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颜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颜血-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鳎皇侵苯哟蚍庋诙唐诩Э欤匆猜裣铝艘肌

    如凉州张茂,刘曜御驾亲征,率二十来万大军进攻姑臧,张茂自知不敌,上表称臣,刘曜欣然允之,率军回返,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一趟远征,劳民伤财,除了得到了脸面,还得到了什么呢?

    啥都没有!

    凉州张氏的实力未受任何打击,除了在名义上归附刘曜,依然是当地的草头王,将来刘曜出问题,会第一个反叛,同样的,羌氐和关中晋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说句不中听的话,刘曜就是驴屎蛋子表面光,内里则污七糟八,因此杨彦对于刘曜的战略,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这个攻心不是说去攻刘曜的心,主要是削去刘曜的脸面,打击其威望,使之暴怒,狂燥,猜忌,分化隔阂,最终众叛亲离,国灭人亡。

    作为现代人,深明军事是政治斗争的延伸这一道理,军事不是目地,只是手段,从一开始强迫刘胤刘朗复旧姓屠各,再到以粗暴的手段示好于姚弋仲和蒲洪,直至采纳任让立刻掘了刘曜祖坟的建议,奉行的都是攻心为上。

    如今刘曜就陷入了这个困境当中,他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脸面被削的哗啦啦,却毫无办法,不自禁的向游子远望去。

    游子远素有奇谋,西晋司空张华曾评价其气度宽宏方正,仕刘曜期间,因阻止滥杀巴氐族长一事触怒刘曜被囚,后因此氐羌皆反,刘曜方才听从游子远赦免从犯、分化瓦解之计,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讨伐叛军,灭之,又平定了自立为秦王的虚除权渠一族,使之心服再不反叛,被刘曜倚为臂膀。

    在作战中,游子远也信奉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把分化瓦解玩的溜熟,可此时,遇上了杨彦的攻心为上,竟有束手无策之感。

    关键的关键,以往是他利用敌手的弱点,分化瓦解别人,而此时是杨彦在分化瓦解他啊,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刘曜本身就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辈,况且姚蒲二人是羌氐中势力最大的一支,这就是原罪。

    这时,姚弋仲拱手道:“陛下,老夫愿率族中儿郎,掩护大赵主力撤退。”

    姚弋仲请缨,游子远本能的感觉到了不妥,但是他没有阻止的理由。

    而撤退这两个字,也让刘曜心里很不舒服,他想听的是,羌人愿为陛下前驱,击破明军,可他也知道这不可能,强令羌氐与明军骑兵硬拼,立会惹来怨恨,如今的力量对比对他不利,只能忍,回到渑池,重新军马,方有重新调度羌氐的底气。

    “也罢,有劳姚公了!”

    刘曜勉强点了点头。

    姚弋仲施礼离去,策马回归本部,振臂呼道:“儿郎们,明人欺人太甚,此正为陛下分忧之时,抄起家伙,随老夫上阵!”

    “嗷嗷”

    羌人怪叫着,跟随姚弋仲策马上前,一时之间,万马奔腾,声势惊人。

    刘曜不由眉头一皱,他从中看到了姚弋仲在部族中那无以伦比的号召力。

    蒲洪一直暗中留意着刘曜,眉头也皱了皱。

    怎么说呢?分明是刘曜对姚弋仲起了猜忌之心,他与姚弋仲本谈不上多和睦,却有唇亡齿寒之忧,姚弋仲倒了,他独木难支,必然要被刘曜清算,再回过头想想,这都什么事啊,杨彦如此拙劣的离间手段居然取得了效果,对刘曜也没来由的生出了失望之心。

    游子远则是暗叹一声,他清楚,刘曜的方寸乱了。

第554章 一视同仁() 
(谢谢好友东海令狐冲与好友大隋后裔的月票)

    羌人的装备很原始,披甲率不足一成,绝大部分身着粗布麻衣,也有个别人不嫌天气炎热,还裹着羊皮袄,武器则是以角弓和长矛为主,佩刀佩剑的极少,由此显示出了羌人严重缺铁,部族处于极度贫困的状况。

    不过羌人身上有一种草原骑兵所独有的野性和爆发力,虽然全军乱糟糟不成阵形,策马前冲之时,却居然带有一往无回的气势。

    于药不由现出了凝重之色,转回头道:“羌人倒不容小觑,难怪大王如此重视。”

    郭诵附合道:“大王曾说,羌氐并非天性凶残之辈,且与我晋民有着深刻渊源,故不应列于诸胡,今见其虽狂野难驯,却是果不其然,于将军不妨再劝说一番。”

    “正有此意!”

