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还等什么?但狡猾的耶律斜轸一路败退,把杨业远远引离狼牙村,才突然间伏兵四起,把杨业包围!

    杨业的时刻到了!这场厮杀是属于你的鲜血和荣誉!你要证明自己不管是不是无敌将军,至少不是叛徒,更没二心!

    当天,杨业率部血战,直到再也支持不住,他才边战边走,要把耶律斜轸引入陈家谷。凌晨出发、正午交战、退回陈家谷时已是傍晚。全军人困马乏,己到极限…可杨业一眼望去,一片空旷,援军无影…杨业抚胸痛哭:陛下,杨业尽力了!

    最后的血战。杨业之子杨延玉、部将王贵和战士们全部战死…杨业战马受伤,躲进密林,耶律奚底隐约看到了他的袍影,一箭射去。杨业坠马被擒。

    契丹人赢了,生擒杨无敌,这是他们作梦都想不到的荣誉,竟成了现实。但他们得到的只是杨业的尸体。英雄绝食3日而死…

    回到当年的战场,追查英雄的死因。史载,潘美和王侁以为杨业己战胜,就顺着原路冲上去,要争杨业的功劳。走到半路,知道杨业败了,他们转身就撤。没留下一个援兵…说责任,潘美无论如何都脱不掉,毕竟他是主帅!但我们都知道,身为宋军的主帅,很多时候只有两个字——无奈。

    且杨业的死法,在宋朝将军们中是非常流行的。杨业本人也深知这一点。事实上如他不去死,等待他的命运将更悲惨…如7年前也被监军田钦祚逼得自杀的郭进。且更巧合的是当年田钦祚逼死郭进时,王侁就在场。一切操作都很熟悉。

    至于潘美,他在王侁强迫杨业时又能怎样呢?主帅、副帅联合起来反抗监军?本来仗已打输了。你信不信回国后监军大人的述职报告会让你生不如死?于是…只能这样了。只可叹不知是谁写了一部,北宋第一勇将潘美被改头换面成白脸奸相、国舅爷潘仁美,落得一妒贤嫉能、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

    再次翻开,请注意这一段记载:当曹彬在战争之初突飞猛进时。赵光义就讶其太速,生怕契丹劫粮道。等曹彬粮尽退却时,赵光义惊愕“岂有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粮运乎”等曹彬再进时。赵光义又说千万别再急进,先去和米信会合…完全是一绝世高手,洞察一切先机。所有失败因素他都算到了。只是曹彬没听他命令,最后才失败。

    就算这都是真的吧,也在无形中露出一真相——大贱人随时都在指挥战争!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大贱人知道,曹彬也知道。但曹彬能对外透露吗?曹彬选择把一切都扛了下来,包括战场废物的骂名。做臣子的就必须得维护皇帝的光辉形象。

    很多明眼人都痛骂着曹彬的无耻和赵光义的厚脸皮。但换位思考,你要曹彬实话实说、要赵光义下罪己诏?在国家空前大败、敌人即将报复之时,再来把皇帝的公众形象与号召力降到最底点?大家都不容易啊!第一名将,我理解你!

    而在雍熙北伐开始前的968年2月,已被宋军赶得走投无路的李继迁降辽,由大辽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去与他的族兄、大宋所封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赵保忠)pk。

    再说雍熙北伐失败后大宋的应对与对败军之将的处理。

    6月,赵光义将大宋边疆的守将全都换了。这些人的经验举世无双,远远高出潘美、曹彬。但到底能管多大用,却谁也心里没底。因实在太老了——张永德、宋偓、刘廷让、赵延溥。真正的骨灰级人马,有的甚至还是赵匡胤老上级。这些人重现江湖,宋军真相已惨不忍睹。

