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始终超过实际施工位置一百里的距离不就可以了吗?就算前面出了问题,有这一百里作为缓冲,也可以很轻松的绕过去。”萧瑀没干过工部,但不代表不知道工部的一些情况,又想了下,继续道:“这样吧,工部的确需要加强一下人手,直接从科举中选的话,也未必能即来即用,老夫觉得,不如子聪兄先从地方上借调一些人手来帮忙,这样便不必占用名额,多出来的支出,倒是可以去户部那边要。”

    “借调?你这是要让人戳老夫的脊梁骨呀!”陈叔达又怎么没想过借调?

    工部是需要专业人才不假,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借调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借调,他们可以专门找那些有相关经验的老手来帮忙,修路这方面之前各个地方也都派人参与了,也有些人知道里面该怎么做。

    水库就更是好说了,大唐境内虽说水库不多,但是也不少,这些水库都有专人在维护管理。

    哪怕就是个看水库的田舍儿,看了一辈子水库,他也知道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需要加强的,哪些地方是没危险的,不用管的。

    这个经验大眼一看对修建水库没什么太大的帮助,但实际上则不然,只要这些人去看上一眼,提出哪些地方需要加固就可以了。

    甚至在这些方面,他们要比工部的人更加专业。

    但问题在于,这不是一个小工程,把人借调过来快的话三五年,慢的话则需要一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难道就一直是借调关系吗?

    除非这段时间内工部不再增加任何人手,不然的话,凭什么把名额给那些新人,而让他们这些真正干活的人还顶着个借调的名义?

    在地方,跟在朝廷,这完全就是两码事。

    “老夫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太过偏向工部吧?这样的话,其他人怎么看?都来找老夫的话,老夫又怎么跟陛下交代?”萧瑀耸了耸肩,谁的压力都很大,除了工部,其他的衙门压力也没小到哪去。

    但整个大唐,除了科学院可以大范围的扩张以外,没有任何一个衙门可以随意的扩张。

    像六部,按照规定每年只有五个名额,这还是在工作量不减的情况下,如果没什么计划,甚至取消名额也是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就是退一增一,即离开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名额来补充。

    “这样,这些借调的人中,每年给十个名额……”陈叔达像极了街边讨价还价的老百姓,一点也不顾及自己尚书的身份。

    当然了,在大多数时候,这些尚书们之间的讨价还价,都是这种模式,基本没人要脸面什么的。

    在这个级别里的讨论,要脸面只能是吃亏。

    “十个名额?除非取消你们的五个名额,这样才会给你们十个名额,不然的话,最多也就每年给你们五个名额,再多的话,陛下会不会同意都是个问题。”萧瑀摇头叹息道。

    正常的名额归他分配,但像这多出来的名额,他也无权做主,只能上奏皇帝,由皇帝来做主。

    “哼,这事老夫亲自去跟陛下说!”陈叔达有些生气,萧瑀简直就是个奸商。

    一旦借调,人数必然会很多,一年只有五个名额,虽说概率也不小,可问题也很大。

    “子聪兄呀,不是老夫说你,你们工部也是时候改一改了。”萧瑀有些无奈的劝说道。

    “改?怎么改?”陈叔达愣了下。

    “工部作为大唐工业的最高掌控者,大可不必事实亲身亲为,技术方面的,你们可以组建一个或者两个专家组,到时候这些专家组负责出方案,然后交给下面去负责,像这样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便是再给你们一千人,也未必够用。”萧瑀说着。

    工部的性质有些特殊,但特殊不适借口。

    “老夫倒是觉得,你们工部里很多中层官员完全有能力到地方上去担任相关要职,这样的话,无论是对于地方,还是对于工部,都算好事一件。”萧瑀接着说道。

    工部的方向其实也没错,但是在他看来,细节却错了。

    这也是这几天看到工部忙碌的样子才想到的,如果将那些中底层的官员放出去,有个一两年的时间,他们也就彻底的掌控了局势,在遇到现在这情况,工部只需要派专家组走上一圈,制定个计划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像现在这么麻烦。

    说白了,没有人才不行,但人才过于聚集,而不去分散,也是不行的。

    现在的工部,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们里面的确有很多能人,但这些能人却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问题。

第六三一章:徒弟出师饿死师傅() 
    各个衙门是忙碌了起来,官员的调动,特别是朝廷官员外调,这不是一件小事。

    萧瑀联合陈叔达两人上奏,请求对工部的工作体制进行实验性质的改革。

    李元吉只是询问了下大致的情况便点头同意了,并将关内与中原作为初步的试验区,待到情况稳定以后,在决定是否全面推广。

    然后,两人就开始忙碌了。

    萧瑀忙着给各个地方打招呼,同时让他们做好准备。

    陈叔达则在忙着选人,看谁出去更合适一些。

    而他们忙归他们忙,科学院,最近可谓是郁闷了不少。

    很多项目都被叫停了,或者说,是被缩减了研究的计划。

    这也就使大量的科研人员停了下来。

    就连火车组那边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大约有三十人左右的人数,现在竟然无处可去。

