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留梦炎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并都督诸路军马。王龠当天就搬去民居,将丞相府让给陈宜中。陈宜中也不接受,力求辞职。谢太皇太后遣使遮留,乃还。20日,李庭芝加封知枢密院事。

    22日,潼川府路安抚使兼江安州知州梅应春降元。

    27日,姜才、**率步骑二万夜攻元军在扬子桥的木栅。守栅将领史弼告急于阿术,阿术率管如德等人从南面的瓜州紧急驰援。次日凌晨到达木栅之下。宋军夹水列阵,阿术率蒙古骑兵渡水夹击,阵型坚不可摧。阿术无奈撤退,却没想到姜才追赶上来。这下阵型全部走样,宋军大败!**被管如德生擒,姜才仅以身免,宋军战死万余人。

    28日,朱禩孙被除名抄家。

    7月2日,元军在镇江府与扬州之间、南北宽阔的长江江面上遇到强大抵抗!张世杰率刘师勇、孙虎臣以万余艘战船驻于长江之中的焦山,几乎横断长江!且约李庭芝出瓜洲、张彦出常州趋京口,三路夹击元军!

    种种原因,李、张二人皆失约不到,张世杰以一旅孤军与元军水师对决!“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久在军旅,心怀忠义,有着第一流战将的某些素质,可致命弱点也同样让人无语:他是陆军,水战是彻底的外行!

    此战,张世杰以必死的决心出战!下令把战船以10艘为一个单位,用铁链拴在一起。为平稳,再集体下锚。非有军令,严禁起锚,违令者斩…他定没读过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要张世杰临战去穿越取经,着实不近人情了。可偏偏对面的纯陆生动物蒙古人瞬间就看出了门道!元军水师主帅阿术登上石公山望见这一幕,不由哈哈大笑“彼可烧而走也”

    当年曹操军队是怎么死的,这时张世杰的南宋水军就是怎么完蛋的!阿术选出千余善射者,坐着巨舰抵近,之后发射火矢!宋军“篷樯俱焚,烟焰蔽江”想战无从战起。想逃?张世杰牌铁链、铁锚稳如泰山…除部分及时跳水且水性高强的,大都被烧死在长江中…张弘范、董文炳、刘国杰等再率锐卒冲击!

    张世杰大败!刘师勇逃回常州、孙虎臣逃回真州、张世杰自己则逃往圌山。阿术、张弘范继续追击,获白鹞子战舰七百余艘。

    5日,谢太皇太后终于下诏:将贾似道流放两浙东路的婺州!婺州百姓听说他要来,贴出好多大字报来驱逐!这一次,民众意愿被满足了!陈宜中借题发挥,极力要求重处贾似道,不杀也要贬得远远的!谢太皇太后焦头烂额之余再不愿为这件事折腾,同意了!8日,命令将贾似道流放福建路的建宁府!

    同时,贾似道的同党翁应龙已在上月11日被诛且抄家。那么另两个同党廖莹中、王庭也应该除名,流放岭南!后来两人都自杀了。御史孙嵘叟又上奏弹劾贾似道侥、讦、贪、淫、褊、骄、吝、专、忍、谬十大罪,定要将贾似道斩首以正国法!谢太皇太后对于这要求没法同意。(未完待续)

似道之死篇() 
21日,贾似道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流放广南东路的循州籍没家财,克日出发!

    这处罚从表面上看仍太轻了?可押送贾似道上路的人却很有内幕:会稽县尉郑虎臣!

    郑县尉的父亲曾被贾似道发配充军,早就有心报复!这次心想事成,朝廷居然点名把这件事交给他做,真是太高兴了!

