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可谓坚固之极,并没有那么容易攻破。关中情势紧急,张辽一度想要放弃,却听荀彧提到霹雳车研制成功,并且已经制作了不少,正可用于攻打白波垒。
而在河东郡,张郃一边攻打白波垒,一面还要防备羌胡乱兵进入河东,所以也需要兵力。
因而张辽此时能调动的也就这一万五千兵马了,为了防范凉州铁骑突然来袭,在郭嘉和荀攸的建议下,他们采用了车阵防范骑兵冲击,而他的步兵结成阵势,则完全不惧羌胡兵。
张辽事先知道这场大乱,从长远战略上不应阻止,从实力上基本也无力阻止,凉州人的爆发是迟早的,不向长安,就会向他的河东,死道友不死贫道,他自然不会阻止,但他却要尽最大能力维护关中百姓,所以他一边以兵马车阵布置防线,一边在渭水之上又搭建了九座浮桥,疏散百姓。
他早在凉州兵西进之前就开始传播消息,凡是信任他的百姓纷纷北渡渭水,进入左冯翊境内,寻求他的庇护。
不过两三日,北渡百姓的数目便达到近十万,而且大多数都是当初从雒阳迁徙而来的百姓,至于关中本地的百姓,本就没有多少,加上多年战乱让他们早聚集成堡坞躲避,一时也无虞。
同时,凉州人西进攻打长安,唯恐失去战机,完全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一时也顾不得劫掠百姓。
但疏散十数万百姓也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就是粮草的问题,张辽赶走左冯翊宋翼后,完全掌控左冯翊诸县,命各县将仓中粮草先行发放作为临时救济,又从河东调来粮草,暂时可以支用。
其次就是安置问题,张辽将自己担任司隶校尉时的几个从事,杜畿、射援、傅干等人全部安排在左冯翊疏散安顿百姓,又从河东调来了荀彧与韩浩。
荀彧擅长内政,总领众属吏,将一众百姓安排的极是妥当。
而韩浩擅长屯田,迅速为百姓划分田地,组织屯田。关中荒芜的田地非常多,此时正好是春分之时,分好田地,完全赶得上今年的耕种。
关中百姓比之关东百姓要穷困的很多,大多数百姓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经过董卓两年的肆虐,更是难以为生,很多百姓没有衣服,冬天无法出门,粮食也是省着吃,还有不少饿死的。
张辽控制左冯翊后,由荀彧统理政事,平衡物价,加上开仓与调粮,救济穷困,活人无数,比之董卓之时可谓天壤之别,令众百姓无不拥戴,甚至有不少百姓壮卒自发请求从军,对于屯田之事也比河东与上党踊跃的多,倒令张辽颇是欢喜。
左冯翊一片欢喜,京兆尹却是一片狼藉,十万乱军掠过,纵然没有恣意抢劫,所带来恐惧和伤害也是不小的。
新丰县一带,渭水南岸,距离驰道两里之地,张辽与典韦带兵观看西进的凉州乱兵,郭嘉和荀攸也在。
十万凉州兵马步骑皆有,犹如一窝乱蜂,加上从关东劫掠而来的粮草和辎重,队伍绵延足有数十里。
看到这一幕,荀攸纵然赞同张辽的战略,仍是不由叹道:“如此乱兵,朝廷必受其害,天子受辱,满朝公卿不知要死多少。”
张辽也是叹了口气,道:“奈何王允不赦于我,我纵是带兵去长安,也会被朝廷当作李傕、郭汜一党,反倒更乱,到时怕是左冯翊也难保。”
郭嘉道:“主公要安定关中,匡扶社稷,便不能求一时之功,眼下入主朝廷绝非时机,反倒会深陷泥足,难以自拔,坏了大势。”
张辽点了点头,又道:“听闻王允派徐荣与杨定带旧部来阻击凉州乱兵,此番须要救了徐荣,此人不但有统兵之才,更曾于我有大恩,当初董卓派兵追杀,正是他救了我。”
如果没记错的话,历史上徐荣便是死在了这里,他终究与李傕、郭汜等董卓嫡系不是一道的。
郭嘉笑道:“听闻徐荣曾击败曹操与孙坚,此番主公又得一员大将矣。”
“一员不够。”张辽却摇了摇头,指着驰道上的凉州兵,道:“这凉州兵中还有一员良将,虽然年轻,却治兵严谨,有周亚夫之风,此番必要得之。”
他说的便是徐晃,徐晃在杨奉手下,而杨奉则在李傕手下,张辽对他可是念叨很久了,此番关中之战,定要将此人招来,总不能便宜了曹操。
驰道之上,贾诩、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带兵西行,坐在马上的他们都看到了北面两三里外观望的张辽兵马,贾诩视若无睹,李傕、郭汜却是面色难看,如此距离他们看不清张辽的面孔,却知道就是他。
郭汜大声道:“莫不如我等先去杀了张辽,再攻长安。”
李傕眼神闪烁了下,转头看向贾诩:“贾中郎以为如何?”