    曹彬,雍熙北伐失败的最主要责任人。罪名是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早在6月8日,赵昌言就上书说不必再审了,直接拉出去砍头。可赵光义还是装模作样的审了一下。等曹彬回朝后,21日,就在尚书省开庭。7月1日,审判结果:曹彬、米信等9名将领被处死刑。但2天后,皇帝的罚单出来了:曹彬被从节度使降为右骁卫上将军,以此为类推,崔彦进是右武卫上将军,米信是右屯卫上将军,全部免除死罪,人人贬官,这件事从此结束…由此看来,在宋朝当武将似也蛮好的吧?至少不用担心被定罪诛杀。但听听两宋唯一被冤杀的那位名将的至理名言吧“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

    陈家谷之败的消息传来的同月,赵光义也对西路军作出处分:主帅潘美连降三级,继续边疆站岗。监军王侁、刘文裕2人削职为民,一个流放金州,一个流放登州,从此永远别想再当官…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节度使。他剩下5个儿子都加官进爵,继续为国效力。

    潘美、曹彬,宋军曾经的骄傲、最强的双子星座已毁了…代之而起的则是大宋的敌人,辽军的双璧——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在契丹人的报复即将到来之际,赵光义一个不经意的安排将发挥大作用。7月21日,他把一叫张齐贤的人派到代州去做知州,与潘美一起守卫雁门关。正是从这个人开始,大宋边关将走出另一条路…

    张齐贤家世代贫寒。所有中国农村苦孩子们的人生希望就在于读书考试、进城当公务员。但他不同,他敢于冒险。

    宋太祖赵匡胤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回洛阳祭祖,张齐贤的第一次冒险机会到了。他突然间冲出去把圣驾拦住。以一介布衣之身上表进策,要求面谈。赵匡胤答应了,把这大胆的年轻人带到行宫,让他把话说完。张以手画地,陈诉自己的治国十策。皇帝觉得其中4个还可以。这已是40%中奖率了。应该说张的冒险已成功。他的条陈连同他本人马上就会被皇帝采用,富贵己临头。但张齐贤在关键时刻冒了更大的险,他与皇帝争辩——我这10条都很好,都应采纳实行!结果赵匡胤火了,把这不知好歹的乡下倔小子扫地出门,连同他的10策都扔了出去…

    但史载,赵匡胤回到开封后对弟弟说:我在洛阳得到个人才,但我不用,留给你了。结果在赵光义登基后第一次科考中,张齐贤榜上有名,但名次不高。赵光义为了用他,结果把成绩在他前面,却同样不到做官资格的130多名进士都破格录取,只为给张一个起步的台阶(这也是‘龙飞榜’为何一下就有高达500人的高比例录取原因所在)

    而赵匡胤之所以当时不用张齐贤,就是为把他的锐气倔强给磨掉,以后用起来才听话顺手。他没料到张齐贤愈挫愈勇。此时,正规军都忙着从边疆往内地撤,但他一个文官却主动要求到前线坐镇,于是他成了代州知州…

    就这样,大宋迎来了大契丹的报复…

    11月12日,萧太后与小皇帝御驾亲征。次日,任命战神耶律休哥为先锋。而在西线,北院大王蒲奴宁驻军奉圣州,压制雁门关的潘美、张齐贤…

    12月8日,文学类书1000卷的修成。此书上承昭明太子所编的,选录从萧梁到五代的2000余作家、近2万篇作品,分为39类。在战云密布的时刻,赵光义的确有闲心修书。至此,500卷的小说类书、1000卷的百科类书、1000卷的文学类书全部由赵光义修成。等他儿子赵恒修成1000卷的史学类书,这便可号称北宋四大类书了。

三度为相篇() 
12月,耶律休哥与刘廷让激战于君子馆。刘廷让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唐末幽州最后一任节度使刘仁恭、祖父便是桀燕皇帝刘守光。宋伐后蜀时,他是东路军主帅,那时他叫刘光义。等到赵光义登基,他才改为刘廷让。

    刘廷让与李继隆约好,我上前迎敌,你率精兵在后,定要迅速支援我。李继隆答应了。

    刘廷让、李敬源于是在君子馆与辽军血战。该死的天气!986年冬天竟寒冷得出奇,宋军对付辽国铁骑的唯一法宝——弓弩,竟拉不开!于是只有刀枪肉搏。李敬源战死,刘廷让开始绝望。他知道耶律休哥后面是大契丹皇帝,援军要多少有多少。可李继隆在哪?我也需要援军!

