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召虎-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今的司马懿似乎还不大,应该只有十来岁,但这岂非正是他的机会,哪需要什么三顾茅庐,管他三七二十一,直接捉回来便是!

    张辽恶狠狠的想着,一个小屁孩还治不住,自己还混什么!好好教育一番,只要控制世家得当,将来这也是个好苗子。

    到了地头还要放过司马懿,那自己可真要后悔莫及了。

    左慈听到张辽要找司马懿,也不由兴奋的嘎嘎直笑。

    此处距离温县孝敬里也不过十数里,有杨汉和蒋奇两个识途老马,他们一路直奔目标,行进很快。

    不过到了孝敬里一打探,张辽顿时大失所望,那里的乡民告诉他们,如今的司马懿一家并不在故宅居住,而是随着他们的父亲治书侍御史司马防留在雒阳。

    自己来早了?张辽不由大是无奈,要是司马懿真还在雒阳,那可就不好办了,董卓可不会任由自己胡来。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张辽颇有几分郁闷。

    人与人还真是不能比,袁绍那厮出身好,名望高,只撅撅屁股,就有无数名士猛将趋之若鹜去热脸贴冷屁股,自己要收一个人才,却是何其之难,费尽了心思,使尽了手段,也不见多大效果。

    赵武和贾玑几个军侯看张辽心情不好,也不敢多问,如今的张辽威望很高,不但执法如山,而且带领一众新兵,以弱击强,连破王匡、袁绍,战绩彪炳,令底下将士心中已经是崇拜之极。

    从孝敬里出来后,张辽看已经日起三竿,便决定回返。

    这乱世,要崛起,靠的还是人才。他娘的,回去定要将韩浩那家伙折服,收归麾下,还有高顺,说不动高顺,可以从吕布下手啊,看能不能和吕布商量商量。

    他脑海里思索着各种手段,刚走了没多远,左慈突然大叫起来:“好小子,你的运道来了!哈哈,说不得能招揽一员大将。”

第一百一十二章 打劫!() 
轱辘!轱辘!

    此时,在距离孝敬里一里多外的北边大道上,一支如同长龙一般的队伍缓缓向南而行。

    这是一支押运粮草的队伍,牛车马车一眼望不到头,三车并行,队伍也有一里多长。守护车队的士兵有七八百,前面百人开路,后面百人断后,中间两人一组,分布在车队左右,前后相隔七八步,将整个车队牢牢护住。至于运输的民夫,则足有两千多人。

    车队前面领头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骑着一匹骏马,手持一杆长枪,身披甲胄,颇有英武之气,正是守护这支粮队的将领。

    队伍中间有一辆两驾马车,车中坐着一个文士,大约三十四岁,头戴高冠,面容白皙,颇有儒雅之气,只是那双眼睛一睁,偶然眼珠转动之间露出的精光,透着几分审视和思索,又显出此人并非什么温良诚挚之人。

    马车旁边是一个面如冠玉的青年,一副文士打扮,骑着一匹白马,正是袁绍的外甥高干,出身陈留高氏,喜欢结交四方名士,虽然年仅弱冠,却在士林中颇有名声,甚得袁绍喜爱。

    跟随高干的有一百多士兵,这些士兵的军服皮甲与其他六七百士兵截然不同,正是袁绍的手下,被袁绍派来迎接冀州牧韩馥的运粮队。

    韩馥出身颍川韩氏,本为尚书,后被董卓外放担任冀州牧,主要是为了监看名义上在他麾下的渤海太守袁绍,只是韩馥性格软弱,没有主见。关东诸侯决定起兵后,韩馥犹豫不决,不知道是帮助董卓,还是帮助袁绍,后来被治中从事刘子惠劝谏,又被兖州刺史刘岱写信威胁,便加入了关东诸侯之列。

