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1~3卷完结) 作者:南派三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沙海(1~3卷完结) 作者:南派三叔-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买了最贵的一种专业GPS,他要求是那种带有卫星图显示的GPS,因为在沙漠里没有路线,他没有任何的办法靠一大块白色没有任何标识物的体系判断自己的位置。当然,在GPS上都有经纬度的坐标,但是他希望能够看到卫星图拍摄下来的整个沙漠的各种地形特征,这样也便于他能够回忆起无邪带他进入沙漠的过程。

  第三天三个人汇合的时候,基本都已经搞定,杨好买了三张火车票,说他们可以通过关系从火车站站内直接上车。到阿拉善下车之后他们再想办法搞车,那个时候搞车应该比较方便了。他做了三张假身份证和假驾照。到时候可以去租车,押金多点就行了,民间的租车公司不是很严格。

  几个人背上背包,就直接赶往火车站,前往内蒙古,就在检票的地方,黎簇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看到梁湾也在排队的队伍里,两个人对视了一眼,都很尴尬。

  时间再倒回到几天之前,梁湾从杭州出发,回到了北京的时候,正是午饭的时间。

  她的疲倦已经到了极限,但是她还是在车里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强打精神,她迅速的约了一个人,这个机会很难的,如果她不能准时到达的话,估计这件事情还会拖上十天半个月。

  手里的手机紧紧的握着,手里的汗几乎把屏幕都浸湿了。

  出租车拐了几个弯,终于开到了她的目的地。这是北京市档案馆的分馆。她下了车,就看到了她约的人已经焦急的等在外面。

  这是她的初恋男友,是个书呆子。她的男朋友当时在大学里学的竟然是图书管理系,所以他只能找档案馆的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梁湾自己的学业问题,他们俩人最后分手了。但是她对这个男人的印象非常好,因为这个男人看上去老实,可靠,而且似乎这个男人对她可以做出很多不计后果的事情。但是对梁湾来说,自己比较实际的想法还是无法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次来找他来帮忙,她也有点于心不忍,因为她知道这个忙背后所承受的风险是什么。

  下了车之后,两个人见面还是有些尴尬。梁湾想表现出一点矜持,朝他笑了笑,说了声“好久不见。”

  对方却紧张的看了看四周,问她道:“你要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

  梁湾说道:“我也是受人所拖,挺重要的一件事情,谢谢你能帮我,回头我请你吃饭。”

  她初恋男友看了看她,把手里的号码和钥匙递给她说到:“记住,晚上八点之前你一定要出来。我只能保你到八点。所有的号码和那些东西全部在里面,东西是不能带出来的。你进去之后,手机也会被收走,你只能靠自己。”

  梁湾点头,问他道:“如果他们发现你拿了这个钥匙,你会有什么惩罚?”

  这年青人笑了笑说道:“无论是什么后果我都会承担的,快去吧。如果对你那么重要。”

  梁湾听了心里一阵感动,想上前去拥抱一下这个昔日的恋人,但他却警惕的往后退了一步。梁湾有些尴尬。对方说道:“我现在已经有女朋友了,你快去吧。”

  梁湾点了点头,心中有一丝很难言的感觉。接着踏上楼梯转头看的时候,她的初恋男友已经消失了。但梁湾走上楼梯,走近档案馆的时候,所有的尴尬情绪都已经消失了。她心中的紧张开始占有她所有的情绪,脑中只想着当年在那个晚上,在那个病房,那个奇怪的病人跟她说的那句话。

  一路走着寻找档案馆的房间号,因为她知道这里的监控已经被她初恋男友关了。所以她可以一路勇往直前的走着,一直走到一条走廊的最深处的门口,这并不是走廊的尽头,而是被一道巨大的铁锁拦住。

  梁湾用钥匙打开了铁门,走了进去。就看到里面有四道房门,她看了看手里的钥匙,这四道房门的钥匙全部在钥匙串上面,就是说她要看的东西全部在这四道门里,需要她自己去找,她只有七个小时,她必须在这个七个小时里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找到第一个人名。

  那是之前她看到的那些图纸上的一个名字,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填在绘图员那一栏的后面。

  这个孩子姓霍,叫做霍中枢。

  她开始在书架上翻找,这一排书架上全市姓霍的人名,书架的题头能看到很小的标签,写着中国华北1978年首批少年班。


第32章 消失的人

  梁湾的调查思路很简单,这批绘图青年只有十几岁,在中国的那个年代,十几岁可以使用专业技能,只有当时提议的少年班。

  这批小孩子,从78年第一届开始,79、80,都有可能是那张图纸上的人,但是当时少年班人数有限,只要有权力调出档案,很容易查到。

  可以想象当时这些孩子都是军备资源,当然,最后少年班的发展并不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可是最早的少年班的孩子们中的天赋异禀者,进入军方的不在少数。

