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穑扛静恍家还耍∫簿偷米サ剿耐唇牛≌员s临走前扔下一句狠话“万一不愈,族灭你李家”

    赵眘走了,怒气冲冲赶回重华宫,想法治儿子…在他身后,李凤娘露出了阴险的笑容。她当然不是去什么太医院,她有太多的事要善后!

    虐杀黄贵妃满宫皆知,她得压下去,至少不能在这时被太上皇知道!不然老公公真的怒到暴跳,而她丈夫还在昏迷里,没人挡箭,她就真危险了!

    这时混过去,大事自然化小!

    李凤娘是个悍妇、泼妇,可她处理问题时还真不含糊!第一胆子大,第二看得准,几乎生来就是虐待宋朝官方的料子!

    她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做!她看得准,知只要熬过这一时,最重视礼仪的宋朝绝不会公开处理她!理由无他,好面子尔!尤其是老公公赵眘,说啥都不会搞出家庭丑闻的!

    她安静的坐在皇宫深处。让身边阉货们全体出动,全力打探这几天里宋廷上下内外的动静。处处都得留神,太上皇自然是重中之重,而臣子们也不可小觑…一旦知道了她的所作所为,铁了心犯倔,定要联名罢黜她,哪怕不成功,也能搞得她灰头土脸!

    阉货们工作认真,消息接踵而至。朝廷上下还是安静的,因什么内幕都不知道。嗯。看来保密工作还是很到位的…

    重华宫方面,太上皇的怒火已四面八方地暴射,受创最重的是现年63岁的左丞相留正…留正的寿命远没到头,63岁后还有大把岁月等着他。这时他在重华宫里,面对太上皇的怒火,表现得非常战栗。直到他保证以后定不惜手段向皇帝苦谏、强谏,才被放回家。之后赵眘展开了救儿子的行动。思来想去,也只有两个办法:

    1在重华宫焚香祝天给儿子祈福消灾;2遍求江南名医,给儿子确诊治病…除此之外。他实是想不出还能干什么了…

    而李凤娘知道、确信这一关算是基本上通过了。通过了…她的邪恶本性再次浮现!怎能就这么算了呢?太上皇那死老头吼她骂她威胁她,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

    聪明女人都知道:想修理自己的公公,还不承担任何后果,办法只有一个——通过丈夫!那些只知大喊大叫的女人。只会在老公公轰然倒地的同时,她自己也一身腥膻,形象尽毁!李凤娘之前用的招数就很有这个趋势,所以声名逐渐狼籍。所要办的事还一件都办不成。如她亲生的太阳儿子仍不是皇太子…

    这时她却难得地聪明了起来!这女人思前想后,太上皇不是最疼子孙后代吗?那就偏偏从这里下手!赵惇醒来后,她边向天发誓黄贵妃不是她害的。边哭成了个泪人,向丈夫倾述“我劝官家少饮酒,就是不听。现在你病了,寿皇要族灭我李家,我李家何处不是,召此罪过”赵惇无动于衷…

    李凤娘继续“宰相留正得了圣语,如再过重华宫,必留住官家,不让还宫”赵惇神色剧变!这让他瞬间想起最害怕的事。他的皇位是不狠的、他儿子的皇位是没指望的…如到了重华宫,站在太上皇面前,他会被剥夺到一无所有!

    这时,还没人能确定赵惇得了什么病、病到了什么程度!谁都认为他只是惊吓过度、神情恍惚,只需静静休养一段时间,就会正常过来?

    李凤娘如是想,太上皇赵眘也一样,所以都把他当正常人对待…而整个帝国更是不敢去怀疑皇帝陛下的神经是不是出了问题!

    12月11日,金章宗下诏废除契丹字。

    本月,赵惇终于断药了,可身体依旧极度虚弱,连每年只有三次的大朝会都没法升殿主持:分别是新年、五月初一、冬至。这是国家重典大礼之日。一般来说,皇帝只要有口气,就得出面…

    可宋光宗病骨支离,连迈步登楼都做不到,哪能全副皇帝装出席、主持大典?

