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孤鸾-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棣忙着整顿军务,芈嬛便偷了闲去看望宋忠。她见到宋忠时,他正一身臭气地跪在地上,一脸悲愤的表情。

芈嬛想了想,打趣道:“宋将军,你本不差,只是这名字取得有失偏颇。”

宋忠宋忠,听来倒是如送终一般,丧气了些。

众将士听她如此一说,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宋忠则更是一副欲死的模样。

怀来之战几乎是不战而胜,朱棣对此极是欣慰,就在怀来城犒赏各位将士,摆了一夜宴席。

众将经怀来一战,更觉朱棣有如神助,于是靖难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怀来一战后,永平守将便以诚归顺朱棣。

在如今的形势下,北平西边和北边重镇就全部在朱棣的掌控之中。朝廷军队只是占据着更远的大同、大宁等地,一时难以对北平构成威胁。

而在怀来之战后,大宁派出的援军此时则退守遵化,令朱棣十分头疼。

大宁援军将士有十万人之众,强攻之下,燕军胜算极小。

朱棣权衡再三,派出了探子往遵化刺探军情,得知都指挥使卜万是此次大宁军的关键人物。

朱棣与张玉通宵商议,终是决定用计谋将卜万这个难题解决。朱棣对一名大宁俘军好酒好肉招待后,让他带上自己亲笔写给卜万的书信回到大宁军营。又令另一名俘军见到这一幕,却不给他赏赐。没有得到赏的俘军回营后,就向当时大宁大将刘贞报告了此事。

刘贞一查之下,果然发现了朱棣写给卜万的书信,于是卜万便莫名其妙地得个通敌的罪名,就这般被下狱抄家,境况十分凄凉。

解决了卜万这个最有力的敌人,又坐拥怀来、居庸关等地,朱棣如今便有了与朝廷抗衡的筹码,而此时,耿炳文大军也已逼近了北平城。耿炳文大军驻扎河北真定,前锋九千人继续想北平挺进,由都指挥潘忠、杨松率领,抵达河北保定的雄县。

朱棣得知耿炳文率十三万大军到达真定的消息后,并不意外。他深知与朝廷大军正面对敌是迟早的事,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朱棣派出张玉前去刺探敌情,张玉回到北平后,对朱棣道:“此番朝廷军队军纪涣散,主将耿炳文已垂垂老矣,前锋潘忠、杨松二人只是有勇无谋。我军若要南下,便要先破潘、杨两军,再破耿炳文大军。”

朱棣对张玉所说极是赞成,他吃透了敌军的情况后,便定下个突袭雄县的计划来。

建文元年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佳节,朱棣却命燕军悄无声息地埋伏到了雄县城下。

待到城中守军大肆饮酒赏月之时,朱棣一声令下,命燕军攻城。

朝廷大军没料到朱棣会在此时突袭,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城中九千人全军覆没。

潘忠、杨松二人得到雄县失势的消息,便带兵前来支援。

朱棣在潘、杨大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等他们一到,便发动总攻。燕军一鼓作气,历经一夜苦战,将朝廷三万大军击溃。

朝廷军队在初战是便失了三万前锋,士气不免低落。耿炳文做事谨慎,下令众军在真定城中守城不出,打定主意消磨燕军锐气,再寻求取胜机会。

耿炳文固守城池,朱棣率军在城外扎营,两军一时陷入僵局。

中军帐里,朱棣与众将士商讨作战事宜,芈嬛默默在一旁立着。

众将士七言八语,但终逃不过一个意思,就是要同耿炳文磨时间。

朱棣听了众人的话,不免皱起了眉头。

芈嬛看着他,心知他是不同意众将的意思,但却不愿亲自开口相驳。

张玉察言观色,看出了朱棣的为难之处,又瞥见芈嬛的眼色,便霍地起身抱拳朗声道:“王爷,末将不同意大伙的看法。末将以为,耿炳文固守不出,就是在设圈套,他要磨光我军的锐气,再来开战。若是等到那时,我军便占在不利的位置。如今敌军虽众,但却是紧急调集的将士,默契度不够,且他们立足未稳。倘若我军以得胜之师,一鼓作气,定能克敌制胜。”

朱棣对着张玉了然一笑,遂道:“张玉所言,正合我意。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时刻准备攻城。”

