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吴氏闻言挑了挑眉,道:“那王仲宣的性子喜好你可都知道了?”话音一落,内间里的江凤玲也不免全神贯注的听下去。
傅小红急忙笑道:“王仲宣这位少爷,说起来可真是出类拔萃。出身好,本事大,竟一点也不输给那些官家子弟。”
江吴氏听得一脸笑吟吟地,却故意嗔怪道:“这些我都知道,你快说些我不知道的。”
傅小红打量了她两眼,微微倾身道:“您不知道的是,那王仲宣虽然心高气傲,却也是个怜香惜玉的主儿。”
江吴氏怔了一怔,压低声音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在太原城中有一处千鹤楼,您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傅小红稍微敛了笑容,淡淡道。
“千鹤楼?”江吴氏听着只觉得耳熟,却一时猛住想不起是什么地儿,只道:“什么地方?”
“那里说好听点是歌楼戏院,说不好听点就是青楼妓院。”
江吴氏“唔”了一声,关切道:“那里和王仲宣有什么关系?你快说说。”
“千鹤楼的头牌歌妓贾醉春,就是那位王仲宣一手捧起来的大红人。”傅小红端起茶杯,却并不急着喝水,接着道:“去那里的人都知道,那贾醉春是王仲宣的女人,听说他们俩再一起也有几年了。”
江吴氏嘴角的笑意渐渐退去,不悦道:“歌妓?王家那样的人家怎么会允许他这样胡闹。”
傅小红不以为然的摇摇头只是和气微笑,“这事就不好说了,他还尚未娶妻,在外面有个女人也不足为奇。”
话说到这里,内间里的江凤玲心中早已是五味杂陈,不安、厌恶、鄙夷、忐忑,犹如蚕丝一般,一股股绞在心上,勒得那样紧,几乎让她透不过气来。
歌妓?女人?江凤玲怎么也没想到,那个总是一脸沉默淡定,好似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王仲宣会有这样的纠缠。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三十五章 催妆(下)
江吴氏叹了口气,坐在那里沉默着没言语。
傅小红明白她的担忧,只道:“不过,您也别担心。风月场上的事情都是逢场作戏,等凤妹妹过门之后,她们这层关系自然就断了。”
江吴氏闻言心中冷笑了一声,暗道,这世上还真是没有不会偷腥的猫。面上只能点了点头,接着道:“没错。不过是个青楼女子,有什么好稀罕的。”傅小红是个有眼力见的人,见她心里不痛快,便不再插话,只一门心思的喝着茶。
江吴氏停顿片刻,方才缓缓道:“这是你打听得不错。以后若是再去太原的话,还得帮我留意着点。”
“放心,您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想着的。”傅小红深深看了她一眼,笑盈盈道。
正事言罢,江吴氏也跟着说了几句客气话,让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只管说出来。
傅小红好似就等着这句话一样,屏了声气,笑道:“说实话,外甥还真一事相求。”
“哦,你说。”江吴氏有些没想到,他会如此的不客气。
“说来惭愧,外甥是想请您给我做个媒,看看有没有与我相配的姑娘。”傅小红倒是直言不讳,他今年已经二十三了,却还是讨不到老婆。因为,大多数的姑娘都不愿嫁给一个反串的戏子,
“呦,这事容易。”江吴氏一听,不以为然的笑了笑道:“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姑娘还不有的是。”
傅小红看她一眼,垂下眼睑徐徐地说:“我的身份不好,一般身家清白的姑娘不会愿意嫁我的。”
“我说好办就好办,你只管回去等消息就是了。”江吴氏心里早有了打算,准备直接从院子里的丫鬟们中随意找个合适的给他就行了。
傅小红这会子可是高兴又满意了,千恩万谢的离开了江家。
送走了他,江吴氏不免起身走到内间,抬眼看着沉默不语的女儿,心里有些发愁。江凤玲从小就心高气傲,如今知晓,王仲宣在外面还有了这份心思,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凤儿。”江吴氏轻轻的唤了她一声。
江凤玲“嗯”了一声,笔直地端坐在椅子上,眼神复杂。
江吴氏又故作轻松道:“男人嘛,十个里面九个花。出去逢场作戏的时候总会有的,你看你爹一把岁数了不也是如此。”
江凤玲暗地冷笑一声,她既然愿意嫁给王仲宣,就是因为他不是爹爹那种人。
