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匡扶大明-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逸尘道:“不如这样吧,戚大人随我的人去见孙大人,我呢,还有任务在身,就不陪你了,日后再聊!”

    说罢,便欲带着人而去。

    戚辽伸手一拦,道:“方大人可是来刺探后金敌情,联络赵总兵的?”

    方逸尘扭头道:“不错,你倒是猜的八九不离十。”

    戚辽笑道:“如今你见到了我,还用冒死潜入锦州城吗?再说了,后金的动向我早就替你打探清楚了,就不劳你辛苦一趟了!”

    方逸尘闻言一拍脑门道:“哎呀,我可是糊涂了,你可是锦衣卫啊!”戚辽既然能冒死出城,那么就一定是奉了赵率教的意思,从他口中还怕不能了解锦州城的情况吗?

    孙越陵交给他的任务可说已经基本完成了,剩下的事就是回去覆命了。

    想不到事情竟然有此转折,方逸尘对戚辽问道:“你确定已经打探清楚了后金的兵力部署情况?”

    戚辽淡淡道:“一清二楚。”

    “好!”方逸尘满脸兴奋,道,“走,咱们这就去见孙大人。”

    ……

    大兴堡,城楼顶。

    孙越陵和戚辽相见后,两人都是十分高兴,彼此给对方来了一个熊抱,立在城楼上寒暄起来。

    孙越陵与戚辽差不多一年没见,此刻终于相见,还是在如此兵危险急的情况下,心中多少有些唏嘘感叹。

    当年在苏州城中,戚辽劝他不要插手到毛一鹭、刘德喜和高攀龙、周顺昌的斗争当中,只要坐等高、周二人覆亡便可收渔人之利。

    可他终究还是辜负了戚辽的一番期望,在最后关头忍不住出手,虽说他还是一如计划成为了东林党的首脑,但从此也成为了阉党的眼中钉肉中刺。

    事已至此,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潜入京师内,以布衣之身遥执朝政,左右朝局,终于给了阉党一个大大的下马威,驱除了不少阉党中坚分子,为东林扳回一城,他也重新回到了朝廷内任职。

    如今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他当年强行将戚辽束缚,不顾他的劝解发动民变终归是一件辜负兄弟好意的事情,所以此刻孙越陵见到了戚辽反倒有几分内疚在心头。

    不过戚辽看上去并没有在乎这些,而是满脸豪情,谈笑风生,与孙越陵寒暄过后,对着一拱手,说道:“孙大人,如今你贵为辽东经略,愚兄往后可是在你的手底下卖命,你可要多多关照才是!”

    孙越陵笑道:“四哥,你又来拿我开涮了,你可是锦衣卫的人,我区区一介文官,可不敢在你太岁头上动土!”

    此话一落,二人同时大笑,顿觉彼此间又契合了几分。

    孙越陵知道戚辽说的是客气话,但他说的也是实话。戚辽是锦衣卫的当家之一,是天子亲卫,是宫廷里派到辽东的代表,他这个辽东经略可以掌控全辽军务,对于锦衣卫倒还真是没有指挥权。

    严格来说,他和戚辽应该是一种互助互补的关系,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戚辽收敛脸容,正色对他说道:“本来我这次潜伏出城,是按照赵率教的意思,将锦州的情形通报给袁崇焕,并伺机打探后金动向。如今见到了你,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宁远了。”

    说完深深看了他一眼,又道,“只是,我真没想到你竟然率兵来救锦州,难道老弟已经搞定袁崇焕了?他可是有名的不动如山啊,哈哈……”

    孙越陵苦笑道:“此事说来话长,容我慢慢说给你听。”

    说罢,便把他来到辽东后,袁崇焕一开始不愿派兵援救锦州,但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答应的事简单说了一遍。最后又说到了他们这支偏师夺取塔山,避入笊篱山,随后又从后金手中夺回两座堡垒的事情。

    戚辽听得连连点头,叹道:“殊不容易啊,以区区数千之师令后金为之一挫,老弟果然是非常之人。”

    孙越陵紧盯着他的眼睛,道:“四哥,方兄说你已经把后金的动向打探清楚了,是吗?”

