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比起来,总吨位,战舰性能,甚至官兵的训练水平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帝国海军内部的将领为什么会对这一次的冲突那么谨慎,甚至有着一定的悲观态度了。
仅仅是因为潜在的冲突,帝国海军就是倾巢而出,这支已经驻扎在广州的帝国海军舰队包括了帝国所有的主力舰。
其中有第一舰队的所有主力舰,两艘炎帝级,四艘盘古级,然后还有三艘木制战舰。
此外东洋舰队的女蜗号、两艘镇广级小型铁甲舰,南洋舰队所述的的毕方号,一艘镇广级小型铁甲舰也是汇集在广州。
这些战舰将会在帝国海军部大臣林达标的亲自率领下迎战可能出现的英国海军!
帝国海军几乎倾巢而出,这就已经足以证明帝国海军高层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并不保持乐观态度。
但是不管怎么说,帝国的海陆两军都已经是做好了准备,接下来,就得看英法美等国,尤其是英国人的反应了。
三月十二号,帝国外务部大臣宋关前正式向英国驻华公使递交了国书,要求两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
帝国方面再一次强调,帝国并不承认前清和英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更不承认香港岛的割让。
为此,帝国方面希望英国人尽快的撤离香港岛,并称帝国将会近期内重新登录该岛行驶主权。
此举让英国方面自然是严重不满,根据双方在1858年的中英谈判里,可是承诺说暂时搁置香港问题,而这个暂时搁置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中华帝国默认英国对香港岛的所有权。
然而现在中华帝国方面却是再一次把香港问题拿出来,而且摆出了一副哪怕是进行战争也要夺回香港的态势。这让英国人相当的不爽。
身为世界老大,英国人有着自己的骄傲,面对帝国试图收回香港的方案。英国人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并且是直接抽调驻扎在印度、新加坡等地的战舰前往香港。
“现在英国人拒绝了,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军方的内部会议里。林达标一脸担忧的问着施清瑄。
施清瑄却是不以为意:“他们的拒绝早在预料之中,没有谁会轻易放弃已经吃进嘴里的肉。”
“他们既然拒绝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展开相关行动了!”
“什么行动?直接登陆香港岛吗?”林达标问道。
施清瑄道:“自然,要不然我们囤积在九龙半岛的部队岂不是白去了!不过登陆一事恐怕还需要你们海军多多配合!”
林达标道:“配合陆军行动,我们海军自然是责无旁贷的,只是现在直接登陆香港岛,恐怕会彻底激怒英国人啊,而且我们已经得到情报。英国人已经正在印度洋集结舰队了,到时候恐怕我们面临的压力不小!”
和林达标的畏畏缩缩不同,施清瑄却是道:“怕什么,他们要是敢来,我们就敢把他们揍趴下!”
当军方的内部会议过后,很快军方的海陆将领就是到了宫内,这是一次是召开正式的御前战略会议。
众人坐定后,施清瑄作为此事的负责人,很快就是直接讲解了起来。
“根据目前的形势,英国人调遣舰队过来已经是可以确定了。此外我们还预计,他们有可能还会派遣一定的陆军兵力过来,但是具体数量有多少暂时还无法得知!”
“遵照皇上谕旨。联合参谋部为此做好了详细方案,具体如下:
为了顺利收复香港岛,逼迫英法两国在夏威夷问题上做出让步,帝国海陆两军将会进行一系列的战术动作。
在缅甸方向,对宁王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一旦我们和英国人爆发大规模冲突,那么我们驻扎在云南的部队就会第一时间内进入上缅甸,汇同宁王国向下缅甸地区发起进攻。以夺取仰光为首要战略目标!
在越南方向,为了迫使法国屈服或者退出。帝国将会从广西方向增援驻越部队,稍候和越南王国宁王朝的部队对南圻地区发起进攻。以消灭南圻地区的法军为核心目标。
香港方向,以目前的第四十二旅为核心,直接登陆该岛,目前该岛上的英军暂时不多,只有大约千人不到,我军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攻克该岛!
除了上述三个方向外,中亚方向也可以适当的动一动,如有必要则是直接出兵印度的西北部地区,给英国人施加压力!”
“同时在各地非战斗区域,主要是各沿海省份以及台湾岛,琼州岛等区域提高到二级战备状态,防止敌军的可能登陆!”
“夏威夷方向,则是以固守瓦胡岛为要!”
施清瑄说完陆军的部署后,就是说海军方面了!
“海军方面,以拦截英法舰队的来袭为要,包围帝国沿海安全,详细请林大臣来说!”
