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吕布养成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忠义吕布养成志-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林笑道:“忠伯不必如此见外,这一点,却要跟顺叔好好学学啊,一个称呼而已,坦然受之可也。”

    黄忠看了高顺一眼,却发现高顺依然淡定,心里既佩服高顺的脱俗,也感激吕林的宽和,随即道:“我明白了。”

    吕林这才道:“忠伯,你觉得快速组建弓兵部队有什么困难之处?”

    乱世生存,总归要有个大本营,大本营的安全又至关重要。并州自然是最好的大本营。然而后面并州军必将抽调兵力参与讨董联军,那么增强留守大本营的弓兵部队就显得比较迫切了。

    黄忠道:“一则如主公所说,大批量的良弓不易得;二则是弓兵对臂力的要求很高,以白波众的素质,从中选人的话,短时间内无法练出来。”

    吕林点点头道:“忠伯说的有理。对于这两个难处,我已有初步的解决之法。第一个难处,正统官兵所用之弓,因工序复杂,所以要数年之久才能制成。而反贼用弓,多直接用竹木制成,简单易得,当然,效果要差得多。我曾见识过一种直接用榆木制成的长弓,弓长六尺,威力不比正规弓差,制作简单,熟练的工匠一日能制七八张弓,当然了,耐用性要差得多。不过并州多山林,有的是榆木,用坏了当柴火烧便是。”

    他所说的这种弓,自然就是著名的英格兰长弓。

    这大概也是一种跨时代的发明,于是吕林暗问系统:系统,我这新发明没引起你这黑科技的敌视吧?

    系统:如此原始之物也能叫新发明?

    吕林无语了,好吧,一根木条加条绳子,不就是原始的弓箭么。只是没人将其做得这么长罢了。

    黄忠想了想,道:“六尺长弓,差不多快及得上普通人的身高了。做得这么长,对臂力的要求只怕会比正规弓更高吧?”

    吕林道:“确实如此。不过这第二个难处,我也有解决之道。请随我来。”

    随后,便到营房找来两工匠,一个工匠制长弓,另一个工匠则打造两个小轮子。

    加上驯弓的时间,差不多花掉了两个时辰,白皙的长弓总算制成了。

    吕林道:“忠伯,还请一试!”

第【189】章 袁绍起兵() 
这里没人比黄忠更适合来做这验弓之人,黄忠自然也就当仁不让,取弓扣弦,也不必上箭,轻松将弓拉到七成满,这才作罢,道:“比正规弓多费两成力,而且,越往后费力更多,稳定性也比较差,如果用在单兵作战,效果要差很多,但大部队射箭如雨则无碍。”

    大部队弓兵要的是弹幕效果,根本不必瞄准。

    旁边的工匠忙解释:“因着还不够熟练,所以做得还有些粗糙,若让卑职多练练手,这弓还有改进的余地。”

    黄忠是用弓高手,他的判断自然毋庸置疑。而工匠虽然不是制弓高手,但吕林却听出了他的进取心,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工匠道:“回少将军,卑职桑谷,字温裕。”

    吕林道:“柘桑也是制弓良木,看来你与制弓有缘。这样吧,我明日在白波众里把干过木匠活的挑出来,由你统领,以后就专门负责制作长弓如何?”

    桑谷大喜道:“卑职多谢少将军提拔,一定不辱使命。”

    吕林又交待:“你们制弓的时候,让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流程,比如有人专门选木伐木,有人专门负责削斫,有人专门负责驯弓等等,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效率。”

    桑谷忙道:“少将军说得太妙了。”

    吕林又让负责打造滑轮的工匠取来滑轮,绑在长弓两端,然后再在滑轮上上弦,如此一来,一弦就成了二弦。

    吕林对黄忠道:“忠伯,你再试试,只扣一弦!”

