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朕让你们看了两个月的书籍,可曾看出些什么?”李元吉朝着闵贤等八人问道。

    “臣等愚昧”本来是有点什么想法的,但是在皇帝面前,饶是老重持成的闵贤,脑子里也瞬间乱了,旁边的李杏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虽然主政一方,是一县的父母官,天老爷,但一年到头连他们的顶头上司雍州治中都很难见上一面,更别说高高在上的皇帝了。

    此刻还能站起来说句话就已经算是不错了,殊不见李杏带来的一位,现在正一脸懵逼的发呆呢,脑子里也不知道想的啥,反正脸色很不好看,仿佛是受到了刺激似的。

    “呵呵!无需紧张!”李元吉呵呵一笑,颇有些无奈,轻轻的瞥了眼自己的老熟人,那小子似乎表现的还算是淡定,继续问道:“刘善,你来说!”

    刘善心中猛一咯噔,震惊归震惊,淡定归淡定,可他压根就没想过会被皇上问话,更没想到过,皇上竟然还知道自己的名字?

    “臣啊,不,小人愚昧”刘善下意识的说着,但一想到自己并无官身,小吏不是官,并不能用臣,殊不见,自己老大都说愚昧,自己这个小弟敢开口吗?这不是摆明了要得罪人呢吗?

    马周微微皱了皱眉,也意识到关中的官场,似乎与镇州的官场有些区别。

    这里显然规矩更多,在意的东西也更多,不像是在镇州那边,不管对与错,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说出来。

    无非就是在说的时候,带上自己的上级,把功劳划给上级一些。

    不管怎样,绝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个的都说自己愚昧,你们都愚昧了,还叫你们来干什么?比着看谁更愚昧吗?

    “陛下诏你等前来,不是要看你们耍心机的,知若不言,要尔等何用?”马周直接开口训斥道,主要是这话皇帝也说不出口,也不适合他说,所以只能由马周来说了。

    “小人有罪,望陛下恕罪”被一个不知名的大佬训斥了,刘善的小心肝扑通扑通的恨不能跳出来,连忙朝着李元吉请罪道,一边暗暗的嘀咕,这货到底是谁啊?看着也不比自己大多少,难道是哪个王爷?不该啊,没听说哪个王爷还在外面的。

    “卿无错,何罪之有?”李元吉表现出一副老好人的姿态,先是安慰了一番,然后继续道:“今日诸位大可畅所欲言,出得尔口,入得朕耳,纵是有错,朕也不会怪罪于卿。”

    “诺!”刘善这下算是彻底无奈了,躲也躲不掉,又被皇上点了名,怎么办?没办法啊。

    稍稍整理了下思绪,这才开口道:“陛下,小人近些日子与二位明府阅遍那些书籍,几经讨论,倒是发现了一些不同之处,那些书籍上的内容,好像都是说各个地方成功的案例,并且做出了各方面的详解,恩,除了泾阳,泾阳是个失败的案例,不对,反正没成功”

    说到后面,刘善也发现自己有些语无伦次了起来,这个问题还是今天才发现的,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那才叫有鬼了呢。

    “泾阳是没成功,但在朕看来也不算失败,知道朕为何会将你口中的失败者也诏了过来吗?”李元吉觉得自己好像不能要求的更多了,毕竟自己是皇上,得给他们一些时间去适应。

    众人摇了摇头,诏李杏倒是可以理解,但是诏闵贤,这个就很令人费解了。

    “数月之前,朕曾微服私访,但也只走了泾阳,三原,云阳三县,在这三个地方,朕看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个半死不活,却还努力的挣扎着想要站起来。一个明明活的很好,却还想活的更好,一个干脆就是等死。朕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像这样的情况,但是朕已经不能继续容忍下去了。”说着,李元吉的眼神逐渐的望向大殿之外。

    “三原的成功,并不是李杏的才能太高,而是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做出了合适的选择。换你们过去,朕也相信你们可以做出同样的成绩,朕看中的是你们明明没有好的资源,却还不服输的那股子精神。这天底下像三原那种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又有多少?大多数的州县,几乎与泾阳,云阳等地的情况差不太多,甚至还有所不如。

    朕将你等招来,不是让你们去把三原那种地方变的更富裕,而是将无数个泾阳,云阳这种地方,变成像三原那样的地方。”

    “陛下,此事所涉及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目”马周微微咧咧嘴,陛下还是那个陛下,虽然自己已不是以前的马周,但这个目标,请恕臣直言,臣真的做不到啊

    “以点带面,找出具有特殊代表的地方,然后想尽办法去改变,待其成功之后,再让类似的州县前去观摩,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你等无需逐个去帮,也没那个精力!”有富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穷的地方,这是天道,什么共同富裕之类的,都是骗人的,根本不可能会实现,就好比想将后世的西部发展成东部那样,根本不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能发展成中部那样的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受制于地里因素的影响,有些问题是无法忽视的。