    郑虎臣欣欣然赶到建宁府的开元寺,开始执行押运任务!先把贾似道的侍妾驱逐一空,再把贾似道坐的轿子去了上盖,南方夏天的毒太阳顿时直射贾似道的脑袋!就这样一路晒着向循州进发。一路上,轿夫杂役们“唱杭州歌谑之,每名斥似道,窘辱倍至”贾似道却不为所动,坚持近2个月都不死…

    当初张世杰出兵,王龠曾上奏“陈、留二相,宜出一人督师吴门。若他们二人都不愿去,那么老臣虽无能为,却愿效死封疆”这奏章被陈宜中给压下不报。现在张世杰兵败焦山,请求朝廷增兵再战。王龠与陈宜中又发生矛盾。王龠再次上奏“现在陈、留二相并兼都督。军事方面,臣不得预知。大敌在境,朝廷内斗。张世杰也因诸将离心而败!臣还做什么平章?不如辞职”但谢太皇太后不许。

    而京学生刘九皋等人伏阙上书,弹劾陈宜中擅权误国,不下贾似道。22日,被激怒的陈宜中不告而别。谢太皇太后四次遣使召还,陈宜中皆不理。无奈的太皇太后23日下诏:将刘九皋关进临安府大狱、罢免王龠的平章军国重事。再去请陈宜中还朝…

    24日,加封夏贵为枢密副使、两淮宣抚大使兼庐州知州,命其与淮东制置副使兼扬州知州朱焕互调。又召李庭芝还朝。夏贵不奉诏,朱焕仍回扬州。李庭芝亦不行。同日,任命文天祥为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高斯得被罢。26日,任命陈文龙为同签书枢密院事。27日,朝廷追罪史嵩之。削其谥。

    本月,成都府路安抚使昝万寿降元后,两川郡县纷纷降元,独钓鱼城守将张珏固守夔州路重庆府,坚决不降。忽必烈下令将其重重围困…

    本月,伯颜到达上都。向元世祖忽必烈面陈形势,请求进兵,忽必烈封伯颜为右丞相。伯颜说“阿术功多,臣宜居后”于是阿术被任命为左丞相…

    焦山水战过后,战争态势明朗。南宋再没成建制的机动力量阻止元军。忽必烈下诏“宋君臣相率来附,则赵氏族属可保无虞,宗庙悉许如故”元军再次分工:伯颜率主力直扑临安、阿术仍攻淮南、阿里海牙取湖南、宋都木达、武秀、张荣实、李恒、吕师夔等取江西。重点永远在南宋的首都临安!

    伯颜的元军主力风卷残云般掠过江南大地,一路上攻无不克、招无不降。见证了传说中天堂一样美丽富饶的桃花石世界、更陶醉于砍瓜切菜一样轻松愉快的进攻中…忽必烈要他慎杀。还杀什么嘛?这回可真是我来、我见、我征服了…直到临近两浙西路的常州城!

    8月1日,毛献忠奉诏率两浙东路衢州的勤王军队赶到。4日,右正言徐直方不告而别。李芾被加封荆湖南路南镇抚大使兼潭州知州。7日,吴继明收复荆湖北路岳州平江县,被加封荆湖北路招讨使。19日,加封张世杰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总都督府诸兵。12日,刘师勇收复两浙西路镇江府吕城镇。20日,加封和州防御使。

    26日,文天祥到达临安。上疏建议“本朝因五季之乱而削藩镇。却矫枉过正。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中原陆沉,痛悔何及!现在我请求将宋国全境分为四镇:以广西益湖南而建帅府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帅府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帅府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帅府于扬州。之后责令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地大力众,方可抗敌。敌军备多力分。将疲于奔命。而吾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可惜当朝的状元宰相留梦炎(陈宜中还没回来呢)以为迂阔。把文天祥赶出朝廷。去任两浙西路平江府知府。

    本月,廉希宪安辑荆南之民,并大兴学校,选教官、置经籍。消息传到巴蜀之地,夔州路思州田氏、播州杨氏及西南溪峒,皆越境请降。忽必烈闻之感叹“当年用兵也不可得之地,今希宪能令数千百里外越境纳士,其治化可见也”

    9月2日,朝廷封已在两浙东路温州家中的陈宜中为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你快回来吧!可陈宜中依旧不理不睬。12日,陈宜中乞任海防,谢太皇太后不准。19日,文天祥被加封为都督府参赞官,总三路兵。

    再说郑虎臣押解贾似道这一路上。行至福建路南剑州的黯淡滩时,郑虎臣说“此处水甚清,何不自投其中以死”贾似道摇头“太皇太后许我不死”这就难办了,违抗圣旨杀朝廷命官,这是死罪。可郑虎臣不管了,他下定决心定要让贾似道死,不惜任何代价!

