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6日。焦安节因妄传军报被李纲斩首。

    27日,姚古被贬节度副使、广州安置。

    本月,大金知制诰、原辽籍汉人韩昉出使高丽,要高丽王献誓表。高丽王答“敝国事宋辽二百年,本文来源:,从未上过什么誓表,却也从不敢失藩臣之礼。今事大金,亦当与宋辽同礼”韩昉则说“贵国要用古礼吗?很好!古礼中,帝王巡狩,诸侯必从。今大金天子正欲灭宋,贵国这就请随征吧”高丽王傻眼了,只能说“誓表之事,慢慢再说吧”可韩昉不肯“是交誓表,还是入朝随征,就凭您高丽王的一句话”于是高丽不得不奉上誓表。韩昉回国,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干大喜“日后出使大国使者,都须慎择”

    终于到蔡京、童贯了…仿佛历史回到了原点,他们是一切的源头、更是一切的归结。宋朝50余年所有善恶忠奸变化轨迹的浓缩,什么都看在他眼里、都发生在他身边…他承受着、反抗着、随波逐流着,终于以毒攻毒了…。…。

    蔡京的一生太复杂了,要在各层面里分析,才能勉强看清这个人。而只有看清了这个人,才能明白这段历史…

    来看蔡京的最后足迹。他是被步步逼上绝路的:先是弹劾、贬职、外放、赶到长江边。这时蔡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天下仍有众多马屁虫争当孝子贤孙。如江陵知府李偃。此人迎奉蔡京的程度仍是对宰执的待遇“一日而三见之,公库供馈,络绎不绝,须索追呼,骚动细民”当地一群盐商气坏了,蔡京屡变盐法,搞得全天下盐商集体破产,本想着报仇呢,没想到气焰仍这样薰天。盐商们打上门去,也没别的招数,大声咒骂而已…李偃火了,派兵把盐商都抓了起来,严加看管。再派几百士兵保护蔡京,同时为蔡京购买宅第,作长居打算…

    消息传出,天下大哗!不说黎民、不说御史,连皇帝都气晕了!赵桓火速派人到长江边,把李偃撤职查办,官衔一撸到底,去道观里挂名晒太阳去!

    这之后,沿途的官员们才看清情况,把蔡京当罪犯相待。这时蔡京80岁了,一向安荣富贵、养尊处优,到这时才领略到了一点凄风苦雨,开始受折磨。。…。

    先是朝廷派人快马加鞭追上来,要他交出身边三个宠姬:慕容氏、邢氏、武氏。说她们太美了,连金国都派人来要!为两国友好,必须交出去!蔡京无奈,只好照办,当挥泪作别时,他写了首诗“为爱桃花三树红,年年岁岁惹春风。如今去逐他人手,谁复尊前念老翁”

    之后他形单影只,孤单南行,没了地方政府保护,勉强支撑到7月,走到潭州时,他终于病倒了,自知不起,死前写了这样一首诗“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这一天是1126年7月20日。

    蔡京死后,没人给他收尸。想想阴历7月的潭州(今湖南长沙)闷热到什么程度,那具尸体的样子可想而知。最后是押送他的人把他草草埋葬,葬时别说棺木,连草席也没一张,只用些青布缠上,就埋进土里…

    蔡京直系亲属们如蔡攸、蔡绦等23人,或处死、或远贬,都各有下场,可说蔡氏家族族灭!

    纵观蔡京一生,没仔细研究的话,总会把他归纳成个脸谱。又奸又恶、又狠又凶,害人害到刨坟掘墓,是个天生坏种。真是这样的吗?当年在远边的福州长大,一步步考上官场,没根基、没靠山,从零拒绝起步的那个少年,是怎样变成这样的元凶巨恶的呢?。…。

    被逼无奈!他生活在新旧党争最激烈的时代里,是时代造就了他!他是邪恶土壤里培育出的邪恶之花,不想倒在洪流里,就只好操纵这股洪流…去淹没对手!甚至于他的作恶,也带着无可奈何和侥幸…

    在他败亡时,有段对话生动反映了这一点:。

灾难前奏篇() 
那时门客散去,

    一门客临走前忽然问他“明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难道不知国事会衰弱至此吗”这真是千古之问,以蔡京之智,难道不知自己在作恶、在败坏国家和种族吗?