    关东诸侯起兵后,因冀州民殷人盛,粮草充足,其他诸侯皆在前线,唯有冀州牧韩馥坐镇邺城,负责为诸侯转运粮草。

    不过韩馥与袁绍的地位很尴尬,名义上渤海郡属于冀州,韩馥这个冀州牧自然是渤海太守袁绍的上司,但袁绍又是关东诸侯起兵的盟主,反过来节制统领韩馥。

    韩馥此人胆怯多疑,忌惮袁绍的声望,生怕袁绍强大后对付自己,便是转运粮草,也是背后扣减,想使袁绍军心动摇。

    袁绍与王匡在河内有两万兵马,此次要求韩馥运粮三万石,供大军一月之用,但韩馥扣扣减减,也只给发了不足万石。

    高干奉袁绍之命迎接粮草后,见韩馥所发粮草竟然不足三分之一,自然对韩馥大是不满,不过他此行还要秘密任务,却也过于苛责运粮的将领。

    看着马车上闭目端坐的中年文士,高干在马上抱拳道:“郭先生,一路困顿,着实辛苦了,不过这里距离县城也不过十五里,不如让张郃自运粮草到河阳大营,而我陪先生到温县拜望舅父,如何?吾舅父久盼望先生,必然早已设宴以待先生。”

    “这……”马车上的文士睁开紧眯的眼睛,小心看了一眼四面押运粮草的士兵和民夫,低声道:“吾亦盼望见袁车骑久矣,只是如今韩文节对袁车骑颇是忌惮,此行恐有耳目,事尤未济,还是谨慎些好。待张郃粮草运到,汝以检点粮草为由留他在军中,吾自趁夜去拜见袁车骑,再谋他事。”

    高干一愣,随即不由抱拳敬佩的道:“郭先生果然是深思熟虑,小侄远远不如。”

    那文士听高干夸赞,脸上露出几分得色,又指着队伍前面的年轻将领道:“这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有大将之才,可惜韩文节浊目不能识人,重用赵浮、程涣庸碌之徒,而此人仅为一军司马而已,无奈郁郁不得志。”

    高干眼睛一亮,看了看前面的张郃:“此人果如先生所说?真有大才?”

    文士抚须道:“袁车骑咸有威容、知名当世,当能折服此人。”

    高干笑道:“吾舅父素来器重豪杰之士,颜良文丑出身贫贱,却能独领一军,只要此人有才,必能得到重用,如先生之才,他日定为股肱!”

    说罢又看了前面的张郃一眼,迟疑道:“却不知这张郃是不是愚忠之徒,若是此时招揽,会否泄露了吾舅父的大计?”

    郭图摇摇头,道:“元才且放心,吾岂会看错,观其行而知其人,张郃用兵巧变,可知其为人亦知通达权变,韩文节与袁车骑相比,犹如寒鸦之比鸾凤,张郃又素来喜欢结交儒士,岂能不识明主?”

    车队一路南下,行到一段,道旁两侧是大片的竹林,郁郁葱葱,长达两三里,在这到处树木光秃的正月天里显得很是独特。

    高干指着这片竹林笑道:“河内的竹子最是丰茂,昔时光武帝兴兵之初,命寇恂为河内太守,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两千匹,可谓壮哉。”

    这时,前面开路的张郃突然折回,向文士抱拳道:“郭先生,前面道旁两侧皆是竹林,须要防备有贼寇出没。”

    文士还没有答话,高干便哈哈笑道:“张司马多虑了,如今我关东诸侯两万兵马屯驻河内,兵锋盛不可挡,河内贼首张白骑也退避白骑坞内,何况此地距离大营不过二十里,焉敢有贼寇在此劫掠?张司马过于谨慎了。”

    不过他话音刚落,一个声音便大笑着从竹林中穿出:“哈哈,打劫!”

    高干一怔,一下子脸色涨红,他刚说没贼寇,贼寇就冒出来了,这可是赤裸裸的打脸啊!而且大营二十里内就有贼寇出现,连舅父袁绍的面子也落了,恐怕会在郭先生和张郃眼里落个治军无力的印象。

    因此高干俊脸铁青,震怒大喝:“何方贼寇敢在此劫道?可知这是何地?”

    与此同时,张郃却反应极快,迅速下令:“速停车马,结阵迎敌!”

