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召虎-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河阳城如今已经被袁绍占领,张辽要突袭河阳津袁绍大营,河阳城是个绕不过的阻碍,必须先破了河阳城,否则在攻打河阳津时,河阳城的守军从背后夹击,只会大败。

    贾诩说过一句话,张辽记得很深,谋道首先在于知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谋划。

    张辽既然早谋划着突袭袁绍,自然对河阳城的情况有所了解。前日他退出河阳城后,袁绍曾派五千兵马过来,其中两千赶赴青峰岭渡口,三千留在河阳城。但这五千兵马的调动本就是用来欺骗胡轸的,白日胡轸一突袭河阳津时,青峰岭渡口的两千兵马未动,但河阳城的三千兵马却足有两千突然向东折返河阳津,从侧翼夹击胡轸,成为大败胡轸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为河阳城居于两个渡口中间,又有河岸绵延的青峰岭山崖为屏障,所以袁绍并没打算在河阳城留太多兵马,故而那两千兵马作战之后,并未立时返回河阳城,而是留在了河阳津打扫战场,看守俘虏。

    因而如今的河阳城中,实际上只有一千守兵,但这一千守兵在张辽看来,战斗力恐怕比王匡三千人的战斗力还要强一些。

    一路向东,距离河阳城大约五里之时,前去打探消息的左慈回来了,张辽在一片田野里停了下来,三千兵马悄然而立,几位将领在队伍的最前方。

    张辽下了象龙,做出攻打河阳城的部署。

    “攻打河阳城必须要快!要在半个时辰内结束战斗!”

    张辽首先定了调子,要速战速决!

    “此战的关键在于绝不能让逃散的敌兵将消息先传到河阳津!是以樊稠、高顺,各带五百兵马,先行绕过河阳城,向东行进,到两里处布置防线,堵塞敌兵退往河阳津的道路,不放任何人通过!”

    “是!”高顺和樊稠二人领命。

    “赵武、宋超、贾玑!带六百士兵从城北突进,寻找缺口,破墙入城!”

    “是!”

    “蒋奇、薛明、郭成!带四百士兵从城南突进,同样寻找缺口,破墙入城!”

    “是!”

    “王方带五百士兵,随本都尉自西门攻城!”

    “这……”王方眼神闪烁,反对道:“本都督今日被人殴打,身体不适,恐难以担当正面攻城的重任。”

    “怯战之将,留之何用!”张辽铿的一声拔出长剑,一剑斩下,一腔热血喷出,王方惊愕的头颅滚落在地。

    一众将士无不大惊失色。这可是一个都督,一路统兵将领,转眼之间就人头落地!

    “托伤作病,躲避征伐,斩!”张辽沉喝一声,神色冷厉:“今夜之战,关系重大,凡是不尊将令者,无论身份,定斩不饶!”

    “是!”众将士见此,无不凛然,有王方这个都督的榜样在前,他们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这也是张辽想要达到的目的,他早就将王方的命留在此时了,他要废物利用,以王方的头颅震慑诸将士,令行禁止,激扬杀气!

    “很好!”张辽长剑入鞘,大声道:“王方既死,便由本都尉亲自率兵攻城,诸将各自速速行动!”

第一百零一章 临机应变() 
张辽亲手斩杀了王方这个纠缠不休的小人,心中块垒尽去,又确定了夜战口令,防止误伤,随着他一声令下,各路兵马迅速行动。

    樊稠是骑兵,速度最快,路途最远,要在河阳城东面布置第二道防线,因此他最先行动。只是骑兵行动起来声势太大,虽然马蹄上已经裹了布,但仍是怕惊扰了城中守军,远远绕开了河阳城,向北迂回东面,再布置防线。

    高顺与几大军侯两日前刚攻破了一次河阳城,对河阳城很是熟悉,连城墙有哪些缺口都一清二楚,此次可谓旧地重来,轻车熟路,虽是步兵,却方向明确,各分南北,行动迅捷。

    余下的就是张辽自己统领的五百士兵和王方留下的五百羌胡兵。此战张辽没有带一个俘兵,包括从王匡手下俘获的五百泰山弓箭手,全部都留在了小平津。纵然他们战力不凡,但张辽也不能带。

    此战是他在这乱世崛起的起点,他要通过这一战轰轰烈烈的打出威名来,这些俘虏还没有彻底归心,他不允许有任何变故!