    蔡京沉默了好一会才回答“不是不知,只是我觉得自己可幸免于祸罢了”一句话透露本真:他只是想享受,想在惨烈的党争幸存之后,尽自己余生去寻欢作乐而已!

    至于他的作恶,最大的恶并不是毁了宋朝,他之恶在于一言堂。在他统治下,宋朝前所未有的统一了言论,没人敢反对、没人敢议论!他破坏了宋人本就不多的血性,连真话都不敢说了。这是之前王安石、章惇等人都做不到的!

    也就从这时起,本文来源:,汉人在政治上胆怯到了不敢出声的地步,代代相传直到今天,这种习性仍不能根除。蔡京和他的同伙们,毁了一民族的根本!

    另外,蔡京的败亡是外力造成的。如没金军突然来袭,他仍逍遥法外、鱼肉苍生。这造成了另一个致命后遗症——宋朝人没能靠自己力量斩除这些毒瘤,进而更进一步反思,以杜绝这类人的出现,于是不久后,蔡京借尸还魂,这样的人变本加厉的重复出现着…。…。

    27日,宋钦宗再下诏:童贯就在流放地明正典刑!砍下他的头之后交到京城里来!

    以上,正义似真的来了,但实在太晚了…

    童贯明正典刑的同一天,“爱国志士”赵良嗣也在流放地被明正典刑!

    这之后,对于怎样搞定金军、解除女真人威胁,宋钦宗赵桓有了更创意的表现。

    在金军从开封撤退时,赵桓悄悄挽留了一金国使者萧仲恭,塞过去大笔金银财宝及一封信。信是写给现任金国高级军官耶律余覩的,赵桓希望耶律余覩回忆从前,你是辽国皇族,辽亡于金。你难道不想报仇吗?我可以配合你——

    本月,萧仲恭回到大金,当即就把这封信上缴给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估计金太宗的惊诧远远大于愤怒。想离间很正常,但最起码要找个靠谱的通信员吧?你不能用金国的官方大使替你送策反信给金国大将吧?就因为这两个人一个姓耶律、一个姓萧。都是辽国人?赵桓你这是人为的把此事暴露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

    同时,折家军主帅折可求上奏:西辽皇帝耶律大石欲与宋结盟,共伐金国。吴敏劝宋钦宗与西辽秘密结盟,随时准备在联金灭辽之后再做一场联辽灭金!。…。

    截止到这,赵桓及宋朝官方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之后的举措都做完了,他们成功压制了己方的振作分子,让李纲、种师道等人屈辱地活着,且完美地激怒了金国,让对方没理由不再次发兵侵略!时间一天天过去,1126年。宋靖康元年8月终于临近了…

    1126年8月,是一切的终结月!在这之后,神州板荡、中原陆沉,汉人史上前所未有的耻辱即将到来!历史时针终于指到了这一刻,这是终点、也是;是屈辱的极致、也是新生的开始!

    那么多的人。都浮沉在时代漩涡里…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再回头望一眼:看看那些国之少年们,他们都怎样了?

