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催促道:“无奕你还能笑得出来,快点吧,若我所料不差,那伪主元日前必会大婚,我可不能坐视女皇眼睁睁的落入贼手。”
谢奕嘿嘿一笑:“元子,久闻你心仪女皇,想不到果是如此,那你为何不与彦道兄提起,让他把女皇许与你?”
“你”
桓温怒视谢奕,但在那贼兮兮的笑脸下,浑身气势一泄,颓然道:“袁氏再没落,祖上也是出过三公的人物,况陈郡袁氏与汝南郡氏(袁绍袁术那支)一门两枝,而我桓氏
呵,无奕兄,你我乃至交,我也不瞒你,我乃刑家之子,如何敢奢望袁氏女郎?”
“哦”
谢奕恍然大悟道:“难怪你为杨府君效力,怕是愤懑难当,早存有不轨之心了罢,你别用这般眼神看我,我可不会乱说,不过你得小心点,我听从兄提过,袁彦道似是有把女皇许给殷渊源(殷浩)之意。“
”呸!“
桓温一口浓痰吐到地上,大怒道:”殷浩算个什么鸟玩意儿,沽名钓誉,不就征辟,自比为管仲、诸葛亮,呸,他也配?“
谢奕摆摆手道:”元子莫恼,今次若是能救下女皇,你请杨府君为你向袁彦道保媒便是,不过若是迟了一步,女皇已为人妇,你可会嫌弃她?“
桓温面色一变,艰难道:”不会!“
以袁女皇的身家地位,要娶就是正妻,当时人虽然对妾氏的贞操从不放在心上,但对妻的贞洁还是很在意的,很少有士人愿意娶一个破了身的女人为正妻,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桓温能下定这般决心,已经很不容易了。
谢奕却不打算放过他,又问道:”若是珠胎暗结呢?“
桓温忍无可忍,恼羞成怒道:”滚!“
谢奕哈哈一笑,策马纵去。
”无奕休走!“
桓温挥舞着马鞭,大怒追赶。
郯城论起规模,远远小于建康,一眼望去,却比建康更加整洁,城里虽然不少地方还是工地,可入眼就是一条宽阔的硬灰色大道,足有四丈宽,用白灰划着三道间隔线,把大道分成了四段,两边堆着积雪,一看就赏心悦目。
“嗯,杨府君倒是把郯城治理的井井有条啊!”
谢奕不由赞道,纵马就要入城门。
“慢着!”
几名军卒拦住。
谢奕翻身下马,熟络的笑道:“可是城内不得纵马?我等明白,这就下马牵行。”
一名军卒道:“你几个一看就是外来人,城内不禁纵马,但有些事项要交待清楚,道路左右分行,前行在右侧,后退须绕往对面道路,不得原地退回,同时左不得右至,右不得左至,车马走内侧,行人走外侧,遇道路交叉口,要听从挥旗者指令方能前进或转弯。“
几人向前望去,行人车马都朝着一方向行走,井井有条,互不干扰,不象建康街头乱糟糟的,看上去就非常清爽,速度也大为提高,不禁点了点头。
”几位,请罢!“
军卒挥了挥手。
一行人骑着马进城,跟在车队后面,不急不徐,倒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再看着路边琳琅的店铺,满街的行人,论起繁华,竟比建康还要盛上三分。
这其实既有郯城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功劳,也与杨彦释放了大量良人有关,以前满城都是乡豪的佃客,采用配给制,自给自足,用不到商业,但良人没法样样生产,要改善生活,只能参与交换,商业也如一夜间蓬勃发展起来。
而此时在相府,杨彦正在接见佛图澄、安令首与竺法雅。
短短一年半时间,这三人竟然带回了棉花种子,让杨彦大吃一惊,按他的估计,得三四年才能回来呢,经交谈才了解到实情,原本这三人根本就没去身毒,因为西域河中一带已经从身毒引进了棉花,他们直接从当地带回了种子。
几案上,堆满了棉玲,间中点缀着密密麻麻黑黄色的种籽,见杨彦在仔细分辩着,佛图澄心里也有些发虚,开口解释道:“杨府君,此种虽非由身毒带回,但贫道敢保证,河中的木棉与身毒别无二致,甚至河中气候与中原类似,由河中带回的棉种,或许更加适合于中原栽种呢。”
安令首与竺法雅均是点头微笑。
“嗯”
杨彦把棉花给崔访与刁协传看,便点头笑道:“道人辛苦了,他日若木棉遍植于中原大地,解决民众织布取暖之忧,实是无上功德啊!”
三人暗舒了口气。
“阿弥陀佛”
佛图澄轻喧佛号,问道:“贫道幸不辱命,不知杨府君先前承诺之事可还有效?”