    于药笑道。

    跟随杨彦久了,于药也学会了用脑子思考,再不复当初的那个莽汉形象。

    不片刻,羌人驰于阵前,赵军缓缓退却,姚弋仲刚把目光放过去,打量着明军军阵,就有一声长笑传来:”姚将军,本将于药,我家大王托于某向姚将军问好,大明无意与羌氐为敌,而是奉行和平共处之道,只要你我三方皆有诚意,完全可以坐下来谈,当然了,此刻并不合适,改日大王会亲赴秦州与姚将军和蒲将军会盟。”

    姚弋仲心里就像吃了颗苍蝇一样的难受,这挑拨太粗暴了吧?但是面对着杨彦透来的善意,他没法恶语相向,直接允下,刘曜那里又会怎么想?这真是说什么都不是,一时竟僵住了。

    不这他不得不承认,这种公然的,当面的赤果果挑拨,一而再再而三,很容易让刘曜心里生出疙瘩,毕竟三人成虎。

    “哼!”

    他的长子姚益生哼道:“阿翁,明王居心恶毒,分明是置阿翁于不义,待儿前去叫阵,杀一杀他的气焰。”

    “诶”

    姚弋仲略一迟疑,就摆了摆手:“明人若不来攻,实不必多事,赵主已对我部生出了猜忌,未必会因你向明军搦战而有改观,你且放心,赵主尚要器重我等羌人,理该不会出格。“

    姚益生不自禁的回头看了看,恰望见刘曜那锐利的目光,心里不由有些打鼓,真是如此么?

    两军就这样对恃了起来,刘曜虽率部撤退,却不敢过急,因为拉的远了,羌人将变成孤军,陷入危险的境地,即便明军不主动进攻,也会让姚弋仲心里不舒服,因此撤退的速度慢如蜗牛,并没有背离杨彦拖延赵军回撤的大的方略。

    而此时,杨彦正接见着彭天护与彭荡仲兄弟,大灌鸡汤。

    “羌之一族,渊远流长,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晋语。国语又云:“昔少典娶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即属古羌部落。

    另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同样出自于古羌,大禹王治水功泽天下,其子启立国号夏,为我华夏开国之第一人,为百世之表率,可见羌与匈奴、羯等野蛮胡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实际上杨彦稍微混淆了下概念,他引用的典故本无不当,但上古时期并无民族的说法,有的只是部族与宗族,黄帝等华夏先祖出身于古羌是没错,只是那时的古羌是部族名,不能完全等同于羌人,不过据考古研究,羌人也源于古羌,因此汉羌同源无须置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羌之间,与东夷、山越类似,是兄弟关系,而不是如与匈奴、鲜卑诸族的嫡庶关系。

    可这话落在彭天护与彭荡仲耳里就不一样了,兄弟俩一遍遍的扪心自问,自已的部族真有那么好吗?主要是杨彦谈到的上古历史,羌人中除了极少数读过晋人史书的高层,大部分并不清楚,此时乍一听到,心里都有种浓浓的自豪感,对杨彦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好不容易,杨彦收住了话题,又问道:“你彭氏与南安姚弋仲是何关系?”

    彭荡仲拱手道:“回大王,我彭氏羌人在与后汉朝庭的战争中战败,于中叶被迫从秦州内迁南阳,已有两百年了,与姚氏份属同族,却无联系。“

    ”嗯“

    这个回答符合杨彦的猜测,毕竟羌人是个很古老的种族,不过他又有了新的疑问,那就是荀菘主政宛城期间,彭氏兄弟是什么立场?