    于是绍熙3年(1192)正月初一,大典只好取消。

    但几天后的9日,法定的每月四次觐见太上皇的日子到了。赵惇顽强地挺了起来,抱病前往重华宫…那一天,临安城里大雪纷飞,赵惇的车驾在大雪中艰难前行,从大内向重华宫进发。全临安城的百姓们都震惊于皇帝的孝道,集体认为这一届皇帝的孝顺前古未有!

    太上皇赵眘既心疼又感动,就劝儿子不要在风雪严寒中当天返回大内,就在重华宫住几天吧,以免病情反复。赵惇却表示得回去,他会每隔七天就来一次,与父亲相见之日还有很多。赵眘无奈,只好叮嘱病好前,不必再依例过宫问安了…

    谁都知道这是人之常情,父亲心疼儿子的一句随口话。会当真吗?会!至少在儿子病好之前。不会吗?这怎也不会是父子长年不见的凭据吧?

    事情偏偏直转而下!从这次感动天地、感动人民的风雪探爹行后,近一年的时间,赵眘在重华宫里望眼欲穿,没见过儿子一面!其间包括了他生日那天,他的孝顺儿子都没来向他祝寿…

    这是有宋以来从所未有的丑闻!让南宋国内每一个人都不齿于赵惇的忤逆不孝!孝是汉民族精神内核最重要的一个节点,无论谁与之相背,都会被人所唾弃,哪怕他是皇帝!

    皇帝呢?他却振振有辞!这一年里每次应过宫探望的日子到了。他都会抬出太上皇说的那句话,他的病没好,不能也不敢违背父命擅自探望…这样的借口反复使用,终于过期,臣民们都不信了,心理也从最初时的感动变成了厌恶!

    皇帝不在乎,他始终缩在皇宫深处不露面,面对质疑和鄙视,他的应对之道是把理由升级。那句话有效期过了?那就扔掉好了!下半年他每次应去而不去时,都对外宣称是得到了重华宫的命令。是太上皇命他不必过宫问安…这是即时性命令,是每次他都准备好了之后,才由重华宫临时传出的!所以不是他不孝顺,不去看望老爹,而是老爹没兴致,不想见儿子…

    看似拙劣的谎言,偏偏无数次之后也没被拆穿。理由无他,仍还是那个无解的症结——面子!赵眘太好面子了,他怎能主动站出去向全天下拆穿自己儿子不孝的真实面目?

    那样。不仅是他儿子的耻辱,更是他的失败!养不教父之过,他这样一生追求伟光正高大全的形象,怎会教养出这样一混账忤逆、不知所谓的儿子?那会让女真人都笑话的!

    于是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默默承受住这种始料不及,更无法理解的混蛋现实,用无声来替儿子圆谎,把这事遮住了…

    可外界仍渐渐传开了:他的儿子、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宋光宗赵惇陛下的精神出了问题。似是成精神病了?

    这只能怪赵惇的精神病症状较另类,属外露型的。如他像北宋真宗、仁宗、神宗某一阶段时那样,尽管有各种反常。但深藏不露、彻底沉默不语,外人还是很不好下定论。可赵惇却总是在各方面勇于表现自己是多么的反常!

    小的事无数,首先医生长年累月的围在左右、随时待命,时刻拿出救命的架势,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皇帝长年垂危…

    相比于医生,侍卫们更悲摧。按说都长年垂危了,就安静躺着算了?侍卫们也可轻松些,不必每天早早起床,到宫门外列队等他。赵惇偏不!他不请假,也就是说整个皇宫系统因他的不请假而必须每天照常运行!

    于是乎,每天黎明前,侍卫们盛装列队、全副銮驾,等待侍候皇帝上班。而日上三竿,皇帝还不见影。他们继续等,皇宫里终于传出命令:陛下今天不爽,不上朝了…不必长此以往,只需连续六七次以上,谁都会脱口而出“有病”吧?

    这类事口口相传,在临安城内、在江南大地上肆意传播,皇帝的精神病状逐渐成了臣民们公开的笑谈…

    对此,太上皇赵眘痛心且无奈,皇后李凤娘则无动于衷。她觉得这样非常好。她能随心所欲的做任何事了,赵宋帝国已不能再阻止她了!