    戚辽点了点头,道:“不错,我们出城后便一直潜伏在林中,秘密窥视后金的动向,谁想到竟然遇到了方大人。”

    说着,便把他所知道的情形说了出来。

    原来,后金八旗主力围困锦州之后,屡次攻城都被赵率教他们打退。赵率教凭借一座孤城苦守数日却一直见不到援军的影子,心中多少有些忧虑,怕这样下去锦州城挨不住后金的狂攻猛打。

    于是让戚辽带人在深夜秘密潜伏出城,一是将锦州的情形迅速告知于袁崇焕,让他尽快拟定援救之法;二是尽可能探知后金的下一步动向以及锦州外围诸多堡垒的情形。

    戚辽出城后,发现后金八旗主力竟然调转阵型,往南而去。当时他们大为惊讶,难道后金放弃攻打锦州,转而去攻打宁远不成?

    接下来,他们从擒获的后金斥候口中印证了这个猜测,原来皇太极久攻锦州不下,一时恼怒之下率领八大贝勒及各旗将领直扑宁远,打算直接将宁远城给攻下。

    发现这个情况后,他们这些锦衣卫便立即决定跟在皇太极的后面前往宁远,最好是能与袁崇焕接上头,将外面的情形详细告诉他。

    就在他们准备出发之时,正好遇上了前往锦州打探情形的方逸尘,于是便来到了这大兴堡。

    孙越陵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如今后金留下来围困锦州的兵力情况如何?”

    戚辽道:“据我们探知,皇太极带走了八旗中的大多数人马,起码有六万之数,留在锦州的后金兵力应该在二万左右,以镶红旗和镶黄旗为主,领军的将领应该是岳托和豪格二人。”

    “又是岳托这家伙。”燕南天忍不住插了一句,道,“上一次在塔山让这厮逃了,这一次一定不能放过他。”

    张之奇笑道:“看来皇太极对他们很放心呐,八大贝勒都带走了,仅仅留下几个年轻小辈在这里,他还真是不把赵率教放在眼里。”

    孙越陵笑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皇太极也是人,为什么就不能犯错误?况且,这也不能算是错误,毕竟留下来的二万人也是八旗中的精锐,又有岳托和豪格这两个贝勒坐镇,锦州的赵率教坚守多日,城中士卒恐怕早已疲惫不堪,所以皇太极才放心将他们留在这里。”

    顿了一顿,有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太极十有八九以为我们已经退回宁远,所以才敢将围困锦州大军交给岳托和豪格。可是他又怎能料得到,我军并没有退走,而是就潜伏在他的腹背呢?”

    张之奇道:“如此看来,我军只要和赵率教商议妥当,配合作战,那么击退锦州城下的敌人应该不成问题。”

    燕南天补充道:“不错,而且我们动作要快,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延。否则皇太极回师锦州的话,我们势必功亏一篑。”

    孙越陵皱起了眉头,对着张之奇问道:“张都督认为我们仍是打不过后金?”因为他注意到了,张之奇说的是击退敌人,而非击溃,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张之奇点头道:“不错,刚才大人也说了,锦州的明军如此已经是疲惫之师,若要他们出城对敌人进行滋扰应该不成问题,可若要对敌人发起正面进攻,估计他们难以做到。

    还有,虽然我军可以作为奇兵使用,但终归是人数太少,只在区区四千之数,若是岳托、豪格下狠心与我们死磕的话,胜败之数还真是难以预料……

    不过,若是敌人发觉有一支军队突然从腹背杀来的话,肯定会惊慌失措,慌乱下极有可能撤出战场,故此,我才说我们有可能击退敌人,而不是击溃敌人。”

    孙越陵叹道:“有什么法子,可以让击退敌人,变成击溃敌人呢?大家不妨畅所欲言!”