贾诩神情自若的道:“张文远拥有精兵数万,掌控左冯翊与河东郡,不易图之,若是此时与他交恶,长安必然会派兵夹攻我等,我等可真谓死无葬身之地了。”
李傕皱了皱眉头,郭汜大声道:“某知贾中郎与张辽交好,只是我等不攻他,若是他进攻我等却怎办?”
贾诩摇头道:“朝廷赦并州,独不赦张文远,将我等与张文远打作一党,他进攻我等何益?”
樊稠与张辽交好,忙道:“长安战机不可失,我等先攻入长安,杀了王允才是正理。”
张济与张辽也没有恩怨,在一旁开口道:“贾中郎与樊校尉所言甚是,此番西去长安,昼夜兼程,却不可坏在此处。”
李傕和郭汜又看了一眼张辽那边,总有些不甘,但就在这时,前方突然有快马来报:徐荣与杨定带兵从长安杀来。
贾诩依旧是面色镇定,李傕、郭汜等人却是不由一惊,李傕忙道:“准备迎战。”
他们虽然向来排斥徐荣,但却都知道徐荣的统兵能力,能以外系将领担任中郎将,位在他们之上,绝非等闲。至于杨定,他们反倒不在意了。一来此人是个庸才,二来杨定是凉州人,虽然自恃出身凉州大家,向来睚眦必报,名声不好,但总算与他们是一道的。
第四百一十章 长安乱(三)()
新丰县,位于长安之东,距离长安已经近在咫尺。
王允派徐荣与杨定带兵前来阻击凉州兵,但二人所带兵马总共也不过三千,如何能阻拦十万大军,基本就是来送死的。
驰道之上,两军对阵,徐荣和杨定目视对面的贾诩、李傕、郭汜、樊稠和张济等人,神情复杂,他们的头领董卓死的太突然,曾经的同袍而今处于敌对立场,一时之间不知该战还是不战。
“整修兄。”李傕大声道:“董公当初待汝不薄,何期反投靠了杀主之人王允老贼,与我等刀剑相向?不若与我等一道合兵,共打长安,为董公报仇!”
杨定看了一眼徐荣,面色变幻不定。
郭汜看到杨定犹豫,不耐烦的道:“杨整修,犹豫什么,朝廷不赦我等,我等唯有反抗,待杀了王允,我等掌控朝廷,共图富贵,岂不比为人做狗强?”
他说罢,不待杨定反驳,就看向他身后的凉州兵,大声道:“都是凉州儿郎,岂可自相残杀,还不速速回头,与我等共讨长安,若再犹豫,我等十万大军压过,顷刻将汝等凉州叛贼踏为齑粉!”
杨定身后凉州兵闻言,纷纷附和起来。与此同时,徐荣身后的凉州兵也骚动起来。
徐荣面色难看,他知道这一战不用打了,他本是辽东人,手下大多都是凉州兵,自己的嫡系不过百人,何能与这十万凉州兵火拼。
这时,杨定下定了决心,朝李傕郭汜等人抱了抱拳,示意听从。
李傕看向徐荣,声音微显阴柔:“徐中郎以为如何?”