    黄忠一试,目光当即大亮,道:“少主不愧是神童,竟有如此奇思妙想,小小两个轮子,竟比方才省了四成力气。只是箭要造得长一些,才有足够的威力。”

    理论上自然是能节省一半力气的,但考虑到额外增加的摩擦,省四成已经不错了。

    这时,那工匠拿了一点油过来,默默地给滑轮涂上。

    黄忠又一试,喜道:“如此能省四成五的力气了。”

    吕林见这工匠是个有心人,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工匠道:“卑职蒲方,字正清。”

    吕林道:“跟温裕一样,我也让你领人负责打造滑轮如何?”

    蒲方宠辱不惊道:“都听少将军的。”

    吕林点了点头,又问黄忠:“忠伯,你看现在弓兵能迅速成军了吧?”

    黄忠道:“有了少主这种长弓,若要守城弓兵,只要通过竞争和奖励调动新兵练习的积极性,一月便能练成。但若是要野战的话。。。。。。”

    吕林知道他的意思,道:“只要能守城就可以了。今天天色将晚,先等明日丁公赶来,再从白波众里选拔新兵。对了,小叙也跟丁公大部队前来。忠伯,用不用我放你一天假?”

    黄忠忙道:“叙儿有华神医照顾,比我这糙汉强得多了。还是建军要紧。”

    吕林点点头,对高顺道:“顺叔明日也再多挑些新兵。你们可去探讨一下练兵计划,书写成册,再拿来与我过目。”

    “是!”

    。。。。。。

    后世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见战争的耗费甚大。如今虽无大炮,但兵者从来都是国之大事,耗资无数。秦始皇要靠着自秦孝公以来的积累,才能一统六国;汉武帝也要靠着文景以来的积累,才能进击匈奴。。。。。。

    欲成大事者,白手起家的自古少有,拿钱开路的才是王道。出身富贵的袁绍深明此理,所以到渤海后,便暗中派人按从张让府上搜来的那张地图,到河间去寻灵帝通过卖官鬻爵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藏金,然则那张地图明显不全,没有找到。袁绍知道灵帝其实是个聪明人,只是没用在正途上。毕竟,不聪明的话,他就玩不出那么多的花样来。那么,这藏宝图必定也耍了花招,不会那么容易就让人找到藏宝。

    这几日正因此闷闷不乐,忽然,并州军那边派来送来了圣旨,说董卓谋害皇帝,皇帝留遗诏要各路诸侯起兵讨董,而且,任命袁绍为讨董联军的盟主!

    袁绍当即大喜:我的谋划终于还是成功了。虽然并州军没跟西凉军火并。。。。。。不过,董卓敢弑君,就等于跟全天下开战,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天下除却以钱财谋利者,还有以名谋利者。以皇帝的名义,自然就要钱有钱,有粮有粮,要人也有人!

    当即便把淳于琼和颜良文丑叫来。

    颜良文丑本来是要进京参加武道会的,然则半路却遇到了袁绍。袁绍知他们若是进京必定便宜了董卓,自然就想截胡,用四世三公的名头,加上立刻便分五百兵马让他们统领,盛意拳拳,便将二人忽悠瘸了,甘心为他卖命。

    三人到来后,袁绍让他们看了圣旨。

    淳于琼叹息道:“本来咱们西园军直属于皇帝,应该好好保护皇帝才对,没想到。。。。。。”

    袁绍打断他的话道:“没想到董贼如此残暴,逼走了咱们,还谋害了皇帝。既然没保护好皇帝,那么就当为皇帝报仇。”

    淳于琼点点头道:“诛董为皇帝报仇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只是,本初,并州军传旨让你当这讨董联军的盟主,会不会并非皇帝的本意,而是他们的私心。毕竟这盟主是出头椽子,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能当是八校尉之一,自然不是什么草包,老谋深算谈不上,但至少还是有些眼力的。

    袁绍道:“这一点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吕布深受皇帝器重,就算皇帝真有遗诏任命联军盟主,也很有可能任命吕布。大抵吕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名望不足以统领盟军,才将之让给我。我袁氏门多故吏,只有我来当这盟主,才有可能号召更多的讨董联军,想来吕布必定明白这个道理。于我而言,能为国出力,自然就当仁不让了。从明日起,开始招兵买马!