“别管那王仲宣身边有多少个女人,也都是些过眼的莺燕。只有,你才是他明媒正娶的夫人。”
江凤玲闻言脸上蕴了几分不屑,冷冷道:“我只怕自己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即便做成了正牌夫人,到头来也只是个明面上的摆设。”说实话,从小她就目睹了父母之间无数的争吵,她能深深感觉到一个女人留不住自己的丈夫的心,该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江吴氏听了这话,脸上有些灿灿的,旋即简略道:“女儿,有时候这就是命,没得选择。”
屋子里大半天德寂静无声,母女两人相对而坐,表情看上去都有些落寞。
江吴氏最先收了收心思,开口道:“凤儿,你暂且忍下这一时,只等着嫁过去以后再从长计议。”如果到时候,王仲宣真能收回玩心,也不会对她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江凤玲看一眼她,愤愤说:“我怎么忍?就这样嫁过去,岂不成了别人的笑话。”贾醉春的存在就是对她最大的羞辱,原本还想着王仲宣对自己还有几分心意,如此一看,这倒是要变成奢望了。
听了她的话,江吴氏有些愣住,半晌才道:“忍不了也得忍,难道你还想退婚不成?”
江凤玲闻言心头亦是一酸,她好生盼来的姻缘怎么会舍得放弃,不免用力的摇了摇头。
“唉!”重重叹了口气的江吴氏拉过她的手,“傻孩子,别太较真了。王仲宣身为长子,王家上下早晚有一天都是他的。等到了那时候,你也跟着是一家之主了。日子只会越过越好,也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你要知道,像王家那样的大户能去咱们这种乡下人,真真可算上是天上掉馅饼了。听娘一句劝,有时候这男人未必有银子靠得住,你当家得了势,再添个孩子,到时候就算他外面有多少野女人也得听你的。”
许是,年纪不同,江吴氏一心希望的是女儿以后能有一个可靠的保障。而江凤玲却不服气的掉了眼泪,她并不像就这样势力的过日子,她要的只是自己丈夫的真心,难道也过分吗?
江吴氏用手帕擦了擦她的脸,似叹非叹道:“沉住气,不过一个青楼女子,你若是太过在意,反而会被旁人正房没有气度,容不得别人。过门之后,你只需多多要关注王仲宣的心思。贾醉春之所以敢这样受宠,想必,一定早已摸透了王仲宣的性格脾气,你不能再给她这样的机会。明白吗?”
江凤玲亦是含泪,望着母亲无言相对。
江吴氏此刻跟着心疼的热泪盈眶,起身一把搂了女儿入怀,有些无奈的轻轻拍着她的后背。
*******
六月二十五,辛巳:宜:疗病;结婚;交易;入仓。
开日:忌:安葬;动土;针灸。
古代婚俗通行六礼,催妆,是指亲迎前三日,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到了这时的明代,这种习俗稍作改动变成男方前来备礼复至女方决定婚约,也称“小聘”。
一大清早,江淮就交代了小厮们看好,只能送聘的人一到巷口,就赶紧过来禀报。屋里更是备好了茶水点心,小吃果仁,只等着王家派来的人。
刚过辰时,外面的小厮就来报,说送聘的队伍已经走到巷口了。
江淮闻言连忙领着丫鬟婆子们过去,一直亲自迎到了门口,向着王家人拱手客气道:“多谢几位过来送礼,快请屋里坐,用些茶点水酒。”
这次送来的聘礼果然不是一般的丰厚,头面首饰,金银簪子,烫金花扇,绫罗绸缎可谓是一件也不差。引得屋中的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暗暗咋舌。
这一会,东院上上下下一片热闹,叽叽喳喳。
唯独,江凤玲站在阁楼之上,看着院子里来来回回的人们,面无表情的别过了身。
(第二更到。。。。。。(*^__^*))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三十六章 帮忙
送了聘礼之后,江家上下一派喜庆,江淮更是需要时刻招待上门贺喜的乡里乡亲。前脚走后脚进,应酬起来难免手忙脚乱,有心无力。要不是江吴氏一旁叮嘱念叨,他早就随便找个借口由头躲到屋里歇着去了。这边,江吴氏足足听了一天吉祥讨喜的话,心情好得很。脸颊都跟着笑酸了,却也不觉得累。
不过,借着这次机会,江海夫妇也见到了很多久未谋面的亲戚朋友,作为江家远亲的成二爷便是其中的一位。平常的时候,大家大多为了生计忙碌奔波,很难能抽出时间来走动。
“大舅公。”江海看着成二爷斑白的头发,心里一阵酸涩,连忙上前行礼道:“好久不见,您过的好吗?”
