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仙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寻情仙使-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永生能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李清明心里那份不甘和愤怒……

    第二天中午时分,宁致远又回到了马场,他一脸的兴奋,“旨意请下来了,便宜行事……是密旨。”

    天家的旨意,大致是分为三种,圣旨、中旨和密旨。

    圣旨是内阁过了的,最为权威,中旨是越过内阁,直接对三院六部的,因为没有内阁的认可,权威性不够高,只过内廷不过内阁,有太监弄权的嫌疑,经常被人污蔑为“矫诏”。

    密旨那就是连中旨都不如,中旨在起居注还能看到影子,但是密旨连这个待遇都没有。

    可是不管怎么说,手握密旨,那也是天家的意思。

    无论朝臣认可不认可,博灵起兵南下,哪怕战事出现波折,博灵的官府亮出密旨来,起码是可以免责——天家许我们便宜行事。

    你可以说我们手续不对,临时委任的什么官员无效,可是你想说我心存不轨——抱歉了,那真的不行。

    博灵郡想要以奇兵之姿态南下,有一份密旨,是足够了。

    李永生拿到了密旨,就想告辞动身了。

    但是宁致远又拦住了他,“你出来才二十天,博灵那里的战争准备,应该还没有完成,不如在京城里多等几日,没准还会有别的事麻烦你。”

    李永生的眉头一扬,很诧异地发问,“别的事?”

    宁致远神秘地笑一笑,也不回答。

    李永生在京城里,是真没什么事情可做,他虽然在这里熟人不少,但是他此来是秘密前来的,不好去联系。

    所以大多时候,他就是呆在御马监的马场里,喝喝酒看看风景。

    过了两日,广播电台里传出了新的舆情,柔然屡次在边境生事,朝廷正告对方:中土国喜欢和平,但也不畏惧战争。

    还有电台大声号召,中土的男儿,去柔然边境建功立业去吧。

    李永生也不得不承认,朝廷越来越会使用舆论了,在面对伊万国的摩擦的时候,是大打煽情牌,如愿以偿地将亲王镇边这种怪事,变成了顺理成章。

    现在面对柔然,在标榜“爱好和平”的同时,却又煽动中土的游侠儿,向柔然边境集结。

    可以想像的是,肯定会有不少游侠儿动心——这是国战,跟内战是不一样的。

    至于说在面对柔然和伊万,为何是不同战略,这也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

    诚然,伊万国比柔然国强大,管理也全面,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游侠儿来说,打伊万国,想要获得战利品,得经历殊死的战斗。

    打柔然就轻松多了,那里地广人稀,又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哪怕随便抢几匹马,也就不白走一趟。

    两相比较,游侠儿当然更愿意跑到柔然国去撒野。

    所以李永生才会感叹,认为朝廷对舆论的掌握,已经越来越娴熟,知道如何更好地为中土国服务了。

    广播里还有其他消息,比如说有人建议:调会稽兵北上,攻击襄王后路。

    李永生隐约能猜出来,这很可能是博灵郡守策划的——那老翁来了京城之后,就悄然离开了,要说郡守没有其他的安排,这怎么可能?

    再然后,广播里又有新的猜测,他们认为,朝廷可能请大司马坤帅北行,以震慑柔然那些不知死活之辈。

    坤帅一旦出行,足以顶得上十万大军。

    (感冒了,头昏昏沉沉的,近几年第一次感冒,郁闷,召唤月票安慰。)