    最终,还是许海大手一拍,由他亲自领着那三十余人去徒弟蒋田那里帮忙,如果情况可以的话,那些人以后也就留在那里了。

    蒋田身上的任务也不轻,就他那点人手是远远不够的。

    “师傅,您能来帮忙实在是太好了,以后学生就能偷个懒喽……”蒋田笑哈哈的打趣道,师傅许海能够带着人来帮忙,的确让他格外的惊喜。

    “你小子,偷懒的事情还是不要想了,老子来这里也就是给你打个下手的,在卡车这方面,现在你的成就早已经超越了老子。”许海指着蒋田笑骂道,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

    在锅炉方面的能力,蒋田还不及许海,但是在卡车方面,蒋田这个徒弟却超越了许海。

    甚至,将蒋田比喻做是大唐卡车第一人也毫不为过,而许海等人则是大唐火车第一人,虽然都是车,但却完全不一样。

    恩,在卡车上装了座椅以后,驾驶起来的确很舒适,而在近期的生产计划中,所有的火车也都加装了座椅。

    那些火车司机虽然不用操作方向盘,但是一站就是一天的时间,也是挺累的。

    “师傅,您就别埋汰学生我了……”蒋田有些害羞。

    不过,许海可没工夫跟蒋田拉家常,他们的任务可是重着呢。

    虽然增加了三十多个人,加上原本的十几人,这个规模在科学院内任何一个部门都算是最庞大的了。

    可是他们需要负责的项目也是最多的,首要项目,自然是蒋田正在负责的转向系统改进,以及刹车系统的研究,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压路用的设备,耕地用的设备,挖土用的设备等等。

    平均下来,一个项目最多只能投入七八个人,如果都是老手也就算了,除了跟着蒋田的那十来个学徒是有些经验的,跟着许海来的,三十余人全部都是学徒,就算有经验,他们的经验也是在锅炉或者其他的方面,在卡车这方面,根本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谈,一切都要重零开始,压力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你那边研究的怎么样了?”许海直接开口问着进展。

    “转向系统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感觉比之前轻了约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感觉可改动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刹车系统正在研究,目前也有了些眉目,但是估计最快也要几个月才能研究出来。”蒋田说着自己的进展。

    转向系统看似挺难的,但是在不要求高标准的前提下,一切都已简单来解决,其实并不难。

    而蒋田采取的是利用杠杆来解决,即增加方向盘的转动圈数,利用距离来减小阻力。

    这一点是通过轮船的舵盘获得的灵感,不过受制于空间的大小,这个杠杆设置的不能太长,否则就会不利于操控,而蒋田将这个距离控制在只需要转动一圈半方向盘,就可以达到之前转动一圈的效果。

    而这个账算下来的话,其实这样是更吃力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并不是这样,加上车在行使的过程中,方向盘转动的阻力也会减小一些。

    另外就是在齿轮处填充了一些油来润滑,以此来减小一些摩擦力。

    不过这个油就比较尴尬了,蒋田试过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甚至是混合油脂,虽然能够减轻一些,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的理想,而且还很容易漏油,所以接下来还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那行,咱们先把工作分配一下,接下来你还是着重负责刹车系统的研究,另外你分两个人给我,让他们带着我带来的这些学徒,分别去进行前期的耕地车和压路车的研究,咱们必须要加快速度了,耕地车倒是不用急,就算现在可以拿出来,今年也赶不上了,争取在十月的时候,造几台压路车出来,朝廷要在年后开始修路,这个压路车是关键。”许海说着各自的任务。

    不论是耕地车也好,压路车也好,这些都是需要安装刹车的,甚至火车也需要安装刹车。

    所以蒋田正在研究的这个刹车系统,才是至关重要的。

    可惜的是这方面许海并不懂,不然的话,他也更情愿去帮一帮自己这个学生。

    “这两个学生已经安排了,目前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进展,剩下的是一些瓶颈性的问题,师傅您可以先带着他们公关一下。”蒋田说道,任务他在一个月前就接到了,也分配给两个学徒去研究这些了。

    蒋田则是在忙中抽出一些时间,带着其他的学徒去出谋划策,同时提提意见。

    其实这两个东西,并不复杂。

    看着许海有些诧异的眼神,蒋田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老师有些吃惊了,连忙伸手道:“师傅请跟学生来!”