“是,末将领命。”众将士起身行礼,转身出了中军帐,各自安排攻城事宜。

张玉故意慢吞吞留到了最后,他犹豫着对朱棣道:“王爷,真定城处滹(hu,一声)沱河北岸,是南北的要冲之地。如今朝廷军队固守在此处,便是断了我军南下的道路。而耿炳文又将军队分为两个部分,分驻滹沱河两岸。这两军在南北岸能够相互呼应支援,于我军实在是大大的不利。”

朱棣沉吟一瞬,道:“攻城之事如今还急不得,尚需一番部署才能成事。”

张玉想了想,深吸了口气说:“王爷可知前几日归降我军的小将张保?”

朱棣颔首,“略有耳闻。”

“末将以为,此次作战,或许能够用上此人。”

朱棣微微蹙眉,“你派人探听了张保的底细,尽快向本王报来。”

“是,末将明白。”

张玉走后,芈嬛便坐到了朱棣身边,看着他略显疲倦的面容,她心头也不大舒畅。

“朱棣,仗虽是要打,可你也不是铁人,总该多歇息的。”

朱棣摇头轻叹,“如今形势紧迫,倘若此战能取胜,那燕军便能长驱直入,攻下应天便是指日可待了。”

芈嬛见劝他不住,也就不再多言,话锋一转道:“前些日子我便挺怀仁听过那个名叫张保的小将,据闻他聪明伶俐,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棣点头,“我欲叫他假意逃脱回到真定,将我的作战计划全盘告知耿炳文。”

芈嬛扬眉看着他,“你不怕是假降于你?”

朱棣看着她,缓缓道:“张保若是真心归顺于我,那他回去后便能成为我的内应,助我攻城。倘若他不是真心归附我,那他回去后同样会如实告知耿炳文我的作战计划。无论他真不真心,耿炳文都会知道我实际的作战计划。耿炳文将兵力分散在两岸,就如同牛犄角一般,相互呼应。我就是要他知道我将要攻城,而考虑到燕军的实力,他必然会将两方兵力集中防御,这样我军才能避免两方作战或是腹背受敌。”

芈嬛若有所思地望着眼前的地图,半晌才嘿然一笑道:“朱棣,你真真是老奸巨猾。”

朱棣看着她,也不与她争辩,只是淡淡道:“兵不厌诈,只看耿炳文如何权衡。”

张保按照朱棣的命令回到真定后,朱棣便展开了新一轮侦查。

他亲自带了三名护卫骑兵换装来到真定城外,从一个砍柴的樵夫口中得知,耿炳文南岸大军正在北渡,而北岸大军主要在城西北处。

耿炳文一心以为朱棣将从背面进攻,是以东南的防守便薄弱许多。朱棣领着三名护卫潜到真定东城门,恰好捉了两个运粮的士兵。稍一逼问,那俩朝廷士兵便招出耿炳文的阵营方向。

朱棣经这一番查探,对耿炳文的军情更是了然于心。他一回营便令张玉、朱能点兵,悄然绕过真定东南,向耿炳文驻守在城西的大营发起猛烈进攻。

耿炳文事先并不知朱棣的来向,当他在城西发现燕军,再慌忙回城调兵时,已然错过了先机。

燕军砍断真定城外护城河上吊桥上的绳索,冲到真定城下,对真定一阵猛攻。

张玉、朱能二人率领大军在耿炳文大军的阵型中左突右冲,竟如入无人之境般,将耿炳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

其间,朝廷派来的左副将军驸马都尉李坚被刺重伤,成为燕军俘虏,左军都督顾城亦成为燕军手下败将。

耿炳文见大势已去,只得令人退回城中,固守不战。

朱棣乘着燕军士气高涨,便调集军队,大举攻向真定城。可攻城之战一连打了三天,却丝毫不见起色。

朱棣果断下令停止进攻,回营休整。

中军帐里,朱棣与张玉二人面对面对着,芈嬛坐于朱棣左手边,神情略显得疲惫。

“王爷,末将以为此战不可再继续,不知王爷是何意?”张玉皱了眉,问朱棣道。

“将军所言正是本王所想,”朱棣颇为赞许地点头,“耿炳文守城不出,恰好是他的优势所在。而我军一向擅于野战,不擅攻城,长此下去,士气必损。”

“但不知王爷下一步有何安排?”