说实话,杨彦并不想让佛图澄在郯城立庙,对佛门他是有些排斥的,除非走大悲寺模式。
可是天下佛门,哪里有清净地?无非是名利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就如西天取经,临到了如来还索要紫金钵呢,美其名曰,法不可轻传,实际上就是明明白白的要钱,佛祖尚如此,足以证明佛门并不是什么清静处所,杨彦相信,他真要敢在佛门中强推过午不食,手不沾钱的大悲寺那套,必将成为释道公敌。
不过凭着良心说,佛门虽然圈田占丁,不纳税,一口一个慈悲,说话飘飘忽忽,挺让人膈应的,但与遍布华夏的各家士族豪强相比,又显然是藓芥之患。
佛门作为一个思想体系,与华夏文明融合的大势已经开启了,这不是人力所能扭转,强令这不许,那不许,只会惹来佛门的敌视,因此最有效的做法,是趁着此时佛门的思想体系尚未完善,对他施加改造,少吹牛比,少忽悠人,多行些实际有益的功德。
只是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该如何是好呢?难道真要允许佛图澄在郯城立庙?
诶?有了!
杨彦突然灵机一动,笑道:“佛门不打诓语,本将亦曾精研过佛门典籍,深明此理,既是承诺了道人,自不会反悔,更何况道人还有大功德于我中原士民,不过本将曾得一谒语,百思不得其解,而道人曾被羯主进为大和尚,必是佛法精湛,不知道人可能为我解惑?”
“哦?将军过誉了,请道来,贫道洗耳恭听!”
佛图澄什合道。
杨彦缓缓吟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第503章 金轮法王()
(谢谢好友罗贤超字匡济的月票)
佛图澄、安令首与竺法雅均是浑身一震,默默颂念起来,越颂,越觉得这二十字真言博大精深,深奥无比,似是一扇崭新的门户冉冉开启,却又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冲突,偏偏他们可以确认,杨彦所诵,确为地道的佛门谒语,并不是胡编乱造。
佛图澄竟花白的老眉渐渐垂下,微闭双目,瞑思起来。
安令首和竺法雅的道行不如佛图澄,睁着眼睛思考。
刁协与崔访也是面面相觑,当时的士人或多或少都研读过佛门典籍,对释道有一定的研究,他们能听出,这四句谒语似是隐含至理,只是杨彦突然抛出,有何用意?
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也不知过了多久。
“咳咳”
杨彦清咳两声。
佛图澄幽幽醒转,神色复杂。
“阿弥陀佛”
佛图澄喧了声佛号道:“说来惭愧,贫道竟未能明悟,不知此四句谒语,将军从何处得来?”
当时的佛门较为原始,义理还处于探索阶段,远未发展到缘生性空的终极理论,以时下流行的本无异宗为例,虽开了般若学派之先河,宗旨为心物俱无、本性空寂、无在有先、有在无后,可这一学说有偏于般若性空的本意,毕竟承认了有,就意味着思维的停滞,具有时代局限性。
杨彦略一迟疑,便道:“本将偶得一经,名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道人若有兴趣,本将可择其一二诵来。“
”请讲!“
佛图澄花白的胡子一抖,急声道。
这时的他,分明就是一个见猎心喜的老者,哪有半分得道高僧的气度?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随着一段段玄奥的经文诵出,佛图澄等三僧如沐甘霖,面现迷醉,却又不时眉头紧蹙,这正是似有所得,又差着临门一脚的典型体现,眼看就明白了,但细细一想,还是不明白,又因着新思想体系的生根,反而冲击到原有的思想体系,这种煎熬感,不要太难受。
偏偏这时,杨彦停了。
“杨将军!”
佛图澄的眼里,现出了不满之色。
安令首与竺法雅震骇!
要知道,佛图澄是什么境界,就算面见石勒,都是平淡如水,又何曾有过半分神色变化?分明是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门至宝啊,就连佛图澄都被引动了贪嗔痴。
杨彦带着歉意笑道:“此经过于深奥,本将所记不全,还得再好生回忆回忆,下面我们言归正传,不知道人可愿做大草原上的法王?“
”哦?“
佛图澄现出了不解之色,与安令首和竺法雅交换了个诧异的眼神。
杨彦又道:”将来我若称帝,可封道人为金轮法王,于茫茫草原上为法王建立行宫,召四方百部前来聆听佛音,诸部单于、可汗皆为法王座下弟子,道人可愿?“
“阿弥陀佛”
佛图澄喧了声佛号,不再吱声。
杨彦莫名其妙,你和他说正话,他来句阿弥陀佛,屁都不放,这是什么意思?
还是竺法雅开口了。
毕竟作为佛图澄的弟子,最为了解自己的师尊,这个师傅看上去道貌岸然,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做大草原上的金轮法王,统御草原各部,以佛法宣之,肯定是动心,只是猜不透杨彦的用意,不好多说,这时这就要他这个弟子替师傅打探清楚。
“将军可否详说?”
杨彦道:“草原人性情凶戾,若能以佛法化之,当为无上功德,在道人,别说罗汉果位,若成的话,证得菩萨果位都有可能,在我中原士民,因道人渡化戾气之功,解了胡骑南下之苦,而在于草原诸部,免了彼此之间的互相撕杀,你好我好大家好,以和为贵,岂不妙哉?