    李元吉也没想过要改变全部的地方,但身为朝廷,身为皇帝,必须要想办法去给他们找个解决的办法才行。

    “至于其他的,这个你无须担心,朕决意成立个发展省,与三省齐列,由你担任发展令,并且入阁”

第三三三章:优势已在心中() 
入阁是肯定要入阁的,作为皇帝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马周在镇州都督任上也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所以入阁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只是,发展省这个听起来名字怪怪的衙门,在李元吉口中道来是那么的轻松。

    可听在他们耳中,却丝毫没有任何的轻松感,反倒是巨大的压力瞬间笼罩在身上似的。

    连带着马周在内,整整九个人,整个夜晚几乎都是浑浑噩噩的迷茫着,甚至连自己是怎么走的也都不知道。

    次日一早,内侍早早的便在宫门口处等着。

    直接将马周等人领到一处新的办公场所,规模之大,远超六部,甚至与三省不相上下。

    得益于之前的精简行动,在才撤掉大量人员的同时,办公场地也被释放了不少出来。

    一个衙门的地位如何,一看其级别,二看其办公场所。

    发展令官拜正三品,与中书令,侍中同级,级别上来说,马周并没有提高,因为先前镇州被化为中等州,所以镇州都督的级别也是正三品。

    但外加一个入阁,那地位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入了阁并不能表示你这个衙门就是最重要的,但不入阁的话,就是说你这个衙门,至少也是排名第十以后的。

    “这……这就有官身了?”刘善有些惊愕,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个待遇。

    本以为最多也就是保留自己小吏的身份,然后增加一些俸禄,或者说给自己个考核期之类的。

    可现在什么也没有,直接就是从九品上的主事,与监事同级。

    级别不在高低,重要的是一个官身,只要有了官身,以后做出政绩也好方便提拔,而没有官身,想要提拔就很难。

    或者可以说,一个从九品下的官员,跟一个小吏,两人立下了同等的功劳,但是最终的奖赏,绝对不会一样。

    这就是身份所带来的差别,自古以来便存在的恒理。

    不仅仅只是刘善一人,与其一同前来的师爷刘虎,李杏的师爷孙毛,小吏张诚,他们四个之前是没有官身的,这次一并被授予了正九品上的主事。

    而闵贤和李杏二人,则是被提拔为发展省郎中,虽没有分左右,但郎中是可以有两个的,级别从五品上。

    而另两个,一个是李杏的县尉,一个是县丞,两人一个从九品上,一个正九品上,两人同被提拔为主管事,从八品上。

    发展省有一部分官职是根据中书省,尚书省等部门照搬过来的,也有一些是新创造的,这个主管事。

    其他几省主事往上可就是都事,从七品上的。

    但话又说回来了,众人还没有拿出什么成果,一大串的奖励便砸了过来,这若是搞不好的话,后果谁又能想象?

    “一个官身而已,有何惊奇的?”马周极为淡定的说了句,陛下给了信任,自己可不能拿着信任不当回事,回忆起昨夜的谈话,以及这途中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当下便有了主意道:“本官初从镇州归来,对关中尚有些不了解,我等理应齐心合力,尽快做出点成绩来才行。诸位皆是关中官吏,对这里的情况也比本官要了解许多,诸位若是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一并讨论一番。”

    为什么不自称老夫?或者本令?而要称并不流行的本官?

    其实马周也很无奈,主要是自己太年轻了,自称老夫不大合适,哪有二十来岁小伙子自称老夫的?本令什么的又不太习惯,还是本官顺口一些。

    至于手下的人,管他是几品的,反正整个衙门也就这九个人,摆谱给谁看?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找个样板做出来,然后从中去摸索。

    一次两次的失败不要紧,但马周却觉得自己脸上会挂不住,丢不起这个人。

    “那便只能选泾阳了。”升官了,李杏自然也很高兴,对于自己这个衙门的职责,多多少少的也有了些了解,虽然很想再为三原加点福利,但理智告诉他,别作死。

    马周点了点头,手下这帮人一半是来自三原,一半是来自泾阳,自己想要尽快下手,也不是没有要求的。

    首先,这个地方得距离长安不远,可以方便自己往来,第二,自己的对这个地方极为熟悉。

    三原本就发展的不错,已经可以直接排除掉了,那么剩下的,也就只有那个半死不活的泾阳了,而且所有的情况也都适合自己的要求。

    “闵郎中,不知先前你等在泾阳有何作为?无论成功与失败,还请细细道来,我等共同商议一番,看能否为泾阳找条出路来。”剧情自然要先易后难,泾阳很适合,也足够了解,所以马周压根就没考虑其他的地方。