    戚辽忽然笑道:“大人,难道你不知道,岳托为人刚愎自用,豪格又是个性情软弱的人吗?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做点文章,也未可知!”

    孙越陵闻言一喜,道:“四哥有何计策,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第368章 献计() 
戚辽嘿嘿一笑,环顾众人道:“其实,来关外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众人都不解地看向他,不明白他何高见。

    戚辽继续说道:“自打我大明和后金交恶以来,兵锋不断,互相掣肘,本来我大明对后金有着绝对的优势,可到了今时今日,后金再不是一介藓疾,而是成了能与我大明正面对抗的一方割据势力,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话音刚落,方逸尘闷哼一声,不满道:“戚大人也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吧?区区女真鞑子,岂能与我天*朝上国相提比论?”

    “就是,不过是一些蛮夷,不开化的林中野人罢了,何至于对他们如此推崇。只要我大明王师尽出,鞑子必败无疑!”守备邓举接着方逸尘话说道。

    戚辽冷笑一声,看着邓举道:“你说的倒是轻松,既然后金在你眼中如此不堪一击,为何我大明三番四次兴师都大败而回,不仅丢了辽阳、沈阳、广宁等地,如今还被后金逼得只能龟缩锦州不出?为何袁大人坐拥十数万之师,却也不敢发兵前来援救锦州?既然辽左军镇无视后金鞑子,那为何一看到鞑子就避而不战,成就了所谓‘鞑子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屁话?”

    这一连串的喝问,登时让邓举哑口无言,满脸不愤地立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戚辽见无人能够应答,自顾说下去道:“所以,我认为如今的后金,已经不是当初的后金,已经成为了能够与我大明一争高低的军事势力。”

    孙越陵点了点头,道:“说的不错,四哥继续往下说。”

    既然孙越陵开了口,那么就再也没有人敢反驳他。于是戚辽继续说道:“既然后金可以与我大明一争高下,那么双方之间的战争就不可能轻易将对方击败,哪一方的谋略得当,将士用命,哪一方获得的胜算才会更大。

    可纵观我大明与后金的数次战争,无不是围绕着宁远、锦州一带打响,我军的战线虽然拉的很长,可后金的战线也不短,以此观之,双方在这辽西长达数百里的战争当中,一定会打成持久战,消耗战……”

    说到这里,不仅是孙越陵,就连其他人也开始频频点头,赞同他的说法。

    戚辽语气加重,道:“所以,我认为,在这旷日持久地战争当中,哪一方能够坚持的更久,哪一方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甚至说,哪一方能够拼着自身不断消耗也不肯罢休,直至将对方耗死耗残,耗到无法坚持下去,哪一方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顿了一顿,无比严肃地说道:“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两军之争,唯在粮道,哪一方粮断,哪一方就要失败!”

    听到这里,孙越陵惊讶无比,戚辽的这一番话落在别人耳里倒没什么,可他是后世中人,自然知道他这个说法的前瞻性。

    历史中的松锦大战,洪承畴就是采取了这个方法,想要将后金拖死拖残,直至敌人退兵的那一刻。可皇太极竟然派出阿济格从锦州绕道明军腹背,一举攻占了明军笔架山和塔山粮道,导致前方将士缺粮,不得不商议退兵就粮之法,大大影响了明军的军心士气,从而最终败在了后金手里。

    眼下戚辽就能看出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真是让他大为吃惊,不得不服。

    可令他惊讶的还不止这些,戚辽紧接着又说道:“如今皇太极去打宁远,岳托、豪格又要留下来围困锦州,而后金的囤粮之地就在右屯卫。

    据我们锦衣卫密探探知,右屯卫不仅囤有后金自行带来的粮食,还有许多后金从我大明各堡各卫抢夺的粮食,因为这些粮食数量过于庞大,不下于百万石,所以后金调派了大量的辅兵前去运粮。”

