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性格决定思路,一流谋士多了,但每个人出计不同,选择不同,就在于此。
回军突袭袁术的计策已定,剩下的事就是先伪装了,借助城外大营,留下一些士兵擂鼓,举炊烟,让城内的袁术兵马料想不到城外已经是一座空营,更不会去提醒袁术了。
轰隆隆!
天空已经响起了雷声。
不过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暗影急急来报:“禀大将军,陈留传来消息,曹操兵马在向雒阳移动!”
张辽面色微变,喃喃道:“风雨欲来哪……”
第六百四十章 雷声()
轰隆隆!
雒阳城上空,同样阴云密布,持续闷热的天气刮起了一阵阵凉风。
这是今年大旱数月即将迎来的第一场雨,无数的百姓冲上了街头,欢喜的呼喊着,敲锣打鼓,喜迎甘霖,整个雒阳城热闹非凡,无视那仿佛要压到头顶的阴云和滚滚的雷声。
而此时的南宫一处偏殿之中,却是一片凝重的气氛。
昏暗的烛光下,天子刘协看着身前之人,面色有些发白,神情又有些激动,忍不住再次问道:“此番……果真能……朕只怕大将军……”
此时的刘协显得有些语无伦次,坐立难安,一只手反复握着腰间悬佩的天子剑。
刘协身边这人名董安,是董承安排的一个亲信郎官,是董氏一族之人,也就是昔日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族人,与董承一样颇得刘协信任。
十常侍之乱时,袁绍袁术兄弟入宫杀尽宦官,随后车驾入长安,又先后遭逢董卓之变,李傕郭汜之乱,回到雒阳后张辽不喜欢残人肢体设宦官,朝臣也对宦官多有警惕,因此如今后宫只有宫女,前宫只有郎官,而没有宦官。
没有宦官那些天子家奴,刘协能拉拢的也就是郎官了。
“陛下勿忧。”董安看到刘协不安,安慰道:“袁术兵马有二十万,如今曹操回军,徐州、关东世家响应,张辽必然被困江淮,生死难料,哪能顾及京师,陛下运筹帷幄,必然能成为中兴明君。”
刘协心神略定,旋即又叹道:“大将军虽不在,但雒阳还有不少兵马,此情此景令朕思及昔日王司徒诛杀董卓反被李傕郭汜残害之事,是以难安。”
董安笑道:“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故而招祸,今陛下只是夺去大将军兵权,并未加害,待雒阳形势安定,再急速下诏赦免招抚其旧部与并州人,更拉拢吕布,张辽必败矣。”
“不错。”刘协面色舒缓,喃喃道:“朕并未下诏诛杀大将军,更未加害,只是夺回兵马,此天子之份也,名正言顺,待大将军还朝,朕……”
刘协说到这里也说不下去了,说什么未下诏诛杀大将军,只不过是粉饰之辞,此番他们召回曹操,张辽那点兵马能否在豫州活下去还是两说,何况只要下诏安抚了他那些旧部,张辽失去兵权,董承等人哪会放过张辽的性命。
事实上此次董承谋划张辽,刘协心中一直犹疑,不是他心怀仁慈和恩义,而是张辽大张旗鼓出征关中时,关中兵马足有五万,一旦回师,对雒阳有着致命的威胁!
直到刘协收到张辽孤军深入豫州攻打寿春,而徐州、江东世家推波助澜之后,他才真正下定了决心,夺去张辽的兵权,至于张辽是死是活,他私心里是一万个希望张辽死在豫州的,因为他怕张辽回朝,到时候他根本无法面对。
只是无论是刘协还是董承,包括曹操和刘备,都不会想到张辽在豫州早有布局,可战兵马并不是看上去的一万孤军,而所谓的必死之局也未必就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至于董安所说的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他们不会重蹈覆辙,那就更可笑了。姑且不论王允之败是否在于未赦凉州人,但只张辽,就不是董卓可比的,他手下那些大将,典韦、高顺、赵云、徐荣等人全是张辽一手带起来的,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又有哪一个会轻易被迫害张辽的朝廷招抚?