    李继隆这时己后撤到了乐寿,远远离开了战场和敌人…于是刘廷让全军覆没,主帅仅以身免。

    接下来是雄州知州、雍熙北伐的首倡者贺令图。耶律休哥耍了个小计谋,声称自己在大辽犯了罪,想要见贺令图投降大宋。贺信以为真,带了数千骑就想来捉耶律休哥。结果反被休哥绑了去。杨重进战死…

    休哥乘胜进兵,22日攻下邢州,23日攻克深州,纵兵大掠。

    在战神耶律休哥节节胜利之时,雁门关这边的辽军也按捺不住了,他们直抵代州城下,要开辟第二战场。

    这时宋军在此地的最高军事长官还是潘美。代州是重中之重,坐镇的是其副手卢汉贇。卢派马正出战。马正在南门外倚城列阵,与辽军对决。可众寡不敌,他败了。于是卢汉贇“保壁自固”学当年的北汉人,在城墙上和契丹人较劲。但知州张齐贤不干了。他派人秘密出城去联络潘美,约好里应外合,击退辽军。但使者在回程时被辽军抓住了。

    机密泄露,张齐贤怕的不是计划没法再实施。而是怕一旦潘美如约而来,就会陷入极大危险…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潘美的使者到了,给张齐贤带来一非常‘不好’的消息。说自己本已率军赴约到了柏井,可突然接到开封皇帝密诏。说东路刘廷让惨败,皇帝不允许山西方面再有一点点损失。潘美只得收兵,他让张齐贤一切小心,但不必害怕。山西并非辽军主攻方向,实力不会太强。张齐贤长出口气,紧接着他意识到2个关键问题:1他使者被辽军抓住了;2他面前的辽军实力有限…

    于是一大胆计划在张齐贤脑海里形成。他去找卢汉贇。卢理都不理。正规军?一个都没有!于是张齐贤只有把代州城内的厢军(禁军挑剩下的,平时只做些杂役)2千人动员起来。先派出200人,每人扛一面旗,背一捆草,趁夜出城,在太原方面潘美军的来路方向,把草都点着,把旗都举起来,声势越大越好。于是辽军见到了火光四起、旌旗招展。他们第一直觉就是想起了抓获的信使——潘美援军到了!

    第一勇将在自己军队里声名尽坠。可在敌人中威名犹存!尤其是刚刚结束的雍熙北伐,西路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辽军马上撤退。在土登寨,张齐贤早已埋伏的2千厢军突然杀出!这一战大获全胜!25日。张齐贤以卢汉贇的名义向皇帝报捷。

    在这一战的同时,被王侁打得片瓦不留的李继迁,仅仅只能以自己曾经的党项贵族身份向大契丹求亲。也许萧太后从贫穷落魄的表象看到了李继迁内在的志气、能力、决心和未来西夏开国君主的爷爷的身份在李继迁身上的若隐若现,同意了将皇族耶律襄之女封为义成公主。许配给他。李继迁成了大契丹的驸马爷…

    雍熙4年(987)1月2日,辽军继续攻破束城县。4日攻破文安。但因西路军失利,只能撤军。15日回到了幽州。

    3月。李继迁在王亭击败安守忠,开始死灰复燃…

    5月,潘美、田重进等奉诏入朝。29日有幸见识到了古今战争史上一个奇迹——平戎万全阵!宋朝军事史是离不开阵法与阵图的。而这座大阵就是一切的由来与大成。它出自大贱人充满了军事浪漫主义的头脑。号称万试万灵、克戎必胜的大宋第一阵图!大贱人要所有将领仔细研究,立即实行。且配备了精神教育课本——一齐发放。

