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桥到崖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陈桥到崖山-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氲忝挥校 !

    宋哲宗死了,他的一页翻了过去。新皇帝将带领宋朝走向新的世界,这世界全新而未知,辽、宋、西夏等老三强都会变成配角,新生的强者主宰一切!

    而在宋朝一方,这位新皇帝本是极有希望的一个。他有宋朝之前所有皇帝的几乎所有优点,取得的成绩更是自赵光义以下所有皇帝都没能达到,甚至是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他为什么生在了这个时代?这时代充满了矛盾、屈辱、死亡、新生、荣耀、激情!汉民族最屈辱的时段是这时,而汉民族最伟大英雄也出生在这时!。

徽宗登基篇() 
1100年1月12日,

    24岁的宋哲宗驾崩,新皇帝宋徽宗赵佶登基。赵佶是宋神宗第11子,能当上皇帝,实在是各方面都太优秀了…

    首先他有个好妈妈,陈氏,开封人,聪颖端庄、艳若桃李,在御侍身份时生下了赵佶。这点很重要,意味着她出身很低,不会被高太皇太后、向太后等贵族出身的后宫主宰猜忌。另一方面,和哲宗皇帝生母朱太妃也非常自然地接近。朱太妃也是开封人,同样出身很低…阶级、同乡的双重关系让她们走得很近,连带着各自儿子也处得亲切…

    宋哲宗在还没亲政、被高太皇太后压制的岁月里,本文来源:,就经常约赵佶到寝宫里玩。多年后,当上皇帝的赵佶深情回忆——那时十二三岁的哲宗款待弟弟,只能拿出些寻常果饼,装在陶制器皿里,一点都看不出皇帝身份。两个小兄弟躲在帷幕里默默吃着,很幸福、很辛酸…

    陈氏的好不止这些。这平民出身的女子有着异常刚烈的一面。宋神宗年纪轻轻病死,陈氏当时更年青,才32岁,正是女人一生中风华正茂的好时候,她却突然间凋谢了!。…。

    陈氏搬进神宗陵殿的侧殿,终日里默默出神、一动不动,很快形销骨立、容颜惨淡。宫里送来饭菜、汤药,陈氏挥手让人拿走“得早侍先帝,愿足矣”没多久,陈氏就死了…

    她是真心爱着宋神宗的,这点哪怕在封建年代里,也一样让人肃然起敬。她的死,一方面满足了自己愿望,一方面给儿子攒足了足够印象分…

    爱屋及乌,对陈氏的敬意,加重了整个后宫对赵佶的爱。就连高太皇太后、向太后这样出身豪门士族,习惯了天家父子无亲情的人也对赵佶很照顾,更不用说朱太妃、宋哲宗母子俩了…

    赵佶在一片爱护中长大。宋哲宗即位后封为郡王,4年后加封端王,再2年后加封为司空,改昭德、彰信节度使。爵位之重、晋升之快。在诸位皇弟中首屈一指!

    而他自己也很争气,宋朝发展到这时,他已是赵光义的第七代孙了,七世祖的皇兄皇弟们早已是标准的太子党,每天里声色犬马、烟柳雾花,可赵佶不同,同样的玩,他玩出了品味!

    赵佶喜欢的是书法、丹青、琴瑟、图史…这几样觉得如何?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赵佶除射箭、驾车2项外,几乎无所不精,这让开封城士大夫集团眼前一亮。发现十一皇子他是完美的化身!。…。

    想想看:赵佶的住处摆满了珍品图书,每天里高人雅士不断,谈经论玄、调弦鼓瑟,兴至时挥毫泼墨,无论作画还是写字。都在弱冠之年达到了极高境界。这还不是全部,赵佶身材修长、面目俊秀、谈吐风雅,走到哪都是人群中流辉皎洁的焦点…这样的人谁不爱呢?何况他还特别的友善…

    宗室里的知名雅士赵令穰、驸马都尉王诜,这2位是能和文坛泰斗苏东坡拉上关系的人,为他在外界宣传。皇宫内部,朱太妃、向太后2大派系对他共同喜爱,几乎是唯一一个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的赵姓人。

    到这一步。如哲宗不死,他将繁华一生、高出同侪。如哲宗死了,众多皇子中他鹤立鸡群,哪怕到外界公选,都跑不了他的皇位!

