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长压力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族长压力大-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都有远近亲疏之分,平日里桂家这些人在杨金柱是亲人,可到底比不得他与杨银柱是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

    要是杨金柱因桂家买了他弟弟的地对桂家生嫌隙,那桂重阳也没有办法。只是一码归一码,即便那样他也不会忘了杨家这些年的厚道。

    幸好杨金柱老实惯了,即便生气也只是生兄弟不争气去赌,连迁怒也不会。

    将到木家村的时候,杨金柱看着天色尚早,对桂重阳道:“一会儿腾出手来,将那四亩地也一并收了吧,省的明儿还要耽搁一日功夫。”

    桂重阳自然没有意见,秋收时为什么累?就是因家家都要起早贪黑的忙活。可不起早贪黑不行,一场秋雨下来,说不得庄稼就糟蹋了几成。

    少一时,到了桂家二房。

    运回来的糜子已经一捆一捆的都送到屋顶上晾晒,要干得透透的,才会打下来磨米或磨面。

    看着桂重阳手中的两张红契,桂家上下心中都觉惊喜,只是因杨金柱在,众人不好太欢快。

    就是杨氏,也是为桂重阳欢喜。桂重阳早就说要买地,可是平白无故鲜少有人卖地,谁会想到这样巧?

    至于亲弟弟杨银柱,自当年桂春落水,杨氏求到杨银柱家,不仅一文钱没借到还挨了一顿数落,姊弟之情就到了尽头。

    杨氏倒不是贪心,想着桂重阳买的地就是桂家的地,当分自家一半,而是晓得桂重阳是读书为业,长房的地少不得以后也是桂春种。

    同样是佃地,佃堂亲的自然是比佃外人的强。

    杨威、杨武兄弟也在,听着这买卖没有什么意外的。

    在兄弟两个看来,以自己二叔不学无术的性子,总有一天会将手头上的地都败光也不稀奇。只是如今二房就剩下四亩地,还都是佃出去的。

    村里佃地的规矩,是四六分或五五分。

    四六分,是地主四、佃户六,秋税是佃户自己负责缴纳的;五五分,地主与佃户均分,可地主负责缴秋税。

    朝廷规定的农税不高,可架不住地上政府各种摊派,一来二去,各种税赋就要到亩收的一成。因为一亩中田平均两亩收成的话,地主、佃户、农税,基本是四、五、一这样分配。

    杨银柱家的地佃给杨氏族人,谈的就是四六分。

    说起来,杨金柱家地只有四亩地,不够种,也佃了村中大户林家的十亩地。

    杨银柱这边,之所以宁愿将自己的八亩地佃给别人,而不是亲兄长种,就是怕杨金柱家哭穷少给租子,说不清楚,说到底还是小人之心。

    杨威与杨武兄弟都琢磨二叔家的口粮问题。

    今年还罢,那四亩糜子是二房自家种的,直接顶了五百钱。剩下八亩地,因为是佃出去的,谈好的秋收四成收成,按照每亩八斗算,一季就是六石四斗带皮粮食,一年是收两季就是十二石八斗。