    请看——“平戎万全阵”由前锋、殿后、中军、左翼、右翼组成。总兵力达14万以上。其中主力的中军兵力是11万。

    中军:3座方阵并列,每阵1大将,各方5里,周长20里,计7200步。3阵间各相隔1里。阵面共宽17里。3阵中,每500步设战车1乘,每车配备“地分兵”22人。每阵战车计1440乘,另配有“无地分兵”5000人。合计中军3阵共配备车4320乘,士卒110040人。士兵们分别配备有拒马、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步弩、步弓、刀剑、盾牌等武器装备。每阵还有“望楼车”(可移动的瞭望楼)8座。每楼有“望子”士兵80人。

    以中军为点,前后翼2军、左右翼2军平衡分列。全由骑兵组成,包括轻骑兵和使用骑枪、骨朵及团牌等装备的骑兵。

    左、右翼,每阵1万骑,合计2万。前、后翼减半,各5千,合计1万骑。另各设探马不等,有40骑,也有近650骑。

    综上所述,可说这是面面俱到,攻防一体的完美阵型了。赵光义非常得意。不知潘美等人看到这些东东时心里什么感受…朝闻道,夕死可矣。大家厮杀一生,临老当了皇帝的学生。

    大宋第一人赵普早在雍熙北伐刚开始,宋军正节节胜利之时,就在邓州上了著名的或称。在见利不见弊时就警告皇帝发兵时机不对,应马上撤军,且立即加强边境警戒,小心契丹人的报复。之后的事印证了赵普每句话都是对的。他几乎百分百预测到了宋辽之间战争的走向。

    什么是实力?全天下人们重新想起了一个事实——这颗曾为宋朝开天辟地的脑袋绝不会出错。12月,焦头烂额的赵光义把赵普再次召进开封…

    端拱元年(988)2月13日。李昉罢相。赵普第3次成为宰相。11年前的“龙飞榜”状元吕蒙正在做了4年多的参知政事之后也被扶正,与赵普同任宰相。虽非独相,但赵普依然干的风生水起。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开国宰相,像赵普、李斯、萧何,都不是被任命出来的,那是物竞天择,抢出来的!

    赵普上任1个月,就做成了第一件事:把枢密院、三司使都压倒!

    枢密院,与中书省并称“二府”管军;三司使。大宋第三重要的部门,管财。名义上都能与管政的中书省相提并论。当然为保证军队里政委比司令大的铁律,枢密使、三司使,还是要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低半级。

    可雍熙北伐阶段,事情颠倒了。枢密院权势大盛,全国一盘棋,都得给战争让路。于是中书省被扔到一边,达到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即一天中。国家级政令发布了6条,宰相却一点都不知道!当然这里也有当时的宰相、人称‘大善人’的李昉平日里形象太懦弱的原因。烂摊子终究形成,就得有人来收拾。

    赵普以大宋开国硕果仅存的元老身份,3月。就把枢密副使赵昌言、盐铁副使陈象舆、度支副使董俨、及当年上讽刺自己的胡旦全部废掉!

    第二件事,赵普要杀一个人。此人姓侯莫陈,名利用。他官不大,朝里也没什么背景。但要动他。连赵普都要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差点功败垂成。此人本事非常特殊——幻术。长大后,他到开封城去讨生活。结果非常成功。全开封的人都被他给忽悠倒了。且他业务很广,还兼职卖药。

    就这样,他被当时的枢密承旨陈从信推荐给了皇帝。当天皇帝就试了他的法术,颇为灵验。于是立即封官,且迅速高升。事发前,他是郑州团练使。正五品。这时宋朝也有一个人正当着这官,对比一下或许就有概念了——杨业之子杨延昭。以边关百战之功,也不过才只是个团练使而已!

    侯莫陈利用这市井骗子无恶不作,可大家连话都不敢说。直到赵普第三次上台。赵普收集好证据,交给赵光义。皇帝很犹豫——真有罪啊…但人还是不要杀了。流放商州,抄了他的家吧。但马上又下旨不抄了。

    搞什么?这样谁都知道这人很快就会东山再起。赵普再接再厉,这次有了针对性,一些让大贱人绝对没法忍受的猛料出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