徐荣不语,他与李傕、郭汜等人根本不是一道,当初是董卓提拔他于行伍,但董卓最后也对他们这些外系将领极为防范,他一个中郎将所领兵马还不如凉州一个校尉,而李傕、郭汜等人比之董卓又是天壤之差,他如今便是投了李傕、郭汜,难道能有什么好下场?反倒落个恶名而已。
李傕看到徐荣竟然犹豫,脸色登时一冷,郭汜已经大声道:“稚然,要此人作甚,他本不是我凉州人,又背叛董公,听命王允老贼,岂能与我等一心?杀了便是!”
徐荣面色也冷厉下来,扫了一眼身后两千士兵,高举手中长矛,沉喝道:“杀!”
他的统兵能力强于李傕与郭汜等人,虽然部下大多是凉州人,但随着他一声令下,那些凉州兵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过他们的战马都被朝廷收走,如今步战,威力差了何止一筹,更是无法逃走。
不过徐荣的进攻太突然,而且直攻李傕与郭汜,李傕、郭汜不由一惊,转眼却已损失数十人,二人不由大怒,挥动手中兵器,厉声喝道:“杀!”
两支完全不对称的兵马撞在了一起。
徐荣的兵马自成阵势,虽然很快被围起来,但毫无乱势,接战之后,反而是李傕、郭汜这边损失不小。
但他们毕竟兵马众多,李傕怒喝道:“猛攻,再调弓箭手来!”
郭汜跟是带着兵马冲在最前面,此人是马贼出身,颇有勇力,与徐荣接战,一时难分胜负,而徐荣手下那些士兵却渐渐落了下风,他们毕竟人数太少,寡不敌众,何况大多还是凉州人,纵然有徐荣的威慑,但生死关头,他们有人开始选择投降。
随着一个人投降,转眼就是一大片凉州人投降,只余下大约五百人还在苦战,却都是忠于徐荣,愿意与他一道赴死的。
郭汜极为凶猛,他身侧更有数个勇士协助,徐荣的长处本就不是斗将,一时间竟落了下风,他一颗心越来越沉,恐怕自己今日要死在这里了。
可惜自己一身本事,终是未能遇到明主,而今连个后人也没留下,实在不甘。
徐荣心中暗叹,手下却是没有丝毫留情,与郭汜死命拼杀,若是能杀了郭汜,也算值得。只是郭汜的武艺毕竟在他之上,加上有亲卫相助,他难以取下,反而受了伤。
那边李傕虽然也颇有武力,但却没有进攻,而是等着弓箭手过来,将徐荣连同他的数百死忠一并射杀,再奔长安。
郭汜与徐荣激烈厮杀,神情狰狞,大笑道:“哈哈!徐荣,非我凉州,其心必异,汝该当死于此处,他日更有张辽陪汝。”
不想他话音刚落,不远处就有一个声音大喝:“徐兄,张辽来也!”
徐荣听到这个声音,登时身躯一震,余光看去,却见一支大约五千人的兵马冲来,已经不过数百步,为首的却不是张辽又是谁!
绝境逢生,冷酷如他脸上也不禁露出狂喜之色,手中长矛立时更是凌厉了几分。
李傕、郭汜等人听到这个声音却是脸色大变,李傕厉喝道:“截住张辽!”