成二爷闻言抬头看着他,摸了摸花白的胡子,轻轻“嗯”了一声。
江海对这位舅公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小时候,舅公可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自己也没少粘着他出去玩耍闯祸。不过,岁月不饶人,如今的成二爷已是一位快到八十岁的老人了。
说话间,江海已经扶着成二爷进了正厅,身后还跟着他的小儿子成远。
大家分散坐开,丫鬟们跟着上了茶水点心。
成二爷微微点头,抬眼打量着屋子的四周,脸上露出一种复杂的神情。他身边的成远更是沉默的捧着茶,一言不发。
江宝颐刚巧正从外面进来,看着眼前的客人并不认识。
成二爷见到她的时候,目光一闪,颤颤巍巍的伸出手问道:“她就是那个孩子。”
江海闻言苦笑的点了点头,不知该对这位老人从何说起。
江宝颐与父亲对视了一眼,转身对成二爷屈膝行礼,很是规矩礼貌。
成二爷的眉毛微微挑起又落下,他看着江海,又看看了江宝颐,片刻才道:“原来是个女娃娃啊。”说完,布满皱纹的脸上忽地露出笑容,对着江宝颐温和道:“你出生的时候,我抱过你呢,一晃都长这么大了。”
江宝颐乖巧的应了声是,然后陪着父亲一同陪着他们说话。
刚一开始,成二爷说的都是一些客套话,内容也很稀松平常。
直到江海关心问道他,村里老家的情况时,成二爷和儿子方才微变了脸色,语气中含有几分无奈道:“不瞒你说,我们老家的日子很不好过啊。”
江海闻言忙道:“舅公,您快和我说说。”
“前些日子的那场大雨,你也知道,实在来得太快了。一时间,村里的相亲们根本没有准备。结果,不禁田里的庄稼被糟蹋了不说,就连个、各家各户的房子米仓也都没能幸免。”成二爷满脸愁容的开了口,说完更是重重的叹了口气,“如今,村里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人心也跟着乱了。”
“天灾人祸,最怕这时候的人们被逼急了眼,做一些不负责任的糊涂事啊。”
江海听了,连忙起身道:“怎么这么严重?”
