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这哥们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父母官”这个形容当地最高领导的褒义词,想到了曾有位现代官员坚决反对这种比喻:以人民的父母自居,还能是“公仆”所为?这对国家干部是种羞辱,坚决取缔这种说法!

其实这位官员错了!中国自古就有儿子是“讨债鬼”的说法,做父母的几乎就等于前世欠下了儿女的。

君不见,何曾见父母亏待过儿女?人民的儿子反而多是“啃老族”,父母永远真心对孩子,儿女却难得回报于父母万一!假如官员能以父母的责任心来对待他治下的人民,那不比逍遥的以“公仆”自居强得多?最怕的就是形象上摆“公仆”的威风,实际上却是“床前三年无孝子”,这就连做儿子也不配了。

苏东坡是以父母的责任心来对待杭州人民的,是以母亲梳妆打扮女儿的心态来对待西子湖的,对杭州西湖的精心妆点开始了,这也许是苏东坡在回报西湖曾经带给他的快乐。

七十九、欲把西湖比西子

谁说诗人不能从政?诗人只要有颗爱民的热心肠,一样能给政治添彩!诗人从政的危害在于常把吟诗的功夫用于自我狂妄、迫害同僚、异想天开,那就成了国家与民族的大害。

诗人苏东坡现在全身心的投入了对杭州的治理,把天生诗意用在了环境改善、民居民生。据他的学生秦少游笔记:自与苏东坡同到杭州任上,近两年期间没看见苏东坡打开过书本!苏东坡知道孰轻孰重,百姓疾苦重于泰山。

就是在苏东坡全力救灾、修湖的同时,苏东坡也没疏忽了杭州百姓其它的急需。

据《清波别志》载:中国官办上规模的平民医院就是苏东坡首开先河,在以前那是唯有皇家才能有太医院或者专制御医的。

宋代的苏东坡就开始关注了城市的公共卫生、清洁供水系统,为了解决五十万杭州人的医疗难题,他从市财政拨出两千缗,自己又捐出五十两私人黄金,在杭州城建立了一家公立医院,取名“安乐坊”,仅东坡任期内就收治了一千个病人,就是苏东坡调离杭州后,这“安乐坊”也并未歇业,还是照常为人治病。

苏太守现在还顾不上倾心诗文,还有好多事情等着他做,他稳定了米价,恢复了供水系统,疏浚了运河盐道,紧接着便开始了治理西湖的清淤除草工程,并且在工程进行的同时,还彻底修缮了太守官署、军人营房,以及重要的军火库房、损坏的城门、城墙等官舍。

是年杭州大疫,苏东坡便及时采取了在密州为官时用过的防疫办法,把好些已经验证有效的药方,用大字抄写贴在广场及人口聚集处,即使这样,苏东坡对这种无组织的防疫还是颇不满意的,所以才不厌其烦的上奏朝廷,建设了能集中救治病人的“安乐坊”,据载,后来被改名为“安济坊”。

现在开始给重病的西湖实施治疗了,苏东坡在处理繁忙的政务之余,放弃了必要的休息,和数千工伕、船夫一起忙碌在西子湖畔、西湖湖底,据宋人笔记载,有时在堤上没有等来所送饭食,苏东坡便取过筑堤民工的大碗,将民工的饭食“陈仓老米”满满盛上一碗,狼吞虎咽的一饱了之。就这样没日没夜的费时四个月,工程终于竣工。

西湖清理出来的水草和淤泥堆积如山,苏东坡经过慎重勘察,决定以此为主要填充材料修筑跨湖的一道南北长堤,这给游人的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之前,由南岸步行到北岸的人必须顺着婉蜒的湖边走十余里之遥。

一条穿湖而过的直堤,大为缩短了往返的距离;除去可以供人步行越湖外,这道长堤还增加了湖面视觉上的层次感,使西湖从此具有了立体的魅力,成为杭州西湖又一道靓丽妩媚的风景线。

此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长堤卧波,全长近六里,堤宽平均36米。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九个凉亭、六座单孔石拱桥,桥名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西湖的清淤除草及长堤竣工后,还要面临一个长期保养问题:沿岸的湖边浅水极易生长水草,而这些水草经逐年向湖心蔓延后,还是要存积淤泥,抬高湖底,怎样杜绝或控制这些水草生长呢?

苏东坡出台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措施:招募以种菱角为业的湖民,把沿岸部分开辟出来让他们在岸边种菱角,为了菱角的生长,湖民当然要自觉的清除浅水的杂草。

至于种菱角的湖民所缴纳的税金,苏东坡向中书省上书,请求确保此项税收应用在湖堤和湖的保养上。如此巧妙政策的实施大见成效:明显抑制了西湖杂草的生长;又为湖民准备了长期生计;为西湖的保养维护资金预留的可靠的专项来源。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湖心的最深处,苏东坡还为下次清淤准备了基准标志,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三潭印月”。

在湖水深处建成的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三塔高约2米,分布呈每边62米的等边三角形,说明一下: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

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宋后人们湖上赏月的极佳去处: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出“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因此而得名。

杭州西湖在苏东坡的关注下倒流了时光,一举恢复了西子般的妖娆妩媚!微风吹拂之际,堤上杨柳吐翠,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之际,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山如画,万种风情,任人领略。

尤其冬尽初春之时,长堤犹如蜿蜒于绿水的七彩长龙,举目望去,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怎不勾魂销魂?

