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枭雄-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对于教育部开始大批量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方派遣留学生的速度却是缓慢了下来。

    为什么?

    因为对于军方来说,他们的陆军战术基本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除了中国外,其他国家可没有教学散兵战术,后装步枪的。所以根本就用不着派遣陆军留学生去其他国家学习,目前军方只派遣海军方面的留学生,另外还有少量的炮兵、骑兵等科目的留学生。

    1861年的时候。军方只派遣了二十多名的留学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到英国学习的海军留学生。少数几个则是到法国学习炮兵和骑兵、辎重等学科的陆军留学生。

    而陆军方面,尤其是步兵科上。中华军已经可以自豪地宣称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除了中华帝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教授后装步枪、散兵战术相关内容。

    1861年帝国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同样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水利!

    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会把水利作为重点国家工程,前清每年都会往河工投入大量的资金。

    新生的中华帝国同样也不能例外,这不投入没办法啊,不疏通河道,加固修筑提拔的话,那些大江大河,尤其是黄河、淮河流域那可是年年受灾啊,三五年就来一次大灾。

    负责全国水利事务的乃是农林部下属的水利司,该司负责统筹全国的水利事务,其主要负责事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普通地区的水利工程,主要以浇灌农田为主,第二个则是针对容易洪涝的水利工程,以防洪为主。

    前几年水利司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南方各省的水利浇灌工程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里加大水利投入,争取开发出更多的良田,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而在1860年开始,水利司的主要精力已经是放在了黄河、长江、淮河的治理上。

    尤其是针对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后治理,花费了该司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1861年七月份,水利司提交了关于黄河中下游(山东到河南段)的治理方案,而该治理方案所要求的项目资金高达三百余万。

    但哪怕是花费高昂,内阁方面还是批准了该计划,不过具体的项目资金却是由中央全额支出为中央扶持一部分,山东、河南两省级政府财政支持一部分,黄河沿岸府县的地方财政再支付一部分。

    整个项目不仅仅是治理黄河本身,同时还有流入黄河的众多支流,这算得上是帝国的一个超大工程了。

    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水利司号召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动民众,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

    为啥,因为到时候帝国不可能和前清等王朝一样对民众征发徭役,得雇请民众来参与工程,然而为了降低施工的成本,工价是非常低的,基本上只会给予参与工程的民众一口饭吃,此外以及象征性的少量现金报酬。

    如果说没有广泛的宣传,民众的自发支持,是很难大规模开战的!

    同时军方为了表示支持,称其下属的数个工程部队也会参与其中,并且是免费帮忙施工。

    这些工程部队都是过去几年里由战俘改编而来,自从帝国解散了协防军后,大量协防军转为军事化管理的屯垦部队、工程部队等。

    后期接受的大量战俘也是陆续加入这些屯垦以及工程类部队。

    这些屯垦类的部队也是帝国往东北移民的前期主力,军方累计往东北,尤其是较为苦寒的黑龙江地区派遣了五万人的屯垦部队。

    而一些留在内陆省份的则是以工程类部队为主,这些工程部队除了给部队修建营房,工事等军事建筑外,大部分的工作还是参与修建一些基础建设,比如水利工程等。

    前几年江南地区的大量水利工程建设,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程都是由这些工程部队完成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持续不了太久了,由于这些工程部队都是由战俘组成,而帝国去年就已经结束了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大量的战俘来源后,这些免费苦力营能维持多久就很难说了。

    不过为了解决这种困境,军方又是开始把在国内进行清剿的时候抓获的大量俘虏一股脑的补充进入这些所谓工程部队。

    如今军方在全国各地正在展开规模浩大的剿匪战斗,抓获的俘虏可不少,所以短时间内这些军方控制的免费劳动力还能持续几年的时间。

    到目前为止,军方控制的数十个屯垦、工程师旅中,有着大约二十万人的免费劳动力,而等三四年以后,兴许就是1865年左右,这些所谓的屯垦、工程部队就会成为历史。

    对于此,军方高层倒是觉得挺可惜的,但是林哲却是不这么认为。

    帝国已经逐渐进入和平高速发展期,一些战争时期的特殊遗留产物能够尽早的消除在历史中还是消除掉来得好。

    相对于这些屯垦、工程类部队,林哲更加在乎军方自身的军事改革!

