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三十年灵异档案-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张鹤生颓然的叹了口气,看来这张小小的符咒,勾起了他的诸多往事。

不过片刻,他就迷惑的抬起了头,两道眉头深深地皱起。

“鲍师叔和孙师叔的尸体,是我和梁师兄亲手埋进黄土的,而全真教的几位长辈,在皇姑屯一战中业已为国捐躯。那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谁懂得这六字元婴咒呢?”

说罢,张鹤生转过头来,再次端详了一下橱柜上的玻璃罐。

玻璃罐中的婴儿保存的相当完好,而且竟然能找到如此多的葵水命婴儿,并巧妙地利用了福尔马林防止腐烂的原理,让罐子里的婴儿慢慢的诱发婴变。显然无论是施术者本人,还有大坝里的小鬼子都为此下了一番苦功。

终于,一个穿着泛白长衫,留山羊胡的轮廓慢慢的出现在张鹤生的脑海。

如此挥之不去,如此刻骨铭心。

倘若不是戴笠的迎头一锤,张鹤生恐怕会一辈子将这个颇具亲和力的中年人,当做是自己的知交挚友。

果断,大胆,未达目的决不罢休。仔细想想,这件事还真符合他的作风呢。

“我知道这满屋子的婴儿,是谁的杰作了。”半晌,张鹤生忍痛说道。

“谁?”杨开急迫的问道。

张鹤生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是在缓释自己的心情,这之后,他撕掉了手中的红纸:“梁维扬!”

“梁维扬……”杨开闻言愣了愣:“梁维扬是谁?”

隔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再加上旅途中的种种怪诞经历,已经让杨开彻底忘记了这个曾被自己称赞过的风云人物。

倒是刘雨薇还有些印象,眼珠子转了转,说道:“梁维扬,难道就是那个,在皇姑屯刺杀军阀张作霖的叛徒?”

经刘雨薇这么一提示,华伯涛,陈天顶等人纷纷回忆了起来,对这个令人唾弃的名字,多是鄙夷和愤怒。

“原来是这个狗汉奸,难怪,难怪……”陈天顶叉着腰说道:“十年前设计谋害了张大帅,成了侵华日军的帮凶。十年后,嘿嘿,也不消停,大概是关东军不想养哈巴狗了,这条狗便跟731部队勾搭上了。当真是穷凶极恶,无恶不作,恶贯满淫!”

他一连说出三个带恶的成语,显然已将梁维扬这个人恨到了极点。

“如此国贼,誓杀之!”杨开红着眼说道,不过很快他就冷静了下来,因为他想起了当年曾养甫跟自己说过的那句民谣:宁惹小鬼阎王,不碰南张北梁。

南张,指着是南派正一教的张鹤生;而北梁,指的自然就是北派全真教的梁维扬了。张鹤生虽是作风低调,但他的身手在和王亚樵比武,对战山魈,以及猎人坟中可谓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冷兵器格斗的古武术,便是杨开也是心有余悸。既然梁维扬这个人和张鹤生齐名,显然也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

试想,一个比阎王小鬼还要难缠的人,会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吗?

而且杨开隐隐觉得,现在的梁维扬,实力应该已经超过张鹤生,这才是最让他担忧的。毕竟,张鹤生在青山疗养院疯了十年,要不是戴笠玩了招漂亮的攻心计,恐怕现在还逮着人叫大爷呢。而梁维扬这十年来却是东西奔波,无恶不作,为小鬼子的侵华效了犬马之劳,再加上时常和日本阴阳师在一起,肯定还学了不少旁门左道的东西,如果梁维扬真在这拦河大坝之中的话,敌暗我明,杨开还真为小组捏了把汗。

“现在不是杀不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杀得了的问题。”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最大的橱柜上,第二排,其实后面还摆着四个空玻璃罐。”张鹤生苦笑着说道。

“空玻璃罐?”杨开眨了眨眼,按照张鹤生所指的位置,果然发现在第二排的婴儿玻璃罐后,还隐藏着四个已经打开的空玻璃罐。只不过先前众人的注意力全被婴儿背后的刺青所吸引,所以本能的忽视掉了这个粗枝末节而已。