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为杭州西湖所立的这一伟功,命名此堤为“苏公堤”,从此美丽的西湖又多了一胜景:“苏堤春晓”。

南宋时,“苏堤春晓”便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人们今天漫步于苏堤之时,谁能不想到苏东坡三字?苏东坡与苏堤同在,从那时便真正的鲜活在了人们心中。

对了,那九个亭子却没能全部相伴着苏堤,苏东坡离任杭州后,其中一个亭子曾经被杭州百姓改做了他的生嗣,在亭中供上了苏东坡的画像,以便居民膜拜,借此纪念他对地方的德政。

不过后来新政人氏重新得势,还是那个吕惠卿,他一纸朝廷命令,将此纪念亭拆毁。其余的亭子寿命延长了九百余年,直到“破四旧”运动风卷华夏,剩余的原装凉亭才算寿终正寝,共同旧貌换新颜了。

杭州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操劳近两年的苏东坡终于能喘口气了,可是,朝廷留给诗人在杭州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八十、太守断案如赋诗

苏东坡还是通判杭州时的老习惯,喜欢在富有诗意的西湖岸边处理公事,据载,他在葛岭下面的寿星院有处常设的办公地点,也经常在寒碧轩处理公文,西湖岸边的“雨奇堂”,就是以东坡诗句“山色空漾雨亦奇”而得名,这也是苏东坡经常办公的地点。

据《梁溪漫志》载,苏东坡从官署前往西湖岸边的办公地点,一般都是吩咐扛着旗伞执事的衙役走钱塘门陆路,自己则带着一两个年老的卫士从涌金门坐船,过湖面往西,到普安寺用餐。有时就在冷泉亭处理公事,现场断案,其快如风,往往谈笑间一天公事已完毕。

事情办完,就该他和同僚畅饮一番了,直到红日西落,太守骑马回家,城中居民,夹道旁观,争看这位大名鼎鼎的才子太守。

至于湖边烟雨中都是审理哪些案子?史载不大详细,宋人笔记也是各记载各的,同一个题目,有时记载在不同的笔记里,那时间也有时相差竟达十几年,例如前文咱们说过的,苏东坡在西湖边审理扇子小贩拖债不还那个案子,有笔记说是任通判时,有的就说成了太守任上。

但有两件“要案”却能断定是苏东坡审理于太守任上。

这两件“要案”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苏东坡判案人性重于法理。

苏东坡这次刚到杭州时,正逢省试秋考,夺得秋试魁元的是一名富豪家的子弟刘某,这下惹得中举的、落榜的考生一片哗然!怎么回事?原来那个刘生学问低劣是出了名的,这样的人中魁,还能说考场不黑?要说考场没猫腻,鬼都不信!

考生们集体上访,提起舞弊诉讼,这当然是件大案要案,刚到任的苏东坡百忙之中也得过问了,结果破案甚是容易,原来是一个姓颜名几字几圣的考生为了挣口饭吃替刘某考的。

颜几圣可是位当地名人,其人多才机敏,狂放不羁,家贫却酷爱杯中之物,是个见了酒不要命的家伙。

颜几圣被关进了号子,等待判决,作弊犯对日后是否会掉脑袋倒也不大在乎,既然做了,哪能不敢承当?唯有对监狱的伙食大有意见:牢饭不给配备酒!哪有这样虐待犯人的?

颜几圣越想越气,便在狱中提起控诉,不过不是向狱方,是写了首想念美酒的诗,托狱卒带给外面的酒友,以抒心中不平:“龟石灵身栶有胎,刀从林甫笑中来。

忧惶囚系二十日,辜负醺酣三百杯。

病鹤虽甘低羽翼,罪龙尤欲望风雷。

诸豪俱是知心友,谁遣尊罍向北开。”

谁知那狱卒们工作挺敬业,很负责任的将犯人的纸条交给了太守苏东坡。岂知歪打正着,苏东坡看了这酒鬼的大作,大为赞赏,同道同好,不禁起了惜才之情。

最后判决时,苏东坡笔下留情,给予缓决,终于拖到了国家大赦的时机,得到赦免。据说此哥们儿从那更加嗜酒如命,几年后醉卧西湖边寺院,竟然口吟出了超然传世名句:“白日尊中短,青山枕上高。”

由此案例看,苏东坡执法甚有弹性,尤其对有才的书生更加宽厚,判决罪犯更注重的是人性,所以才尽可能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照顾哪怕是犯了重罪的读书人。

此事记载在宋人笔记《春渚纪闻》中,纪闻中还记载了同样性质的一件事:有一次,杭州的税务稽查队送来一个要犯,这家伙冒充苏东坡给京师的弟弟苏辙送东西的信使,企图逃避国家税收。

