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贞观帝师-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何让百姓觉得朝廷攻伐高句丽对他们有利?”房玄龄笑了笑,说道:“还请夏侯细说。”

    “是。”夏鸿升又继续说道:“百姓所最重之利,无非土地。而辽东有大量可耕之地,且皆为肥力极大的黑土,十分适于耕种。诸位大人可知,辽东的耕地,若是能够全部开辟出来,面积有多少?”

    “多少?”长孙无忌问道。

    夏鸿升伸出四根指头来:“四亿亩!依军机坊所用之计数,一一为一,十一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一千,十千为一万,十个一万为十万,十个十万为为一百万,十个一百万为一千万,十个一千万为一亿。而我朝关中之人口,如今不过两百万户。即相当于说,将辽东之耕地若拿来给关中的百姓分,则每户可分得两百亩地!户部有人口数,查之,我大唐在册有户三百万,口一千两百万,那么辽东之耕地若是都能够开发出来,则相当于我朝每人多了三十多亩地!”

    “什么?!”在场之人,无不大惊失色,一副听错了的样子。

    “整个大唐,在册每个人口分三十亩地?!娘哎!夏兄你莫不是在开玩笑?!”苏定方距离夏鸿升最近,听得也是最清楚,可依旧不敢相信。

    夏鸿升摇了摇头:“这些数据都是间谍在辽东勘探多年得出来的,不敢说绝对准确,但也差不离了。”

    李世民也是被这个数字吓的一愣一愣的,此刻不可思议的瞪着眼睛看着夏鸿升,癔症了半天,才开口问道:“这……这是真的?”

    夏鸿升点头道:“陛下,辽东的面积很大,不仅仅是高丽三国,继续往北,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您可还记得臣献给陛下的地图?”

    李世民的呼吸明显的急促和粗重了起来。顿了顿,又说道:“朕知道那里的土地还有很大,只是,朕不知其竟然有如此多的可耕之地……”

    “那里的黑土地极为肥沃,其上种植,产量可得提高。耕地面积也极多,若以整个大唐的耕地为十,则辽东足以独占其二三之数,绝不亚于又一个中原!”夏鸿升十分肯定的答道。

    “啪!”只听一声大响,但见李世民一拳砸在了跟前的桌子上,两眼圆睁,目中发红,咬牙切齿的挤出几个字来:“辽东!高句丽好胆,占我辽东!”(未完待续。)

第939章 征伐之策

    “请陛下息雷霆之怒!”长孙无忌连忙行礼,众臣也立刻躬身行礼,请李世民息怒。

    李道宗又道:“陛下,还是请陛下先行息怒,听一听夏侯有何法可行!”

    “夏侯提到辽东有这么多耕地,莫不是欲以辽东之耕地,诱使百姓支持朝廷夺回辽东?”李靖到底是了解夏鸿升,已然猜出来了夏鸿升的意图。

    “不错。”夏鸿升点了点头,又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土地,是百姓最为渴求的东西,也是缓解土地兼并的最好办法。此时,也是诱使百姓支持朝廷发动这一次战争的最好办法。谁不希望多得到些土地呢?故而微臣的法子有三:其一,朝廷大可先行将这个数据公布出去,令百姓知道,辽东有如此多的耕地,且其原本就是中国之有,却被占了去。其二,若能收复辽东,有愿意迁户辽东者,以其现有之地的十倍乃至于更多的倍数分田给他。其三,若要收复辽东,征伐高句丽,当以募兵取代府兵。使其志愿入伍,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征兵给百姓带来的影响。而募兵者,亦可以土地慕之。比方说战争之后,每个兵卒分地多少,其户分地多少,战死者其家人分地多少,等等,以激其入伍热情。如此一来,百姓必大力支持朝廷发动这场战争,且全力助得朝廷打胜这场战争。”

    夏鸿升说完,一屋子人都陷入了思考当中。

    房玄龄笑了笑,说道:“呵呵,若是使用夏侯之法,亦可加上一条。百姓所得辽东之地,数年内免除税赋,不是更能吸引人?”

    夏鸿升一笑:“是极!是极!”

    房玄龄又笑了笑,转而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假使辽东之耕地,真有夏侯所言之多,那臣以为此策可行。此策之利有二,一可使百姓受利所驱,忘却前隋征伐高句丽之灾,支持朝廷发动征伐。百姓支持朝廷,那么朝廷的征伐就成了顺应民心,此曰人和。二可促成关中人口向辽东迁徙,开发辽东之地,并将辽东之地牢牢把握在大唐手中。”

    “陛下,辽东之地,间谍已经暗中勘测了好几年,这几年陆陆续续报回来的种种情报,前日方才总共核算出来,因念及事关重大,须再仔细校对,故而还未报于陛下。”段瓒看了看夏鸿升,然后走出来说道:“微臣可证明夏侯所言非虚。辽东之地,真有那么多!”

    其实李世民已经相信夏鸿升的话,因为夏鸿升所告诉他的,向来从没有说错过。

    此刻听段瓒也这么说,心中更是笃信。

    因而也更是气恼。

    “看看辽东都是什么人在占着?!”李世民沉声说道:“靺鞨,契丹,室韦,奚族,高句丽……我汉家之沃土,尽成蛮夷之地!朕必夺回辽东,诸卿再议,此战当如何来打!”