所谓的运筹帷幄,只是他们想当然罢了。
董安看到刘协神情稍定,眼里闪过厉色,低声道:“陛下,张辽虽已不足为虑,但为了万无一失,须要将他在雒阳的家眷控制起来,否则万一张辽不死,打回雒阳,后果不堪设想……”
“这……”刘协只是沉默了下,便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切记不可伤了他们性命,尤其是唐……夫人。”
事实上刘协心中一直对张辽娶了他皇嫂之事耿耿于怀,此番他下密诏夺张辽爵位和兵权,必须要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找了诸如藏匿董卓旧党、犯大汉祖制、残害忠良世家等好几个理由,还有一个重要罪名就是僭越娶弘农王妃。
董安看到刘协默许他们劫持张辽家眷,心中大喜,这一来可就师出有名了,更不怕天子后悔对付张辽了。
偏殿中一时间又沉默下来,刘协心中一直念着表兄王规,半个时辰前,他收到密信,王规带着招募的兵马,趁着河内与袁绍交战之机已经从小道偷偷穿过河内进入邙山,随时待命,这才是他敢于放任董承谋算张辽的倚仗。
正是这支安稳穿过河内的兵马,才让刘协感到张辽此时确实是四面皆敌,若非袁绍攻打河内,这些兵马哪能轻易进入邙山。
董安心中心中则一直想着族叔董承的嘱咐,观察了一下刘协的神情,眼神微微低垂,小心翼翼的道:“陛下,皇后素来与大将军亲善,须防她暗中报信,坏了大事……”
刘协猛然看向董安,眼神凌厉。
董安额头冒出了冷汗,他此番出言可谓大逆不道,污蔑皇后怎么都是大罪,尤其是在天子面前,如果不是他知道刘协疏远皇后,便是董承教唆,这话他也根本不敢出口。
看着刘协冰冷的眼神,他慌忙解释道:“臣……臣只是怕坏了陛下大事,毁了社稷,此番实在是凶险,并无他意……”
霹雳!
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昏暗天空登时变得一片亮堂,显出了刘协俊秀而阴翳的面孔。
同样在闪电的照耀下,刘协看到了董安战战兢兢的神情,他压抑的情绪微微舒服了些,哼道:“今日朕不想再听到此类妄言,汝且退下。”
轰隆隆。
紧跟着的雷声掩盖了董安的回应。
……
左将军府。
董承靠在榻上,断腿伤势尚未恢复,他的神情却极为激动,看着面前几个亲信,喜道:“真天助雷雨正好掩盖今夜行动!速速准备,一个时辰后攻打张辽府邸,捉拿他的家眷!”
appapp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暴雨()
倾入夜自后,雷鸣不息,电闪不停,随着豆大的雨点落下来,转眼就是倾盆瓢泼,百姓迎来甘霖之后,锣鼓声息,街上的人也渐渐少了起来。
到了夜禁之时,雒阳大街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闪电下从天倾泻的暴雨,除了那一瞬瞬的亮堂,伸手不见五指。
那些雒阳的百姓和流连此地的学子完全不知道,一场暗中的暴雨即将降临,比这天降的暴雨更加猛烈!
上东门外永和里左将军府,正堂之中灯火通明,电光闪耀之下,显出面色肃然的董承和厅堂内的一切,他端坐在锦榻上,身前放着一把长剑,堂中聚拢了十余人,皆是他的亲信党羽和将领。
此时的董承面色肃然,但仔细的看,就能发现他端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成败在此一举,眼看就要扳倒压在头上的那座大山,董承心情哪能平静。
“曹操兵马到了何处?可曾入成皋?”
董承强自压下激荡的心情,故作平静的发问。
下面一个亲信立时回道:“启禀将军,曹操兵马已至荥阳,今夜便可入旋门关,明日黄昏可至雒阳。”
“嗯。”董承点了点头,沉声吩咐道:“旋门关可曾布置好?”
