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好女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好女婿-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子龙很郁闷,便找到在武备学院好友张煌言饮酒聊天。

    北伐军大胜,武备学院难得的停止了训练,放假一日。

    两人再见面时,陈子龙震惊的发现,张煌言的气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昔日那种士子般儒雅几乎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身的锐气,就想一柄出鞘的宝剑一般。

    对陈子龙的担忧,张煌言洒然一笑:“子龙兄担忧的是,不过煌言以为齐王带兵多年,肯定不会对八旗兵轻视,其必然有应对之策。”

    陈子龙一叹:“也许吧,是我有些杞人忧天了,实在是不忍再看到上次北伐失利的惨景再次出现……”

    张煌言便道:“既然子龙兄心忧战事,何不弃笔从戎,主动要求前往前线,或在齐王军中担任文职参谋,或者在新收复的地方为牧守,岂不好过在这里空担忧?”

    陈子龙一愣,若有所思。

    张煌言继续道:“煌言以前也曾读过兵书,自以为通晓军事谋略,然而在武备学院学习数月来,才深知自己以前的肤浅。兵者国之大事,牵扯的面实在太多。募兵训练,装备制作,乃至武器的使用,粮饷补给,等等都是学问。很多学问远不是四书五经中所能学到。

    我朝中官员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人以为熟读四书五经便知天下事,便能对所有事情都指手画脚。国朝设立御史都察院乃至六科给事中泳衣纠察朝政纠察天下官员。可这些御史对于各项事物知道多少?什么都不知道便捕风捉影上书弹劾,很多时候只能沦为嘴炮,不但对事情无益反而严重阻碍事情进展。

    子龙兄我这么说的不是针对您,而是真心希望朝廷官员都能沉下心来干实事,而不是每日空谈,如此朝廷才有希望,大明才有希望!“

    陈子龙一笑:“你说得对,愚兄也常常空叹一身本领不得施展,却不知机会到处都是,自己无法把握。

    若是齐王真的慎重行事的话,北伐并非短时间所能结束。收复失地,安抚沦陷已久的百姓,这一切事情实在太多,与其呆在南京空谈,不如前往北方,真正为北伐收复失地出力!

    愚兄这就上书朝廷,请求北上从军!“

    张煌言喜道:“兄长果然英明,若是可能的话,小弟会随同兄长一起北上。”

    陈子龙奇道:“你在武备学院还不足半年,远没有到毕业的时候,如何能离开?”

    张煌言道:“齐王传来了消息,好像是山东之战,招降了太多的绿营兵,对这些绿营兵需要整编然后才能使用。而为了保证原来军队的战斗力,不能抽调太多人,所以齐王便想到了武备学院。特意传信让我们这一批学院提前毕业,前往山东加入军队。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半月后便会成行。”

第845章 粮饷危机() 
北伐军大胜,收复山东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南方各省。

    福建,得知看着朝廷传来的塘报,郑芝龙沉默良久。

    “故意把西贼驱逐到我福建,自己却带着大军攻打山东去了,陈越小儿何其狡诈!”郑芝豹不忿的道。

    去年的时候,在江西军、京营、浙江兵三方共同努力下,西贼张能奇残部终于越过群山进入了福建。

    而这么大的军事行动齐王陈越竟然没有通知福建方面参与,致使西贼轻易突破了仙霞关。

    一开始郑芝龙还没反应过来,当陈越带兵北伐之后他终于明白了,很可能是陈越故意驱赶贼兵入福建,然后他才能抽调军队北伐。这他娘的不是以邻为壑吗?

    然而明白过来又能如何呢?还得老老实实与贼军作战,争取把贼军早日歼灭。

    郑家的根基在福建,自从被朝廷招安当了福建总兵之后,郑家海上的生意越来越盛,然而海贸所运输的诸多货物却得在陆上筹措,特别是浙江成了东番势力的地盘以后,郑家的货物只能来自福建两广。若是福建被贼军打得糜烂,对郑家来说损失不可估计!