    前面提到了张俊,那就从他开始吧。种师中全军覆灭那一天,张俊率前锋营在乱军中杀出条血路,从几万金骑中突出重围,且行且战。一路向南。到达乌河川时,他们又遇上了金军。这时张俊身边只剩下几百人,人困马乏,且还带伤。以常理度之,他们死定了?张俊就在这种必死绝境下出击,向金军主动挑战!以几百人战力再次冲破重围。在他身后,地上躺着500多具金军尸体……。。…。

    张俊回到了国内,

    在信德附近修养生息。他关注着局势,默默等待属于自己的机遇。他是聪明、更是机敏的,不久后。他准确无误找到了自己一生事业的…

    刘光世的日子过得有点苦。幽燕战役后,他老爸被撤职,他本人也因失踪连降三级,这意味着他衙内生活到头了,且要到基层去从头干起:他回到了西北。

    这段时间里,刘光世打起精神,踏实工作,先是亲自出马剿匪,把在浚州抢劫的河北巨匪张迪打散,这让他官复原职,本文来源:,重新当上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看来衙内的人脉还是很广的,一次剿匪就升到了三级的官。之后就是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西夏也没闲着,乘机发兵西北,想趁火打劫。刘光世当时驻扎杏子堡,正好是西夏进兵要道。要说刘光世在有压力、有动力的状态下还是非常可怕的,在杏子堡,他把西夏人打得灰头土脸往回跑。

    刘衙内再次高升,荣任侍卫马军都虞候。他将在西北等待机遇,不久后天下大乱,每个人都无所适从,而刘光世却超级敏锐地看准了条光明之路!这条路在当时只有他敢走,这也是刘光世最了不起的地方。他一生都是这么准确,在听话与不听话间摇摆,要命的是他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判断出什么时候该听话,什么时候应不听话。无论听还是不听,都让他加官进爵,富贵终生…。…。

    吴氏兄弟在这段时间里过得较单调,用一句话可概括“靖康初,夏人攻怀德军,玠以百余骑追击,斩首140级,擢第二副将”吴玠打了一架,砍了140个党项脑袋,小升了一级官…

    这段时光里最幸福的人应该是韩世忠。他在被抢走最大功劳的失意郁闷中突然得到命运青睐,遇到了一生中的挚爱。那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

    宴会设在京口,长江边。宴会规格很高,席上有禁军、西军的高官,有抢他功劳的辛兴宗、有即将登上人生之巅的童贯,当然还有官妓。官妓是古代官员们一种福利设施,一般来说只接待官员,不对外开放。她们有的是被抄家的官员女眷,有从小被特殊培养的女孩,无论出于培养还是官宦子弟的素质。她们都有不错的文学水平,可陪着政府官员们讨论人生…

    韩世忠是承节郎,上这种席面很勉强,他也没心去应酬那些高官。一个人躲到角落里喝酒吃肉。他游离在人群之外,而光怪陆离的欢场里,也没谁去在乎他这个小人物。生擒方腊又怎样?仍只是个马仔而已!。…。

    就在这时,有一官妓离开那些大人物,向他走来。这女孩敬重他、崇拜他,在他最失意落寞时欢娱了他,而他也在这女孩身上找到了很多共同点:这女孩的父兄都是宋朝武官,在扫灭方腊的战争里失败,这是个罪名,足以让没根基的官员掉进万丈深渊。这女孩的家被抄了,她成了官妓。可这并不能改变她,她生有神力,开硬弓射200步,弓马娴熟。即使放在禁军里也是头等战士!

    两个同在困顿中的人相遇了,他们走到了一起,韩世忠替她赎身,娶她为妾,之后戎马倥偬,这女孩陪他走过了前半生:她姓梁,相传名叫红玉…

    平定方腊后。韩世忠调防了,从西军调进了禁军。时间回拨,当完颜宗望东路军杀奔开封城时,禁军精锐在干什么呢?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一叫梁方平的死太监带着他们去了黄河北岸。据说是要阻敌军于国门之外,让黄河真正变成天险……。

    这次行动简直是个灾难。梁大太监在黄河北岸纵酒狂欢,

    当金军临近时直接逃跑。当时千军万马乱成一团,绝大多数宋军只想着逃跑,韩世忠却不一样,他挥舞长戈、杀透重围。冲过了对岸,没急着跑,而是把桥烧了!。…。

    烧完后,他更是与众不同,没逃跑,而是和金军赛跑,抢先一步跑回了开封城。这在当时没几个人敢做或能做到,本文来源:,首先:和金军骑兵赛跑难度很大。二来:谁都知开封城是金军主攻目标,这时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