朱棣沉吟一瞬道:“传令下去,班师回北平。”

“是,末将遵命。”

芈嬛支着下颌,侧首看向朱棣道:“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不以疲惫之师斗困兽。不图冒进,见好就收。朱棣,你这分寸拿捏得倒是极准。”

朱棣扬眉看着她,见她一脸倦容,便道:“你昨夜又是通宵未睡?”

“你孤身带着三个护卫深夜出营,我等留在营中,又哪来心思去睡觉。”芈嬛嗔怪地看着他,懒懒道。

朱棣嘿然一笑,“你便说是担心我,又有何不可?”

芈嬛抿唇不语,眯了凤眸看着他,半晌才说:“自己知道便好,说出来倒是别扭。”

42

42、奉天命,靖难役(4) 。。。

朱棣撤军撤得相当雷厉风行,待耿炳文反应过来时,燕军早已撤回了北平,在城中休顿。

朝廷里对此一战痛定思痛,齐泰与黄子澄几乎捶胸顿足,在朱允炆面前义正言辞地承认错误,恳请朱允炆换将。

朱允炆对于换将之事犹疑再三,终是将耿炳文换下,把帅印交与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燕王府里,朱棣靠在芈嬛屋里的一张躺椅上,悠哉地闭目养神。芈嬛一手支着下颌,一手捻着份密报,唇边噙着淡淡的笑意。

允炆的耳根子委实是软的紧,这临阵换将的事也是这般儿戏的么?净是陪着身旁那些个没立场的大臣东倒西歪。

“那份奏报你都拿在手里一个多时辰了,也不嫌烦么?”朱棣将眸子挑开条细细的缝,斜睨着芈嬛。

“有什么可烦的,朝廷派来这个草包,不是正合你意?”芈嬛也不瞧他,只是盯着薄纸上“李景隆”三个字,眼底略略不屑。

“按辈分算来,李景隆尚得唤我一声表叔,只不过他自小便不爱这些打打杀杀的事,倒与橚儿有几分相像,都是一副公子哥儿的模样。”

“说起来,橚儿可是被他给抓了的,你不气他?”芈嬛好笑地看着朱棣那懒洋洋的样子,哪里还有半点燕王殿下的气魄。

“我哪有你那样的小气,说来说去橚儿的事也只能怨在我身上。若不是我这北平的兵力让朱允炆有所顾忌,他哪会先以橚儿开刀?”

“听着这口气,可不像你会说的话呢。又是谁在你边上念叨了?”芈嬛打量着朱棣,头一次觉得他身上少了些戾气。

“道衍大师前些日子在我跟前讲了不少的佛理,倒让我醒悟了些。”朱棣随口说着,芈嬛轻不可闻地叹了气,不经意地想【奇】起那个灰袍僧人。他眼中那份冷【书】漠和阴鸷,始终让芈【网】嬛不适,可他身上的气息又莫名地叫她心安,实在是个怪人。

“噔噔”

房门被人轻轻叩响,芈嬛抬眸看了眼朱棣,回首道:“进来。”

“爷,姑娘。”怀仁推门进来,带进房里一股燥热的空气,让人憋闷的慌。

“什么事?”朱棣坐直了身子,看着面前躬身而立的怀仁。

“是前方来的奏报,说是曹国公李景隆已挥师北上,带军五十万直逼北平城。”怀仁面沉如水,显然对李景隆没一分惧怕。

“知道了,”朱棣摆了摆手,说:“你传令下去,命朱能、张玉即刻率众将入府来见本王。”

“是,属下这就去办。”怀仁匆匆转身出门,临走前又猛地一拍脑门退回来,看着芈嬛道:“姑娘,方才碰见道衍大师,他说请姑娘前去落英亭一叙。”

芈嬛点了点,怀仁对着朱棣再一行礼就转身出了门去。

“难得你跟道衍大师能有话可聊,我就不耽搁你的时间,先走了。”朱棣兀自看了眼发愣的芈嬛,便敛衽起身踱到门边去。

“你这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倒是随意地很。”芈嬛也不动弹,倚在桌边柔若无骨似的瞥了朱棣一眼。