这一次和英法美的冲突,不管是在夏威夷还是在香港等地方,最核心的角色其实并不是陆军,因为要等到陆军登场的时候,说明帝国海军已经失败了,只能依靠陆军保卫本土!
因此这一场冲突最后发生到什么程度,直接取决与帝国海军和英法海军的战斗结果。
林达标当即道:“为迎接可能之挑战,海军方面已经集结了绝大部分的主力战舰于广州,目前舰队全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当中,船只也在时刻进行保养维护,以保证敌军舰队抵达时我军有最完好的状态!”
此时,林哲开口问道:“如果英法舰队来袭,海军是否能够把他们拦下来?”
面对林哲如此直接的问题,林达标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帝国海军不过是新生的海上力量,还非常年轻,非常弱小,面对英国海军这种庞然大物其实胜算是非常小的。
而且帝国海军能否拦住英国海军,并不是取决于帝国海军有多强大,而是取决于英国人派了多少战舰过来。
如果英国人抽调了数量众多的大型铁甲舰过来,那么根本没有获得海战胜利的可能性,如果英国人派的战舰少了,那么倒是有希望拦住英国人。
这个主动权并不是在帝国海军手里,而是在英国人手里。
所以林达标只能是面露坚毅道:“启禀皇上,海军数万将士必将竭尽全力控卫帝国海疆!”
这表决心的话听上去很好听,但是在场的人都能够听得出来,林达标这是间接的说海军并没有把握拦住英法舰队的来袭。
尽管林哲自己也已经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但是真听林达标这么说还是忍不住的叹气,海军建设了这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堪用啊!
海军建设每年都是投入众多的资金,但是海军到底是和陆军不一样,陆军要扩充实力的话,只要经费到位,那么陆军有把握在半年内就把现役部队的数量达到一百万以上,一年内有把握扩充到一百五十万甚至更多。
然而海军却是不行,海军是一个吃老本的军种,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提高战斗力。
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需要多年的培养,一艘主力战舰,其开工到服役的时间动辄三四年,哪怕是再压缩时间,但是也得两年以上。
一个国家的海军从建设到拥有战斗力,经费充裕,船厂等技术能力充足的条件下,至少也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时间。
而要想拥有海军精神之类的,没有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根本就别想打造出来一支海上强军。
现在就算突然冒出来几十艘铁甲舰,但是现在的帝国海军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把这些战舰开动起来并形成战斗力。
现在的帝国海军实力还是太弱小了,主力舰只有两万吨,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辅助舰,小型炮舰之类的,总吨位也不到三万吨。而人家英国人光光是米诺陶铁甲舰就有三艘,三艘加起来就是三万两千多吨。
这根本没发比!
不过帝国海军实力弱小,不代表着就不敢和英国人发生冲突了。
1858年的时候,新生的帝国甚至连成规模的海军舰队都没有了,当时连长江入海口都守不住,海军只能退守江阴,但是还不是一样打赢了?
甚至还取得了全歼英法联军三万人的战绩。
而现在,帝国比1858年更强大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林哲还要忍着不敢把香港收回来的话,那就是懦夫了。
一番御前战略会议后,林哲直接批准了联合参谋部的作战计划。
而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登陆香港岛,帝国要在英国人的增援舰队抵达香港之前,先把香港给占领了。
三月十八号,帝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向香港岛的英军发去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在十二个小时内放弃抵抗并撤出香港岛。
英国人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次日凌晨时分,帝国海军第一舰队驶近香港岛进行炮击,并掩护陆军第四十二旅登陆!