  科技发展和军事从来就是不分家的。

  梁湾的思路是正确的,她在79年中科的档案中,看到了霍中枢的档案。

  13岁上的大学。

  随即梁湾在霍中枢的档案中,看到了最后的失踪注释。

  16岁那年没有来学校报道,人口失踪。

  梁湾看了看霍中枢的班级,然后顺着这个班级的号码去找。果然如她所料,霍中枢整个班级里的所有人,几乎她都在图纸上看到过。这些人,在档案里,全部都是失踪不见。

  1982年,这一年的9月,中科的一个班级消失了。整个少年班全部没有报到。

  梁湾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就是在那一年,开始去绘制她看到的那些图纸。

  不过,建筑绘图是工科类的专业,少年班一般的专业不会集中在工科。这些孩子的天赋很多都是在数学等理科范畴。

  只有数学和音乐上才有真正的天才。

  她看了看这个班所属的专业。不由咬了咬下唇。军工类的专业。军事建筑系。

  如果不是通过她初恋男友的关系,在外沿是绝对查不到这个系的资料的。

  为什么要这些孩子?

  梁湾找了一个用来够书架上沿的台阶,坐了下来,努力整理自己的思考方向。

  她不用去推理分析,这个她出去之后有的是时间,她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她四周的书架上,但她必须找到方向。

  核心的关键问题,为什么是这些孩子,军事建筑方面的人才当时已经很多,很多老专家更有经验,为什么要启用一批孩子去做这个工程?

  这些图纸,到底是什么工程?

  她最先想到的是十字军的少年军东征,当时的统治者觉得孩子是纯洁的,上帝会保佑这些孩子赢得胜利。结果这批少年几乎全部死在了阿尔卑斯山上。

  不,在中国没有这种宗教传统,她还是了解那段历史的,她知道在中国发生这种事情的机率太小了。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无神论已经是基调了。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原因,那么,难道是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孩子有什么优势,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经验,他们都没有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

  他们足够年轻,如果这个工程,工程的修建时间远远长于一个成年人可以工作的时间。

  如果一个25岁的工程师进行这个工程,假设他的寿命是85年,那么,他最多可以为这个工程服务60年。实际时间可能还要短。

  由此可以判断出来,第一,这个工程很可能是严格封闭的,类似于所谓的宇宙空间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人员不可能得到补充,是在绝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这个工程,其封闭的程度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可能长达60多年,甚至70年的时间,这批孩子都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工作。

  第二,这个工程需要极长时间的修建过程。

  但看图纸,从比例尺的大小来看,这个工程本身并不大,这种工程,即使是在沙漠修建,打个巨大的富裕,20年总够了吧。

  20年三峡大坝都建成了,中国足球都该出线了。秦始皇陵才用了多少年。

  历史梁湾知道的,时间比较长的工程,一个就是万里长城,这个时间就不好估计了,另一个有类比性的是都江堰,用了两代人,当然还有愚公移山的传说。

  这个工程的修建应该在80年代,工程修建完成要在2040到2050年。

  什么样的工程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这批孩子一直服务下去。

  梁湾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看到了很多图纸,但是这些图纸,未必就是所有的图纸。

  如果这些孩子一直在工作,那么还会一直有图纸,各种各样的图纸的。一年一年地画下去。

  她又看了看他们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名字太笼统了,她决定往这个方面入手。于是她开始在档案中翻动,希望能找到这个班的成绩单。有了成绩单,就能知道,这些孩子平日里上的是哪些课了。

  当时没有,她找不到一份和这些孩子平日学习课程有关的资料。

  唯一的线索,是他在一个人的档案袋里,发现了一个处分的纪录。

  这个处分的纪录,写着原因是损害课本,这本课本的名字叫做:青铜冶炼。

  军事专业,学青铜冶炼。

  中国当时已经穷到这份上了,连铁都用不起,开始用青铜这种3层楼都盖不起来的合金?

  还是说,这只是什么选修课,用来完善知识结构或者说让这些天才儿童消磨多余智慧的课程。

  如果是冶金专业,倒是有可能有这种课程,当然,后来梁湾去调查之后,发现自己太乐观了,青铜冶炼只是一种知识。很难复杂到形成一本专门的课的程度。

  这个孩子把这本书烧毁,试图烧掉自己的课桌,被处分扣了道德分,原因写的是因为对于班上一个女同学拒绝他求爱的报复,这种桥段倒是每个年代都有。

  她把《青铜冶炼》几个字默默的记了下来,她希望这不是内部教材,她可以在出版资料体系里找到这本书。

  梁湾当时完全没有概念所有她查到的东西,到底指向什么,后面的5个小时时间,她没有找到这本课本的出版资料。也没有再找到任何的方向。

  2个小时的丰收和5个小时的一无所获,她带着无尽的疑惑离开了档案馆。

  她的初恋没有出来送她,她脑子里带着疑问,和对初恋的担心。她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关键,一直到她之后和黎簇聊起来,这些线索才逐渐被拼凑。显现出了这个工程背后巨大的可能性。