    看到月色下各路人马已经向河阳城迂回包抄,张辽命四百士兵携带辎重在后,其余六百士兵加速前行,准备攻城。

    一般长途作战,必带辎重,但短途突袭,却是轻车简从,辎重越少越好,不过张辽此次却是专门准备了一些特殊的物资,作为夜袭袁绍万数兵马之用。

    河内郡地势平坦,六百人一路疾行,很快就走了四五里,看到了月色下的河阳城。河阳城没有护城河,只有丈许高的城墙和两丈多高的城楼。

    城楼之上有火把点点,左慈早已查探过,城门之内驻扎有三百士兵,其余士兵分布在县署和东门各处,不过守备并不森严,此时大多士兵都已睡下,不在警戒和防守状态。

    张辽提着七尺钩镰刀,眯着眼睛,不禁想起了贾诩说过的一句话:实施偷袭战术,并不是越隐蔽越好,而是要在敌人最意料不到的时候发起攻击!

    看来袁绍派来的守军,并没有吸取王匡日前兵败的教训,或许是他们根本没料到“损失巨大”的自己,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会在孟津大败之后,在实力最为空虚的时候,就这么快的发动第二次攻击!

    这才是张辽敢于在胡轸大败之后立即进行突袭的原因。

    不过即便是守城的袁绍兵警觉性不够,自己要强攻这座城门也不容易,袁绍能大败胡轸,其士兵战斗力绝对不弱,一旦自己这六百人被拖在城门处,给了他们喘息之机,惊醒的三百士兵集结起来堵住城门,就会形成僵局,只能等侧翼赵武等军侯迂回夹击了。

    而赵武他们入城之后能否顺利还是两说。

    张辽打量着下月色下的城门,思索着破城之法,城门外面大道开阔,没什么掩护,要想悄悄靠近偷袭是很难了,如果城内有弓箭手,那就更困难了。

    他又看了看自己带领的六百士兵,四百羌胡兵,两百弓箭手,羌胡兵是王方的部曲,而两百弓箭手正是他三个月来训练出来的,此战由他亲自带领。

    等等?弓箭手?

    张辽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亮光,对了,闪电!还是闪电!突袭,还是突袭!

    他钩镰刀一挥,当即带着六百士兵迅速奔向城门,明目张胆,毫不掩饰行踪!

    夜空月明星稀,银光遍洒大地,而大道上一团阴影在迅速向城门移动。

    “敌袭!”

    在张辽他们靠近一百五十步时,城楼上有巡视的守兵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嘶声大吼起来:“敌袭!敌袭!”

    紧跟着就是急促的锣声大作,惊醒了城门内刚睡下的驻兵。

    “射手先行,五十步,向城楼抛射!”张辽大吼一声:“杀死王匡!”

    “杀死王匡!”六百士兵大吼一声,朝城门疾奔起来。

    二百弓箭手奔跑最快,阵列不乱,转眼之间便进入五十步内,齐齐拉开了弓弦。

    短时间,城门上的守卫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指挥,乱成一团,纷纷大声吆喝着城内士兵上城作战。

    但张辽却不给他们机会了,随着他一声令下,两百弓箭手齐齐朝城楼抛射,月色下,箭雨如同一片阴云朝城楼那一片方圆覆盖过去。

    “快上来……啊!”

    “快躲……啊!”

    “嗷……不要上城,有箭!”

    箭雨笼罩下去,城楼上霎时间惨叫声一片,原本杂乱的火把全部落地。

    很快惨叫声又静了下来,显然两百羽箭密密麻麻的倾泻过去,小小的城楼之上已经没有了活口。

    城内士兵大声呼喊着,却也不敢登上城楼了。

    “前进二十步,射!”