    近千辆拉着粮草的牛车马车急忙停了下来,一众民夫惊恐的躲进车后,而七八百士兵则迅速结阵,形成前中后三个战团,将粮草围在中间。

    与此同时,劫道的贼寇也露出了真面目,前后各涌出两三百人,堵住了道路两头,而中间两侧竹林中也出现了不少人,踩得竹叶沙沙,也不知道有多少,最关键的是这些人全是弓箭手,一支支羽箭对准了高干、张郃,还有马车上的文士。!

第一百一十三章 控制() 
看着竹林中不知有多少箭矢对着他们,随时可能射出,高干、张郃和马车上的文士身子一下子僵住。

    尤其是当他们看清了这些出来劫道的人,个个浑身浴血,显然是刚杀过人不久,一阵冷风吹过来,夹带的血腥味令他们一颗心不由下沉。

    而且三人都非寻常人,他们又细致的发现,这些出来劫道的贼兵衣甲统一,哪里像什么山贼流寇,分明更像一支有编制的部队,只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出,究竟是哪支军队敢在河内大肆劫掠!

    他们又怎能想到河内形势早已大变。

    冲出来吆喝着劫道的自然是张辽,他抓的机会很准,正好在那青年将领折返之时发动攻击,以弓箭手掌控局面,令他们措手不及。

    张辽手持钩镰长刀,腰悬长弓,看那个年轻将领与骑白马的青年要指挥士兵结阵反抗,当即大手一挥,钩镰刀往地上一插,取弓、搭箭、拉弦,对准了三人,暴喝道:“谁敢妄动一步,某立时下令放箭,将这三个贼头射成箭垛子!”

    他娘的究竟谁才是贼头?高干三人听到张辽的话,忍不住脸颊抽搐,但面对着竹林中不知多少的箭矢,一时之间还真不敢妄动,连那些准备结阵的士兵也不敢乱动了。

    “很好!”张辽看到弓箭手将三人和这些护粮兵威慑住,哈哈一笑:“放下兵器,束手就擒!”

    那些护粮兵一时之间有些不知所措,不由都转头看向张郃,而高干的一百多护卫则是纷纷看向白马上的高干。

    张郃突然大喝一声:“保护先生,躲在粮车之后!”说罢一个飞跃,挡在载有文士的马车之前。

    与此同时,高干一拉白马,也是一声沉喝:“结阵。”

    “好胆!”几乎同时,张辽大吼一声,手一松,弓弦震颤,羽箭呼啸着离弦而出,刹那间便到了拉车的两匹马前,穿透而过,一箭双雕,余势不止,又接连穿过两辆粮车,插入了第三辆车中,粮食洒落一地。

    拉着马车的两匹马同时惨叫着乱窜,牵拉得马车翻到,马车上文士一下子滚下来,哎哟一声惨叫,反落在张郃身前。

    “谁敢妄动,某直接射人,万箭攒心!”张辽大喝一声。

    正要行动的张郃和高干见状,不由倒吸了口气,这一箭威力如此之大,便是有人护在身前怕也挡不住!一时之间他们不敢再动。他们手下的士兵如今很是分散,根本没有集结起来,此时若是贼人放箭,自己正如其所说,要成为箭垛子了。

    张辽却是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下,娘的,自己好像瞄的是那匹风骚的白马,怎么会射到马车那边……看来左慈说的没错,自己是该好好练练箭术了。

    马车上的文士落在地上,不由惊得脸色发白,急忙爬起来,看到张郃又护到他身前,这才松了口气,看张辽等人齐整的衣甲,眼珠一转,看向高干,低声迅速问道:“元才,依你之见,他们可是袁车骑或是王公节的部曲?”

    高干瞬间明白了文士的意思,郭先生是怀疑这些劫粮草的士兵是关东诸侯的人马!他想摇头否认,却也不敢那么确定,据他所知,王匡的士兵就抢过不少粮草财物,难不成真是舅父新招募的士兵?

    张郃也听出了文士的意思,他却没有迟疑,看向张辽,沉声问道:“吾乃冀州牧韩使君麾下军司马,护送粮草与袁车骑,尔等何方军士,竟在此劫道?还不速速退去,岂不知韩冀州麾下兵马雄壮,袁车骑两万兵马更是近在咫尺!”