    一帮武将顿时兴奋,一个两个摩拳擦掌起来。

    “陛下,老臣以为,此战当水陆并用。高建武筑长城以阻挡大唐陆上兵锋,可先以水路攻之。联新罗以灭百济,之后在以百济为后,兵分两路。一路自并州而出,一路自百济而去。先以我朝之重臣名将于并州军中,使高句丽以为大唐之主力应从并州一路攻伐,使其疏忽于百济方向。尔后大唐水师从百济登陆北上,直捣黄龙,两相夹击。高句丽势必顾首不顾尾。而水师自百济登陆之后,可留铁甲船于原地游弋,以防新罗有二心。”李靖想了一想,率先说道。

    听了李靖的话,一众将军们都频频颔首。

    夏鸿升也是心里高兴——幸好征伐高句丽的时间提前了不少,李靖这个开挂般的人物还没有那么的老。

    原本的历史上,李世民因为李靖太过年老,而没有带李靖出征。李老二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显然是个很大的失误。李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型将领,国内国外、高原战、平原战、沙漠战、攻城战、守城战、水战……几乎都有打过且打胜过的经验,可谓是百战百胜。对于攻打高句丽这样的国家,显然李靖能比其它将领更好的适应,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李世民到了贞观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六四四年,才开始征伐高句丽。当时李靖已经七十三岁,身体已经不行,走到半路不得不留下来。李世民自己,也已经四十六岁。他们二人是同一年去世的,都是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六四九年。

    若是二人当中,但凡有一人能够再身体好些,再多活几年,那么彻底灭掉高句丽便不会等到那么晚。

    可是现在,征伐高句丽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十年!

    而如今的大唐,同原本历史上的大唐,又有诸多的不同。不拘是粮草,还是兵备,亦或是百姓的信心与支持,甚至于李世民和李靖的身体,比之原本历史上的同一时间点,都已经有了太好的改观。

    大唐已经比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大唐更加的耀眼了。而高句丽,却仍旧是那莹莹烛火的一点。

    而残烛,安能与日争辉?

    “卫国公之策,微臣附议!”李道宗听完李靖的话,当即说道:“若征伐高句丽,此为万全之策。”

    李靖在军中之威望无人能及,这也是这几年李靖深居简出,甘愿什么都不管,留在军校专心处理军校事物,并为军校学子授课的最大缘由。李世民深知且忌惮这一点,故而这几年里面,不是特别重要的战事,不会动用李靖出马。这是李世民和李靖,君臣之间的暗中的默契。

    因为李靖懂的低调,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威望,来让皇帝产生危机感,所以李世民对其亦善待有加。

    况且,本身李靖提出来的方案,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方案了。

    故而很快军中的诸位将军们便一一附议。

    “半年。”最后,李世民一双鹰目缓缓从殿中诸人身上扫过,然后低沉却不容违背的说道:“朕给诸卿半年的时间,做好一应之准备。半年之后,大军行,征伐起!”(未完待续。)

第940章 咸阳县丞

    时日渐暖,又到了陌上花开的时候。

    夏鸿升合上书本,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饮罢一口放下,转头看看窗外,忽而有了一种坐在后世里的茶舍中一般的错觉。

    抬手拉了几下窗边的绳索,夏鸿升就悟出了一个道理来。

    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科技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无法体现其优势,就没有谁会重视科技,科技就不能够得到发展。

    而偏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就拿这窗户边的绳索来说,到现在了,还是这般拉拉绳子拽动铃铛,发出声音引来小二。丝毫都没有进步。

    转而又笑了起来——若是这么想的话,未免也太过苛刻了。科技的进步从来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进步,然后这些“点”合到一起,才能有“面”的进步。

    之所以突然这么想,是因为方才看的这本书。

    满纸都是“天是老大我是老二”的思想,天朝上国四夷宾服之类的,让夏鸿升不仅想到了原本的历史。

    若是没有满清,若是明末西学东渐的潮流没有被清军入关而截断,若是没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商业繁华地区的人没有被屠戮殆尽,掐断了资本主义萌芽。若是没有天朝上国那自欺欺人的臆想和迷蒙……啧啧,大唐也不能太无敌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万古至理。

    “公子,您有何吩咐?”书店掌柜的出现在了竹帘外面,恭敬的问道。

    “取一份今日的报纸来。”夏鸿升淡声说道。

    很快,掌柜的便将报纸送了上来。

    夏鸿升展开报纸,从上面寻找着有关于辽东的文章。

    找到了四篇。

    一篇是在介绍辽东的富饶。一篇是在回忆战死辽东的子弟,和被高句丽打败的憋屈。还有一篇在说辽东的历史,详细分析了辽东本属于中国之有。另外一篇,详细描述了在高句丽又发现的几座新的白骨京观。

    夏鸿升满意的点了点头。

    放下了报纸,召了掌柜的进去。

    “公子,您可还满意?”掌柜的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地方挺大,摆设也合理。只是桌椅座位须再多些。还有,缺了警示牌,须得贴出来,不得使其弄坏弄脏书本,不得使其大声喧哗。安安生生,安安静静的自己进去,自己找书,自己坐下来看,自己放回原处,自己离开。少些动静,勿扰他人。具体的,你就拿捏着定吧。”

    “是!”掌柜的行了一礼,答应下来。

    “对了,名字不叫别的,就叫长安公共图书馆。”夏鸿升说道:“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哈哈!”

