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枭雄- 第4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关键的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七美元和二十一世纪的七美元,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没法比。

    如果不是价格高昂的话,帝国也不会开采那些只有几百公斤日产量的油井了。

    帝国石油公司在国内大陆地区找不到容易开采的石油后,最近两年已经是把主要的目光投向了库页岛,因为在这里,他们发现了极为难得的容易开采的大型油田,只不过因为距离和气候问题,使得开采的难度比较大。

    此外,帝国石油公司也是用各种名字,公开或者是偷偷摸摸在东南亚各地区进行探测,当然了,为了探测南洋地区的石油资源,他们甚至是向南洋矿务公司低头,寻求该公司的帮助。

    南洋矿务公司虽然是国内的民资企业,在国内的业务也不算多,但是却是一家名副其实跨国巨头,其业务是遍布整个南洋地区,甚至最近两年都是跑到了澳大利亚开发煤炭和铁矿等。

    同时名为矿务公司,但实际上也经营其他业务,这个南洋矿务公司还是国内最大的橡胶供应商,在南洋地区拥有大量的种植园。

    说实话,南洋矿务公司在南洋地区的影响,比国内其他企业全部加起来还要大,如果不是帝国没有这种殖民企业的话,估计这家南洋矿务公司就能够演变为大规模的殖民公司。

    南洋地区的大量资源,是吸引了民间工商业资本的前往,不过当代的投资就不是单纯的投资,你想要开发矿产,做贸易,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背后得有一支军队站着为你背书。

    当代的国际贸易利润之丰厚,足以让每一个商人为之自杀,但是这种丰厚的利润背后,是国家的武力支撑。

    而帝国的皇家海军,就是诸多前往南洋投资的商人们的刺刀!

    因此在对向南洋扩张这一点上,国内的部分工商阶层是和海军那边保持了高度一致的声音!

    除了同为军方的海军外,还有文官集团,这个文官集团从建国时代开始,就是比较反对战争的,尤其是为了些许蝇头小利的战争。

    如今帝国的文官集团和十几年前一样,认为现在帝国正在处于最关键的发展时期,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稳步发展,在国力上追赶西方列强,然后以庞大的国力迫使其他国家在军事层面的屈服,他们想要的是以势压人,不战而胜。

    在文官们看来,所谓的战争和将士的勇武没啥关系,靠的就是谁家的大炮和战舰多,而强制大炮和战舰是怎么来的?还不是靠国内的发展而来,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够建造更多,更先进的枪支大炮以及战舰。

    到时候几十艘战列舰往敌人面前一摆,还用得着打?敌人还不得被吓得乖乖投降啊!

    也就是说,虽然大家都有着同样对外扩张的心思,但是军方那边是主张考现在的战争去获得胜利的果实,而文官那边则是主张依靠强大的国力直接迫使敌人屈服,从而获得利益。

    虽然追求的目标一样,不过手段却是不同。

    也就是说,别看这一场西伯利亚战役规模浩大,但实际上在国内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支持力度。

    海军那边不说了,不给你使绊子就不错了,顶多就是派一支浅水炮舰过去意思意思,其他方面反正和海军关系也不大,于是乎就直接闭嘴了,但是陆军你要想趁着这场战役在本年度的军费分配中占多份额,海军是坚决不会答应的。

    内阁那边大体也如此,那些大臣们一个个都是态度非常坚决:陆军你要打就打,反正陛下都下令了,我们反对不了,但是你要说临时战费?开什么玩笑,今年的预算早就花光了,那里能够给你们陆军拿出来几千万圆啊,而且你们陆军要了,那海军那边还得不也要,如果不给的话,还不得说我们内阁偏袒,最后他们来拆总理内阁府,你们给重新修一座啊?

    而且,你们陆军每年都上亿军费拿着,而且已经十几年没有什么大战了,这么多年积蓄下来,现钱我知道你们一毛钱都没有,但是这枪支大炮,还有消耗用的炮弹、子弹什么的肯定是多的不得了,先拿出来用着呗,用完了我们再说这临时战费的事。

    于是乎,这场战争,实际上陆军那边一毛额外的战费都没有得到,只能是靠陆军的老家底打仗。

    已经建国二十多年的帝国,其文武之争、海陆之争,在这一场西伯利亚战争里可谓是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六百七十二章 弹药告急() 
在文官派系反对战争,海军又是坚持南下政策的情况下,帝国还能够迅速发动西伯利亚战争,这里头固然有着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从而吸引了俄罗斯大量兵力,使得俄罗斯在东方战线上实力空虚的原因。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林哲在帝国的扩张发展上,认为帝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北方边患。

    目前帝国面临的威胁不少,太平洋对面有美国,东南亚方向有法国和英国,北边有俄罗斯,不过美国还在发展当中,他们现在连几艘现代战舰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太平洋,尤其是中太平洋以西地区给帝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