他的侄子李暹与李利立时领命而出,李暹正是曾被张辽在西园断过手指的那个,此次他仗着叔父李傕的名头,与兄弟李利收拢了八千多乱兵,正是雄心勃勃之时,此时看到仇人张辽,更是恨上心来,目若喷火,毫不犹豫冲杀过去。
“弓箭手,射杀张辽!”李傕又命刚赶过来的五百多弓箭手转攻张辽。
不想张辽的动作更快,他的队伍中就有一千弓箭兵,由曾任射声校尉的荀棐指挥,荀棐早已注意到李傕调来的弓箭手,先发制人,命一千弓箭兵朝着那刚过来的五百弓箭手抛射。
李傕手下五百弓箭手还在搭箭,就不防一波箭雨过来,登时倒下一片,散乱起来。
李暹和李利带着兵马冲向弓箭手,却见有大约一千的盾兵和长枪兵挡在了弓箭手之前,而后弓箭手又是一波箭雨射过来,这次射的却是冲过去的李暹和李利,惊得二人慌忙躲避。
李傕面色难看,而张辽却与典韦二人带着一千多士兵猛冲入围攻徐荣的凉州兵之中,二人分明就是两个杀神,所带又俱是最精锐的猛虎士,如同一头猛虎将长龙拦腰截断,围攻徐荣的凉州兵被两面夹击,慌忙逃窜。
徐荣与五百手下不由大振,朝张辽这边冲来。
郭汜大吼着想要杀徐荣,侧里却是一个大汉冲过来,手中两杆青龙戟,一支凶猛劈砍,一支直刺郭汜咽喉,正是典韦。
郭汜同样用的是大戟,看到两支青龙戟来势凶猛,不敢怠慢,当即放弃了徐荣,来架典韦。
兵器甫一交接,郭汜便连退了四五步,从青龙戟上传来的力量令他的大戟几乎脱手。
郭汜不由大骇,几乎同时,张辽一杆长槊已经连刺五六刺,将郭汜身边最凶猛的几个亲卫全部刺死。
郭汜不由大骇,急忙回奔,而这时,徐荣与一众手下已经得救。
“人已救到,撤退!”张辽一声令下,典韦放弃了追赶郭汜,带着猛虎士迅速撤退,而弓箭手和长枪兵则进行掩护,也不惧骑兵追赶。
这正是他们先前定下的策略,一击得手,迅速撤退,当此之时,绝不恋战。
“杀了他们!”郭汜眼睛冒火,便要领兵杀过去。
张辽的长笑声传来:“老李、老郭,此番我是专门来救人的,不便纠缠,就此罢了吧,否则要一战,我四万兵马在侧,没有十数日,难分胜负。”
李傕脸色一僵,极为难看,听到张辽在附近竟然有四万兵马,他一时犹豫不决。
而一直在一旁保持沉默的贾诩、樊稠和张济三人这时纷纷劝道:“当以大事为重。”
郭汜看着离去的张辽,怒道:“难道就看着那张辽离开不成?焉知他会不会再来偷袭我等!”
贾诩沉吟道:“张文远岂有四万兵马,料不过两万,对我等并无太大威胁,如今距离长安已不过数十里,我等不可迁延,当速速前去,免生意外,至于张文远,可留一部人马在后防范便是。”
李傕和郭汜本以为贾诩会偏向张辽,没想到贾诩居然也是采取了防范张辽的手段,登时松了口气,道:“却不知要留下谁,领多少兵马?”
贾诩眼神低垂,道:“李校尉手下有归附的白波杨奉,非是凉州人,可令他带本部兵马留下,张文远在河东大肆剿杀白波,此人必然仇视他,也不虞他怠慢。”
李傕闻言,眼睛一亮,道:“此计可行。”
杨奉虽然投靠他,但毕竟不是凉州人,忠心难以确保,若是留下他对付与白波有仇的张辽,倒是非常合适。
不到绝处,不知生命之贵,张辽这边救出徐荣,退到渭水之畔,徐荣绝处逢生,与手下五百将士对张辽很是感激,徐荣这个大汉连连向张辽作礼道谢。
张辽大笑道:“徐兄月前也曾救我,汝与我之间又何必客气,却不知徐荣今后可愿与我一道,共谋大业。”
徐荣闻言,面容肃然,朝张辽长拜道:“主公在上,徐荣愿为效命!”
他是辽东人,很是直爽,刚才不愿意跟随李傕和郭汜,就是不言,此时愿意跟随张辽,就绝不犹豫。
他对张辽也算很了解了,在董卓麾下外系将领中,张辽是混得最好的一个,又有赫赫战功,令他们都极为佩服,是以他为张辽效命,心中并无丝毫委屈。毕竟张辽早已不是当初的司马了,而是先后担任过郡守、执金吾和司隶校尉,曾与九卿同列之人。
第四百一十一章 长安乱(四)()
李傕、郭汜等人率着凉州人西进长安后,他们身后的京兆尹诸县又涌起了一股迁徙热潮。
在亲眼看到数不尽的凉州人入关中,这些百姓再也没有了侥幸之心,纷纷带着家小与粮米,涌向左冯翊,张辽手下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