    1861年七月十六号,林哲再一次出宫前往京师南郊的近卫军军营。

    这里驻扎着近卫军所属的第一近卫师,而这个第一近卫师乃是国内第一支进行散兵编制,即1861年型编制改革的部队。

    而今天林哲来第一近卫师的军营,就是为检阅这支刚刚完成编制改革的部队,他要看看完成新式编制改革后的第一近卫师是不是和自己预料的那样,真正成为了一支现代化部队。

    当天上午十一点,林哲在大量军政要员的陪同下,检阅了第一近卫师。

    和当年的南京的检阅仪式一样,林哲并没有站在高台上喊什么口号,而是骑上了一匹纯白色的战马,穿着一身特制龙纹军服的他高举着指挥刀检阅这支对他个人最忠诚的部队。

    当中午时分的这些表面仪式结束后,才是进入了今天这一次检阅的重头戏,那就是第一近卫师将会用新式编制进行演习。

    而这一次演习才能验证第一近卫师的改革是否成功!(。)

第四百五十二章 演习和变革() 
“陛下您看,现在甲队的一个步兵连已经绕过了乙队的左侧防线,很快就能迂回到位了!”演习的观察所里,施清瑄指着前往的某支正在行军的队伍如此说着。

    这一次演习乃是在南京郊区的陆军实弹演习场进行,演习区域达到了二十多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个长六公里,宽四公里多的长方形区域。

    该区域内有着小河流、丘陵、平地等常见的地形。

    为了更好的体现1861年型编制以及散兵战术的特性,同时也是为了说服更多的军方将领接受这种新式编制,所以这一次的演习乃是由第一近卫师派出了一个由一个步兵营、一个骑兵排、一个炮兵连、一个工程排组成的加强营作为甲队。

    而乙队则是由同为近卫军,但是尚未经过编制改革的第二近卫师派遣的一个步兵营、骑兵排、炮兵连、工程排组成的加强营。

    这一次的演习甲乙双方所能够得到的骑兵、炮兵等配属都是相同的,甚至连武器装备都是一摸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双方步兵营的具体编制不一样,但是这也只限于编制不一样,新旧两种步兵营的编制总兵力其实是相当的,都是在六百多人。

    也就是说,这支参与演习的部队除了详细编制外,其他情况都是相当的,不会出现实力差距过大的情况。

    因为只有在其他情况都一样的时候,采用新式编制的部队依旧能够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够体现新式编制的优越性,才能够说服军方的更多高级将领们支持新式编制的改革。

    如今的演习场内,双方部队已经是各自行动了其他,而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战术机动。其中的乙队作为一支标准的线列部队,所以其战术机动是非常明显带有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风格,只见其所属的六个步兵连所属的三个步兵连一左一右为先导。直接采用三列纵队跑步前进,然后抢占了位于演习战争中间部分的一座小山头。随即这三个步兵连在山头的背后位置形成标准的横队等待战机。

    后方的六门火炮正在炮兵们的推动下,快速的赶往这座山头。

    另外的四个步兵连有一个连被预留在小山头的背后,很明显这支用来充当战略预备队的。

    而另外的一个步兵连却是开始向左侧迂回,进入了一片小林地内,随同这支步兵连一起迂回的还有那支只有五十骑的步兵排。

    这种布置被演习观察所的诸多高级将领们看见后,不由得暗暗点头,这种临战时的战术部署不说有多么惊喜,但是却是这种情况下的最佳布置。

    同时这种战术也能够发挥出来线列队形的最大优势。不少人已经是开始遇见到,当甲队的步兵们用散兵队形对这座山头的乙队发起进攻时,被裁定为伤亡惨重的局面了。

    不过,甲队的动作却是让他们有些面露疑惑!

    甲队的这个加强营一共有四个步兵连,但是现在他们只派出了一个步兵连向左侧迂回,虽然说绕过了乙队的左侧正面防线,但是区区一个步兵连就算是绕过去了,也没有多大用处啊,说不定还会被包围歼灭呢。

    但是很快,甲队的就是开始第二次战术部署了。只见其又派遣了一个步兵连跟随第一个步兵连进入。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很快,第一个步兵连就是靠近了乙队的核心防线。当即演习裁判们就是下达了各种裁定。

    裁判裁定甲队第一连遭到乙队密集火力伏击,甲队第一连就地展开依靠障碍物躲避,裁定伤亡二十人,被严重压制。

    五分钟后,裁判通告,甲队炮兵连对乙队的阵地进行大规模密集的榴弹炮击,乙队所属之第一连和第二连因队形密集,缺乏坚固攻势被裁定为死伤四十人。

    乙队的指挥官当即率领这两个步兵连后侧,并通知乙队所属的炮兵连进行猛烈炮击。掩护他们的转移。

    稍候,甲队所属第二连配合第三连直接发起正面进攻。这一次他们发挥出了极为标准的步炮协同,在炮击准备十五分钟后以散兵线直接发起冲击。

    不多时。双方的骑兵们也是在右侧相遇,并发生骑兵之间的冲锋,裁判判定双方骑兵全军覆灭。

    半个小时后,依旧以密集线列队形迎战的乙队相继被判定遭到重大损失,其部署在山头方向的三个步兵连相继丧失战斗被击溃。

    而甲队的进攻部队虽然也损失不小,但是却被判定为胜利。

    这种裁定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尤其是那些顽固希望保持线列编制作战的将领们,一个个叫嚷着为什么。

    为什么双方的装备相当,同样是正面交战,为什么采用线列队形作战的部队伤亡要远远大于采用散兵战术作战的部队?

