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老者只一瞥,就移开目光,挥手用极为生涩的中文大叫道:“鳖色,鳖色,握们是沙散狄国施姐,搜握价晃底沙普耳致命,初湿命国!”
“啥?”
明军将士瞪大眼睛,这他娘的说什么玩意儿啊。
还好队伍中有翻译,复述了一遍,才听明白,原来是萨珊帝国的使臣,受皇帝沙普尔二世的命令,出使明国,并出示了国书和凉州刺史张骏的通关文碟。
军卒相视一眼,大为诧异,心里还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这不就是万邦来朝么,原来大明的声望竟已达到了吸引外邦朝见的地步,作为明人,与有荣焉。
但是明国初创,很多制度并未完善,乍遇外国来使,谁都不知道如何安排,还是一名军卒灵机一动道:“诶?琅琊王公出任大鸿胪,主理藩国与诸候事务,不如交由王公处置。”
“嗯”
领头将领点点头道:“也罢,你先去通报,本将带人进城。”
“诺!”
一骑飞快驰去。
那员将领又转回头道:“诸位,请罢。”
第822章 晾他两天()
谢谢好友糖果爸的月票)
洛阳作为都城,在徐龛生前的规划中,大约方圆四百里,这么大的面积,没可能修筑等长的城墙,只能修筑郭城,类似于建康的外郭篱,起个圈定范围的作用,不具备任何防御功能。
实际上过长的城墙对于防守是个极大的负担,将释稀守城兵力,敌方绝对会针对你的兵力薄弱地带发起突袭,因此洛阳是没有外城墙的,只修筑了内城。
真遇到战乱时,外城百姓只能放弃家业,退入内城保命。
不过退一步说,如果身处于中原腹地的洛阳都被敌军团团围困,那么大明也离亡国不远了。
内城周长二十五里,除王宫、各牙署寺,便是权贵居住区以及一些商业设施。
萨珊使节由位于城西正中的阊阖门入城,楚辞离骚有云: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阊阖者,天门也,阊阖门始筑于曹魏,意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整个城门修建在长达二十五丈,宽十丈的巨大台基上,通体水泥砖石砌就,表面刷以红漆,间夹不规则的密密麻麻射击孔,城门有三重,一主二副,主城洞阔三丈,左右副城洞各阔两丈,平时除了杨彦出行,主城洞不开,公卿王候皆以副城洞出入,至于各家的婢仆杂役,非跟随主家,不得进出阊阖门,只能由位于阊阖门以南的西阳门与西明门,或是位于城南的开阳门与城东的青阳门出入。
而在城门两侧,修建有东西阙台,各长八丈,宽四丈,高度与城墙等齐,均为四丈,除了增添威仪,还是拱卫城门的重要军事设施,城门上方,则是一座面阔七进,高达五层的巍峨城楼,飞檐斗拱,金壁辉煌。
“噢,我的大明尊!”
“我的天,太壮观了!”
“这哪里是人居住的地方,分明是神的宫殿啊!”
见着这高大的城门,萨珊使节纷纷现出了不敢置信之色,张开手臂,大声叫嚷,当翻译把赞美之辞告之护送的骑士们之后,每个人的脸面,都现出了浓浓的自豪之色。
是啊,若非大明,怎能当得如此称赞?
领头将领脸色好看了很多,笑道:“我等只能送到此处,请诸位稍等,本将与城门校尉先作个交接。”
翻译过后,使节们均是笑着点头。
那名将领略一拱手,策马驰向城门,城门由千牛卫与正在筹建中的羽林卫把守,通常外城守军没有特殊原因,是不能入内城的。
不片刻,数十名千牛卫驰来,把萨珊使节引入副门,进了门之后,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笔直大道,道旁林荫成片,中间有花坛作为分隔,脚底的路面已经不是灰蒙蒙的水泥路面了,而是来自于石油提炼的残渣,也就是俗称的柏油路面,油光黑亮,以白漆划分出车道。
再往前行了数里,转入一个道口之后,是双向八车道的主干道,铜驼街,街道的尽头是宫城,杨彦的住所与朝庭的所在。
萨珊使节站在宽阔的街道上,没来由的生出了一种渺小的感觉,与这巨大的城池相比,自身是如此的渺小。
再与郁郁葱葱的洛阳相比,萨珊都城泰西封(今伊拉克巴格达东南32公里)满目土黄,街道也狭窄,低矮的建筑密密麻麻挤成一堆,给人一种逼仄的压抑感。
领头老者的面色渐趋沉重,转头低声道:“明国的国力很强啊,当向皇帝陛下如实汇报,暂时还是应以交好为主。”
萨珊帝国的重心在西面,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与叙利亚一带,这也是与罗马帝国反复拉锯的地带,而对于东面的贵霜、葱岭,以领主制的羁縻统治为主。
原先使团见着大明的富庶还心生贪念,可是洛阳城着着实实震慑了他们,想想也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哪来的人力物力营建如此气势恢弘的都城呢?