那亲信回道:“诏书已传旋门关,守将听闻大将军在豫州战事艰难,已奔赴豫州。”
“很好。”董承心中很是满意。
他今夜行事,控制局面,待曹操明日黄昏抵达后,大势已定,曹操在权力分配上只能听从安排,又能抵挡来自张辽势力的反噬,可谓一举两得。
“刘备那边如何?”董承又问。
吴硕回道:“陛下依将军进谏,午后召见刘备,叙论宗谱,尊刘备为皇叔,刘备尊奉皇命,司隶校尉、虎贲中郎将随时护驾。”
历史上刘备并未真正被天子尊为皇叔,江山都是自己东奔西走亲手打出来的,他或许是中山靖王后人,但他的祖先中山靖王就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历经三百年传承,不知开枝散叶多少人,皇室哪能皆尽记录,加上董卓、李傕两次大乱,两次迁都,典籍丧失大半,很多事情已经无由可考。
此番刘协尊刘备为皇叔,不过是拉拢刘备罢了,皇叔自然不能背离社稷,这也是刘协与董承早商议好的拉拢刘备之策。
董承一听便对刘备这边放心了,他又问:“张杨如何?”
羽林军护卫皇宫,关系重大,他不得不慎,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发问了,举事之前,他要再次确认羽林军的情况。若是他没有断腿,自能去安顿一切,如今只能在榻上运筹帷幄了,一念及此,他心中深恨张辽,什么狗屁夏雨荷,他自己做没做过能不知道吗,分明就是被张辽算计了!
底下一个将领忙道:“回将军,张杨已交出御林军,由末将掌控,随时候命。”
“很好。”
董承脸上再次露出笑容,这个将领正是他的亲信,掌控了羽林军,加上自己招募的两千兵马,还有刘备的虎贲,他已经有五千兵马,在这雒阳城中足以行事了。
如今张辽不在,原本驻守雒阳的两大将领之一臧霸也被调去豫州,只有中护军韩浩的三千兵马是障碍。
至于城门校尉段煨和北军中候鲍信,张辽不在的情况下,只要天子一封诏书,他们暂时就不敢妄动,只要趁夜拿下韩浩,待明日曹操回来,段煨和鲍信就是想有异动也难了。
至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朝臣,交给种辑和刘虞便是了。
当务之急,只有三件事,一是拿下张辽家眷,只要派八百人足以,二是拿下驻守雒阳西园的韩浩,诏书加上兵马威慑,打个出其不意,足以掌控,除此之外就是宫中伏皇后了,前番下药失败,伏皇后已经病愈,不过又一个谋划也在今夜……
董承思虑再三,觉得方方面面的谋划没有什么漏洞,不由露出笑容。
此时已是戌时,外面依旧雷声隆隆,暴雨倾盆,董承神情陡然一厉,喝道:“时辰已到,董超,汝领八百人速速攻破大将军府,捉拿家眷,反抗者斩!”
“末将领命!”
董承看向王服和两个将领:“宋果,李赫,汝二人各领一千五百兵马,随王校尉攻打西园,切忌先礼后兵,王校尉先行传达诏书,若那韩浩不遵诏令,立时斩杀!”
“领命!”
命令下去,厅堂中众人和将领转眼一空,只余下两人,其中一人便是立延,董承笑道:“立先生便随我在此等候消息吧。”
立延眼神闪烁了下,抚须笑道:“一举荡平寰宇,翻云覆雨,或是一败涂地,大祸临头,当此紧要之时,吾岂能安心在此,刘虞虽在,但不善言辞,吾愿为将军游说大臣,瓦解张辽朝中势力。”
董承面露喜色:“如此有劳先生了!”
“将军但候喜讯便是!”立延一个抱拳,当即毫不犹豫离去,出了董府,身影消失在夜色雨幕中。
看着立延离去,董承对堂中留下的另一人赞叹道:“立先生真忠义之士也!不差于荀彧、李儒之辈。”
那人当即附和。
董承却目视左右,屏退下人,关了堂门,召那人到近前,低声询问:“宫中之事可以准备妥当?”