张鹤生说的,是实话。

“的确有四个,不多不少。”杨开转过头来,答道。

“但这又能证明什么问题呢?”话说到一半,杨开忽然想到了张鹤生在介绍六字元婴咒时,那生涩难懂的描述。原先不理解的东西,也在此刻慢慢梳理,变得清晰起来:“张道长,你……你的意思是……”

“如果不出意外,梁师兄已经将六字元婴咒,修炼到第四个字了。”张鹤生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说道:“看来这次,我们真的是麻烦大了。”

“不就是个汉奸吗?冲上去给他一梭子子弹,看他还能爬起来不。还五条命六条命,当年义和团还说自己刀枪不入呢,不照样给八国联军打成了马蜂窝。”靠在门口的赵勇德不以为然的说道。

“老张,你也真是,咱九个人,他一个人,怕什么,当真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末了,赵勇德还教训起了张鹤生来,那摸样,活脱脱的就是一个私塾先生。

听了赵勇德的陈词,张鹤生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摇了摇头。

“你现在说出这些话,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真正了解梁维扬这个人而已。所以你说我迷信也好,胆小也罢,我都不会怪你。”张鹤生说道。

“既然答应了戴笠,在任务完成之前,我都会誓死捍卫小组的安全。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杨开,华教授,陈老板,还有其他朋友,你们必须认真地听我分析梁维扬这个人,一个字都不要漏过,因为这关系到你们每个人的生命。”

说罢,张鹤生陷入了回忆。

十一年前,春,敌占区。

这是个万物复苏的温暖季节,泥土劣实的道路两旁,满是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头,因为清晨刚刚下过一场雨的缘故,所以麦田里的苗儿都显得格外稚嫩。

但在这片绿色的世界中,却有一支送葬的队伍,艰难的行驶在泥泞中。

队伍的中间,拉着三辆驴车,驴车是木头的,车轮很是老旧,要不是在车辕上上了铁箍,估计早就散架了。驴车上装的不是穿花衣的小媳妇,也不是抽烟枪的老大爷,而是三口黑漆漆的棺材。

一阵风吹过,扬起插在车头上的招魂幡,幡上的纸花四处乱撞,叮叮咚咚的,显得格外渗人。

驴车的四周,围着十多个披麻戴孝的人,用粗布裹着头,看模样像是死者家属。但如果有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一个个身材健壮,走起路来也是井井有条,完全不像是山野村民。

“梁师兄,还有多久才能遇到小鬼子的辎重队?”张鹤生给驴车丢了一鞭子,说道。

“根据内线的情报,日本人的辎重队是早上六点从藤田军营出发的。这条路是他们的必经之路,算算时间,也快到了。”梁维扬看了看手中的怀表答道。他穿着一身粗麻衣,腰上系了条白带子,为了掩人耳目,两颊抹了胭脂,就连脑袋上都插了朵白花,看的张鹤生一阵好笑。

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每个星期都会用卡车往边境运一批辎重,其中包括了粮食,棉衣,还有军械。

张鹤生,梁维扬还有祈福协会的其他成员此行,就是为了截获这一批军火,以支援这附近的一支游击队。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伏击呢?”张鹤生说罢,指了指自己的衣服:“非要穿着这般模样,你可不知道,这孝服,我可是软磨硬泡,找了三个村子的裁缝,才连夜赶好的,还有那棺材,三口要了一枚银元。最委屈的还是那三头驴,明明是磨都快拉不动的老驴,非要套上驴车去拉棺材,你看它们累的,估计走到半途,就为抗日捐躯了。”

“张师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梁维扬微微一笑,说道:“我们人少,他们人多,而且还有满满一卡车端着三八大盖的鬼子押运,所以要是硬抢,肯定吃不了兜着走。唯一的办法就是,靠这个。”