更何况由河西走廊过来,沿途所见的城池均是规模齐整,整洁有序,从侧面反应出了明国的整体实力。
团中一人便是道:“自从入了明人所谓的关中以来,气象便大有不同,尤其是长安边上的建章宫花园,很难想象这是在数百年前废弃的宫室上营建,我们确实应该交好明国,打开商路,从罗马人手上赚取暴利,再获得明人的技术,料来不出十年,我们伟大的萨珊将更加强大。”
“嗯,莫要多说了!”
领头老者捋了捋那松蓬蓬的大胡子。
“诸位,这里是馆驿,请在此歇息,等待朝庭召见。”
这时,使团被带到了一处大院前,千牛卫将领伸手示意。
翻译说了一阵子波斯语,使团称谢之后,陆续进了院子。
“哦?萨珊使团?”
王含眼睛一眯,现出了诧异之色。
自从被任为大鸿胪以来,王含彻底的投闲置散,这也是没办法,明国既没有诸候,也没有藩属,原有望成为藩属的慕容部与高句丽,给杨彦杀的屁流尿流,而拓跋什翼健直接由千牛卫接管,王含没法插手,至于南方的小国,因晋室尤在,恐怕还不知道北方多了个明国呢。
具体来说,每隔三五天,王含去鸿胪寺点个卯,手下大猫小猫三五只,都是因各种原因被投闲置散送来养老的,大家磕叨一阵子,各自散去,而大朝会,杨彦不在的时候不召开,杨彦回来了,每个月也只有两次,虽然日子悠悠闲闲,但王含曾经手握大权,几年闲散下来,骨头都要生锈了,这一听得来报,立刻来了兴致。
天可怜见,他的鸿胪寺终于开张了!
听完了汇报之后,王含还是搞不清楚萨珊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唤道:“老夫先去鸿胪寺,过一个时辰,再召萨珊国使团来见。”
王含本能的把帝国中的帝给舍去了。
前来报信的军卒不大情愿,不过王含好歹位列九卿,中两千石的品秩,只得勉强应了声诺,正要离去,恰好在王含府上作客的王敦却挥手拦住:“且慢,你直接回营罢,那使团先晾他两日!”
王敦身为太尉,也属于投闲置散之列,只是与王含不堪寂寞不同,他是真的看明白了天下大势,知道琅琊王氏至少一两百年内不会再有机会,只能在若干年后,跟随杨彦子嗣向海外发展,因此乐得逍遥,纵情于田园,流连于山水,心情放松之下,再加上困扰他多年的甲亢被杨彦治好了,竟是老当益壮,照这身体看,大概率能活到七十几。
“呃?”
王含不解的看了过去。
王敦又挥了挥手:“去罢。”
“诺!”
军卒迟疑的看了眼王含,还是告辞离去。
王含迫不及待的问道:“处仲,这是为何?大王年轻气盛,若是被他扣以怠政之名,又该如何是好?”
王敦呵呵一笑:“大王此人弟也了解一些,尚不至于此,阿兄,弟且问你,可能猜出外国使节前来所为何事?”
王含捋须细思,好一会儿,沉吟道:“番邦小国来我大明能做什么?要兵无兵,要财无财,不出于讨要好处。”
王敦问道:“那大王对待番邦的态度如何?”
“这”
王含明白了,杨彦有一句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待周边部族正是如此,要么奴役,要么吞并,根本就没什么番属的概念,既便是得到杨彦善待的羌氐,也是采用经济手段使之越发的依附大明,因此番邦来要好处,杨彦肯给么?
显然不可能。
作为老对手,王敦也不是泛泛之辈,对杨彦很是下了一番苦功了解。
王含拱了拱手:“还亏得处仲提醒啊,否则惹得大王不快,反是好心办了坏事,那为兄立刻进宫,去拜见大王。”
“诶”
王敦摆了摆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番邦使臣而己,明日先叫人去探探他的来意,弄清楚了亦不为迟。”
王含想想也是,点头应下。
第823章 遍地金矿()
按常理来说,如有外国使臣进京,各地太守刺史应层层上报,鸿胪寺早作准备,但问题是,明国草创,制度不完善,相当多的刺史太守并不是按照正常的选官途径上位,而是合了杨彦眼缘,由他任命,随意性较大。
这部分人大多起自于行伍,哪有什么接待外国使臣的概念,只要不是外敌入侵,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既便是杨彦自己也从未想过有这回事,反倒是僻处西陲的张骏因凉州时常会与西域诸国有商贸往来,处理起来有例可循,因此给萨珊使节发放了通关文书。
自从过了凉州,几乎没人去过问使团,另从上邽开始,有了收费站,不过收费站的使命是收费,只要交钱,不可能多作盘问,因此从上邽到散关,关中各郡,长安,潼关,函谷,直到洛阳,使团畅通无阻,除了过关交了不少钱。
洛阳的馆驿自落成以来,从未有人入住过,萨珊使团尚是头一回,屋舍、家俱都是崭新崭新,一行人好奇的东摸摸,西碰碰。
“噢,我的大明尊,这是镜子镜子,怎么可能如此清晰?”