    张辽又是一声令下,两百弓箭手迅速靠近,又是一波箭雨。

    这一波箭雨直接倾泻到了城门内,成门内立时传来阵阵惨叫声。

    一时之间,城门上下竟然空白起来,张辽一挥手,四百羌胡兵立时越过弓箭手,向城门突进!

    与此同时,城南城北也传来喊杀声,显然赵武等军侯也开始攻击了,只是片刻之间,城内到处都是“杀死王匡”的大喊声。

    杀死王匡,是他确定的夜战口令。这个口令选择的很狡猾,既是夜战厮杀中分辨敌我的手段,也是对敌人的一种心里迷惑。因为这里如今驻守的是袁绍兵,这些袁绍兵听到对手喊杀的是“杀死王匡”,而不是自己一方的称号,以为对手弄错了,总会有些迟疑与侥幸,不会拼死一搏,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将夜战口令兼做心理战术,恐怕也只有张辽这个两世为人的家伙能想出来了。

    咚!咚!咚!

    没有了来自城楼上的威慑,一群羌胡兵重进门洞,如同凶兽一般撞击着城门。

    轰!也不知是第几下,城门倒下,一群羌胡兵嗷嗷叫着涌了进去。

    那城门本就不结实,前夜刚被张辽用木椽撞倒过,袁绍守军到了之后,只是重新装上,还没来得及加固,张辽就再次来突袭了。

    张辽看到羌胡兵入城,不由松了口气,只要入城,战斗就很快要结束了。

    此战他临机应变,果断指挥,发挥己方主动突袭的先机和速度优势,抓住城楼上敌人反应的间隙,竟凭借两百弓箭手,先一步反压制住了城楼上的敌兵,以低制高,可谓妙哉。

第一百零二章 东进() 
城门既破,张辽带着六百士兵冲入城内,一路冲杀。

    没有了城门作为掩护,先前又被弓箭手扫走了一拨,那些刚从睡梦中惊醒的袁绍兵那经得起冲杀,虽然战斗力比王匡的士兵要强得多,但在张辽又斩杀了两个企图集结士兵的小将领后,一众敌兵失去指挥,转眼之间便四散逃窜。

    张辽带着士兵直奔县署,快到县署之时,迎面一个大汉带着数十个壮汉大步过来,大喊道:“司马!俺是杨汉,已斩杀了守将,前来缴令。”

    月色之下,张辽看到那大汉手上提着一个头颅,不由大笑:“杨汉,干得好!”

    他昨日离开河阳城时,曾将杨汉和五十个士兵留下了,命他们暗伏在河阳城中,打探情况,等他再次打回来时见机行事。

    他本也只是安排一步暗子,如果袁绍派重兵防守,河阳城难以攻打时才让他们冒险作为内应,如今河阳城轻易打下来,没用上他们。却没想到杨汉倒是能干,居然把守将的头颅给摘了。

    河阳城守将既死,余下的残兵很快放弃抵抗,一部分逃出了城,还有一些机灵的守兵躲入了民居,张辽没时间去搜查,但即便如此,也俘获了近四百人。

    至此,河阳城的战力可谓全线崩溃,难以组织上规模的攻击了,不虞他们在背后偷袭了。

    而此时距离他们攻城,也不过半个时辰而已。

    ……

    孟津关虽与小平津关同为洛阳北部两大重要关口,但孟津关无论规模还是地位,都比小平津关要大得多。

    因为这里曾是武王伐纣时会盟八百诸侯之地,关内有会盟古台,孟津渡一带的扣马乡也要比小平津的北乡繁华的多。

    此时扣马乡的一处豪宅中,面目阴鸷的胡轸正暴跳如雷,咬牙切齿:“相国居然同意张辽夜袭袁绍,时机也选在平旦,张辽竖子,此是辱某不成!相国居然派人传信,让某与李肃策应张辽那个竖子!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的对面是侄子胡成,胡成此时也是气愤难平:“张辽杀害吾弟,此仇不共戴天,岂能去援助于他?叔父尚且打不过袁绍,他张辽过去岂非自取其辱!相国此举太过轻率。”

    “哼!”胡轸冷哼一声,面沉如水,良久才道:“绝不能让张辽有任何机会!否则某必为天下耻笑!”