    而法国的话,法国人在亚洲的势力实际上非常薄弱,其在越南南圻的殖民地非常小,法国人在亚洲能够动员的力量严重不足。

    英国人的话,其威胁算是比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给帝国的威胁主要是海上威胁,这种情况下,帝国要做的就是发展海军,然后牢牢的看住马六甲海峡,只要把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堵在新加坡港口里,那么英国人就不可能给帝国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

    再者,经过六十年代的冲突后,最近十几年来帝国和英国人的关系是合作居多,得益于双方的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庞大利润,导致两国都是不会轻易动武。

    然而俄罗斯人却是不同,他们和帝国并没有什么共同利益,双方的贸易几乎等于零,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共同敌人,至于说英国,那可不算,因为严格上说起来,英国人可是全球其他国家的共同敌人。

    但是俄罗斯却是和帝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领土冲突,要不然的话,两国也不会一直保持着长达二十年的边境冲突。

    这种敌对关系,导致了除非有一方屈服,不然的话很难彻底获得和平。

    所以当有了第十次俄土战争这个机会后,林哲就是毫不犹豫的抓住了机会,然后发动帝国的战争机器,准备在西伯利亚方向给俄罗斯人来一下狠的。

    至于说现在俄罗斯人正在积极谋求的谈判,傻子都可以想象的出来,这是俄罗斯人的拖延战术,就算是有所屈服,但是让步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但是帝国要的却是太多太多,帝国要的是俄罗斯承认帝国现在占领的前俄罗斯领土,比如新东省以及库页岛等,还有中亚那边的浩罕省,还有阿拉斯加等。

    而俄罗斯哪怕是已经实际上失去了对这些领土的控制权,但是也不会轻易承认的。

    在十九世纪的国际关系里,单靠口头上的谈判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除了战争别无他选的。

    这也是林哲为什么坚决,这么迅速的让部队发起进攻的原因,就算要谈判,也得等帝国打赢了再谈。

    林哲的坚定支持,也是陆军方面能够发动这场战役的主要原因。

    国内的文官、陆军和海军三大派系,他们是各有利益上的诉求,如果没有林哲强行压着海军和内阁的反对,陆军根本不可能发动这场西伯利亚战争。

    当代的帝国虽然有着诸多派系,而且彼此间的争斗还是比较激烈的,造成这些争斗的原因除了他们各自的利益诉求外,也和林哲的默许分不开的,作为一个统治者,林哲是一直都在平衡国内诸多派系的力量,并且避免他们联合起来。

    手底下的人铁板一块,这对于任何一个上位者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事。

    不过就算林哲支持陆军发动西伯利亚战争,但是也顶多让内阁和海军那边不拖陆军后退而已,但是实际上给予多少帮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当然了海军那边也帮不上什么忙,而内阁那边的话,也给不了多少军费的支持。

    因为就和财务部那边自己说的一样,帝国每年度的财政预算在上一度年末就是已经被分出去了,如果要临时增加大笔开销,那么就只能通过发行国债,提前预支后续年度的财政预算等方式来筹集。

    如果不是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内阁那边是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毕竟对于军方的人来说,是有钱就花,他们可不去管什么财政赤字之类的,但是内阁那边却是不一样了,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明年的时候可就不好安排了。

    也好在陆军家大业大,过去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上亿的军费,这些军费花出去后,陆军那边积存下来的家底也是颇为丰厚的,枪炮之类的并不缺,而炮弹和子弹更是囤积了无数仓库。

    就以陆军目前的战略储备而言,足以支撑目前这个规模的陆军进行长达一年的全面战争,如果只是几个月的局部战争,那么陆军根本就不用进行全军动员,只依靠当地驻军和储备就能够解决问题。

    军械部那边有几个数据可以充分证明陆军的储备有多么丰富!

    目前帝国陆军储备的炮弹储量达到了平均每门火炮八百多发,前线部队携带的炮弹数量达到了平均五百发,这可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要知道1870年的普法战争里,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每门火炮才打出去了大约两百发而已,也就是说,帝国陆军目前参战部队的炮弹数量,足以支撑前线部队打两次半次普法战争这种炮击密度的战争。

    此外储备的子弹数量也不少,平均下来,每支步枪备用的子弹有五百发,西伯利亚战争的时候,部队所携带的子弹,平均到每支步枪的子弹约为三百发,分别由士兵自身携带、后勤部署运输、师、军等战略储备这三个渠道。

    作为对比,普法战争里,德军平均每支步枪消耗的子弹只有五十六发而已,也就是说,帝国在西伯利亚参战的部队,其携带的平均子弹足以进行将近六次普法战争的消耗。

    这里头固然可以看出帝国陆军在过去十几年积攒的家当有多么丰厚,同时也是可以看出陆军方面是在普法战争的基础上,大幅度调高了弹药的消耗量。

    但是帝国陆军的后勤部门原本就以为是极度乐观的估计,但是在战争进行区区一个月后就是化为了泡影。

    当尼布楚方向的第五军对尼布楚的俄军发动进攻一个星期后,前线就是传来电报,宣告弹药告急,请求弹药的迅速支援。

    这个情况让最高统帅部那边的人有些措手不及,这怎么回事?