当然,本将尚不至于让道人孤身赴草原,待我统一中土,将以兵马护送道人,一手佛法无边,一手金刚伏魔,谁敢不服,发兵讨之,必为法王建行宫,代代相传。“
”阿弥陀佛!“
佛图澄只觉得手臂都在颤抖,他的一颗经万千百劫才炼就的菩提心正在崩溃,这张大饼实在太大了,大到他根本没法去推辞,于是猛喧一声佛号,便道:“将军所图甚大,贫道竟有了畏惧之心,实在是罪过,请容贫道先寻一静处静心,他日再与将军详谈,如何?“
实际上佛图澄在乎的倒不是什么法王称号,他已经九十来岁了,又无儿无女,功名利禄真吸引不了他,他在乎的,便是证得果位,进入西天佛国,永享长生。
当时人好仙道,连葛洪、鲍靓都寻求仙路,佛图澄有一颗成佛之心不是在开玩笑。
按杨彦的许诺,渡化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魔头尽归佛门,是真能做菩萨啊!
他之所以不当面答应,是害怕表现的太过热切,被杨彦拿捏住,也有失他的身份。
杨彦站起来,理解的笑道:”无妨,道人先回便是,来人,把三位道人送往王府休憩。“
将军“
一名女千牛卫欲言又止。
王府自然是东海王府,目前还在修葺,只完成了部分建筑,连杨彦自己都没住进去。
”道人乃本将贵客,快去!“
杨彦不耐的挥了挥手。
”诺!“
女千牛卫应下。
刁协和崔访离席,和杨彦一起把佛图澄等三道送出了门外。
再回到大殿时,刁协忍不住问道:”将军为何许那番道为法王?“
看得出,刁协有些不满,毕竟华夷有别,在他的内心深处,是看不起龟滋出身的佛图澄的。
”哎“
杨彦叹了口气:”以汉武之雄才大略,耗文景余泽,历数十年光阴,也才与匈奴拼了个两败俱伤,及至后汉,又与西羌断断续续作战百年,国家疲弱不堪,否则一区区黄巾贼,不过数十万乌合之众,如何能倾覆汉室江山?“
刁协不明白杨彦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却是顺着口吻道:”是啊,前朝旧事,当引以为戒。“
“呵呵“
杨彦笑着摇了摇头:“胡族就像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早先草原的霸主是匈奴,但自战国以来,经秦赵两国,乃至两汉历七百余年的战争,如今的匈奴除了些零散小族与屠各遗种,基本上大势已去。
可是匈奴失了草原霸主的地位,又被柔然趁虚而入,眼下柔然虽不为祸,将来却必为患,不过我敢肯定,就算灭了柔然,也还会有新的种族崛起,比如暂依附于柔然的小族突厥,或者室韦,鲜卑、挹娄(女真)、契丹等等,北方边民始终朝不保夕,诸族你方唱罢我登场,何时是个头啊!”
柳兰子抱怨道:“天下间哪来那么多的胡族?他们在草原上过的不是好好的吗?干嘛老是要南下?”
杨彦摆了摆手:“草原有万里之广,究竟有多少部族恐怕谁都不清楚,各部间竞争激烈,大部族奴役、掠夺小部族,小部族又时刻不忘壮大自己,以取代大部族的地位,草原上没有任何秩序,只有赤果果的掠夺与杀戮,但是别看他们平日里内斗不休,只要一遇天灾,便会联合起来南下侵扰。
气候温润之时,草原水草丰美,胡族轻易不会南下,而当气候变得干燥严寒,牛羊等牲畜会大量死亡,迫于生计,胡族不得不南下掠食,如此便给我中原百姓带来了无边浩劫。”
杨彦一副忧国忧民模样,崔访肃然起敬,拱手道:“将军此言甚是精僻,将来天下一统,可以连旧秦、燕、赵、魏长城,抵挡胡骑入侵。”
杨彦摇摇头道:“长城这玩意儿,好看不实用,一味的防守总有被突破的一天,关键还是要自身强大,一方面以武力打击,另一方面,以利诱之,使其下马、定居,逐渐归化!”
第504章 行前安排()
(谢谢好友一剑68的打赏)
杨彦虽然对清朝没什么好感,但凭心而论,大清对付蒙古人的那套他还是挺钦佩的,于是补充道:“历来中原强大,无不对草原用兵,我与草原诸部之间,也迟早有一战,不过在战后,我不会彻底消灭强族,毕竟强族去了,会有别族取而代之,防不胜防,明面上的对手总是好对付些。
将来我会挟大胜之威,邀各部单于及宗族入朝为官,终生不得离京,另把各部分割,划定放牧范围,严禁越界,一旦越界,立召各族联军共剿之,由朝庭派驻将军管理,军权归将军所有。
同时鼓励胡族筑城定居,大力发展中原与草原诸部的商贸往来,尽量保障草原牧民的最基本生活要求,使其不因走投无路而南下劫掠。
最后,便是在草原上推广佛门,凡信佛者,享崇高地位,大成者,赐号法王,法王及其所属诸道不纳税,不服役,由牧民供养,养成一个腐朽,四体不勤的特权阶层,使草原人看到信佛的好处,以逐渐取代那原始野蛮的萨满教。”
“哦”
柳兰子恍然大悟,满脸的钦佩之色:“将军您这可是绝户计啊,胜过千军万马,佛门温和,劝人向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