    胡成忙道:“不知叔父有何妙计?”

    胡轸眼里闪过一丝狠色,沉声道:“汝暗中派人前去河阳津散布消息,就说张辽……”

    片刻之后,一身黑衣的胡成带着两个人悄然出了扣马乡,一路向北,又出了孟津关。

    到得河岸边,胡成交代二人:“你二人速去河阳津,只说是无意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张辽要在平旦突袭河阳津……”

    “得令!”二人领命后,正要离开,突然黑暗中冲出来十多个人,将他们团团围了起来。

    “什么人!”胡成大惊失色:“吾乃胡中郎之侄,尔等何敢放肆!”

    领头之人面无表情的道:“奉相国之命,前来捉拿细作。”

    “相……相国?”胡成脑海里霎那间闪过董卓犹如恶狮的面容,脸色一白,晕了过去。

    ……

    已是亥时,小平津,董卓心中焦躁不安,难以入睡,李儒也在陪着他。

    “文优以为,文远此战胜负如何?”董卓已经不知是第几次问起李儒,李儒的回答还是那一句话:“实难断定。”

    看董卓想要爆发,李儒忙又补了一句:“虽然袁绍兵马数倍于文远,然文远有勇有谋,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又行事稳重,既然请战,必有几分把握。”

    “嗨!”董卓长叹了口气:“此战凶险无比,文远却不多带战马与弓箭,带那些鼓与火把做什么?莫非想要火攻不成?河阳津一带并无荒草,袁绍大营分散,岂能火攻?”

    李儒也摇摇头:“应当不是火攻。”

    董卓以拳击案“老夫只期望文远能有一场小胜,打击一番袁绍的气焰便可。待关东诸侯大肆宣扬袁绍之胜时,老夫也有理可争。”

    李儒点了点头。

    “嗨!”董卓又是一声长叹:“袁绍此子不容小觑,老夫实不该让文远出战。”

    就在这时,有士兵来报,前往孟津传信的士兵赶回来了,李儒匆匆出去,片刻进来,对董卓低语两句,董卓一怒而起,神情狰狞:“好一个胡文才!气煞老夫也!传令,将那胆敢泄露军情的胡成砍了!老夫倒要看看他胡文才有几个胆子!”

    李儒忙道:“董公不可,如今形势内外交困,实不宜再生变故。”

    “啊!”董卓大吼一声,拔出长剑,一剑砍在案台上。

    与此同时,小平津大营中,贾诩也在挑灯夜读,难以入眠。

    ……

    河内郡,张辽攻破河阳城后,没有停歇,留下两百士兵看护手无寸铁的俘兵,余下三千人马一路向东,连夜直扑十数里外的袁绍大营所在,河阳津。

    破了河阳城只是开胃小菜,河阳津才是一场大战!

    那里驻扎着袁绍近万数兵马,战斗力绝不容小觑!以三千对一万,加上袁绍手下大将颇多,虽是夜袭,但也胜算不高,可谓以卵击石,火中取栗,难怪连董卓也不看好张辽。

    距离河阳津七八里时,左慈打探消息回来了,张辽忙问道:“怎样?袁绍军中可有埋伏?可是戒备森严?”

    “袁绍大营刚经过大宴不久,防备一般,不过,”左慈语气凝重:“狗小子,贫道观袁绍军中必有能人,其军营布置颇有章法,上万大军,将河阳津与周边西虢乡和招贤乡连成一片,你这三千兵马过去,只消分兵阻挡你一时半刻,其余兵马便可汹汹而至,胜算着实不高。”

    “袁绍兵多将广,可远不是王匡能比。”左慈又慎重的警示道:“不要小瞧了袁绍。”

    张辽点了点头,他也从来没有小瞧过袁绍,能以白手起家而雄踞四州者,又岂是寻常之辈!何况袁绍此时手下已经有不少谋臣与猛将。

    但他也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