    十二石八斗粮食,就是没有糜子地的两石半糜子,一家四口也足够了。

    可八亩中田卖了四亩,明年的租子就只有六石四斗,口粮亏空就大了。

    杨武、杨武相信,以自己二叔的人品,说不得到时候亏空的口粮还得自家去填补。

    杨金柱说了收那四亩糜子的事,桂家人自是没有意见,一行人推了两辆独轮车,又去了山脚下的糜子地。

    用了两个时辰,天色擦黑的时候,这边的糜子也收完了,一行人又回到桂家二房。

    晚饭还是糜子面窝头,只是菜从中午的腊肉炖雪里蕻,换成了老鸭熬白菜。

    这一天熬下来,就是几个小的,都累的不想说话,更不要说几个劳力。

    约好次日去杨家收秋,大家就各回各家去了。

    等回到老宅,桂重阳就将两张地契交给梅氏。

    梅氏脸色笑容都舒展来了,提着的心总算踏实下来。就算以后镇上铺子买卖不顺当,桂重阳名下有这十亩地,嚼用够了。

    桂重阳是想要做地主的,自然不会满意只有这十来亩地,只是他年幼势单,也不着急。他已经想好了,秀才免税是八十亩地,初步目标就是在童试后买地到八十亩。

    要是桂五的童试也顺当,也是八十亩地。两房小两百亩地,就够桂春打理了。

    *

    次日,桂春带了桂重阳与梅小八去杨家收秋。

    杨家总共是十四亩地,自己的四亩,佃的林家的十亩。十四亩都是中田,之前种的麦子,麦收后种的黄豆,现在也能收了。

    黄豆秧不如糜子整齐好割,三大三小用了三天的功夫,才将十四亩地的豆秧都收割完。

    到了第四天,又开始打了两天豆子,拢共收了将近三十石黄豆,才算是收完秋。

    因林家自己缴农税,所以杨家要交五成收成。只是因杨家要黄豆用,林家用黄豆无用,秋收的收成就在麦收时直接给了。

    五月时的麦收,杨家只留下三成,七成给了林家,算作一年两季地租。杨家留下三成,也有六石麦子,加上自家四亩地产的八石,总共就十四石,其中大部分换了高粱谷子做口粮,不过也剩下不少。

    为了秋收,杨家没有杀鸡杀鸡,却是整了白面包子,还专程调了一小盆豆腐馅的,因此桂重阳与梅小八虽辛苦了几日,可也吃的心满意足。

    这期间,隔壁的杨银柱之妻王氏与两个儿子始终没有露面。要晓得他家两个儿子,长子十六,次子十四,在村里已经是劳动力。

    杨金柱夫妇没有说什么,显然已经习惯。

    等杨金柱家的豆子都收完,豆杆都堆好,王氏露面了,却是央求杨金柱帮忙:“大伯,大嫂,我当家的不知跑哪耍去了,可那糜子地的收成耽搁不得,少不得求大伯与大侄儿打把手帮着收秋!”

    杨金柱夫妇却是愣住,杨金柱家的诧异道:“老二卖地没跟你说?”

    王氏愣住:“好好的,卖什么地?大伯,怎么回事?”

    杨金柱皱眉道:“就是老二带两个客回村那天卖的,四亩糜子地十二贯卖了,上面的糜子折了五百钱也卖了,分家时的八亩地卖了四亩,卖了三十二两!”

    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心眼,为了防止弟媳妇这个时候撒泼,杨金柱就隐去了那八亩地的买主是桂家的事。

    丈夫那日回来翻箱倒柜的异常,王氏还记得,立时反应过来,咬牙道:“好呀,半月不着家,回来一趟是为了翻地契,我这去找他!”说罢,立时风风火火去了。

    换做寻常妇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难以找到丈夫足迹;王氏这里,有两个兄弟,王二与王四,也都是混混,其中王四还是杨银柱的跟班,想要找人自然不难。

    之前不找,还是因当丈夫是故意躲懒,不想秋收,才不闻不问的,没想到自己的财产缩水了大半,王氏如何不恼?杀人的心都有了。

    *

    镇上,洪氏当铺外。

    梅秀才满脸灰败,身上儒衫皱皱巴巴,再没有之前的趾高气昂。

    他摸了摸袖袋,里面是记在他名下的两张地契,一张不是别的,正是梅家二房剩下的那二十五亩地;还有一张,是梅家长房分家时的三十亩祖产,也是记在他名下。

    五十五亩地,其中四十五亩中田,十亩下田,平均下来也能卖个四百两左右,可要是卖地,少不得动静大了,大家都知晓;可不卖地的话,往当铺质押,就只能拿一半银子,因此,梅秀才很是踌躇。