    然而郑芝龙属下水师虽然厉害,福建的步兵却是了了,绝大部分都是卫所军,战斗力差的一逼。

    郑芝龙调兵遣将和贼军作战,却接连遭到惨败,被贼兵一直打到了延平府,伤亡惨重至极。这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福建久无战事,士兵本就疏于训练,装备也不行,郑芝龙富可敌国却不舍得给属下的士兵更好的装备。也就是他嫡系的水师待遇好一些,普通的士兵却破衣烂衫和其他明军没什么两样。再加上福建最精锐的部队被朝廷调走跟着郑森在夷陵进攻四川的西贼,剩下的军队战斗力更是乏善可陈。

    而跟随张能奇的西贼却是流窜数省的老贼,作战经验丰富,双方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连遭败绩之后,郑芝龙才知道厉害,匆忙调集手下最精锐的嫡系前往福州,才堪堪挡住贼军的攻势,力保福州不失。可却对福建西部的汀州昭武数府无暇顾及。就在不久前,昭武府向福州请求援兵,福建巡抚张肯堂命郑芝龙出征解救昭武,郑芝龙哪敢离开泉州老巢啊,以贼军进攻昭武是假,图谋福州泉州富庶地区是真,敷衍了过去。

    于是张肯堂不再理会他,而是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派遣军队进入福建围剿贼军!

    “大哥,朝廷军队若是入福建的话,请神容易送神就难了啊!”郑芝豹叫道。

    郑芝龙翻了翻眼皮:“咱们能怎么办?让你们练兵练兵,你们都他娘的吃空饷喝兵血一个赛过一个厉害,到打仗时却抓了瞎!福建是大明的,不是咱们郑家的,你有什么理由不让朝廷的军队进来?”

    “我”郑芝豹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齐王陈越现在山东北伐,朝廷以史可法钱谦益为首,陈越和咱们有过节,史钱二位阁老和咱们却没什么矛盾,再加上钱阁老是大木的恩师,朝廷不会拿咱们郑家怎么样的。”郑芝龙分析道。

    “怕就怕朝廷再翻起唐王旧账啊。”郑芝豹颇有些做贼心虚。

    “不会的,涉及到唐王一案中的朝中大臣那么多,便是钱谦益屁股也不干净,现在陈越不在,谁有那个心思再折腾一桩旧案!”郑芝龙摇头道。

    想想陈越出兵北伐,消灭二十万清军收复大片失地,而自己却连流窜到福建的西贼残部都迟迟无法剿灭,郑芝龙也不由得沮丧起来,再也生不出和陈越敌对的心思。

    “齐王陈越,不可与之为敌也!”郑芝龙如是对郑芝豹道。

    “咱们应该集中郑家所有的力量,早日把西贼剿灭,如此才能彰显咱郑家在福建的重要性,才能让朝廷重视咱们,也才能保住你我兄弟的权势!”

    一场北伐大胜,便是连郑家兄弟都消停许多,其他地方更不用多说。广西的桂王一系原本对坤兴监国很是不满,两广的一些官员也有着其他心思,毕竟相对于坤兴公主来说,桂王一系更具备继统的正当性。可是一场大胜,让许多人再也不敢有所异动,齐王陈越的强大势力足以震慑所有宵小。于是便有人在心里巴望着,陈越会在下一次战斗中被满清八旗兵击败,如此他们才有重新作乱的胆子。

    总之,这个春天大明所属各省格外的消停,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前线几十万军队的粮饷补给问题。

    前线数十万大军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每月都至少十万担粮食,五十万两白银,这对朝廷的财力是个极大的考验。要知道每年朝廷国库收入也才二三百万两,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的银子来?

    于是,内阁大学士王寅上奏,建议朝廷加征商税,在南京苏杭等重要城池开设税关,不管是任何生意,不管任何人的生意,一律加征十一的商税。

    然而王寅的奏疏已经流出,立刻便被朝臣们群起攻击,文官们纷纷指责他与民争利,是佞臣是奸臣!