有人拿起镜子,对着自己反复照,嘴里一声声的尖叫。
如今镜子在明国几乎普及了,价格自然也从天堂跌落尘埃,由原先的动辄数十万到百万钱,跌落到几百至数千钱,这让过早拥有镜子的江东士人气的要吐血,不过对平民百姓来说,自然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还有人对煤炉产生了兴趣,端开陶瓮,揭开铁板一看,那蜂窝煤燃烧着淡蓝火焰,散发出温暖的热量,没什么烟,也没有噼噼啪啪声,并且仿似不会消耗似的,足足盯了好一会儿,那蜂窝煤都未曾有显著的变化。
“快看,这是纸,噢,我的大明尊,明人的纸张又白又有韧性,比我们的莎草纸好了百倍都不止啊,我们萨珊帝国一定要得到造纸的方法!”
随着一声咆哮,众人纷纷围了过去,眼里绿油油一片,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在他们眼里,明国遍地金矿,等着自己来发掘。
还有人掏出鹅毛笔,蘸上墨水,一项项的记录着将向明国索要的物品和技术。
当天晚上,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几乎每个人都兴奋的失眠了。
次日正午,鸿胪寺大鸿胪丞华混来访。
此人先祖华歆,算是名门士族,父华廙,太康年间官至中书监,后杨骏掌权,数度起落,死于侍中、光禄大夫、尚书令任上,其兄弟华恒,于江东任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子太保,继陆晔任扬州大中正。
华混曾流落关中,明军灭刘曜之后,去洛阳找到郗鉴,郗鉴又推荐给杨彦,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杨彦找华混问了问。
此人夸夸其谈,言多空泛,要说有长处,就是流浪关中时没有投靠刘曜,算是有点气节,因此杨彦给了个大鸿胪丞的闲职,秩比千石,作为大鸿胪的副手,代表王含前来。
华混当然不满,认为杨彦轻视了他,不过他理智尚存,一来他的兄弟华恒在江东也只是领虚职,没半点实权,那扬州大中正本是显职,奈何司马家与江东士族严重对立,这个职务形同于无,他去江东日子未必好过,二来秩比千石,即月奉八十石,以稻谷平价每石五百钱折算,等于月薪四万钱,实发四十枚金币。
而在入官之初,杨彦赐下了一座三进宅院,另以他的品秩荫客占田,再加上每年的年终奖,只要不是太奢侈,雇三五个婢女,养几个小妾,天天有鱼有肉,出门有车,日子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如果他辞了职,就又得流浪街头,或者厚下脸皮向亲朋好友打秋风,因此是留在闲职上养老,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还是一怒之下不受嗟来之食,这很好选择。
在翻译的沟通下,华混了解到,领头老者名叫辛拉德,是使节团的团长,受萨珊皇帝沙普尔二世之命出使明国,修复两国因各自内乱的原因中断的商路,另一名主要人物是摩尼教主教菲力克斯,来到明国,自然身负传教的重任。
摩尼教也即后世俗称的明教,教义来自于犹太教与基督教,经过波斯的本土化改造,迅速成为当时规模不逊于基督教的世界性宗教,比佛门的势力更强。
“不知贵使有何具体要求,本官可代为交之大鸿胪,由大王再作定夺。”
华混是正宗士人,对萨珊这等番邦没太多寒喧的兴趣,了解到情况之后,就拱手问道。
辛拉德从翻译手上把清单递给华混,并通过翻译道:“萨珊帝国愿与明国世代交好,互通往来,我们希望得到以上罗列的技术,另将采购一批丝绸,望贵国提供方便。”
华混一看清单,倒吸了口凉气,有炼钢术,有造纸术,有玻璃镜子与四轮马车的制造技术,林林总总十余项,甚至还要求引进蚕茧,这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既便他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知道萨珊的要求太过份,以炼钢为例,对于民间已有的锻打炼钢法,杨彦不予理会,但是铸造钢构件是严格保密的,其余除了造纸、食油与制碱等关乎民生的行业,炼油、玻璃与四轮马车的技术并未向民间开放,仍由国企垄断。
作为官僚阶层的一份子,年年有年终奖分红,平时重要的节假日,也会发些米油、布帛、碱盐糖等生活物资,是国企的最直接受益者,自然具备朴素的好东西掖着藏着心理,不禁脸沉了下来。
辛拉德一看华混的神情,就转身从随从的口袋里抓出一把银币,塞到了华混手上。
翻译从旁道:“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华混简直无语之极,你娘的,行贿能不能不要这么粗暴?这不是逼着老夫拒贿么?再一细看那些银币,脸面又现出了不屑之色。
这一把银币约有数十枚,与明国银币不同,萨珊银币又薄又轻,上面刻着个大胡子头像,在大明不仅没法流通,重量也仅为大明银币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是纯银铸造的话,顶天了价值五枚金币,而他每年的收入,连同薪俸、年节赏赐、年终奖加田庄产出,在六十万到七十万钱之间,所付出的,只是按时点卯,每月两次大朝会,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一旦他收了钱,以刘隗的酷吏作风,只要探得,铁定弹劾,哪怕不被治罪,也要免官,失去所有的一切,仅仅受贿五枚金币,却要承担失去年入六七百枚金币的风险,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第824章 白眼狼()
“不必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