    说到这里,冷笑一声道:“只要我们能够将右囤卫的这些粮食一把火少个一干二净,断去敌人粮道,那么敌人势必不战自溃,再也无力侵扰辽左各城。”

    张之奇眼睛一亮,赞道:“戚大人说的很有道理,这不失为一个奇妙的法子。”

    众人听了这话后,都议论起来,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莫衷一是。

    孙越陵皱眉道:“四哥,你这话虽然在理,也是若要攻破右囤卫,必须从锦州城下越过去啊,如今敌人就在锦州城下,我军如何能够绕到他们的后面去?”

    戚辽高深莫测一笑,道:“这就是我一开始为何要说岳托狂傲,豪格懦弱的原因所在。如今后金占据主动,岳托一定猜不到我军胆敢绕道其后,偷袭他们的囤粮之地;豪格为人虽然谨慎,但是只要锦州的赵率教能够给他一定的压力,那么他必定难以顾及其它,我军潜越锦州的机会自然能够大大增加。”

    “潜越锦州?”就连一向沉稳的燕南天也快忍不住了,问道,“如何潜越?”

    戚辽嘿嘿一笑,道:“锦州城南便是乳峰山,后金一心攻打锦州,在他们的后背并没有安置多少兵力。据我所知,驻扎在乳峰山西南面的不过是后金的三个牛录,只要我们能够干掉这支小股敌军,然后从乳峰山南面偷偷潜越,从松山堡绕道右囤卫,那么此番偷袭敌军囤粮十有八九能够成功。”

    “好主意!”燕南天大力称赞一声,对着孙越陵道,“大人,这确实是个好法子,戚大人不愧为锦衣卫指挥,这一招可真是釜底抽薪,若是成功,便要让鞑子进退失据,有来无回!”

    孙越陵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却想,他这个四哥果然是“腹黑”,无怪乎能在复杂的锦衣卫系统中熬出头来,这么阴险的招数也只有他才能想的出来。

    微微一笑,道:“四哥的计策果然不错,只是,敌人的这股兵力虽然不多,却也不少,如果我们一时之间不能拿下的话,难免会惊动后金的大部人马,那时他们前来支援怎么办?”

    戚辽哈哈笑道:“这个时候,就是赵率教出马的时刻了,放着近三万大军不用,岂不是浪费了?”

    孙越陵一笑,道:“你的意思是让赵率教拖住后金主力,然后我军才好顺利潜越锦州?”

    戚辽道:“不错,就是这样。”

    众人再次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想不到戚辽竟然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但一番争议之下,大多数人仍是赞同这个观点,认为此法可行,虽然这个行为有点冒险,但若是成功的话,无疑将会给后金带了致命的打击,不仅让他们攻打宁锦的计划流产,且后金值此灾年之时,往后的几年之内都休想恢复元气。

    孙越陵当然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毕竟后金是靠着从宁锦防线上的掠夺的粮食物资才得以撑过接下来几年的灾荒,如果这次一无所获的话,那么他们自顾尚且不暇,又哪里有能力来侵犯大明呢?

    若是真的走到这一步,他就可以趁着后金时局不稳的当口,去安抚蒙古各部和东江朝鲜,重新建立起三方并进之势,再次对后金形成战略合围。

    想到这里,孙越陵心中亦阵阵激动,戚辽果然是个有眼光的人,所料所想竟与他分毫不差。

    于是拍板道:“这个计策甚好,本经略决定就按照戚大人的方法来做。”

    对着戚辽道:“既然决定了就要抓紧时间去做,否则皇太极回师锦州,一切计划都将流产。事不宜迟,这件事就交给四哥去办了,还得请你再回锦州一趟,将这里的情形详细告知赵总兵。”

    戚辽抱拳道:“一切全凭大人吩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