    “昔日魏忠贤阉党之时,矿监税使四处横行,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现在朝廷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又取得北伐大胜。王寅竟然提议加征商税与民争利,岂不是要让天下大乱,要让北伐大业夭折,王寅此人其心可诛,朝廷应罢免其大学士下诏狱问罪!”吏科给事中章正寰如是道。

    而随着章正寰的弹劾,其他御史们也如同疯狗一般纷纷而上,一副要把王寅置于死地的样子。

    关键时刻,首辅史可法说话了,说王寅身为大学士,在前线将士粮草匮乏之时,有献策出主意的职责,斥御史们不该无理取闹!监国公主也发声打回御史们的弹章,事情才算平息下来。

    可是前线粮草问题如何解决又成了一个难题,若是得不到解决的话,北伐之势将无法继续,此次北伐很可能再次无功而返!

    关键时刻,齐王陈越的一封奏报送到了南京,提出了一个解决前线粮饷的解决办法。

第546章 卖地筹饷() 
发卖田地!这便是陈越上书的解决办法。

    北方各省经历了满清一年多的占领,很多土地已经无主。特别是原本属于藩王宗室的田地,经历过闯贼满鞑两番占领之后,北方的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要知道,大明的宗室大都封在北方,拿河南一省来说,便有三位亲王数十位郡王,奉国将军奉国中尉无数。现在这些宗室没了,可他们名下的田地还在,整个北方数省属于宗室的田地怕不有几百万亩。

    然后便是士绅们的田地,满鞑占据北京后跑马圈地,河南山东北直的田地大量被满鞑圈占,现在收复了失地赶走了满鞑,这些田地自然应该收归朝廷。这样算下来,收复整个北方之后,无主的田地至少上千万亩之多。

    现在国库无粮,正好可以发卖这些田地。不管是官绅商农,只要能够拿出买地的银子,便可以购买北方数省无主之田!

    上千万亩田地,便是每亩七两八两银子算,最少也能卖上七八千万两白银!别说支持一次北伐,便是再来个十次八次也足够了!

    这,这是何其的胆大妄为!

    陈越的上书在朝堂上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的官员,特别是出自北方的官员直接便跳了起来,大肆反对!进则朝堂为官退则乡绅,不管是为官为绅,其家族都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广大乡村的实际控制者。

    虽然经历了闯贼满跶连番浩劫,但这些官绅家族自有其保身之道,现在满跶被赶走,原本被满跶占据的田地理应回到他们手里。即便是很多无主的田地,只要经过地方官府一番运作,弄到他们手里也不是很难,特别是这种政权交替的混乱时候。

    所以,陈越的上书无异于从士绅嘴里抢食,他们如何会同意?

    “田地本就是有主之物,岂能轻易发卖,朝廷要是如此作为,与强盗何异?”户科给事中章正寰上疏道

    “按照大明的制度,藩王只是享受一定田亩的赋税,其本身并不真正拥有田地,田地还是在百姓们手中,齐王根本不了解情况,把原本有主的田地再拿来发卖,和抢劫百姓有什么两样?若是真的这么做了,岂不是官逼民反,不等满跶被赶出大明,北方各省恐怕会再次大乱!”御史乔可聘跟着上疏道。

    当然也有很多支持陈越做法的官员,比如翰林学士袁可望便道:“明中叶以来,土地兼并严重,投献成风,大量的百姓把田地投献到藩王名下,以躲避朝廷的赋税,而藩王们也依仗权势强行兼并百姓田地,说什么不真正拥有田地那是笑话。

    既然那些刁民靠着投献躲避朝廷税收,又岂能再说他们是田地的主人?朝廷当然有权力把这些田地进行发卖。

    朝廷可派出钦差前往北方各府,配合齐王手下清查田亩,凡是没有地契说不清来历之田地,便是无主之物,朝廷自然可以进行发卖。

    发卖这些无主之地筹措前线将士的粮饷,支持北伐大业,对我大明有利无害!”