    杨彦暗暗摇了摇头,并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是问道:”你俩可愿为孤效力?“

    两兄弟相视一眼,眼角有过一闪而逝的苦涩,随即拱手:“愿为大明效命。“

    杨彦琢磨着那丝苦涩的含义,联系到羌人的处境,大概也能猜出的几分,站在彭家两兄弟的立场,自己是征服者,很可能是从本心来说,羌人并不愿为晋室、或者赵国乃至大明效力,只是这一支实力不强,不得不听命,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立场,谁强听谁的。

    难怪彭荡仲会擒了刘朗!

    一般来说,下级在战斗中生擒上级献降,很为人不齿,但是彭荡仲这样做,有可能是自污,不愿被重用,也有可能无所谓,反正是羌人,谁来都一样,得不到重用反而更好。

    杨彦有数了,羌人的进取心明显不如山越,这也显示出羌人的危害性较小,当然了,亲兄弟还明算帐,杨彦的最终目标是同化羌氐二族,把这两族打散,纳入明人大家庭,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好!”

    杨彦道了声好:”或许你二人心有疑虑,但孤对羌氐确无恶意,凡羌氐民众,赋税徭役与各种福利与明人等同,具体可向荆州任刺史了解,不过孤对你羌人,只有两个要求,父没不得妻后母,兄亡不得纳其嫂,这是强制要求,已有的可不予以追究,但从即日起,须严格执行。“

    二人互相看了看,均是无奈的叹了口气,与晋人接触多了,他们也明白这是陋习,只是以前没人管,现在杨彦强令禁止,虽然不大习惯,却从侧面反映出了确有一视同仁之意。

    ”我等会劝说族众。“

    兄弟俩再次拱手。

    杨彦微微笑道:”彭荡仲,孤任你为厉冲将军,给你两日时间,召集三千部众,随孤征战,彭天护,孤任你为折冲将军,暂时就留在任刺史身边罢。“

    宛城一战,加上之前的博望坡之战,明军重伤阵亡合计有近三千人,其中七成折损在了在博望坡之战,真正攻打宛城的时候,由于驱赶战俘填护城河,把伤亡转嫁给了战俘,自身倒不是太多,另在博望坡之战中,三万赵军步卒被斩杀近一万五,俘虏近万,其余五千左右逃散入山林,不知所踪。

    而两万骑兵因为溃逃,除了逃散一千多骑,近乎于全没,宛城守军万人,阵亡了三千出头,余者全部投降。

    这怎么看,都是个奇迹般的胜利,同时在剿获方面,得到最多的还是战马,除了在博望坡赵军营寨收缴的两万匹母马,沿途还收纳了近万匹公马,这预示着,明军的骑兵可以再度扩容了,来年也将出生更多的小马驹。

    虽然江淮的气候并非不适于养马,但马有个坏习惯,喜欢啃青苗,一旦让马靠近了麦田,赶都赶不走,这就迫切需要占领一块传统的养马地,否则十来万匹战马,对于明国来说,将是个沉重的负担。

    又因宛城乡豪并未开城献降,并有事匈奴的嫌疑,杨彦毫不客气,仗着大胜余威,把各家折分,严格执行占田制,当然了,他所做的是解除武装力量,具体事宜,将在离开后交由任让执行。

    不知不觉中,两日过去,于药和张健尚未归来,但无须等待,杨彦只让于张二人直接率骑赶往襄阳,便率着步卒与刚刚编练的部分骑兵合计五万先一步赶去,宛城则留了两万卒,以原豫州军与收编的乡豪武装为主,由任让编练,彭天护与段秀辅之。

第555章 文艺女青年() 
(祝大家国庆快乐,再谢谢好友成成9381的两张月票)

    襄阳是一座独特的双子城池,沔水穿城而过,沔水以南为襄阳,以北为樊城,因此建国之后合称襄樊,其实这名称还是很有历史依据的,奈何襄樊人民不愿意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襄樊的吸金能力显然不如襄阳,因此在10年的时候,又更回了襄阳旧名。

    明军自北往南而来,实际上进驻的是樊城,不是襄阳,不过驻守襄阳的刘岳,以及侥幸逃回的呼延谟在得知宛城失守的消息之后,已经早一步望风而逃了,襄阳对于明军,只是渡过沔水的问题。

    由宛城到襄阳两百里,经三日跋涉,全军于正午抵达樊城。

    此时的樊城北门,跪满了一地的父老乡豪,还未及杨彦行来,便哭叫道:“请大王为我等做主啊!”