    跟着蒋田的脚步,许海来到了设计图纸的地方,只见两名学生正在指挥着木工摆弄着两个不同形状的模型。

    而在看到这几个模型的时候,许海也是眼前一亮。

    但毕竟不是专业的,这两个东西他也只是听说过,并未真正的见过,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弄。

    但是看了眼前的模型之后,他的脑中却瞬间有了一个画面。

    “师傅,这个是最初的版本,蒸汽车在前面负责提供拉力,取代牛马,后面用人扶着,就跟正常的翻地是一样的,而蒸汽车的力量大,所以翻地的速度,实际上取决于后面操控梨刀的人能走多快。

    但是学生觉得这个方案有些缺陷,既然使用了机械,为何不全部使用机械呢?为何不只让一个驾驶员就可以干完这些活呢?

    然后就有了后面这个版本,将梨刀与车身连接在一起,行驶中的时候,驾驶员可以通过这根控制杆来控制梨刀的高低位置,同时考虑到多用性,所以这里又预留了一个孔,以及后面的这个平地刀。

    现在唯一的问题在于,控制杆太沉了,驾驶员在控制方向的同时,没有办法操纵这个控制杆,所以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早在袁让犁出现的时候,平地刀就跟着出来了,利用几十个小刀安装在滚轮上,然后用牛或者马拉着前进,随着移动,滚轮跟着转动,带动小刀将那些泥土打碎。

    因为自身的转速不够,所以无法做到一趟过去就能把地平好,需要多来几次才可以,但即便这样,也比纯人工去平地也快了不少。

    而现在,则是利用蒸汽机来提供动力,说白了就是把后面的滚轮当成了卡车的后轮,除了前面的蒸汽车以外,后面也单独的提供了一些动力,这样可以使滚轮转动的更快,不需要移动就可以打碎那些泥土。

    在试验中,效果好到爆了简直,但问题还是那个,一根操纵杆,一个人控制,太沉了。

    这两个发明其实不算什么发明,都是根据现有的东西进行的改进,或者说,是将两个看似不同的东西进行了拼装,然后就有了这个效果。

    “这个是压路车,其实也很简单,前面安装一个钢制的滚筒,不需要实心的,在前面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蒸汽机安装在后方,同时转向系统也安装在后方,因为自身的体积,加上重量,压路的话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蒋田继续介绍着压路机。

    对于已经有了卡车的他来说,压路机真的不难,无非就是一个前轮的变化,以及设备布局的变化而已。

    滚筒不好安装?抬高车身,挖空前边下半部不就有空间了?又不用前面负责转向,所以什么东西都直接焊死就可以了,通过后轮一样可以转向,而且这样一来,转向就比卡车还要轻松一些,加上蒸汽机距离传动轮的位置更近了一些,所以同等规格的蒸汽机,安装在这上面的动力反而更强了一些。

    “所以说,现在老子的任务就是去解决控制升降的操纵杆问题就可以了?”一时间,许海竟然有些难以接受,在自己看来,这些都是大问题,而且还是很难按时解决的。

    可是当自己到了这里以后才发现,一切都是浮云,唯一没有解决的,就是刹车和升降控制杆的问题。

    刹车的确需要解决,升降控制杆,老实讲,就算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也依旧可以用,大不了在前面多安排一个人来专门负责操纵就可以了,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情,蒋田不过是想要做到更完美,仅此而已。

    蒋田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点头道:“基本上是这样的,解决了升降杆的问题,挖土车的问题也就不大了,甚至还可以做个推土车出来,这样施工的时候就更方便了,前提是要解决升降杆的问题……”

第六三二章:我是大海呀() 
    当思路被打开以后,很多事情其实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原理大多数都是相通的。

    虽然细节上有些差异,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个差异注重的并不是特别的明显。

    如果有心去了解的话,就不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很多东西的第一代,跟其他东西基本上都很相似。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要求的增加,这些东西才被逐渐的完善,变成那些看似不一样的东西。

    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比如说车,样子可以改,布局可以改,甚至车轮都可以改,但是发动机少不了,方向盘少不了,油门刹车少不了,这就是通用性。

    “咱们不会被当奴隶了吧?”看着眼前的那些人,有人担忧道。

    面前的人的确不少,一百多个人,而且还有工部的工匠,但是数量不多,只有三四个工匠,其他的全部都是在附近招来的农民。

    “应该不会吧?”另一人有些不太肯定道,的确是官府出面招的,是他们县太爷亲自出面的,而且这些人还是优中选优,年纪全部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身强力壮的大小伙。

    “以前我也修过路,像这段路,修的紧一些,差不多需要三四千人,不紧不慢的也需要一两千人,现在就一百多人,咱们能干完吗?还是想拿咱们一个当十个用?”

    “应该不会吧?我隔壁县的亲家前些日子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