    然而袁可望的奏疏遭到了更多官员的攻击,很多人抨击他党附齐王陈越其心叵测。

    “卧子兄面对此朝中局势做何感想?”再次聚会时,张煌言笑着问陈子龙道。张煌言前往山东前线的申请已经被批准,翌日便会和其他一百五十多武备学院学员前往山东,陈子龙特意为他践行。

    “朝争,又是朝争,不管是什么事情出来,总有人跳起来支持,有人跳起来反对,我真是厌烦了这种生活!”陈子龙索然无味道。

    “争论也就罢了,问题是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天下百姓!征收商税他们不同意,发卖北方无主田地也不同意,难道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几十万北伐军无粮无饷陷入溃败才遂他们的意吗?

    要我说这样的官员还不如没有!”张煌言冷笑道。

    陈子龙为张煌言语句中的杀气所震慑,不禁道:“玄著贤弟,御史言官们有风闻议事的权力,其他朝臣身在朝堂自然也有议政论政的职责。”

    张煌言摇头道:“若是太平年月,尽可以议政论政,事情缓缓图之,可现在是什么时候?前方将士缺粮少饷,朝廷拿不出对策,齐王想到了能最快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能够推行下去,短时间筹集一大笔银子完全没有问题。

    这个时候哪怕这个办法有问题有缺陷,只要能够解决现在之危,便是有问题以后可以慢慢处理。可很多朝臣因为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便不管不顾的阻止此事进行,如此不识大体的人有何资格位居朝堂?”

    “这”陈子龙张了张嘴,却再也无法为朝中官员们分辨。

    “办法是个好办法,南方地少人多,只要能够赶走满清,有的是人愿意拿银子去北方购地,毕竟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的田地要便宜的多。可朝廷上阻力这么大,想通过也难啊!”陈子龙叹道。

    “通过难吗?卧子兄,你太小看齐王,也小看了监国公主!”张煌言笑道。

    “嗯?”陈子龙一愣,“齐王我不敢小看,可监国公主,自当上监国以来,她一向事事听内阁的,从来没有主动拿过主意。现在便是内阁也摇摆不定,难道她此次能强行推动此事不成?”

    “当然能!”张煌言断然道:“她是监国,是君,只要她拿定主意下定决心强行下旨,谁反对也没有用。而以监国公主和齐王的关系,岂会看着齐王陷入困境?”

    陈子龙道:“可是,六科可是有着封驳圣旨的权力啊!”

    张煌言冷笑道:“封驳圣旨?也不看看什么时候,这个时候谁敢封驳谁便是找死!卧子兄,我劝你千万别掺和此事,你不是想去山东吗?可以向上疏,我想很快便会被批准。”

    陈子龙点点头:“我本来就赞同发卖田地,当然不会和他们一起封驳圣旨。唉,这朝中很快又是一场风暴,不如离去。”

第847章 霸气的坤兴公主() 
内宫暖阁,坤兴公主在翻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疏,越看怒气越盛。这些奏疏中大半都是弹劾齐王陈越卖地之策的。

    “对前线数十万大军急需要粮草补给不闻不问,总是弹劾反对,弹劾反对,以后这样的弹章一律留中,不要再递到我面前!”坤兴公主气咻咻的吩咐着。

    “是,监国。”一旁侍候的太监马翔连忙答应着,吩咐小宦官上前把大堆的奏疏抱下整理归档。

    “父皇说得对,这些文官最不值得信任!都是一帮只顾私利不顾国家的东西,现在竟敢把目标对准到齐王身上,妄图置齐王数十万大军于死地,真是该杀!”坤兴公主杀气腾腾的道。

    马翔听得浑身直发抖,他从没见到坤兴公主如此愤怒。

    “还愣着干什么?去传史可法、路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