    颜良听令,招兵事宜,由你负责!”

    “末将听令!”

    “文丑听令,练兵事宜,由你负责!”

    “末将听令!”

    “淳于琼听令,征粮收税,由你负责!”

    “末将听令!”

第【190】章 董卓之喜() 
各地风起云涌,便如这时的天气,可谓是“凛冬将至”,然则董卓却还耽于燕脂坡这温柔乡中,好不快活。皇帝的后宫是好,可能满足他虚荣心,任他夜卧龙床,玩弄宫人,百官也不敢说三道四,但毕竟太大太冷清了些,不及得燕脂坡来得让人舒心。

    董卓真以为何太后在长秋宫里被烧死了,心里难免有些惋惜,毕竟还未尝过这大汉朝最尊贵女人的味道。于是又让李氏扮演何太后,玩起了COSPLAY的游戏。李氏就是当初依张让之计,扮成何太后将董卓吸引进燕脂坡的那个女子。

    回想当初在长秋宫差点就得逞的场景,一时心里发痒,下面也发痒,董卓便故技重施,一把扯住李氏的脚,将其一把拉过来。

    李氏求饶道:“还请相国不要折磨妾身!”

    董卓当即大怒,一巴掌便掴了过去,骂道:“你区区一个贱婢,不留着给本相折磨,还要你何用?”

    李氏捂着脸垂泪道:“相国不怜惜妾身不打紧,只求相国怜惜妾身腹中的骨肉?”

    董卓双目圆睁:“你说什么?”

    李氏道:“妾身已经有了相国的骨肉!”

    董卓忙放开她的脚,像个刚结婚不久的年青人一般紧张问道:“此话当真?”

    李氏道:“妾身哪敢欺瞒相国!”

    “哈哈,我竟然有后了,我竟然又要当爹了,老天有眼,老天有眼啊。。。。。。”欣喜若狂的董卓忙将李氏扶起,道:“你以后便是我夫人了!”

    而就在此时,外头忽然传来喊声:“主公,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来人正是慌不择路的李儒。

    董卓一听登时大怒,心道:我要当爹了你说大事不好,找死么你!

    当即抄起酒壶就砸了过去,破口大骂:“李儒,你鬼叫什么?当真本相不会杀你么?”

    李儒没被酒壶伤到身,却真被董卓的话给伤到心了,实在不明白他为何会突然说这样的狠话,不免悲从中来,自己没日没夜地操劳,收到段煨传来的紧急军情后又当即跑来报告,没想到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

    李氏却忙安抚董卓:“相国不要动怒,不要吓到咱们的孩子!”

    董卓当即换了张脸面,说不出的温柔体贴道:“夫人说得对,我听你的便是。”

    李儒却更懵了。

    董卓这才道:“你有什么事?”

    李儒强行将自己从悲伤中抽身,道:“回主公,段煨传来消息,说他已经掌握皇甫义真那三万兵马的兵权了,而且皇甫义真也正赶来京师。”

    董卓道:“这不是好事么?唔,我的娃儿果然有福,竟给为父带来这么个好消息。”说着,肉麻地摸着李氏的肚子。

    李儒算是明白了:难道这女人怀了外父的孩子,若真是如此,倒是好事一件!

    但凡为人幕僚的,总不得不担心主子后继无人,因为这样的话自己好不容易为之奋斗的事业很可能就半途而废了。董卓无子无孙,西凉军的基业将来也没李儒这个女婿什么事,而是多半要落到侄子董璜手里,比起董璜,李儒更愿意辅佐一位年少之主,这样的话他的姐夫的身份就能更好地掌握权力,当然了,李儒并没有什么异心,只是能独揽大权的话,那样办起事来比较方便。

    当下便喜气洋洋道:“原来是主公喜得子嗣,真是可喜可贺啊,方才是儒唐突了。”

    董卓心情好了很多,道:“确实是双喜临门。那你怎么还说有什么事不好?”