    赵佶端王府里出过两件怪事。某一天,2只白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他庭院里,久久徘徊,且鸣且舞…自古鹤鸣于堂,是千年难得的祥瑞,尤其发生在京都重地里。一时间全城轰动。很多知名大臣都蜂拥而来。当然:为的不是看什么鹤,而是来拍端王的马屁:您祥瑞,您发财,您升官……。。…。

    当时全王府的人都飘飘欲仙,

    只有管家杨震吓得满身冷汗:发财、升官?都是亲王了,再升是什么?皇帝?他立即站出来往外赶人,边赶边说“这是颧不是鹤,是颧不是鹤”

    仙鹤和人好容易都赶走了,没过几天,怪事又出现。在赵佶卧室外边,突然间长出了丛灵芝。这下简直是加倍的祥瑞!鹤是从天而降的,有可能是飞得累了下来歇一会,属于流动性祥瑞。可灵芝草从地里钻出来,准确无比地在赵佶窗外安家,本文来源:,这无论如何都是专属于赵佶的祥瑞!

    一时间全府的人都跑到赵佶面前贺喜讨赏,同时喜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向全城各地,大有超过上次的趋势。关键时刻一只手伸了过来,瞬间把喜讯停播。管家杨震!他把灵芝草像狗尾巴草一样拔了下来,扔到一边,说这是食用菌,根本不是灵芝!人群沮丧地散开,杨震松了口气,可转过头来,发现赵佶目光有点凝固,像若有所思…

    自命不凡,怎禁得住接二连三的灵异事件?这两件事后,某天赵佶突然写了张纸条,悄悄叫来一心腹家丁:这上面是我的生辰八字,你拿到大相国寺去,每一个卦摊都算一次,看看什么结果…。…。

    该家丁去了,一个个排头算去,钱花了不少,什么也没算出来,都是些常见型神棍的套话,直到最后,在一角落遇到一破衣烂衫、快饿死的算命先生。

    这位先生看了眼纸条、再看眼家丁,突然间显得很郁闷,把纸条扔了回来“老兄,我混得很惨了,你怎还拿我开涮呢”家丁不解,问他啥意思?

    先生冷笑“这是天子的生辰八字,根本不是你的”该家丁大惊失色,跑回王府,报告赵佶。赵佶深思了很久,要家丁第二天再去,把自己名字告诉算命先生,看他有什么话…

    第二天,算命先生说“回去告诉亲王殿下,您是天子命格,日后要善待百姓”

    很虚构是吗?可这位算命先生在历史中有名有姓有地位。他的话应验之后,宋徽宗让他平步青云,官居节度使,成了位达官显贵。他叫陈彦。

    一连串心理暗示后,端王赵佶开始了主动出击!他是聪明的,一方面继续和宋哲宗、朱太妃一系搞好关系,一方面刻意讨好向太后的身边人。以亲王身份向一个个太监宫女示好,这是多么巨大的诚意,很快向太后就被一片片歌功颂德声包围,所有人都说赵佶好话。想想她一没儿没女的孤寡老太太。正在失意落败中,有这样一好儿子献孝顺,能不被顺利撂倒吗?之后才有了向太后为他争皇位的事情,要不然,九鼎神器怎会平白无故落到赵佶头上?在那一夜,赵佶的人奔忙在王府和皇宫之间,把正在发生的每件事报告给他。向太后提名时、章惇反对时,赵佶的反应非常强烈,时而仰天长笑、时而俯案沉思:得与失之间、天子与藩王之间,天差地远!他要这皇位、他要这掌握天地万民生死的至高权柄!。…。

    大辽国。1月24日,招讨使斡特剌生擒叛乱的阻卜部长磨古斯,献于朝廷。2月12日,磨古斯被辽道宗下令处以磔刑。

    终于当上了皇帝,17周岁多的赵佶变得更冷静。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他不仅是要爬上这位置,更要在这位置上坐得舒服。之后一系列表现显示,他真是太聪明、太理智了!…。

    第一步,

    尊敬领导!他父亲、哥哥两代人都和后宫刀兵相见,水火不相容。折腾的结果,抛开国家受损、两位皇帝本身也七上八下,活得难受、死得憋屈。轮到赵佶了。他怎么办呢?