成远轻叹了口气,接着道:“这水灾一过,大家连存粮都没有剩下,只能拿出手中积攒的银子去买外面的粮食。如今,坐吃山空,也快支撑不下去了。”确实,普通的农民家里一年下来也攒不到几个钱,能有几两银子就不错了。大部分的人,都是自给自足靠着一亩三分地来过活。如今,这样下去,恐怕谁也支持不了多久的。
一时间,屋子里的人都没言语。
片刻之后,江淮突然开口道:“舅公,这件事您容我想想办法,我一定会帮助乡亲们的。”
“真的,这可太好了!”成二爷神情激动的扶着椅子站起来,轻轻握着江海的手,随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激道:“我老头子在这儿替村里一百多口的乡亲们谢谢你了。”
江海忙扶住他,安慰他们不要客气,还特意问了他们回去的日子,只想着先筹些粮食让两人带回去。
客气了一通之后,江海亲自送他们二人离开,便匆匆回屋和江宝颐商量此事。
“依孩儿看,现在最要紧还是粮食,先不能让村民饿着肚子过日子。”江宝颐冷静道。
江海听了之后点了点头。
“不过,一百来人的口粮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江海心里盘算了一下,接着道:“你堂姐正要成亲办嫁妆,咱们家拿不出多少钱的。”
江宝颐心里当然明白,光靠着自己一家的力量,不过是杯水车薪,肯定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是找别人帮忙的话,一家一家的去找,到头来也一定是碰壁多于收获。
“这个季节,咱们县里能拿出粮食的,也只有程家的那两家铺子。”江海想了想,犹豫道:“可是,谁都知道,那程平为人又贪又奸,这种事他一向不理会的。”
江宝颐闻言喃喃道:“看来这事,光靠咱们老百姓是不行了,怎么也得动员动员官府才是。”
“官府?”江海皱起眉头,拿眼看向女儿,道:“吃官饭的人都精明势力的很,单凭咱们恐怕说不动他们的。”
江宝颐闻言小心翼翼道:“既然要找人帮忙,就不能找些官府的小鱼小虾来凑数了。要找就找最大的那个。”
这话说得有些没头没尾,江海更是不解看着女儿,想不明白她的想法是什么。
江宝颐眼睛亮亮的,好似想到了什么办法。
“女儿,咱们这种平头百姓哪有什么机会,能见着那些权重位高的人。”江海轻声道。
“我知道。”江宝颐微微一笑,“不过,世事无绝对。您忘了,女儿能这么从容的回来,不也是托了一位大人物的福气。”
江海闻言有些诧异:“女儿,你的意思是宁亲王。。。。。。”
“没错。”江宝颐眼神明亮,点点头道:“虽然,我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不过倒是可以试试看。宁亲王,他毕竟是这腹地的藩王,或多或少也需要时常做些好事善事来体恤百姓,收拢人心才是。若是,宁亲王真能重视这件事,用不了多久,自会有一些想要立功表现的官员出手相帮,那样事情就会好办了。”
这办法果然真的不错。
江海看着女儿的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赏。
PS:第一更送到!!o(╯□╰)o~~柒柒奔泪中。。。。这两天的成绩好惨哦,收藏和推荐已经很不给力了。这会子居然连点击也少了~~啊啊啊~~各位看官大人们,请多多支持!
第一卷 无巧不成书 第三十七章 且再看看(上)
晚饭时候,江元氏一听到宝颐大胆的提议,没说同意也没说反对,只是夹起一块瘦肉放进她的碗里。
“娘,您同意了?”江宝颐小声道。
江元氏缓缓放下瓷碗,淡淡道:“有分别吗?不管我同没同意,你还不是都要去。”
江海听了她的话,连忙笑着道:“咱闺女做的是好事,当然要支持。”
“罢了,罢了,你们爷俩一个鼻子出气,我老太太说不过你们。”江元氏脸上没有半分恼意,反而,在唇角扬起一抹浅笑道:“虽然这事挺麻烦,但好歹也是一件功德事,娘不会拦你去救人的。”
江宝颐闻言笑起来,一脸美滋滋的意味。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过了饭,江元氏知道宝颐明天还要赶着上路,便早早回院子收拾准备。
次日一早,江宝颐把长发卷成一个髻,挑了件天蓝色的长衣春裳,显得十分的清秀干净。
宝珠双喜自然陪着她一同过去太原,主仆三人只带了一些简单的行李,整装待发。
临上车前,江元氏依旧重复着那几句叮嘱,“不要走小路。”“财物要贴身放,还有不能随便乱吃东西。”
江宝颐笑着点点头,耐心的等她把话都说完才上车。
另一头的东院,江吴氏一听江宝颐要去太原,忙让下人们说个仔细。待清楚是要去筹粮食帮人,不免有些不耐烦道:“她这一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