说到这,梁维扬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我相信,只要计划不出漏子,我们完全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走他们的军火。到了最后小鬼子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顶多赔上三口棺材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梁师兄,你这法子,能行吗?”张鹤生不无担忧的说道。

“事在人为,不做怎么知道?”梁维扬反问一句,随即面色一变,推了推张鹤生:“快,别说话了,小鬼子的卡车来了。”

张鹤生一抬头,果然看见前方黄尘滚滚,传来嗡嗡的发动机轰鸣声。

他心里一咯噔,赶紧用手指沾了点口水,抹在了眼睛边上当做眼泪。然后抓起一把冥纸,抢到了队伍前列,撕心裂肺的喊道:“爹,亲爹,你死的好惨啦!”

第二七五章 血腥大坝(23)

说罢,张鹤生陷入了回忆。

二十五年前,中国江西,龙虎山。

树林里阳光流泻,两个穿着长衫的白发老者正在对弈。

“着!”右边的老者手臂一抬,便将棋子推起,用车吃掉了对方的马。

此刻,棋盘之上,红方的中央帅字,已被黑方的一匹马,一个炮挡住了上中两条去路,再加上现在这个车,当真是回天无数。

“老张,这一局你又输了。”

看着自己的杰作,老者得意的笑了起来。

要说这两位老者可不是一般的人。坐在棋局左边的,是当今第六十二代天师,南方正一教的掌教张元旭;而坐在棋局右边的,则是北方全真教的掌教王理年。

输棋的张元旭看着狼藉的棋盘,片刻之后,颓然的叹了口气。

发现张元旭叹气,王理年以为对方怕了自己,愈发得意起来。

“老王,棋如人生,你一味好勇斗狠,争权夺利,为了获得棋盘中宫的控制权,不惜损失了三个卒,一个车,两匹马,一只象,把自己的家里弄得空空如也,你说值也不值?”张元旭意味深长的劝道。

果然,顺着张元旭的视角,王理年那边虽是胜了,却是留下了几枚棋子。而张元旭这边,还是红呼呼的一片。

听了张元旭的话,王理年不屑一顾的冷哼一声。

“老张,这你就不懂了。难道你没听说过,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么?我不管这代价有多大,只要成功了,就是我想要的。”

说罢,王理年指了指树林:“看来我俩的徒弟,相处的还挺融洽。”

“好事好事。”张元勋一副和气像。

“老张,听说你善于给人相面,不妨看看我这徒弟梁维扬,慧根如何?”王理年沉吟片刻,问道。他深知,眼前这位天师,精通于六爻算数之奥妙,年轻时给人相面,曾经看过九十九个人,无一不准,因为被称为‘神算子’。

“好!”张元旭点了点头,随即眯起眼睛,双目中精光四射,盯紧了树林里那个略高的人影,片刻,他咦了一声,随即言道:“这位小哥额高面青,生有异相。若是在太平盛世,倒是个不甘寂寞的主儿,说不定能做得大手笔,让全真教辉煌一时。但要是处于乱世,呵呵……此中关节……就不好说喽!”

顺着他的视线,树林里,一个毛头小子正自信的挥舞着手中的木剑,变换起各种招式在一位瘦削的青年身前游走,削,扫,点,刺一一俱全。只是却根本够不到眼前这个人的半片衣衫。

“哎呦,累死了。”半晌,小毛孩终于放弃了努力,叉着腰,喘起了粗气。

“梁大哥,我一定要超过你呦!”小毛孩大大咧咧的说道。

“鹤生加油,我等着那一天到来。”年青的梁维扬欣慰的笑了。说完习惯性的上前摸了下孩子的脑袋,小平头上有点毛刺,扎的他手直痒痒的。

“别做这个动作!我已经是大人了,是大人了!”张鹤生噘起了嘴。

“哦?呵呵。”梁维扬再次开怀而笑,随即转过头来,目光阴冷的盯着两个老者的棋局,半晌才默默的吐出一句话来:“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