    走到福建路漳州木棉庵时,贾似道得了痢疾,一日大泄数十次,搞得奄奄一息,可仍不死!郑虎臣火了,他闯进茅房,抓住在虎子坐便器上的贾似道一顿拳打脚踢!好一番运动后,发现贾似道还是没死…奇怪加郁闷,郑虎臣举起虎子,狠狠往贾似道的头上砸去!这一次,他的愿望终于达到了!

    19日,贾似道死了。他是死在国家大义?还是死在私仇报复上呢?这个有目共睹!顺便说下:不久后郑虎臣也死了,被真正的幕后黑手陈宜中赶到福州来杀人灭口!

    当国家存亡之际,杀奸佞都如此暗箱操作,比北宋末年杀六贼的闹剧都低劣!

    很多人把南宋的灭亡归结于贾似道,更多的人举手赞同:贾似道专权误国、贾似道对武将大开杀戒、贾似道置襄阳于不顾…到底怎样?用敌人的话来验证吧!

    宋恭帝降元后、益王赵昰在福州建立南宋第一个流亡政府的同月,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召见原南宋一些降元的重要将领,问一个他不解、历史也不解的大问题“你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就投降了”

    诸将气愤填膺,集体怒骂“贾似道专国。礼优文士而轻慢我辈,臣等久积不平,故而望风降附”

    忽必烈何等样人,英明神勇绝不在中原历代开国明君之下,岂能被几下常规级马屁放倒?他哈哈一笑“贾似道确实是看不起汝辈,就算这样,也只是他一人之过。宋国主可曾亏欠过汝辈?何以如此轻易辜负宋恩?依我之见,贾似道看不起汝辈,实在应该”一语道破根底!贾似道纵有千百不好,既不能掩盖抹杀他早年功绩。更不能为其他汉奸卖国贼们买单!各说各的事,贾似道一人怎会导致整个汉民族的沦丧?

    忽必烈派去再次出使日本的杜世忠、何文著于4月到达太宰府。之后又去往幕府所在地镰仓。9月7日,北条时宗将30余人在镰仓郊外的龙之口全部斩首,枭首城外!只放4名高丽船员回国报信…忽必烈大怒!但为了灭南宋,元世祖忍了!

    忽必烈的第二次征日在南宋亡国之后,严格来说已超出了本书的时间范围。但元军征日是元军战史上难得的惨败,笔者还是想将其大致写一下:

    1279年2月6日崖山海战,南宋灭亡。一统天下的忽必烈再次派出周福、栾忠为使赴日招降。7月29日,北条时宗又在九州岛的博多将这2名元使斩杀看这些可怜掉脑袋的使臣名字就知他们不是汉人就是高丽人。根本不是蒙古人!事实上忽必烈2次派大军进攻日本,主力部队都是南宋降人和高丽人。真正安插其中的蒙古兵寥寥无几两次斩杀元使,将元世祖的怒火彻底点燃,于是另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1281年2月20日。元军兵分两路出发:东路联军4万由忻都、洪茶丘率领(高丽军由金方庆为统帅)5月初以兵船900艘从高丽国合浦出兵。江南军南宋降军10万由降将范文虎率领,带齐农具、稻种等屯田用具,以兵船3500艘由南宋两浙东路庆元府出发。以元军宿将阿剌罕为两路总指挥,随江南军出发。共同进攻九州岛上的博多太宰府!日本历史所称的‘弘安之役’在‘文永之役’6年多之后再次打响!

    5月21日。东路军很快占领对马岛、壹岐岛。按战前部署,应在此等候江南军前来会师。但忻都决定单独发起攻击!6月5日,东路军到达博多湾。转一圈后发现沿岸石墙延宕,无法登陆的元军转攻博多湾中的志贺、能古2岛。但这2岛远没有对马、壹岐大,不利于大部队作战,元军的集团战术全然派不上用场。战斗以日本武士习惯的个人对决方式进行。元军数遭败绩,洪茶丘险些被俘。双方相持一周,元军毫无进展。此时从高丽出发算起,元军已在海上颠簸生活近2个月,已有疫病流行。忻都见形势不妙,只得撤回壹岐岛,等待江南军的到来,再图进取。为应对日本武士惯用的夜袭,忻都命将战船以舳舻十里用铁锁连结战船,环形相卫。一个多月后,他将再次为这一决定买单!