    对此,将近二十多名从参谋部、军训部、陆军军官学校,优秀的野战部队中层军官组成的裁判组拿出了数份文件,这些文件都是过去军方做的一些实验。

    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当进攻部队使用后装步枪,并采用散兵战术,在进攻的时候散开,即使利用掩体或者直接趴下用以躲避敌军的火力,并在行进过程中进行火力反击压制。

    这个时候,他们在遭到敌军的同等密度的火力打击下,被击中的几率只有采用线列队形密集冲锋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同时采用散兵队形不等于在单位进攻面积上投入的兵力少了,采用线列队形的话士兵们虽然队形密集,但是并不是采用散兵队形的兵力密度就少了。

    因为散兵队形并不是说仅仅是横向的间隔加大,同时还会加厚进攻的纵深。散兵队形的部队发起进攻时,其进攻纵深的厚度,也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士兵和在最后面的士兵,通常相聚百米以上,甚至在数百米以上。

    同时士兵的开火不需要听从军官的齐射等口令,一般都是自由开火,他们在行进过程中,哪怕是被压制趴在地上动弹不得,但是他们依旧能够连续不断的开枪。

    而且新编制里的一个步兵连下属三个步兵排,这三个步兵排刚好可以形成品字形的进攻队列,第一排充当先锋,其余两个排压制前方敌军的火力以掩护第一排的进攻。

    如此也就代表着,仅仅是一个步兵连,其就能够单独执行各种战术变化,甚至单独负责一段战线的战斗,而这是以往的旧编制不能做到的。

    以往的旧编制里,一个步兵连不过八十多人而已,而且是辖有八个排,连长很难在复杂情况下直接指挥他们。

    当然了,实战中这些线列编制的部队指挥官们不会和演习那样固执,他们绝对不会和今天的第二近卫师那样只使用线列队形战术,实战指挥官们会把部队分拆开来,而且也不使用什么线列战术,往往也是使用散兵战术。

    但是如果实战中这么做的话,还不如直接用新编制呢。

    为什么?

    因为这种新编制之所以能够出现,就是因为部队在实战中经常抛弃了线列战术采用散兵战术,营长们会把下属的六个步兵连分成三部分或者四部分来指挥,连长们往往是把部队分成两部分或者三部分来指挥。这样这些基层的连长、营长们才能够在运用散兵战术作战的时候实际有效的指挥自己的部队。

    所以第二近卫师如果说采用这种变通方式的话,就算赢得了这一次演习,但也是毫无疑问得证明了新式编制的胜利。

    这一场演习并不是验证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谁更能打,而是要证明新式编制比旧式编制更能适应散兵战术,更能适应未来的战争。

    而今天,第一近卫师的甲队毫无疑问是给出了答案。

    他们在演习中并没有使用奇妙无数的怪招战术,而是采用最为保守,甚至是愚蠢的正面进攻,他们先是派遣了一个步兵连上去,然后试探出了乙队的兵力部署。紧接着发动炮击,炮击过后直接发起正面进攻。

    因为他们需要正面进攻来体现新式编制的优势。

    如果说演习指挥官用什么高超的战术机动获得了演习的胜利,这对于今天这场演习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

    因为演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演习指挥官们证明他自身的才华,甚至演习是胜利还是失败都是不重要的,演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某些问题或猜想而已,简单来说就是一次军事实验而已,而不能验证那些问题或猜想的演习都毫无意义。

    所以现实世界里,一些依靠鬼点子获得演习胜利的,比如偷袭端掉演习指挥部,违反演习规则转空子,甚至是依靠其高超的战术才华来获得胜利的演习指挥官一般没什么好下场。

    演习过后,获得晋升的往往是输了演习的那些将领!

    这也是今天为什么演习过程都比较枯燥,没有什么惊人亮点的原因所在!

    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第一次非常成功的演习,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用近乎实战的模式为军方的众多高级将领们演绎了新旧编制,散兵战术和线列战术的巨大差距。

    演习过后,林哲当场就对跟随他一起观察演习的一大群高级将领们训话!(。)

第四百五十三章 军方人事调整() 
“毫无疑问,今天我们已经是看到了未来战争的模式,而既然已经看到了,那么未来部队的建设就应该朝着未来的道路迈进,而不是一直看着过去的胜利和辉煌!”

    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非常明显是在批判军方高层内的一些顽固保守派,他们继续阻拦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