香港登陆战由此正式展开!(。)
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益得失()
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里,英国人强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并由此占领了香港岛之后,香港岛就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所在,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对香港岛进行了开发。
不过这种开发大部分是限于基础设施,尤其是军用设施。
目前的香港岛并没有说和后世的香港那样,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实际上在1866年的今天,香港岛依旧只算是一个贫瘠之地,也不算什么贸易大城市,其对英国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充当海军战舰的补给港口,并没有多大的商业价值。
因为香港距离广州实在太近了,而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城市,诸多外国商船从南海北上之后,一般都直接前往广州,很少会在广州附近的香港岛进行贸易的。
这一点在中华帝国成立,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后就更明显了。
帝国成立之前,清廷虽然被迫开放了广州,但实际上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也就是1858年之前,洋人实际上依旧未能进入广州城贸易,如此才有了香港岛这个中转港口的一丝作用。
然而1858年后,帝国和英国、法国等签订通商条约后,广州城正式开放为通商港口,那些洋人才正式大规模进入广州进行贸易。
如此一来,香港的贸易作用就是迅速下降。
历史上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前,香港的作用都不大,顶多算是一个英军的军事港口而已,后世的香港之所以成为四小龙,纯粹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被西方国家封锁,只留下香港这么一个可怜的对外交流窗口。由此让香港成为了新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交流中转站,这种政治上的优势才让香港发展为四小龙。
而当这种政治上的优势丢失以后,香港就是彻底失去了发展的动力。这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香港发展乏力,只能依靠内地输血才勉强保持发达城市的名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除了军事价值外,香港的重要性其实相当有限。
1866年的香港对于中英两国而言,其军事价值要远远超过其所为的经济价值。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被英国人占领的香港就如同一根尖刺一样,牢牢的卡在中国南部沿海的喉咙,严重影响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安全,试想一旦和中英两国发展战争,人家英国人就能够直接利用香港为挑战。进而从九龙半岛杀上大陆,甚至直接登陆广州。
而这也是林哲为什么想要把香港收回来的原因,什么领土主权啊,经济利益之类的都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把香港收回来后,就能够断掉英国朝着中国腹地延生的前沿阵地。
同样是因为这个理由,帝国才会想到在英国人的增援舰队抵达香港之前就把香港拿下来!
为何?
因为如果现在就把香港拿下来,那么英国人就无法在中国沿海地区获得一个完善的港口补给基地,失去了香港,英国人距离中国最近的港口就是新加坡。又或是借用法国人在越南南圻地区的嘉定府的港口,嗯,这地方现在被法国人改称为西贡。即后世的胡志明市。
而哪怕是从最近的西贡港出发,距离中国南部沿海也有好一千多公里呢!
这种距离也许对于远洋航行来说不算什么,毕竟这年头虽然船只的航速相当缓慢,但是跨洋航行的事多的很,中国的海军要到夏威夷去,从上海出发得跑上万公里呢。
但是情况是不能这么简单看的,因为英国人如果从新加坡等港口出发来香港,到时候可不是简单的航行,他们还得带着大量兵马一起过来呢。
英国人如果下定决心了要开战。那么他们不仅仅要调派大量战舰过来,同时还得抽调大量的陆军兵力。要不然的话谈何反攻香港或者干脆进攻广州?
考虑到中华帝国皇家陆军的数量和战斗力,英国人起码要派遣两三万人来才能有登陆成功的可能性。而后续要迫使中华帝国屈服的话,少说也得五六万人甚至更多兵力。
而要维持这么多兵力登陆中国并作战,而且还失去了香港这个前沿补给阵地,就算是英国这个世界老大也是得头皮发麻,这可是非常困难的事。
因此,尽管知道现在进攻香港有可能引起英国人的强烈反弹,但是林哲依旧打算冒险,只要把香港提前拿下来,后面就算和英国人进行战争也有把握。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海军在决战里战败里,但是只要帝国陆军的数十万大军不败,那么这一场战争里,帝国就始终能够保持不败的局面。
因此夺回香港,风险是有,但是属于可控!
至于说长期封锁,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同样得考虑到另外一点,那就是英国一旦彻底封锁中国沿海贸易,那么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固然会有极大的损失,但是英国人自己也不好受。
要知道英国人可是通过了两场战争才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做生意,才取得了中国的大量茶叶,瓷器以及生丝的进口权,这么直接封锁停止贸易,那么以前的战争不白打了啊!
目前中华帝国和英国人的贸易份额是非常巨大的,中华帝国每年向英国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棉花,煤炭,呢绒,橡胶等物资,同时英国也向中国进口大量的生丝、茶叶,瓷器等产品。
两国的每年进出口贸易额已经是达到了八千多万英镑,如此一笔庞大的贸易额,不仅仅养活了中华帝国的大量工厂和商人,更养活了诸多英国企业和商人。
一些从事国际贸易的英国人已经是把中国的市场当成了目前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其潜在的贸易利润不可估量,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欧洲大陆以及美国的市场。
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有众多的英国人商人去发挥影响力,彻底的封锁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要不然的话,英国人的怡和洋行、信德洋行这些英资企业同样得破产,失业工人数以万计。
对于香港问题引起的种种可能性,林哲都是详细考虑过的,而正是详细考虑过后,他才是做出了接着夏威夷局势紧张的理由,进而收复香港。
因此种种情况都表明,收复香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风险和潜在的收益相比,收益明显要大得多。
综合考虑过来,林哲才是做出了最终决定。
可以说,林哲收复香港,其真正理由并不是说什么国家民族的自尊心之类的,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