那人回道:“小人已伪做皇后报张辽密信,更有那物在,只要张辽失势,陛下必然废后!”
“速速行事,今夜陛下心中最是惶恐,便于行事,绝不能拖过今夜!”董承眼里闪烁着厉色。
那人当即领命而去,屋子里只剩下董承一人,眼里厉色不减,脸上满是狰狞,喃喃自语道:“张辽啊张辽,汝若不死,吾心难安,吾已派人向袁术报信,汝不过一万兵马在寿春城外,岂有生理!吾再联结袁绍与马腾韩遂,攻破并州与三辅,天下可定矣!嘿!汝若不妄行科举,得罪许多世家与朝臣,吾亦难有机会哪。”
轰隆隆!
董承听着窗外哗哗暴雨,满饮了一杯茶,脸上颇有几分自得:“今夜暴雨过后,明日雒阳风云已变,天下当在吾手!吾岂差于窦武、何进乎?呵呵呵呵……”
第六百四十二章 夤夜()
电轰隆隆!
哗哗哗!
一道道闪电划过长空,电光之下,雨幕接天,整个天空低压着,仿佛大江瀚海向雒阳倒倾下来。
不远处的洛水翻滚着,原本接近枯竭的水面迅速上升,雒阳城更是成了一片水泽汪国。
漆黑的暴雨夜,三尺之外难以视物,但就在那间歇忽闪的电光之下,可见大街之上一支队伍正在疾行,大约八百人,人人皆披油布蓑衣,携带刀剑枪矛,还有一百人挟弓带箭,在这疾风怒雨的暗夜显得杀意凛冽。
这支人马正是董承派来攻打大将军府擒拿张辽家眷的,大将军府本就有二百兵马守卫,董承也不敢大意,直接派出八百人,由他的族侄董超带领,这八百人马由董承的门客和部曲组成,皆是忠于董承,上过战场,经历过厮杀,是他最依仗的资本之一。
正如董承所料,暴风雨和暗夜成了他们行动的最好掩护,便是大声呼喊也不会有人听见,何况此时大街上根本没有人,八百兵马顶雨踏水,急速直奔大将军府。
不多时,这支人马就到了大将军府前,此时的大将军府门紧闭,门前没有一个侍卫,这为董安的行动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董超直奔大将军府门洞下,他们谋划了很久,准备的很充分,很快,借着大将军府门洞挡雨,一只只火把燃起,照着一张张杀气腾腾的面孔。
随着董超一声令下,留下五百人在前门,分出三百人由副将带领,沿着高高的院墙向左右包抄,直奔后门。
片刻之后,估摸着那三百人已到后门,董超一声沉喝:“撞门!”
十余个壮汉抱着一根尖头长椽,拉开十余步,大吼着朝大门撞去。
轰!
大将军府门毕竟不是城门,被这么一个猛撞,便轰然洞开。
正好一声惊雷,掩盖了这一声轰响。
天助董氏!
董超眼里露出喜色,当先带着人马便冲了进去。
大将军府内堂屋一片漆黑,对洞开的大门全无察觉,只有后堂隐隐露出灯光。
董超拔出长剑,厉声喝道:“前屯放火,左右两屯扫荡前院,余者随我杀向后院,斩杀侍卫,擒拿家眷,反抗者格杀勿论!冲!”
霹雳!
又一道闪电划过长空,照得整个大将军府一片雪亮,屋舍廊道清晰在目,电光过后,大将军府又陷入一片漆黑。
但随着董超令下,一支人马手持火把自左右长廊奔入,四处放火,让院子里再次明亮起来。
又有数百人犹如饿狼,手持刀剑,端着枪矛,直冲府中各处屋舍,又有弓箭手紧随其后。
董超带着二十个最勇猛的亲兵直奔正堂。
轰!
正堂门被凶暴的撞飞,几支火把投进去,照亮了堂内情形,亲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