    韩世忠进开封城时,宋朝皇权刚好交接完毕,他被新皇帝召见,咨询前方战报。如此这般,他升官了,成了武节大夫,参与了之后的开封保卫战…

    金军退走后,整个北方治安大乱,不去说私人性质的强盗武装,连正规军都造反了!当时胜捷军被金军击败,监军执行战场纪律,把将军张师正砍了,下面军校立即哗变,几万人造反,淄、青2州失去控制。开封城内再没人也得派出人去剿匪,韩世忠就在这次行动中。

    照例他仍是前锋,带着几百人渡过淄水河,向叛军靠近。那可是几万人正规部队!韩世忠想了想,把铁蒺藜拿了出来,扔在了身后的岸边,他命“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完全是破釜沉舟、不留后路!

    第二天,韩世忠带着这几百人出发,正面挑战几万人!。…。

    这比例让人绝望,查下古今战史,能以这种比例获胜的人哪怕有,也都是凤毛麟角,且一生只干过一两次。韩世忠不一样,他把这种事干到了一空前绝后的地步——他习以为常!这辈子韩世忠就没打过以多欺少的仗,每次都是以少胜多,别管内战外战都一样,换女真人上来也一视同仁。对于这一点,很久以后他那位战绩比他还强的同事也很郁闷:他的韩二哥把全世界都骗了,哪怕在宋朝内部,也没人敢相信鼎盛时期的韩家军居然只有…那么点兵力,但却控扼长江,阻敌于第一线!

    回到这次剿匪现场,他把这支叛军惹火了,这帮人没法知道他韩世忠是何许人也,他们就知道自己是几万正规军,哪怕叛变了,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吧,几百人就想来剿我们?冲动中,他们的首领,原校级军官李复摆开阵势,决定亲自出马!

    …悲剧开始,别说他,就连未来大金国四太子殿下敢把身体暴露在韩世忠视线里都有生命之忧!这位李校官当场被砍死,他身后好几万人吓呆了,集体呆滞后选择逃跑。这形成了一很少见的场景,几百人追着几万人跑,不停追,不停跑,持续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双方才决定停下来歇会吃点饭…。…。

    黑暗中,一大片叛军点起篝火想心事,明天怎么办呢?想想白天那人,那是个人吗?正想着,那个人突然就出现在他们面前!韩世忠单人独骑闯进了叛军营地!。

二次南征篇() 
他当然没能一个人砍死好几万,

    他只是来带个话:后面剿匪大部队到了,最晚天亮就会发起攻击,你们投降吧!

    叛军投降,韩世忠再次升官:左武大夫、单州团练使,驻防滹沱河。 这样他成了中级军官,别管大小,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单州的生活是短暂的,没多久他接到一命令:快速率军去救援赵州,在那里配合西军老上级王渊一起防守金军。这是他走上命运之轨前夕最重要的一次战斗!

    金军当时攻陷了宋朝仅次于北方三镇的重镇真定府,赵州是真定以南另一处要塞,本文来源:,军方命令是要他尽一切可能坚守,能守多久是多久。韩世忠明白:这是用他和他部下的生命去换宋朝上层的喘息之机。这在当时逃跑成风的现状下,根本不必理会…

    韩世忠按命令干了,他先是率部守城,一直守到粮尽援绝的地步。这时有人劝他趁早突围,趁战力未失,或许能冲出去!韩世忠摇头,他不逃!当天晚上下起大雪,午夜时分,他悄悄打开城门,率300死士冲进金营,黑暗中他在金营里乱窜,鬼知道那天晚上他在哪些位置砍死了哪些人?反正金营里乱成一团,等他带着人摸出营去好远了,身后边还是一大片喊杀声…。…。

    事后知道:那晚黑灯瞎火的,赵州城外最大一个金军头领不知被谁砍死了,宋朝官方分析:很可能不是韩世忠他们干的,而是金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