    “这……”掌柜的犹豫了一下,见夏鸿升笑得灿烂,就没说话,答应了下来:“小的明白了!”

    夏鸿升自然知道掌柜的心思,于是说道:“咱们建立对面的那个图书馆,是为了造福百姓,使不论士农工商军之人,皆可自由入内读书。你去取个什么百文斋、文华堂之类的,阳春白雪者自然是款款而入,可你叫下里巴人者如何入内呢?不如干脆就直接这么叫,公共公共,公而共之,大家都能进去的地方。”

    “是,小的明白了!”掌柜的点了点头:“小的这便去安排,明日开馆,定然一应就绪,公子但请放心!”

    夏鸿升点了点头。

    公共图书管。

    夏鸿升最近新办,或者说准备了许久,终于准备好了,又或者说,仍旧在持续着的一件事情。

    老早之前,建立这个书店的时候,夏鸿升就有开办一个公共图书馆,让所有人只要认字,都能够进去看书的地方。在为泾阳书院图书馆收集书本的过程中,夏鸿升也在为此而准备着,如今终于能够开办起来了。而且,对泾阳书院图书馆中所藏之书本的复刻,仍旧在继续进行着,之后也会陆续将复刻的书本放入这里一份,增加藏书量。

    夏鸿升已经决计将这种公共图书馆在各地开办。寒门士子所受桎梏之一,就是无书可读。典籍书本,和知识,大都在士族手中,这也是士族吸纳学子,培植羽翼的主要途径之一。

    夏鸿升要打破这种知识垄断。

    “公子,底下有个人,自称是咸阳县丞,说是有公务须得同公子商量,特意从咸阳找到泾阳,又从泾阳找到长安,又从府上找到这里,为了求见一面。”掌柜的又回来了,在竹帘外面说道。

    夏鸿升听罢吃了一惊,敢情自己的行踪这么容易就能打听得出来啊?

    “快请其上来。”夏鸿升有些奇怪,咸阳县丞来找自己作甚?咸阳离泾阳六十里地呢!

    “公子,且容小的先去看一眼。”暂时代替被夏鸿升强行放假在家造娃的齐勇,而跟着夏鸿升的那个亲兵在外面很是警惕的说道。

    很快,又回来了:“公子,的确只有一人。”

    夏鸿升撩开竹帘,点头的时候,那人也便已经上来了。

    年纪算不得很大,约莫三十左右,看上去倒是很有一副样板戏里面的人物的样子,浓眉大眼方正脸的,长得很是正气。

    “在下斗胆冒昧打扰上官,还请县令大人恕罪!”那人过来先行了一礼,告罪道。

    夏鸿升笑道:“无妨,请坐。”

    那人也不拘礼,就过去坐到了夏鸿升的对面。

    亲兵放下了竹帘,站在了外面。

    “不知……如何称呼啊?”夏鸿升问道。

    那人正色起来,又躬身正式行了一礼:“是下官疏忽。下官咸阳县丞刘仁轨,斗胆前来,拜见侯爷!”

    那一瞬间,夏鸿升愣住了。

    纵是自从穿越到大唐以来,亲眼见到的历史牛人数不胜数,此刻也还是愣住了。

    龙虎济,风云会。

    他出现的时机,也太巧了。

    难不成真的是天命所在,注定了他要在此战中扬名天下,就算是提前了十年,也仍旧漏不掉他?

    可是少了十年历练,他还能是那个在白江口料事如神,百战百胜的刘仁轨么?

    夏鸿升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笑问道:“不知刘县丞寻本侯何事?且直说便是。本侯知道刘县丞不是那巧言辞令之人,本侯亦是直口快语。故而,不必客套。”

    刘仁轨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然后点头说道:“多谢侯爷!如此,下官便直言了!”(未完待续。)

第941章 防患于未然

    夏鸿升暗中观察着自己对面刚刚三十出头的刘仁轨,他如今并未发迹,还只是个小小的咸阳县丞。

    但也正因还年轻,而立之壮年,所以也显得更加气宇轩昂。

    “下官斗胆冒昧前来求见县令大人,只因听说大人将修筑一条水泥道通往池阳,与池阳县境内的一条水泥道连通。池阳由是得以借泾阳之便利,当地百姓从池阳往长安而去,便可走水泥道先到泾阳,然后再从泾阳再到长安。虽然看上去绕了一下,可因为路好,实际上是节约了不少时间的。长安与池阳也有赖于此,而往来更易,更密。”刘仁轨对夏鸿升说道:“咸阳与长安之间,虽然有官道直接相连,但却并无水泥路。从长安在咸阳之间修出一条水泥道来,依下官观之,眼下只怕朝廷是顾不上,也不会往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