第六百七十三章 博灵军南下() 
李永生觉得,那些盲目吹捧坤帅的家伙,有点捧杀坤帅的意思。

    但是也有人分析,说只要坤帅驻扎在边境,起码能引十万游侠儿主动来投。

    不管怎么说,坤帅是卫国战争里起家的,属于国战英雄,这就受游侠儿的喜欢。

    她原本就德高望重,升任大司马之后,就连权力也大了起来,她一旦出面号召游侠儿,效果绝对不会差。

    这种言论,在短短的两天之内,就传遍了整个顺天府。

    甚至顺天的不少游侠儿,都纷纷前去打问,能否跟随坤帅北上。

    李永生在京城里等了五天,最终还是启程南下,不过这次的队伍里,少了老翁,却多了六个陌生人——这正是他晚走的原因。

    这六个人里,有两名太监,两名军人和两名政务院的观察员。

    太监是御马监的,前往博灵是督查马务——起码是这个理由。

    两名军人,是带了调令前去参战的,他们的级别都不高,起码没资格指挥博灵南下的战役,只能做个小军官罢了,不会影响王志云的决断。

    不过宁致远也说了,那名中阶司修,是已故巽帅的小儿子……

    至于两名政务院的观察员,鬼才知道要观察什么——反正他们受命,不得对博灵郡的作战部署指手画脚。

    然而,张老实悄悄地找到了李永生,他敢用脑袋担保:有一名观察员,绝对是出自朝安局。

    总之,这六个人背景很复杂,其中疑似朝安局的那位,是巅峰司修,不过他们也都表示,在路上会听从李永生的安排。

    这次回归,李永生就没必要那么谨慎了,虽然也做了伪装,但是一路前行,赶路赶得极快。

    不过,他们终究是没有从大名府南下,而是按来路绕了黎关和上党。

    过黎关也没怎么费劲,半夜里由杜晶晶裹着,直接飞度了过去。

    进入豫州郡五天之后,他们跟王志云派到豫州的眼线接上了头。

    王军役使已经知道,李永生身上带了密旨,不过眼线表示,希望他们能晚点抵达七幻城。

    五月初二,博灵郡在三湘边界,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誓师南下,天下震动。

    博灵郡人口逾亿,拥有驻兵五万,地方守备部队十万,又召集了十五万郡兵,总共三十万大军,除了十八万大军守卫博灵,剩下十二万军队,分兵三路,直取三湘。

    郡守府召集二十万丁壮,押运着粮草随军南下。

    而此时荆王的人马,正在会稽鏖战。

    会稽郡跟淮庆郡的军队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陈兵于边界,而是将军队龟缩进了城里,挨个城池坚守。

    这种策略,给荆王军队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他们不得不挨个城池来拔钉子。

    事实上,会稽郡的选择,是借鉴了淮庆郡被打穿的教训,做出的无奈决定。

    既然边界守不住,那就不如守城池了,反正对方已经提出过“淮庆人不打淮庆人”,那就是说,荆王想要地方归心。

    既然荆王府有如此需求,那么,就算城池守得再辛苦,对方也不可能屠杀降卒,更不可能屠城,那么……为什么不依托城池坚守?

    荆王的军队对此可谓是深恶痛绝,不止一次叫嚣过,说你会稽人再不识趣,那我们就真的不客气了。

    然而,这话说归说,想要做出来,那还真不是一般的疯狂。

    博灵的三路大军攻进三湘,中路略略受阻,东西两路势如破竹,其中东路兵马直接抄向了荆王东进大军的后路。

    这个时候,荆王的军队正在攻打濑州,濑州一下,金陵的南大门就彻底被打开了。

    可是这个时候,传来了后路被断的消息,荆王骇然,再加上中西两路大军给潭州带去了极大的压力,濑州攻防战不得不暂停下来。

    别看荆王军队势如破竹,一路打得极为痛快,也缴获了大量的军姿,但是他们对打下的地盘,并没有认真地经营和管理。

    这也是赵家人内战的必然结果,既然打下了地盘,就是为我所有了,除了收编军队,重立官府,铲除少量顽固分子,大部分人没有多少抵抗意愿。

    现在猛然间老巢被抄,统治不稳固的弊端立刻显现了出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首鼠两端地观望着,还有一些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家伙,竟然组织起来,不住地偷袭襄王大军,摸岗哨断粮道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

    说来说去,天家再是年幼,黎庶们也更愿意认同本朝正朔,哪怕他们对内战真的不感兴趣。

    荆王的大军,打得实在有点太快了,身后的三湘被人攻入,以至于整个淮庆郡都不稳了。

    三湘还有荆王的军队,攻入淮庆和会稽的大军,也不是一定要撤回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攻城拔寨是不要指望了,起码要停下来,先安顿地方,剿灭那些支持朝廷的势力。

    荆王府的攻势一停,会稽郡顿时松了一口气,濑州守军简直像捡了一条命回来一般。

    会稽郡的备战工作,做得并不充分,而且他们大部分的战力,都被调到北方,防备海岱的襄王南下了。

    事实上,根据大家分析,襄王南下的可能性极小,从海岱北上,可以直接攻入幽州郡,夺取顺天府的那个大宝之位,那还南下做什么?

    当然,襄王若是想夺取人口粮米,充实战争潜力的话,也有那么一丝南下会稽的可能。

    所以会稽守军来到北部边界御敌,不过基于上面的分析,他们的准备工作,显然不会做得太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会稽水军竟然有闲心去抢博灵的战马,而郡房的军役使,也没有下大力气去制止。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襄王确实是没有南下,但是荆王直接打通了淮庆,从三湘杀了过来,只能仓促迎敌。

    守军们依据城池,逐一抵抗,为的就是给郡里争取时间,招兵买马整顿军队。

    濑州身为金陵的南大门,已经抵挡了荆王兵马十余天,这一马平川的鬼地方,若不是上下用命拼死坚守,早就城破了。

    更令濑州守军绝望的是,金陵城的命令是,濑州最少要坚持三个月,哪怕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要为郡治争取最后的时间。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濑州城里除了粮草,什么都缺。

    就在濑州军役使都亲自冲上城头,抵御荆王军队的时候,猛然间,荆王撤兵了,那种死里逃生的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就算这样,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时刻堤防着对方卷土重来。

    两天之后,濑州守军终于知道了原因:博灵郡大军南下三湘,荆王的后路出现问题了!