    他选择感恩…以18岁完全成年的年龄,哭着喊着请向太后垂帘听政!怎样?当年高太皇太后弄得鸡飞狗跳“以母改子”才搞到的权力,赵佶拱手让了出去!14日,刘氏被尊为元符皇后。16日,生母陈氏被追尊为皇太妃。2月2日,宋哲宗生母朱氏被尊为皇太妃。10日。怀孕待产的王氏被立为皇后。

    第二步,重组内阁!一朝天子一朝臣,赵佶得有自己班底。可这时代太敏感了,他选择新党、还是旧党呢?如选新党,让帘子后面的向太后怎么想?选旧党。刚刚接替了皇兄位子,就想背叛皇兄?两边都不讨好,本文来源:,但定要两边都讨到好,这个结得怎么解开呢?。…。

    赵佶有办法!他即位做的第一个人事任免,是把韩忠彦从大名府调进京城,升为吏部尚书。调真定府李清臣为礼部尚书、右正言黄履为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这3个人身份很对立。韩忠彦是已故旧党元老韩琦之子,李、黄2人是哲宗朝的新党风云人物,同时提拔起来,露出一再明显不过的潜台词——从此新旧党平衡,在宋徽宗领导下不再敌对!

    这只是第一层潜台词,如没下文的话,是非常粗陋的和稀泥手法。在顶级官场搞这个,太俗!也根本没法取悦向太后。可第二层表现出来时,就不得不让人佩服了…

    没多久,韩忠彦位置直线上升,2月21日被提拔为门下侍郎副宰相、4月成为尚书右仆射即次相、9月章惇被罢后就成了新一届的首相。而他空下的门下侍郎之位则由李清臣接任。黄履则被提拔为尚书右丞,不过两人离顶层宰执位置遥不可及,成了次相曾布以下、庞大的中层干部集团里的一员。这说明什么?赵佶从最开始时就选择了向太后,以她的喜好为标准,决定权力层分配!同时让人挑不出他背叛皇兄的短…。…。

    第三步让全体旧党人叫好,赵佶把哲宗亲政后被贬出朝廷的旧党新生派力量都召了回来。他们从各处被贬之地赶到京城,全成了言官。这些名字很陌生,之前一来没空。二来也是没法提他们。虽在宋史里,这些人非常有地位,被旧党人捧得比天还高…

    如陈瓘,就是章惇回朝当首相途中,上船讲课的那位隐居大名士。这时他不隐居了,重进官场,隐而优则仕,一步跨进开封城,变身太学博士,这官实在太大了,即宋朝皇家大学教授!不过这个职位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呢?无非是出出题、监监考什么的,和国家大事不挨边嘛!让我写他什么?

    再如邹浩,他是神宗朝进士,哲宗朝当上了言官,第一时间弹劾章惇,是个铁杆的旧党斗士!可惜没用,哲宗朝的章惇举世无敌,这就遗憾了,邹浩没能成为期盼中的英雄。真正让他成名的是哲宗废后事件。孟皇后被废后,邹浩的反应是世界末日到了,他不顾一切上书,要哲宗收回命令,重立孟氏,杀掉一切站在孟氏对立面的敌人!如不这么做,宋哲宗本人会遗臭万年,宋朝将国将不国,人民将内心失衡…宋哲宗一怒之下,把邹浩踢出京城到南方反省…这就更了不得了,邹浩离京,简直成了万世楷模的悲情英烈,成了世上唯一有良知、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人。当天的场面,被定格成旧党人心中的图腾,经久不熄的传唱!对此,实在是想问一句——至于吗?。…。

    一个个都是这样的人物,除别有用心的人外,谁会当他们是盘菜?没错!现在宋徽宗起用他们,就是别有用心的!用心就是向着帘子后面那位老太婆的!

    紧跟着第四条命令发布——全体言官注意了,无论谁都可畅所欲言,说什么都行、弹劾谁都行!说得对有奖,说错了没事,朕绝不食言!