这要是在其它地界,还说不准真能蒙过去,可是这是在杭州,苏东坡就是这里的军政首长,而那个带着两件大行李的书生连苏家弟兄现任什么官职都不知道,行李上写着的还是苏家弟兄一年前的职务,收货人连具体地址也没有,所以在杭州露馅是自然的事。

这是南剑州的一个乡试贡生,名字叫吴味道,家境过得不怎么样,赴京参加会试连路费也凑不上了,亲朋好友资助了他三百端纱绸,原想一路卖了做盘缠,但沿途税捐极重,所以才出此下策冒充苏家的送信人,以期借苏东坡的大名一路省点税款。

这吴味道连名字起的也有点犯苏家的忌讳,苏家曾祖名味道,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是一个名人,因被派在四川眉山为官,定居在了眉山,所以才在眉山留下了苏门一枝,所以才有了三苏问世,才有了苏东坡。

苏东坡没有理睬这诈骗犯与自己曾祖重名的琐事,直接询问犯人行李内是什么逃税商品。

犯人极为惶恐,知道这次蒙不过去了,真正的苏东坡就在堂上,总不能诬陷这是太守的东西吧?

“味道为乡试贡生,包内乃亲朋凑集的纱绸,是前往京师赶考的路费,因沿途道路税卡甚多,到得东京,所剩将会不到一半;味道想当今天下名声最大的不过先生与苏侍郎,一路关卡总得给点面子,所以才冒死伪托先生大名,却不知先生在此执守,自投罗网,实在罪该万死!”

苏东坡仔细看了那行李上的封皮,感觉字体还不错,微微一笑,吩咐属下把行李上的旧封撕去,亲自写上收信人“东京竹竿巷苏学士启拆”的字样,下面又亲笔题上“龙图阁大学士领浙西军马兼知杭州苏轼”,并且还给弟弟苏辙写了一封短信,交给这个傻了眼的吴味道给顺道带去,这下假货立时成了真信使。

临行嘱咐:“先辈放心,这次即便上天也没事了!”――那吴味道一个乡试贡生,怎么着也轮不到被五十多、功成名就的苏东坡称为“先辈”呀!老孙自己揣摩这还是苏东坡的戏言调侃:味道乃咱苏门祖先,不是“先辈”是什么?

也是苏东坡慧眼识才,这次铁笔留情竟然替国家留住了一个进士!那吴味道到京之后,高考果然得中,及第之后专程来苏门叩谢,苏东坡自己对这件奇遇也非常得意,欢喜地请吴味道在家盘桓了几天。

不过,苏东坡判案也不是一味发善心,对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还是铁面无情的!尤其是对下属官员的贪污腐败,苏东坡深痛恶绝,打击起来毫不手软。

据《侯鲭录》载:东坡下属有个县官贪而无耻,苏东坡发觉之后准备立即将其罢免,可是,贪官大体人缘都不错,一时说情的人不少,这其中就包括了苏东坡的一个朋友张父政,苏东坡厉声回答给贪官说情的人:“古之学者为己,其斯人耶?”

见大家不解,苏东坡解释:“掌政,名曰‘有司’;掌教,名曰儒臣。有司欲得之于己,儒臣惟成就于人。”

不过,这“惟成就于人”的“儒臣”一旦掌权,专心让“有司”为自己取利,人民可就要倒霉了。

综合看,苏东坡执法宽严是根据对象与情节,对穷人,尤其是书生,苏东坡经常着意法外开恩,而对待贪官污吏,苏东坡肯定横眉冷对,从重、从快、从严!对关乎国计民生的施政大事,苏东坡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哪怕由此得罪了权贵,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不过,苏东坡对自己要求还是严格的,基本遵守“言必信”的原则,哪怕是戏谑玩笑。

苏东坡有时也与朋友玩点无伤大雅的小赌局,打赌的过程一般都与诗文有关。据有笔记载,杭州太守时的苏东坡有次与好友袁公济一起去已山寺祈雨,中途到了饭点,苏东坡提议:“咱们每人来两句诗吧,就以下雨为题,谁的诗中雨来得快谁就算赢了,输了的请今天的饭局。”

谁出题目当然应该谁先出手,苏东坡出句:“一炉香对紫宫起,万点雨随青盖归。”

这雨下的的确够快的,祈雨的人还没回来,万点雨已经落地了!可惜这种赌局一般都是谁先亮底牌谁吃亏,袁公济亮自己的牌了:“白日青天沛然下,皂盖青旌犹未归。”

据载,苏东坡琢磨了半天,无奈的承认:“我的雨没有你的雨下的快,”,结果爽快的给当天的饭局埋单付账。

能有逸趣闲心打赌请客,看来杭州治理已经初见成效,苏东坡该松口气了,诗酒西湖才是东坡所愿,寄情山水才是诗人本色。

寄情山水的苏太守已经了解了人生是怎么回事,这年,苏太守填词《临江仙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好一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但是,行走在人生逆旅的苏东坡却像是忽然间改变了性情,竟然开始追求政绩的完美,好像是要坚决使杭州这一方人民先富起来!

八十一、仕途登顶举步间

看来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