    不远处,李银柱看着梅秀才,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

第一百三十五章 好心的杨银柱 (第二更求月票)() 
西集镇就这么大,杨银柱前些日子在赌场上,自然也与梅秀才打过照面。

    梅秀才全心在赌桌上,没有留意过;杨银柱却是刚涉赌,没有那么专心,不过也知趣没有上前凑近乎。

    说起来两人年岁相仿,桂、梅、杨、李四姓又联络有亲,小时候都是一起玩过的,只是年岁渐大,一个是不学无术的混子,一个是一心科举的读书人,早就不对路,就生疏了。

    就是此刻,杨银柱心中也是鄙视梅秀才的,也隐隐有些自得。

    赌博岂是好沾的?换做其他人,已经赌输了二十两银子,都到了卖地的地步,少不得想着回本翻本,左右口袋里还剩下二十多两银子,本钱都是现成。

    可杨银柱却不,他平时混账归混账,行事却也干脆,知晓赌博是个无底洞,就此收手,虽说心疼输掉的二十两银子,可也晓得陷下去更深。

    梅秀才却是明显是赌红了眼,才会想着来当铺质押,这心里也是存了侥幸,抱着也是回本来赎回的念头,却不想想万一再输了怎么办。

    这会儿功夫,梅秀才已经有了决断,长吁了一口气,抬脚往当铺里去。

    “梅相公,不可!”杨银柱眼珠子转了转,忙上前招呼道。

    梅秀才脚下一顿,转过头来,认出是杨银柱,露出几分不耐烦道:“是杨二啊,唤我何事?”

    杨银柱露出关切来,瞥了一眼前面的当铺,道:“梅相公这是遇到难处了?”

    梅秀才立时生出几分戒备来,端着秀才公的架子,抬起下巴,皱眉道:“关你何事?”

    杨银柱心里腻味透了,要不是想要借此巴结下桂五,搭上桂五的关系,他才懒得理会梅秀才。

    梅家现在是转换了门楣,对外说是“书香门第“,可前二、三十年,与桂、杨、李三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土里刨食儿的。因此杨银柱看得清楚,这梅秀才欠了赌债,能打主意的也就只要地契。

    梅秀才有功名,名下有免税田,这拿个地契也不是难事。

    桂家日子眼见着起来,可根基在木家村,名下没有几亩地,正是要买地的时候。杨银柱就打算用梅秀才的地做个投名状,坐上桂五的船。

    至于梅秀才目前只是想要质押,没有卖地的打算,那不怕,只要梅秀才继续赌下去,总有要卖地的时候。

    “梅相公,这是洪家的当铺啊,你忘了洪老爷的绰号了?”杨银柱小声道。

    洪老爷就是镇上的首富,家里一连死了两个儿媳妇,前两月才娶了第三个进门。

    如今镇上的人,都在等着看这第三个儿媳妇能在洪家过多久。前两个一个过门次日就上吊死了,一个则是熬到半年大着肚子被婆婆活活打死了。不想等了两月,倒是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新闻出来。

    洪老爷,绰号“貔貅”,素来是个只进不出的主儿。

    洪家当铺干过的黑心事不是一桩两桩,趁火打劫密下人家传家宝的事情隔三差五就要传上一回。

    梅秀才要押的只是地契,不是什么宝贝,可现在通州地价贵,反手就能赚一倍利润,洪家得了地契,会放过?

    梅秀才之前一心翻本,忘了这一茬,现在想起来,不由一阵后怕。要是这地契真的在洪家当铺质押,说不得就要吃个大亏。

    换做其他人,被提醒了一回,少不得心存感激,梅秀才却是不由恼羞成怒,看着杨银柱面色不善。

    杨银柱心中问候了一下梅秀才死了的老娘,面上依旧是笑眯眯道:“梅相公且忙,我先走了。”说罢,转身离开。

    梅秀才只看到杨银柱背影,自然看不见杨银柱脸上的鄙视,还有嘴唇微张,默默数数。

    同样是一时沉迷赌博,梅秀才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又因为欠下赌债的缘故,整个人十分阴郁暴躁;杨银柱这里,却是迷途知返,加上羡慕百味香食铺的生意好,一心寻个发财的买卖,又加上兜里有银子,也多了几分精神气儿。

    还有就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杨银柱这几日在镇上混日子,没有回村里,就直接从估衣行里花二百钱买了一身八成新的绢衣,看着算是合身体面。

    就在杨银柱默数数到“五”的时候,果然听身后梅秀才开口:“杨二,留步!”