    看着很老套是吧?前几代皇帝哪个都做过。可这一次不同,前面的都只是形象工程,这次赵佶把它真正变成了一把刀,塞进陈瓘、邹浩等人的手里,让他们尽情随意地去砍!砍到向太后微笑满意…

    马上,门下侍郎韩忠彦便上奏4事:广仁恩、开言路、去疑似、戒用兵。向太后一一采纳,旧党得以重获新生。时称“小元祐”

    3月,向太后下令:放弃整个熙河路!我们大宋都不要了,全还给吐蕃人!

    。

纯仁回朝篇() 
封前不久被王瞻抓进开封的唃厮罗嫡曾孙、木征之子陇拶为名副其实的吐蕃赞普!只要你能向我们大宋称臣、再替我们用“德”去感化溪巴温,

    那么整片熙河路的广大土地就全都是你的!另外,为了让你消气,我们大宋已把王瞻贬为昌化军节度使、王厚贬为贺州知州,回国反省…不过王瞻在去昌化军的半路上就自杀了,王厚则把这一大仇深深的记在了心里。等向太后去世、宋徽宗重启变法之时,他将回来报仇…这是后话,现在的陇拶则以趾高气扬的从俘虏变身英雄,和瞎征一起回到湟州邈川城。但溪巴温根本不买账,本文来源:,他和其子溪赊罗撒,密谋袭杀陇拶。陇拶奔河南。瞎征亦不自安,求内徙,诏居邓州。于是溪巴温父子占据了整片熙河路!当年老混蛋也没送成的土地就被向太后这样送了出去!让地下的王安石、王韶等人情何以堪啊!

    可宋史记载:就这样,宋朝获得了河湟吐蕃部的“友谊”骗鬼去吧!在旧党人写成的史书里,这些都是沿司马相公走过的光明大路一脉相承的。谁敢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吗?小心奸邪的帽子立即扣下来压死你!于是,河湟事件、王厚王瞻的处理决定,都被选择性地隐藏了,一切以和平稳定为主。在大力宣传中只有大宋天子的恢弘之气、吐蕃人民的友好之情,至于二王怎样、熙河路怎样?都被彻底忽略,一般史书里根本见不着!。…。

    4月13日,宋徽宗长子赵亶(未来的宋钦宗)出生。

    21日,向太后下诏:把元祐大臣中仅活着的2位顶级大佬——赦免苏轼,范纯仁,让他们从贬谪地北返!

    这两个人是特殊的存在,在宋朝人心里,他们活着时。就已是超越政党之上的传奇人物。苏轼的文章近40年来独执天下之牛耳,是者的,谁管他是新党还是旧党?他所到之处,人们毫无保留地接纳了他…范纯仁要更高一筹,作为一代名臣范仲淹的二公子,他没父亲的军事、文学才能,但继承了父亲最闪亮的光环——道德!范氏的道德不是空洞的口号,它处处闪耀着人性光辉,越是在混乱、肮脏。充斥着别有用心、赶尽杀绝等种种负面**的官场里,它越发显出自己的可贵,甚至是唯一!

    自古道德胜于文章,这两人的遭遇,就先从范纯仁说起。

    范纯仁倒霉纯粹是自找的,当初章惇把他贬出朝廷,是因要追究放弃西北4寨的责任。他和司马光、文彦博搅在一起,这是范纯仁一生仅有的污点。尽管如此,宋哲宗还是对他很例外。别人如刘挚、吕大防、梁焘、刘安世等人早就贬过了长江,范纯仁的贬地是在陈州,和开封近在咫尺,可说仍生活在经济文化中心地带…。…。

    这样的待遇。范纯仁心知肚明,可说是对他的爱护,让他老老实实呆在政治漩涡之外,等着哪天风平浪静了。他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可他姓范!这姓氏从北宋开始,直到明朝末年,都笼罩着层圣洁、温暖、博爱的光环。历史证明:这不止是开创者范仲淹的一生努力,更有范纯仁的沉淀!主要就表现在这次的自找麻烦上:

    在陈州的范纯仁听到了一消息,宋哲宗在郊祀大典上公开宣布:贬谪的大臣如吕大防等,终生永不录用!…。

    这消息是空前可怕的,

    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