    之前拔给的弹药预计可是能够打完整场战争的,再不济也能够支持半年以上的,但是怎么才一个星期就弹药告急了?

    天津那边负责后勤调运的军官们是毫不客气的发电报到前线,询问弹药是否真的告急了,他们还以为前线统计失误了。

    第五军的军司先功中将看到后勤部门的一副不相信的语气,他自己也是郁闷无比,和后勤部门的人一样,他也是认为原本携带的弹药已经足够了,但是他也是没有想到弹药会用的这么快。

    第五军发动进攻三天内,炮兵部队就是平均打出来了至少一百发炮弹,后来意识到炮弹的消耗太快,所以控制了炮击速度,但是第二天就发现,面对尼布楚周边的坚固工事,没有炮火的掩护根本就无法发起进攻,所以只能是恢复了炮击力度。

    猛烈的炮击就是导致短短一个星期内,前线的炮弹储量已经下降到了最危险的临界点。

    要不然的话,第五军也是不会冒着自己丢脸,直接把求援电报发到战区指挥部那边去了。

    不仅仅是炮弹,子弹的消耗也是同样触目惊心,前线部队的子弹储备量是大约每支步枪三百发,但是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是消耗了一半。

    这种情况让前线部队自己震惊不已的同时,也是把位于统帅部后勤部的负责人给吓了个半死。

    这开什么玩笑!

    而后,统帅部那边的多个部门根据前线的战报,再结束一些技术人员的分析,最后得出了结论,弹药消耗的这么快,不是因为敌人有多厉害,而是因为帝国陆军的装备的武器太先进了

    帝国陆军的弹药储备数量,是按照普法战争的标准进行,并在普法战争的标准上提高了一部分,但是他们忽略了,现在帝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比普法战争时期的德军强太多了。

    火炮方面,帝国陆军的火炮已经是清一色的钢制后装线膛炮,而且火炮数量相当多,这炮击起来的时候,炮击速度非常快,而且为了压制俄罗斯人,这炮击的密度是不能弱下来的,因此也就导致炮弹的消耗远远超过了普法战争时期。

    子弹的话,因为帝国陆军已经全面换装1872年型北方步枪,这种步枪在国内的民间称呼是什么,是连发快枪!

    从这称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玩意的射速是相当的快,激战的时候,士兵不知不觉就能够在几分钟内打光好几个弹夹。

    以往能够支撑半年作战的子弹,到现在顶多也就支撑一个月作战而已。

    使用弹夹供弹的步枪,虽然火力密度大幅度提高,但是带来的就是子弹的大量消耗。(。)

第六百七十三章 内部妥协() 
现在帝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尽管性能上还比不上后世的一战时期,但这是性能上的不如,而不是说消耗不如,比如说步枪,现在的1872年型北方步枪,和后世一战时期的各种步枪兴许存在着些许性能上的差距,但是射速却是差不多的,这样也就代表着子弹的消耗量也是差不多的。

    一战时期,德国人是在开战后的几个星期里就把前线部队的子弹储备给打光了,而炮兵部队则是把战前储备的每门一千发的炮弹,在短短一个半个月就打光了。

    和一战时期的消耗相比,现在帝国陆军的消耗虽然也很多,但是还是有所不如。

    沈驰云看着前线各部的弹药消耗报告,眉头是紧紧的皱了起来,让旁边的几个将领看了都是一句话都不敢说,生怕惹了他生气。

    半响后,沈驰云才是脸色阴沉道:“这群败家子,我们陆军的家底都要被他们打光了!”

    这些炮弹、子弹都是钱,一枚七十五毫米的炮弹,采购价就得八圆多,一百发金属子弹,采购价也得好几圆,至于那些大口径炮弹,价格就更高了,一百二十毫米加农炮、一百五十毫米的榴弹炮,,其炮弹的价格可是好几十圆一枚。

    这一炮打过去,可就是普通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薪水啊!

    炮弹子弹都那么贵,陆军以往都是省了又省,才挤出钱储备了这些弹药,原本还指望着靠这些弹药就能够打到战争结束呢,现在倒好,这才刚开打一个星期呢,前线部队就把弹药打的差不多了。

    你让沈驰云怎么办?

    陆军就算还有储备弹药,但是陆军规模上百万呢,不可能把所有弹药都抽调过来给西伯利亚那边用,而且就算抽调过去了,到时候肯定需要补充回去啊,不然的话,一支军队没有战略储备,到时候如果遇上战争的话,难不成还得等冰工厂内生产出来炮弹后,部队才上前线吗?

    弹药的消耗这么大,靠陆军自身的家底估计是撑不住了,难不成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