    杨银柱得意笑了笑,待收了笑才转身,不经意道:“梅相公有事?”

    梅秀才皱眉道:“你素来在镇上走动,可晓得还有什么能质押的地方?”

    镇上有三家当铺,对外挂着不同的幌子,实际上都是洪家的买卖。梅家认识洪家的帮闲,正好晓得这点内情,自然不会往另外两家当铺撞。

    杨银柱犹豫了一下道:“梅相公,这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凡跟质押典当沾边的,都是过后就狠剥一层皮的。照我说,梅相公与其质押给外人,还不若去寻杜里正。杜家呼奴使婢,最是不缺钱的,又是梅相公岳家,不会坑人。”

    梅秀才闻言,越发烦躁。

    谁不晓得杜家那边是有钱的,可之前那二百两的官司还没了结,他怎么敢去送上门?

    到时候杜里正生疑,打发人来镇上查,那他嗜赌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杜家那边不行!”梅秀才皱眉道:“我有正事用银子,拢共要二、三百两银,时间比较急,想要用地契做抵押挪下,就这两日要用,你要是有门路帮我寻一寻,我也不叫你白忙,事成的话送你二两银子做谢礼!”

    虽说有个吝啬的老子,可梅秀才常在镇上走动,读书人之间免不得吃吃喝喝,倒不是个手紧的,梅秀才痛快许诺。

    杨银柱口袋里有二十多两银子,自然不稀罕二两银子,可面上还是做出几分兴头来,道:“要是梅相公问别的,我杨二不好说,要说用钱的门路,倒是刚好有一个。”

    梅秀才走投无路,才抱着一丝盼头开口,没想到竟真的有戏,立时道:“什么门路?”

    杨银柱道:“估摸是梅相公疏忽了,村里除了杜家,可还有个现成的大财主在镇上呢。”

    梅秀才一时没想到桂五,只当杨银柱提的是林家,皱眉道:“林家素来不与村里人走动,你能搭上他家?”却是带了质疑,语气中带了几分瞧不起。

    杨银柱心中冷哼,面上却和气道:“不是他家,是桂家的桂五,前些日子在镇上开业了三间铺子,买卖兴旺着。”

    杨银柱带了人回村里,本也没有瞒人,只是也没有人想到他会是卖地。桂家人不是招摇的性子,杨家父子也不是嘴松的,一时之间竟是无人晓得杨银柱家的八亩地易主。

    杨银柱虽想要哄着梅秀才卖地,却隐下自家已经卖地给桂家的事。

    梅秀才脸色很难看,桂五是谁?是他的前小舅子,他怎么愿意丢脸丢到桂五面前?

    杨银柱也不急,抬头看看天,道:“到饭口了,若是梅相公赏脸,咱们就去百味香见识见识。”

    梅秀才本想甩袖而去,可眼见杨银柱一副游刃有余模样,想着“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说不得还有用上杨银柱的地方,加上肚子里确实饿了,就勉为其难地点点头。

    等到了百味香食铺,梅秀才看着铺面不大,本不以为然,可吃顿饭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见隔壁桌子换了好几拨客人。

    杨银柱要了卤肉与肉包子,一边吃着一边盘算着这其中的利润,不由咋舌。他也晓得自家分量,没有这么大的本钱,也撑不起这样的买卖,却是想要借个东风。

    梅秀才也不是那等不知世情的,自也看出这铺子的红火,倒是对杨银柱之前的提议心动起来。

    桂五有钱,跟桂五开口借钱?

    梅秀才陷入犹豫,神情变幻挣扎。

    杨银柱看在眼中,夹了一筷子猪头肉,觉得味道更香了。

    *

    木家村,之前晾晒的糜子已经干透。

    趁着这日天气晴好,桂家长房就集合到二房这边打糜子。

    因长房如今添了桂重阳与梅小八,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