来,心境提升,也就可以理解了。”庞统分析道。

    “是啊,我听说那些高人们,在得到了异世界的资料之后,往往会认真地思考上一段时间,然后心境就会有所提升。所积累的实力,便会再次提升一分。而元叹你现在的下基层,其实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啊!”马良笑的道。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究竟吴国公无意间的命令,还是他早就料到的?”忽然,庞统抬起头来,很是认真地说道。

第四十五章:工业革命的獠牙() 
虽然因为庞统的发现,二代们有些小惊讶,不过毕竟是年轻人,很快话题就被扯过去了。

    “对了,你们今日应邀前来,我这里就有一件好东西,绝对不会让你们吃亏的!”顾雍信誓旦旦的道。

    讲真,这也是林扬的行政命令所致。否则,他一个正七品的乡长,就像是一个拉皮条的一样,在这里亲自下场,宣传做生意,又是何苦来哉?

    在此之前,林扬就说了,所有的乡长,都可以拉投资。其中,人口最佳,银子次之,各种资源再次之!只要能够做成生意,就行!

    如果遇到了自己不能决定的大生意,就联系郭嘉,让他来处理!

    最后,拉投资最多的三个乡,可以直接改名,把自己所在的乡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同时,如果已经改过名了,那么在未来提拔为县令的时候,优先考虑。

    (此时的吴国,一百二十多万人口,一共划分为了一百二十个乡,全部都是直辖!还没有县。)

    说起来,林扬之所以发布这道命令,也是因为受到前世的影响。兔国的许多政策,虽然被老百姓吐槽不已,可管用的还是非常多的。

    为啥那些后世的市长们,一个个那么注重招商引资?一方面是因为百姓富了之后,上下其手,也就更容易了。另一方面,不就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好,优先升官嘛!

    因此,一旦把拉投资列入行政命令,表现优异者,升官有加成的话,这一百二十个乡长,自己就会主动地呼朋唤友了,就比如此时的顾雍!

    “嘿嘿,先说好哈,虽然十万人口不多,可是我自己现在还只是少家主而已。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顶多给你拉个两三千的人口,这些就算是友情赞助了。再多的话,可就不行了哈。”还不等顾雍说话,蔡瑁就先开口了。

    “对对,元叹你可不要想太多了,银子方面,我们确实可以赞助一些,可是人口的话,就真的有限了。”黄祖立即补充道。

    闻言,剩下的人,也有样学样。大意就是银子可以谈,资源也可以谈,但是人口,一两千的,甚至是三五千的可以谈,可万儿八千的话,还是免谈的好。

    “咳咳咳,都想什么呢?啊?把我顾元叹看成什么人了?你们放心,一会儿肯定会让你们心甘情愿的拿出人口的。不是不情愿的,我还不要呢!”顾雍很是认真地道。

    “真的?元叹,这话一出,可就直接断了后路了?”

    “当然是真的,你以为我在开玩笑呢?看了此物之后,你们要是不动心,那才是真的奇了怪了呢!”顾雍自信的道。

    “来,跟我一起去瞧瞧!”

    说着,就直接起身离去了。见状,二代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就一起跟着了。

    “我们元叹乡啊,起初的时候,只有六个村,三千人。土地也只开垦了一万亩。到了现在,已经有了十个村,一万人。光是开垦好的土地,就有整整四万亩。今年的收成……”

    一边走着,顾雍还在不断地介绍着眼前的场景。有的时候,走着走着,就忽然停了下来,指着某处地方,诉说一下在此地所发生的事情。

    这些事情,大都只是一些琐事。有的是乡亲们吵架了,顾雍前来劝架。有的是某家的狗啊、猪啊之类的走丢了。有的是……

    尽管都是些琐事,可正是这些琐事,慢慢的改变了二代们的看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毕竟,以往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是长在额头上的,哪里会看到这些小事儿?可是此时,却突然好像发现了另外一番天地一样,自然很感兴趣。

    同时,内心之中,也都决定,一会儿只要不是太难看,只要能该说的过去,就多投资一些。看着众人的神情,顾雍也得意的笑了起来。

    自己的这群小伙伴啊,虽然个个智商超群,可毕竟没有出来真正的历练过,随随便便的就被自己给忽悠了。

    看到他们,顾雍就好像看到了数月之前的自己一样。一样的单纯,一样的天真。那时的自己,听了吴国公的一席话,就直接屁颠屁颠的下基层了。实在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毕竟,只是一个乡而已,不大!