    “何事?”

    杨彦问道。

    “那刘岳狗贼与呼延谟老贼,听闻王师将来,心惊胆丧,哪敢多留,却于败逃之前,大搜全城,抢掠金银粮食无数,我等的妻女也被掠走,请大王为我等报仇啊!“

    ”匈奴狗贼丧尽天良,老天啊,怎不劈死他?“

    ”大王,为何不早点前来?“

    听着那乱糟糟的哭喊声,杨彦暗道一声活该。

    当时刘曜取襄阳,是里应外合,外部大军佯攻,城内混进来的几百名细作联结了利欲熏心的部分乡人,许以高官厚禄,打开城门,迎了赵军进城。

    王敦在原梁州刺史甘卓死后,占了襄阳,花费大力气营建,本不该轻易失守,归根结底,还是带路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许跪着嚎哭的这些人里,就有带路党!

    “自作自受!”

    柳兰子低哼一声。

    陆蕙芷也跟在杨彦身边,倒是不忍,劝道:“并不是所有人附从胡虏,尤其是那些女子,无端被掠,清白难保,更是可怜,刘岳溃逃还没有几日,杨家郎君尽力罢。”

    “各位乡老!”

    杨彦点了点头,便道:“孤会尽力为之,现在先与孤进城,请!”

    “多谢大王,多谢大王啊!”

    众人七嘴八舌的称谢,迎着杨彦进了城。

    城池里,残留着战斗的痕迹,虽然尸体已被清运,但不时仍能看到散落的箭矢,断折的刀枪,还有墙壁上的血迹,很明显,襄阳民众并非没有反抗。

    这倒是让杨彦心里一动,襄阳民众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秦雍二州的流民,生性剽悍,在数十年后,与恒玄敌对的杨佺期部便是出于襄阳,战斗力异常强悍,后因个人问题,兵败为桓玄所并,成为了桓玄称帝的主要倚仗,实际上桓玄与刘裕之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青兖流民与秦雍流民之争,尽管桓玄败了,却并不是说后者就逊于前者,主要的根子还是出在桓玄身上,桓玄不如刘裕。

    因此杨彦有了在襄阳一带大肆招兵买马的想法,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取了武关,招兵的事可留待回师再说。

    一行人很快回到郡府,杨彦亲切的聆听乡老诉苦,并着柳兰子一一记录,见着杨彦不辞舟车劳苦,认真对待,众人均是感激泣零,在喧闹了好一阵子之后,才陆续离去。

    “大王,您要不要先歇一歇,妾准备了热水。”

    怜香从后殿款款步出,心疼的劝道。

    从郯城出来,辗转数千里,几乎马不停蹄,在一地停留很少超过三日,哪怕怜香的身体底子不错,那绝美的面容也布上了难掩的憔悴之色,还瘦了些,也黑了些。

    陆蕙芷也黑瘦了些,与怜香相比,更有不堪,那秀长的眸子眯啊眯,明显是一幅将要睡着的样子。

    杨彦摇摇头道:“我先布置一下攻打武关事宜,你和蕙芷娘子去罢,对了,以后在家不要叫我大王,这次你们留在襄阳,我让兰子也留下来。”

    “杨家郎君!”

    陆蕙芷就如打了鸡血般,立刻睁大眼睛道:“为山九仞,岂有功亏一筹之理,都到了襄阳,哪能不去武关?妾和怜香支撑得住,只要好好的睡一觉就可以了。“

    杨彦一手拉着怜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