    自赵惇祭坛发病后,南宋“政事多决于后”只是李凤娘执政水平实在拙劣,几件事后搞得她自己都兴趣索然。心烦后,她重新调整了工作方向。

    3月9日,宋光宗病后首次来到延和殿临朝听政。封其子赵济为安定郡王。

    4月14日,邱崈被任命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上任前,邱崈密奏朝廷“臣入蜀后,吴挺如去世,兵权不可再付于其子。否则吴家就将有三代四人(吴玠、吴玠之弟吴璘、吴璘之子吴挺、吴挺之子)帅蜀,其势力将牢不可破。臣请得以便宜抚定诸军”

    17日,赵惇前往重华宫见父。

    5月1日,宋光宗再度因病取消当天的重典大礼。

    7月12日,潼川府路首府泸州的骑射卒张信率部作乱。入帅府,杀死安抚使张孝芳一家,又杀节度推官杜美、驻泊兵马监押安彦斌、训练官雷世明、军校张明等。之后召通判州事张恂、安抚使属官郭仲传,命他们写文书,声讨张孝芳的罪状。之后封赏同谋者共52人。又任命术者黄叔豹为计议官,命其作黄旗,大书“不叛圣主,不杀良民”八个大字。

    被杀的军校张明之子张昌、甲士卞进等人准备平定叛乱。13日夜,他们秘密与张恂取得联系。14日,张恂请张信往球场大飨诸军。酒席刚摆上,张昌、卞进等就冲进来,将张信杀死在座位上,余众皆骇散。卞进大呼“降者不杀”最后20余叛党被杀。(未完待续。。)

父子矛盾篇() 
本准备等着邱崈来接替自己的原四川安抚制置使京镗听闻这一事变,赶紧调潼川府路的御前后军前往平叛,还未出发,张信就已伏诛。之后,京镗命钤辖司属官陈缵前往泸州善后,张信馀党全部伏诛。

    针对京镗调潼川府路军队这一事件,远在兴元府的利州西路安抚使兼兴元府都统制吴挺马上上书弹劾:制置司擅自发兵,当问罪。新入蜀地的邱崈针锋相对“你吴家军远在西北,四川当地兵权自然归四川制置司。朝廷事计当然,今京镗处置得当,你吴挺反而上书弹劾制置司擅兴兵权,违戾若此,岂不大失本意?请朝廷责令以吴挺为首的三屯遵守朝廷旧制”

    本月,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正式在镰仓开幕。从此拉开了日本历史上长达675年多的幕府时代:镰仓幕府(1192…1333。源氏、北条氏)室町幕府(1338…1573。足利氏)战国时代(1467…1600)江户幕府(1603…1868。德川氏)

    10月12日,太上皇生日的10天前,宋光宗赵惇去到重华宫见父进香。

    13日,山东曲阜的宣圣孔庙的增修工程完毕,金章宗特地下诏“由党怀英撰写碑文,朕将亲行释奠先圣之礼”

    赵惇在这一年里用各种借口掩饰,无论如何不去重华宫探望父亲。在庆会节,也就是赵眘的生日10月22日这一天达到了一让全体国民都无法容忍的程度!

    他说自己病得太重,实在没法出宫,太上皇也体谅这一点,曾特地命他不必勉强。可三天前的19日是他儿子赵扩的生日,他能和老婆儿子一起喝酒庆祝。此后的一天。他甚至驾临经筵,和士大夫、儒生们一起研讨学问…这是病得太重,没法出宫?

    不孝到这种地步。堪称冷血忤逆!这样搞的后果很严重,比打了败仗、割地赔款还让南宋臣民受不了!