“你啊,跟道衍大师总是明里暗里地夹枪带棒。他是助我之人,你又是……”朱棣顿了顿,接着道:“总之我希望你二人能相处融洽。”

芈嬛凉凉地看着他,“走好。”

朱棣唇角一扬,便大步走了出去。芈嬛心头略略不畅,她一向知道那个道衍和尚对自己没什么善意,此番特意地寻她,怕是也不简单。

落英亭在墨竹苑的西北边,距离并不算远。饶是芈嬛心中老大的不乐意,但她仍是简单地拾掇了一番前去赴道衍的约。

落英亭里,道衍背对芈嬛而坐。看着他清瘦的背影,芈嬛一时间竟觉得有些恍惚。

“姑娘来了?”道衍未曾回头,专注于他面前的棋盘上,淡淡问道。

“不知大师特特寻我来是为何事?”芈嬛走上前去,干干脆脆地在道衍身旁坐下。

“姑娘不妨先品品这茶。”道衍抬起三角眼,望了芈嬛一瞬,替她斟上一杯茶。wωw奇Qìsuu書còm网

芈嬛垂眸看着青瓷杯里暗黄的茶叶,眉心微蹙。她执杯轻抿一口,只觉一股苦涩至极的味道在舌尖蔓延。

“姑娘可品出些滋味来?”道衍拢了宽袖,枯瘦的手指在棋盘上按下一白子,问芈嬛道。

“入口苦涩,茶香颇淡。称为茶不如称为药。”

“姑娘今后的路,自当如此茶一般,你可想好了?”道衍的声音清清淡淡,芈嬛一怔,看着他的眸中带着点不解。

半晌,芈嬛才勾了勾唇道:“我决定的事,一向不会轻易改变。”

道衍回眸看着她,眼中有些许波动,“贫僧往后会日日为姑娘与王爷诵经祈福,望姑娘多保重。”

“大师……”

“贫僧曾受一位故人所托,要保姑娘平平安安,是以才会多番出言对姑娘不利。可如今见姑娘与王爷之情,贫僧也不便再多费唇舌,只望姑娘一切安好,贫僧就算对得起那位故人。”

芈嬛怔住,她心头忽的腾起一阵不祥的预感,问道:“不知大师的那位故人是谁?”

道衍微微一笑,推开棋盘站起身来,“远去之人,不提也罢。”

说完,他便兀自离去,芈嬛望着他的背影,心中翻滚的情绪自难平息。

芈嬛在落英亭里一坐就是半个下午,她看着棋盘上的残局,眉心一直纠结,很是在意道衍口中的那位故人。

“主子,王爷请您回墨竹苑。”马三保匆匆走来,对着芈嬛行了一礼,淡淡道。

“是三保呐,倒是多日未见了。你近日可好?”芈嬛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着眼前这个面容白皙的男孩,心头有些不畅。好端端的一个孩子,就这么被人给害了,这辈子可如何是好?

马三保低垂着头道:“小人谨遵主子的教诲,日日勤练功夫,读书认字。”

“如此甚好,”芈嬛满意地点点头,敛衽起身,“你方才说王爷让我回墨竹苑去,他可有说是为何事?”

“王爷未说。”

“倒是越来越缠人了,” 芈嬛轻不可闻地叹了口气,“也罢,那便回去看看吧。”

芈嬛回到墨竹苑时,朱棣正盯着一片墨绿墨绿的竹子出神。

怀仁瞧见芈嬛进门,便欲行礼,芈嬛冲他摆摆手,免了他的礼,同时让他跟马三保退下去。

“想什么呢,一副呆愣愣的模样。”芈嬛立在朱棣身后,淡淡问道。

“嬛儿,我要离开北平一段时日,但此行你不必跟随。你留在这里,助妙贤守城。”朱棣没有回头看芈嬛,声音平稳得不见一丝波澜。

“可是前方战事告急?”

“永平守将来报,朝廷军队已包围永平。”

芈嬛闻言一愣,永平?那并不是个必须前去援救的地方。永平虽地处辽东至北平的要冲之地,但城内兵多粮足,朝廷的兵马按理不该对其构成威胁。

芈嬛相信朱棣不是个糊涂的人,他此番能够做出这般安排,必定有他的用意。

“你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