十一年前,中国东北,敌占区。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之所以说万物复苏,是因为所有在上一个季节枯死的植物,都在第一缕阳光融化冰雪的刹那,冒出头来。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喜面食,因此,在东北粗犷而不修边幅的田地上,几乎种植的都是小麦,绿油油的小麦结出穗儿来,大大的肚子随着威风摇摇摆摆,就有如孕妇一般,注定来年是个好收成。

民间的道路,都是用土块劣实的,黄土地最怕雨水冲刷,因此早晨的那场雨刚过,整块路面就空前的泥泞起来。

大大小小的坑洞里,聚满了水洼,看的人很不舒服。

可偏偏在这个阴冷潮湿的天气里,却有一支送葬的队伍,缓缓地行进。

这支队伍共有三辆驴车,拖车的驴儿又黑又瘦,每走一步,都发出呜的一声哀鸣,看起来是那么的有气无力。而破破烂烂的车身也跟着驴叫左右晃荡,瞧那轮子,已经开裂了无数条细缝,要不是用铁箍在车辕上套了一层,恐怕这会儿早就散架了。

驴车上搁着三口黑色的棺材,棺材的头部微微翘起,就像是小河里的渔船,绑在驴背上的招魂幡随风起舞,竹条上金元宝模样的纸片叮叮咚咚的打在棺材上,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就仿佛棺材里的死人在开口说话一般。

“吱呀……吱呀……”这声音还在继续,但送葬的人却恍然不觉。

三辆驴车,分别由三个披麻戴孝的男人来赶。驴车周围,聚着十来个人,也都穿着白色粗麻布,神色漠然的跟着驴车前进,不过若是有心人就会发现,这些男人个个身材魁梧,手臂挥动有力,就连步伐也是井井有条,显然不是民间百姓所能做到的。

“生人避让,死者出殡……”第一辆驴车旁的家属大叫一声,将手中的冥纸洒向了天空,遮天蔽日的冥纸,给这条小道,添上了一层诡异气氛。

伴随着他的声音,乐师敲了下手里的铜锣。

“梁师兄,我们都走了半个小时了,怎么还没遇见小鬼子的折重队?”当看到对方放下铜锣的时候,赶驴的人搡了搡那个乐师,小声的问道。

梁维扬用手遮住额头,然后看了看天空,此刻太阳升了一半,阳光强烈,显然已经到了八九点钟的旺季。

“快了吧!”他说道:“内线给出的情报是:今天早上七点,车队从藤田军营出发,例行补给边境线上的军营。两边的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为了以防万一,我们也是掐着点儿走的,所以张师弟你大可放心。”

言罢,梁维扬淡淡一笑:“或许正说着,小鬼子就来了呢。”

“但愿如此吧!”张鹤生轻舒了一口气,两只手的手心已捏了一把汗。

似乎看出了张鹤生的紧张,梁维扬亲切的拍了下他的肩膀。

“张师弟,还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吧?”

“嗯,是的。”张鹤生犹豫了片刻,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

“一个月前,我也和你差不多,战战兢兢,扭扭捏捏的,毕竟乡亲们传的太邪乎,什么小鬼子三头六臂,青面獠牙。为了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铜皮铁骨,每餐饭要生吃一个小孩子的心脏,每口汤要活烹一个少女的乳房。某某村某某村的孩子和少女都被吃光了,村子里只剩下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当时我还在想,这小鬼子也太可怕了吧……”说到这,梁维扬话锋一转:“但等我真正和小鬼子对上之后,才发现,他们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也没有三头六臂,青面獠牙,当时我的心就定下来了,那一役,连杀了十多个日本士兵,大胜而归。所以呀,这人都是有第一次的,等你真正杀了几个日本人,见了血,也就好了。”

“不信,你看我现在,还害怕吗?”梁维扬指了指自己。

张鹤生迷惑的抬起头来,看了下梁维扬的脸,波澜不惊,于是摇了摇头。

“这不就对了吗?”梁维扬笑道:“听大哥一句话,过不了几天,你就会跟我一样。”

“咱们‘宁惹小鬼阎王,不碰南张北梁’的绰号,也该在日本人的地盘,传唱传唱了!”

梁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