    李儒奉上一张圣旨道:“这是并州军传给皇甫义真的圣旨,说是先帝遗诏,要天下诸侯起兵讨伐主公。幸亏段煨赶在这圣旨前面,才及时拿下皇甫义真的兵权。若是去晚了,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看了看圣旨,本来是怒撕的,一想到自己的孩子在此,便只好作罢,淡淡道:“这说明本相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所以连天意都站在了本相这边,冥冥着保佑着本相。没了皇甫义真,这天下就没有哪个舍得本相忌惮了的。天下诸侯,能入得本公眼里的,也就并州丁原和那只小猫,还有幽州的公孙瓒,另外就是曾与本相共事的孙文台。不过并州有白波贼和匈奴流寇牵制,公孙瓒也忙着对付乌桓,他们就是起兵也来不了多少兵马。大部分诸侯就是起兵,也不过乌合之众罢了,不足为虑。与其等本相一个个过去收拾,不如就在洛阳等他们来送死好了。所以,这应该也是一喜才是。”

    他还不知道吕布已经尽数收降了白波贼,实力非但不减,反而翻了几番。不然他这番分析倒是合情合理。

    眼下,西门军兵力大约十五万,其中骑兵大约五万,精兵占三分之一。这样的实力,足以睥睨天下。然而李儒却没那么乐观,道:“主公忘了还有一人,其实力也不容小觑!”

    董卓问道:“还有谁?”

    李儒道:“是陈王刘宠,其人自黄巾以来,便拥兵自保,如今据说也有十余万兵力。”

    董卓道:“唔,经你这么一说,本相倒想起来了,这厮好似还挺勇猛。不过,你看他跟本相一样拥兵自重,难道会真心拥戴皇帝么?”

    李儒目光一转:“主公说的也是。经主公如此一提,我倒想起一事,这陈王曾与陈国国相有大逆不道之举,不过孝灵皇帝只处死了从犯,却宽宥了刘宠。想来这刘宠很可能有自立之意,那么他很可能就只会坐山观虎斗,暂时不会威胁到我军。”

    董卓大笑,摸着李氏的肚子道:“这全是我的孩儿带来的福气啊!如此大喜,当回府设宴,与诸将同乐。田仪何在?”

    田仪慌忙跑进来道:“主公有何吩咐?”

    董卓指着李氏道:“从此,她便是相国夫人,也就是你主母了。这等烟花之地可配不上你主母,还不快备车马将你主母送回府上!”

    田仪忙躬身道:“卑职领命!”低头的瞬间,眼角流露出奸计得逞的笑意。

第【191】章 魏续搞事() 
快到正午时,丁原带着大部队总算看到了白波垒的模样。

    远远看着城墙上尽是并州军的大旗,丁原对卢植道:“看来奉先果然不负圣上所托,平定了白波贼,甚至还兵不血刃。如此一来,得十余万白波降众,若能训练成军,讨董之事,便更有几分胜算了。”

    卢植抚须道:“我一直担心奉先他暴烈好杀,现在看来,他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此仁心,真是老怀甚慰啊。若能一直保持,终究会仁者无敌。”

    丁原虽然不认为“仁者无敌”,却知残忍好杀者必定没有好下场,若有卢植的理念灌输稍微中和一下,也并非坏事,便也未出言反对。

    远远便见着吕林带人出城迎接而来。

    丁原与卢植对望一眼,都露出担忧之色。无他,只见吕林不见吕布,那就意味着吕布真的受伤了,很可能还伤得不轻。

    不过当看到吕林面上笑容时,心里便又松了一口气,因为这就意味着吕布不会有生命危险。

    吕林迎上前道:“二公劳顿了,快请入城歇息。”

    丁原则道:“不忙,林儿,你给我和卢公说说具体情况。”

    吕林道:“在匈奴单于于扶罗的帮助下,父亲未损一兵一马便逼得白波众投降。魁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