    再说江南军,本应也在5月出发,6月中旬到达平户岛与东路军会师。但阿剌罕意外生病,6月26日,忽必烈命阿塔海替代阿剌罕为两军总指挥。但范文虎觉得不能再耽搁了,6月18日便命令全军出发!7月下旬与东路军在平户岛上会师。此时忻都早已等的心急如焚。某一天,忻都曾问金方庆“江南军久等不至,我们又已船坏粮尽,怎么办”金不答。10多天后,忻都再问。金答“来时我们带足了3个月粮食,如今还剩1个月,再等等江南军吧。两军会师,再战便不难了”

    两军会师之后,元军进攻志贺岛依旧不利,招讨使忽都哈思捐躯阵前。元军于是舍志贺岛移师肥前国鹰岛。7月30日,元军在鹰岛海边完成集结。这一天大海突然出现很多怪现象:鱼翻出海面、海水散发着硫磺味。这其实正是风暴来临前的预兆。但元军统帅哪有航海经验,如何懂得应对?当然懂的将领也不是没有。江南军将领张禧就曾作出警告。但人微言轻,他只能命令自己所部弃舟上平户岛,所辖舰船相隔50里停泊。

    闰7月1日夜半,大难降临!突然之间山震海鸣,雷轰电闪,巨浪滔天!元军战船即便铁锁相连,又如何与这自然伟力相抗?顷刻之间,元军舰毁人溺,十万元军的尸体甚至都阻塞了港湾!4千多艘战船只剩200余艘未毁。14万大军损失4/5。江南军主帅范文虎坐舰亦毁,抱一木板漂流才被部将张禧救起。已吓得魂飞魄散的范文虎决定逃。张禧反对“士卒虽死伤大半,但能活下来的都是精兵。今已无路可退。不如背水一战!置之死地,定能后生”范文虎拒绝“我是主帅。我命令撤!回去后如陛下责怪,我担着,与你无关”张禧不能违抗军令,只能组织撤退。当时平户岛上还有4千余兵卒无船可乘。范文虎下令弃之不顾!张禧不忍心,将船上75匹战马全部抛弃海中,其实是让这4千士兵骑上马听天由命之意…

    范文虎逃跑后,被抛弃的元军还有近3万人。众人推举张百户为统帅,准备伐木造船而归。但此时日军开始进攻!元军刚遭大难,主帅又不战而逃,战斗力可想而知。未完待续。

    。

    。。。

    。。。

亡国前奏篇() 
抵抗一阵后便全部投降!日军将这些俘虏押至博多。仅留原南宋军人与随军工匠罚作奴隶外,其余全部杀害。‘弘安之役’在一场更大的台风中又以元军惨败而告终!

    范文虎自然不能交代,于是回国后向元世祖撒谎“计划进攻太宰府,不料突遇暴风。本想继续战斗,但厉德彪、王国佐、陆文政等人不听节制,仓惶逃跑。臣只得收集残军回高丽合浦,然后就地遣散”这些人已死无对证!但范文虎真的以为自己的谎话已无人能来戳穿了吗?纸永远包不住火!1年后,在日本沦为奴隶的于阊脱逃归来,向元世祖揭发“众将各择坚好船乘之,弃军士十万余众于山下”不久,莫青、吴万五2人也从日本逃归,所述完全相同(《元史。日本传》‘十万之众,得还者三人耳’指的应就是这3人)元世祖勃然震怒,范文虎等征日诸将全部从严治罪!唯张禧幸免…

    回到宋史:19日,元兵攻陷淮南东路的泰州,宋将孙虎臣自杀。27日,姜才率15千人出扬州城,攻打元军的湾头堡,被阿术所败。28日,元兵攻陷镇江府的吕城镇,张彦被俘后降元。吕城既失,前面就是常州!常州知州姚訔、通判陈炤、都统王安节、刘师勇死守常州,宁死不降!伯颜命元军攻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