    荆王攻击濑州的军队,还在城外扎营,整天有哨探呼啸出入,表明一切正常,只是暂停了攻击而已。

    濑州守军也不敢主动去挑衅,只能借此机会,没命地从金陵呼叫援军。

    金陵也知道,濑州打得苦,但是援军?那还真的没有,只能提供一些军械、药品以及生活物资什么的。

    比如说这梅雨季节,金陵就很体贴地送了一批雨伞过来,足足有两百把之多。

    濑州军役使气得破口大骂,他不是嫌雨伞不好,而是嫌东西太少。

    比如说送来的药品,都不够救治现有的伤患,万一荆王卷土重来,你让我们怎么办?

    可是金陵也很无语——往你们那里送物资,得小心荆王的骑兵拦截。

    送物资的人少了,直接就被骑兵咔嚓了,人多的话,又可能被荆王大军围在野外。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一支得力的骑兵队伍啊。

    然后,就又有人想起了,差点拦住博灵郡的一批战马,忍不住嘀咕两句:当时怎么就没横下一条心去抢呢?

    不过,这种蠢材终究是少数,明白人都看得到,正是因为博灵郡配上了战马,军队有了侧翼的保护,才能大军南击,濑州才能争取到苟延残喘的机会。

    会稽郡应该庆幸,当时没抢了博灵的战马,否则现在没人救得了濑州。

    事实上,何止是濑州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看到气势汹汹的荆王终于停下了兵锋,整个天下都松了一口气。

    松口气之后,大家细细判断一下形势,猛然间就发现,其实两王反叛,也没什么可怕的,真有勇于任事的官员,愿意全力抗击的话,平灭叛乱也不是很难。

    区区博灵,一郡之兵,还留了大部分守护老巢,就能将三湘搅乱,令荆王勒马。

    一时间,博灵郡军役使王志云的大名,在中土国不胫而走。

    但是更多的军方大将,和朝中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进入三湘的三路大军,要看他们接下来怎么打。

    在大家的印象里,荆王早有反意,厉兵秣马多时了,王军役使虽然也积极地备战了,但军营里终究新兵太多。

    博灵军初入三湘的时候,是打了荆王一个冷不防,接下来如何鏖战三湘,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博灵军能稳住阵脚,打得荆王回师救援,那才是彻底成功,否则……

    不过京城里也有人有了动作,宁致远兴致勃勃地求见天家,请求调百粤之兵北上。

第六百七十四章 战局突变() 
宁致远派到博灵的两个小太监,不仅仅是去了解战备和战斗,他还存了抢功的心思。

    卫国战争之前,中土的大军里,有内廷监军的存在,为的是帮助天家掌握军队。

    但是到了后来,战事一起,不少监军起了很不好的作用,将领们怨声载道,光宗最终裁撤监军,不许太监们干涉军队运作。

    唯一的特例就是,御林军里,要保留监军,不过主要也是负责后勤供应。

    宁致远当然不敢给博灵派去监军,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博灵郡敢于出兵三湘,是跟御马监的扶持分不开的。

    宁御马也不甘做幕后英雄,他很想抢功,但是还没途径,于是派了两个小太监随军,要求他们将所见所闻,都报到顺天来。

    初开始,他是想派奥斯卡去的,但是奥公公表示,他放不下御马监这么多的活计——说穿了就是怕死,他认为派两个伶俐一点的太监过去就行了。

    宁致远想一想也是,他用小奥用得还挺得手,没必要让这家伙去冒这无所谓的风险。

    他派这俩小太监去,还迎合了天家的心理,少年天子也很想通过自己人,来了解三湘的真实战况。

    跟大多数军方将领想的一样,博灵军入三湘,表现是菜鸟级别的,虽然仗了出其不意的进攻,打出一片天地来,但是作战经验远不如荆王的军队。

    所幸的是,博灵军士气很高,因为对他们来说,此次出兵,等于是御敌于博灵之外——三湘黎庶的惨样,大家都知道了,在博灵也能看到流民营的流民,都是什么样的状况。

    有高涨的气势,三路大军打得还是很有章法,三万人的东路军推进极快,目标就是威胁荆王的后路。

    不过八万人的中路大军,就遇到了一系列的苦战,东路军的任务是穿插,同时在野战中歼灭对手,而中路军却是要负责扫清各个城池,直指荆王的大本营潭州。

    西路军打得也不轻松,这主要是他们的人手太少,只有一万人,不但要攻城拔寨,还要帮中路军遮蔽右侧。

    中路军打得很苦,同时还不能就地得到补给,荆王的军需仓库,都是一个个堡垒一般的据点,比打城池还难,而且他们一旦打下来,荆王的败军,那是真敢烧仓库。

    荆王府这么做,实在太正常了,他不是天家,一旦这场作乱输了,什么都不会再属于他了,他还会留下军需资敌?

    所以中路军只能靠着丁壮们携带的军姿度日,哪怕连就地征集都做不到——三湘郡被荆王祸害得太惨了。

    荆王在三湘郡留守的军队不多,总共也不到十万人,他打得实在太狂放了,近二十万军队,全部用来打地盘了,对老巢看得都不是很紧。

    王府可以驱使的丁壮,倒是有三四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