    这是一处院子,院子很大,长三十余丈,宽三十余丈。院子的里面,则是一排排的器械,每一个器械的面前,都有着一位妇女。

    这些独特的器械,似乎是用来织布的。上面有着一个飞梭,在不断地来回上下飞舞。伴随着飞梭的移动,一根根细丝直接就变成了布匹,速度很快。真的很快,才一小会儿罢了,就织出来了好大一块儿布。

    仔细一数,就会发现,这院子里面,有着三十乘三十,一共九百台造型奇特的织布机。

    “咦,这是织布的吧,不过,好快的速度,这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一般的织布机,只有一个纱锭,而你的这个,至少有三十个纱锭,莫非,速度是三十倍?”黄月英好奇的道。

    毕竟是传说中的工神,发明木牛牛马的那位,对于这些器械,还是很感兴趣的。

    “一匹最普通的,没有花纹,也没有染过的棉布价格,是三十文钱。随便使用染料,染上颜色之后,至少价值五十文钱。也就是说,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一日一夜之间,可以出产的布匹是……”

    “是一百匹布,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结果!实际上,考虑到器械损坏问题,考虑到工人效率问题,实际上一日一夜之间,一台元直织布机,仅仅可以纺织八十匹布。”顾雍笑着道。

    (之所以叫做元直织布机,是因为,这是徐庶徐元直发明的。所以,为了收买人心,林扬就直接起名叫做元直织布机了。)

    在这个布匹等于银钱的时代,布匹的本身,也是很有价值的。因此,众多二代们,微微一算,眼睛就亮了起来。

    “原材料是多少,在我看来,这织布机所生产的棉布,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要小得多,也柔软得多。整体质量,也要好上至少一半!论价钱的话,哪怕是六十文甚至是七十文,也可以卖得出去!”黄祖连忙说道。

    本来是想着过来帮帮忙的,结果谁知,现在竟然真的有发财的可能,又怎能不高兴呢?

    “嗯,每一位妇人的工作时间,是四个时辰。其实,只有三个半时辰而已。另外半个时辰,是检查机器,进行维修的时间。每天呢,是三班倒。每一个妇人每日里的薪水是三十文钱,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是……”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一匹布的成本,不过是区区十文钱罢了。如果按照五十文钱的价格售卖,其中的净利润是四十文一匹,每日八十匹的话,那就是三两二钱银子。一个月,就是九十六两银子!”

    “对了,熟练了之后,织布的速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到时候一月一百两银子,简直是轻而易举!”顾雍开心的道。

    这可是实打实的银子,一点儿都不带虚的。哪怕是朝廷,都承认这些布匹,可以直接当金银使用。

    (在古代,由于货币短缺的原因,也就是缺银子,缺铜钱,布匹长期以来,都是货币的一种。)

    而且,不要觉得区区一百两的利润,不算什么。要知道,哪怕是实力达到了后天巅峰,也就是所谓的一阶巅峰的州兵,每月的薪水,也就才区区十两银子罢了。

    “那么,这个什么织布机的价格,又是多少呢?”庞统睁大了眼睛,直接问道。

    如果价格便宜的话,就真的要掏钱购买了。毕竟,这所谓的织布机,简直就是在抢钱啊!

    要知道,他庞统,身为庞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人才,在进入先天之后,每年的用度,也就才五万两银子而已。

    这些银子,去掉修炼所需,去掉日常的应酬之后,每年可以自由支配的银子,也就才两万两银子而已。

    “是啊,元叹,这织布机的价格,究竟是多少。如果是一千两以下的话,我就先买个几十台回去试试。”黄祖关心的道。

    闻言,顾雍忍不住笑了起来,而后看了看周围一脸关心的小伙伴们,终于开口了。

    “这东西不贵,相反还很便宜。只需要一百两银子,就能购买一台!”

    “这么便宜?”

    “不会吧,这么说来,岂不是一个月就可以回本?剩下的就是净赚的?难道,是机器的寿命有问题?”

    “额,寿命没问题,一台完整的元直织布机,可以使用三年!不过,购买条件,有问题。一百台以下,可以直接以银子支付。一百台到三百台,就需要带来至少一千人口。三百台到一千台,需要三千人口。一千台到……”

    “既然如此,那就先来三千台,人口的话,暂时定位一万!”蔡瑁财大气粗的道。

    “嗯,我们黄家,也先来三千台吧,人口也是一万。”黄祖掐了掐手指,计算了一会儿说道。

    “哎,我们马家,没有你们这么财大气粗。就两千台吧,人口定为八千。”

    “一千五百台……”

    “两千五百台……”

第四十六章:污污污,呜呜呜……() 
文向乡,文向二字,取自徐盛的字,因此此时的乡长,自然也是徐盛了。

    不过,和顾雍不一样,徐盛出身破落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人。也不认识什么有钱有势的大人物,自然也就拉不来多少投资。

    所以,到了现在,整个文向乡,都仅仅只有小猫两三只,都是些地方上的小商小贩,家资不过百万的样子,对于他们来说,一次性投入上千人口,或者十万两银子,已经算是一件很要命的大事儿了。

    因此,尽管他们有意投资,可还是问来问去的,很是小心,也很是谨慎,搞得徐盛都有些不耐烦了,只好让副乡长前去接待他们了,自己则是抽空出来了。

    看着周围的环境,徐盛忍不住有些头疼。特产,文向乡里面,哪来的特产?都是些日常生活用品罢了,根本就没有像元直织布机这样的,抢钱一样的特产好不好!

    想当初,元直织布机刚一出来,自己才得到上面的通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