    张辽大笑:“韩馥、袁绍,何足道哉!某劫的就是韩馥,打的就是袁绍!尔等已经陷入包围,好在某是良善之人,不愿杀害无辜,一句话,放下兵器,尚能活命,否则箭矢齐发,尔等顷刻而亡!”

    听到张辽并无杀人之意,那些士兵都不由微微心动,郭先生也松了口气,忙道:“你等既是劫粮,粮草便与你等,可速速放我等离去。”

    “先生!”高干和张郃都是面色微变。

    郭先生低声道:“无妨,此乃缓敌之计,他们拿了粮草,有了拖累,行动必然迟缓,只要我等脱身,便可速速去找袁车骑领兵追击,粮草不过迟些回来而已。”

    张郃与高干均是暗中松了口气,心中顿起敬服之意,只觉郭先生果然是有智慧之人,能将计就计,算敌于无形。

    郭先生又道:“这些粮草不足为道,便是丢了,请韩冀州再发便是,切不可为了些许粮草坏了我等将士的性命。”

    “不错!”二人立时认同,郭先生这句话算是说到他们心上了,这些粮草干系并不大,丢了只是一些损失而已,他们都是心怀大志之人,也不愿为了这些粮草白白丢了性命。

    高干看向张辽,沉声道:“吾观汝亦为大丈夫,想必不会食言,粮草便与你,还请放我等离去。”

    “好!”张辽大笑:“敢问阁下大名?”

    高干抱拳道:“吾乃高干,字元才,随袁车骑起兵讨贼,便在河内驻扎。”

    “高干?”张辽皱了皱眉,没听过这个家伙,既然这个是高干,他看向护在文士身前的那个年轻将领,想必这个就是张郃了,哈哈,看上去比自己还要小一些。

    他当即不再与高干啰嗦,不耐烦的挥挥手:“尔等快快放下兵器,某不会杀人,赵武、宋超、蒋奇、薛明、郭成、贾玑,速速行动,解了他们的武装,让那些乡亲协助运粮,不可误伤了百姓!”

    “是!”几个军侯齐声领命,带着一干士兵迅速行动,其动作矫捷,行动整齐,令张郃、高干都是暗惊,更加明确了这是一支部队,而绝不是流寇。

    他们不是没想过董卓的兵马,一来觉得有袁绍大军在,董卓兵马不可能深入到这里,二来这些士兵一看都是汉人,不是羌胡兵。所以他们更加摸不清这支部队的来历了。

    张辽吩咐完几个军侯,又看向杨汉:“杨汉,领五百弓箭手严阵以待,箭不下弦,谁敢妄动,伤了兄弟,立时全部射杀,一个不留!”

    他此言一出,本还有些其他心思的张郃与高干立时老实下来,彻底熄去了反抗的心思,竹林中的弓箭手竟然有五百之多,那他们可真是全无反抗之力了。

    只有郭先生只是暗中冷笑,在他看来,这些士兵抢了粮草,也跑不远,迟早要全部吐出来,还要搭上性命,不过一群蠢货而已。

    张辽吩咐了杨汉,看着赵武等人已经行动,便带着两人大步走向高干三人,看高干腰间还悬着长剑,张郃手中还拿着长枪,当即眼睛一瞪二人:“还愣着干什么?速速放下兵器!”

    高干苦笑一声,将长剑解下抛给张辽,又翻身下了白马,拍了拍衣服,自示再无兵刃,那颇是潇洒的姿态,到让张辽有了几分佩服,此人拿的起放的下,确有一番风度,倒也算是个人物。

    他不由伸手拍了拍高干的肩膀:“我说高兄弟,跟着袁绍有什么前途?干脆跟着我混吧,绝对比袁绍强。”

    高干嘴角抽搐了下,苦笑道:“这位兄台说笑了,袁车骑乃吾舅父。”

    “啊?”张辽眼睛一瞪:“高兄弟是袁绍的外甥?!呵呵呵呵……这么一看,倒真有几分相似,可惜啊,本还想招揽高兄弟来着。”

    高干不由问道:“兄台见过吾舅父?”

    张辽咧嘴嘿嘿一笑:“这个自然,不过你那舅父可不怎么喜欢我,也罢,他日高兄弟要是在你那舅父手下混不下去了,便来找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