第33章 巨大的可能性

  她回到家之后,睡了十几个小时。她知道接下来她会比较被动,所有的资料、推论,都在她的脑子里。但是现在充其量,她只能用这些东西去编个故事。

  手表的倒计时在不停的跳动,她焦急的等待那个解雨臣的指令,然而一连四五天,都没有任何的电话。

  在她空等的这段时间,黎簇他们正在经历仓库中的一切,她也没有干闲着,一直在查阅各种资料。但是一无所获。倒是对于青铜冶炼本身,有了不少认识。

  她发现青铜首先是红铜冶炼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其实有三种不同的青铜。

  1.锡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
  2.铅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铅。
  3.铜、锡、铅三元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铅。


  从各地矿石成份的不同形成青铜器的不同,青铜的特性也有差异。

  冶炼青铜可以源自对于孔雀石的冶炼,古代的炼丹方士对于孔雀石的药性有详细的记载,当时可能在使用孔雀石入药的时候,冶炼出了铜水。她还在各种资料中,看到了昆吾的资料,在山海经上,昆吾是一座铜山。上面是青铜冶炼的发源地。在周穆王西行的时候,身上也带着一把叫做昆吾的神剑。

  总之,所有的资料有好看和好玩的,但是无一对于现在建筑,特别是军事建筑有帮助。只有一种叫做铝青铜的铜铝合金,在能源装置里有着抗腐蚀的功效,但是它只是叫青铜,和真正的青铜关系不大。

  她还想过,青铜有一种好处,是廉价,如果当地有青铜矿场,而这个工程又需要大量的金属的话,冶炼青铜算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建筑方式。

  但考虑倒这个建筑可能要修建60~70年之久,那原料的问题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到了第五天的上午,她有些俺耐不住了,她给解雨臣拨去了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

  她想到了黎簇,不知道这个小鬼怎么样了。解雨臣说他很重要,她给黎簇也拨了电话,同样没有人接。

  男人真是不可靠。就算是小鬼也一样,她心想。不过黎簇在医院登记的时候,留下过地址。解雨臣没有说不能去主动找黎簇,梁湾不是一个被动的人,她上门去堵黎簇,结果还是扑空。黎簇那段时间都睡在苏万家里。

  梁湾焦虑起来,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被人忘记了,就像黎明之前里的吴秀波一样。她不停地拨打两个人的电话,都没有结果。

  最后她决定前往内蒙古。

  她手里还有一个方向可以行动,就是黎簇和她提过的那片沙漠,她知道这些图纸和沙漠有关,在80年代,一个这么大的工程进入内蒙古,不可能毫无踪迹可循,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中国最早最神秘的无人机研发基地,被称为中国的51区。她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巧合。

  她没有那么多可以为她牺牲的男友,不过到了那边,她相信自己总能想到办法。

  当然,事实上,在火车站她的计划就改变了。一个不接她电话的小男生,比起她预计的难度,要低很多。

  三个男孩子,看着一个姑娘,在一节软卧车厢里。

  黎簇不相信有那么巧合,显然是这个娘们用了什么计策。

  在检票的时候碰到她已经够尴尬的,现在她还死皮赖脸的出现在了同一节车厢里。太尴尬了。

  如果不是他们的计划不容改变,他肯定在下一站就下车跑路。

  其他两个人显然不知道黎簇和这个女的发生的故事,还挺乐呵,毕竟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和扣脚大汉,还是前者让人愉悦。

  “缘分啊。”沉默了片刻,杨好替黎簇说出了这个吐槽:“您这么漂亮的姐姐,竟然会认识鸭梨同学,这个简直就是缘分。”

  梁湾有点挑衅的看着黎簇,想看黎簇有什么应对,黎簇转头只是尴尬的笑。

  “要不要互相介绍一下?”杨好就道:“姐姐对我们还不熟悉吧?”

  “不用了。”梁湾就道:“不如我们来说说我们各自去内蒙古干嘛?”

  杨好看了看黎簇,苏万就道:“我们去旅游啊。”没说完就被黎簇用肘部撞了一下。

  “她知道我们去干嘛,不用瞒她。”

  “那就是去沙漠喽。”梁湾撑起自己的脸颊,看着三个人。“真巧。”

  苏万和杨好就不知道怎么弄了,显然摸不清除对方的底细,苏万就轻声道:“难道她就是x先生?”

  黎簇摇头,问道:“你干嘛去?这件事情不是和你没关系吗?你在浙江最后到哪儿去了?”

  “我有兴趣,你有很多秘密没和我说,我自然也不会把什么事情都告诉你。”梁湾看着他:“不过,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不是巧合,黎簇心说,自己在火车站碰到这个女人,这一定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