    成绩,皇上虽然提出了要让自己入阁,但自己也必须要尽快的拿出点成绩才行。

    至少要向那些有反对声音的人证明,自己是有入阁的资格的,别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

    往小了说,这是为自己争口气,往大了说,这是为皇上争个面子。

    “吧嗒吧嗒……”闵贤不敢有任何的隐瞒,也不敢象昨天那样的反应,吧嗒吧嗒的将泾阳近些时日以来所有的规划决定,以及实施的效果统统说了一遍。

    “泾阳一不在官道主要位置,二不通水路,走三原的路是肯定不行的。”闵贤的口才很不错,简短的描述,便让马周认清楚了泾阳目前的状况,也否定了走三原老路的想法。

    “商队的钱是好赚的,但商队的钱也是难赚的,你们只看到了三原日进斗金,却没看到整个三原背后的努力,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诸位了,事实上,三原几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了,短期内是很难会有大的提升了,为此,我也做了一些细小的微调,可效果同样不明显,甚至根本看不到效果。”虽然都是同僚,但以前的关系和现在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李杏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三原的问题。

    “很正常,长安便是当下最大的集散中心,三原距离长安仅有一日路程,拼这个,怎么可能拼的过长安?三原现在做的,只是把那些漏之鱼捡起来而已,想走这条路的,距离长安与洛州越远越好,而真正适合的,也唯有州府之地。其他地方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就会像现在三原,泾阳,云阳与长安这样的情况一样。”关于三原的问题,马周也有想过,只是没有时间来得及深入了解,但也基本可以猜到这个结果。

    “上官,数月之前下官曾商议过此事,只不过接到了陛下的诏令,所以便没有时间继续商议下去,但是多少还是有了些眉目。”三言两语,已经确定了泾阳以前的方向是错误的,所以注定不可能成功,闵贤感叹之余,便想起了接到诏令那日他们正在商议的内容。

    “哦?”

    “此事还是让刘善来说吧,毕竟这是他想到的,下官觉得这些时日里,他肯定也有想过这个问题。”闵贤并没有抢下属风头的打算,没道理,也没意义。

    好事上门,刘善自然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一是自己了解闵贤,他不是那种心胸狭隘之人,二是这事自己的确想过不少。

    “下官确实想过这事,既然三原的路子走不通,那何不换一条路来走?当日下官心中所想的,是寻找泾阳当地的特色,看能否将这些特色通过商队带往各处,如此,就必然会有一部分商队必须要进入泾阳,人流上来了,商队来了,一切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只可惜下官实在想不出泾阳到底有何特色是其他地方没有的?不过下官也想到了点其他的,说不仅可以依靠商队,也可以依靠长安的人流来增加收入。”

    “特色?”马周黯然一愣,这个想法很新奇,但问题在于,刘善也说了,压根就想不起泾阳有什么特色?

    眉头越皱越紧,一个地方,存在了数千年之久,怎么会没有特色呢?

    连护北那个不毛之地,从无到有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城池,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泾阳为什么就找不到呢?

    护北的特色是什么?可以说是目前大唐规模最大的牛羊马匹交易市场,北边所有的牧民商人,都必须要到那里进行交易,而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也会从镇北运输过去。

    护北与镇北,一北一南,坐落在峡谷的两端,中间还有个镇州,三个平地而起的城池,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那么泾阳也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镇州人口不足,但却生产力强大,大量的商贩不厌其烦的一趟趟来往,将商品带往关中,带往中原,带往各地销售从而获取利润。

    虽然之前李元吉并没有给自己说过什么,但是现在待在这里,马周却清晰的感觉到,这些问题自己好像都有解决的办法,并不像是之前那样,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不知道方法是否正确,但至少有镇州那个例子摆在这里,连镇州都能带起来,为何就带不起其他的地方?

    想到这里,马周不由得暗暗的感谢着刘善,若不是他的提醒,自己怕是忘了自己最大的优势,脸上也终于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朝着刘善鼓励道:“不错,你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我们接下来……”

第三三四章:同志,你要砸朕饭碗啊这是?() 
要发展,就要有资金,没资金的话,一切都别谈了,没有谈下去的资本。

    所以,在经过半个月的讨论之中,马周将钱放在了计划的第一位。

    李元吉很懒,懒到看到那份密密麻麻,写了差不多上万字的计划书的时候,直接就将其丢在了一旁。

    “便宜是不可能便宜的,都便宜卖你了,其他地方要买怎么办?朕不能开这个头,至少暂时不能。”李元吉直接否定了马周的想法。

    想要低价购买玻璃?开玩笑!

    若是你自家用的,倒是可以低价卖给你一些,可你是搞来大规模推广的,上万块,数十万块的玻璃,你想什么价格买走?一百钱?还是五十钱?

    玻璃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是提炼的难度还是不小,产量也一直跟不上来,现在连长安城内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