    11月17日。左丞相留正率百官前往重华宫问安。回来后,罗点、尤袤、黄裳、黄度、叶适等便纷纷上疏请求宋光宗往重华宫去拜见太上皇,甚至公开威胁“人心益弛,主势益轻。如有奸险之人乘机生事,则中外之情不通,威信之柄可移。即使擅传谕旨,恐也无从深察,或放散仪卫。或隔退臣僚,或间牒宫闱,或激怒军旅,恐陛下孤立,外廷无以效忠”

    彭龟年则直接找到了一注定会在史上留名的宗室异类赵汝愚!经赵汝愚与太上皇赵眘的嫡亲哥哥赵伯圭调停双方,赵惇终于与李凤娘夫妇在22日去了重华宫一次。

    这事就奇怪了!难道是赵惇的病终于好了?还是李凤娘突然转性了?都不是!这其实是李凤娘的孝心大发作!想回家参拜家庙,好出一出风头,可担心朝中大臣会不满,于是先一口答应陪丈夫先去重华宫见公公婆婆。可怜的赵昚却认为这是儿子、儿媳从此回心转意,欣喜万分。父子二人久别重逢。无话不谈。直到傍晚,赵昚才让赵惇夫妇回宫…赵惇终于让年老的父亲、让天下臣民们都欣慰了一下!

    可是29日,宫中马上传出圣旨:给皇后李凤娘的亲侄子李纯封官!

    12月5日。赵惇再次去了重华宫见父。接着就是皇后李凤娘风光的参拜家庙!

    李凤娘全心全意的为娘家捞好处。宋制遵循西汉刘邦所定的“非刘氏不封王”之制,严格控制外戚势力。开国以来,虽不能说完全杜绝外戚封王,但人数极少。且基本都是在某外戚年高且病、将死未死时才封,属提前追赠一类。但李凤娘打破了这一切!李凤娘的父、祖、曾祖三代封王。这次参拜,又有亲属26人、侍从172人封官。甚至李氏的门客,也有5人封官。临走前,李凤娘回头看了一眼,觉得家庙门前不那么恢弘。少了点什么呢?嗯,岗哨少了点!李凤娘下令增加防护侍卫!人数比赵氏宗庙的还多!

    李凤娘参拜家庙的目的达到后。又继续挑拨皇帝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两宫的矛盾再次激化,成为当时困扰南宋朝野的第一难题!

    绍熙4年(1193)正月初一新年。宋光宗前往重华宫见父。3月9日,赵惇、李凤娘夫妇前往重华宫见父。我们至少可以说:这一年的开端还是很不错的?可惜的是后面的一切!

    赵惇老毛病又犯了,除3月9日,由老婆陪着去了一次重华宫外,他已从新年开始两个多月不出门,国政家事都扔到一边。重华宫?有人提到,他转身就走!直到3月26日,他像破例开恩一样,陪着父亲去了趟公园…

    那个园子是当初赵眘专为赵构建造的奉养之园,濒临西湖,占地广阔,是临安最大一座皇家御园,名“聚景园”那一天,赵惇陪着父亲在园子缓步游春,赵眘欣悦安慰,在早春的阳光下容光焕发…因这是他儿子在发病后第一次陪他游玩散步!他没料到:这也是最后一次!

    赵惇说什么都不再去重华宫见父!政务国事也随心所欲。闲着没事,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因一曾经的藩邸旧臣与当朝首相怄气,导致国家140多天没首相办公;二是让利州路整个蜀川大地的军权真空了大半年时间…这样的事都做得出,每月四次的重华宫觐见又算得了什么呢?

    至于大臣们的劝诫,根本没半点用处,连威胁都不生效了…这货就像是只害虫,用过了的杀虫剂就有了抗体,得有新花样才成!

    那么就来看看赵惇这精神病人所做的这两件事:先看四川军权更替。话说南渡以来军帅林立,威猛如韩世忠、奸猾如刘光世、无耻如张俊、精忠似岳飞,到头来都只是春梦一场,十余年后全成过眼云烟,能留下的只是些传说而已。相比之下,唯有扎根蜀川的吴氏兄弟生前游离于主集团之外。死后仍独霸一方…

    宋光宗赵惇时代,吴家的掌权人叫吴挺,是吴璘的第五子。生来智勇双全、胆略过人。很早就成了蜀川吴氏第三代首领。

    他很不容易,伯父吴玠死后。吴家军被赵构一分为三,父亲吴璘只得其中一分而已。幸亏之后完颜亮南侵、隆兴北伐等大战接连而起,逼着南宋必须倚仗吴璘、李显忠等宿将,这样蜀川兵权才再度回到吴氏手中。可吴挺照常过得如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