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不能复生,他只能给王斌一个亲手报仇的机会。
……
长安东市,无数百姓拥挤着看着游街示众而来的囚车。
囚车中正是丁宫,还有数个从犯。
沿途有司隶一路将丁宫恶性昭示于众,无数百姓对这个歌舞坊血案幕后凶手指骂,有受害者更是冲上来殴打。
张辽没有阻止,毕竟血案太大,而且很多百姓还以为是他做的,所以他要带着丁宫这个真正的凶手游遍长安城,一来平众怒,安人心,二来也是为了洗清自己的名声。
从上午出发,待游遍长安城,已是午后,在东市处决。
时辰将近,刑场之上,王斌持刀,张辽在一旁,围观众人一片寂静。
看着将近奄奄一息的丁宫,他摇了摇头:“堂堂大臣,也曾为三公,却如此害人害己,何苦来哉!”
“赫赫……”丁宫喉咙里发出嘶哑的声音:“张辽……纵然汝假仁假义救吾家眷族人,吾却不会放过汝,吾计已出,汝迟早身死,赫赫……汝当悔恨莫及!”
丁宫的声音不小,围观众人都听到了,感受着这恶徒对张辽的切齿怨恨,无不一惊。
王斌怒斥道:“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想此贼如此执迷不悟!”
张辽却是淡淡的道:“后悔?汝想多了,汝算不算计我,与我救不救汝家眷无干。”
他看向王斌:“国舅,动手罢,可要我助你一力?”
王斌摇摇头:“我要亲自动手!”
他说罢,一咬牙,眼睛一闭,手中刀挥出。
咔嚓。
刀砍进了丁宫脖子一般,被卡住了,丁宫一时难死,面色扭曲,吓得一众围观百姓惊呼闭目。
鲜血激射了王斌一脸,王斌手脚发软,再也砍不进去,也拔不出刀。
张辽见状,一把抢过刀,一挥而过,丁宫人头落地。
张辽又朝其他监斩司隶喝道:“速速行刑!”
随着几把大刀落下,丁宫的几个走狗也人头落地。
张辽环顾围观的众百姓,肃声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令恶徒伏法,使良善安居,此司隶之职也黜恶扬善,望诸位与我共勉之!”
众百姓看着张辽正气凛然的模样,无不心折,大声附和。
张辽心中却在想着,从这丁宫的遗言里可知,他分明还有算计,却是什么?
第三百八十八章 皇甫郦的求助()
晌午,正是用餐之时,长安城,董璜的中军校尉府中,董璜与夫人黄氏正在就餐,一旁陪着两个婢女。
用餐之间,董璜时不时看向黄氏,倒令黄氏有些羞涩,说来黄氏姿色也不差,但因略显保守,拙于言辞,平日并不得董璜喜爱,如今突然得夫君频频注目,黄氏心中大是欢喜。
黄氏虽然不问外事,但也知道夫君这多半年来一切并不顺畅,如今看到夫君似有回心之意,便只想着饭后好生劝慰他一番。
“小君,饭菜怎样?”董璜突然问了一句,声音温和。
食不言寝不语,黄氏不想夫君突然询问,下意识的应道:“好,很好的。”突然又察觉到丈夫今天好像没怎么吃,当即问道:“良人怎么……”
只是话未说完,就感到腹中一阵绞痛,不由眉头紧蹙,闷哼一声。
随即剧痛陡然转烈,犹如刀绞,她痛的一下子屈下身子,捂住了腹部,脸色也变得。
“夫人。”一旁两个婢女见状大惊,急忙去扶黄氏。
“小君!”董璜眼神闪烁了下,低呼一声,也急忙作势起身去扶妻子。
“良……良……”黄氏气促的喘着气,面颊痛苦的抽搐着,转眼之间,她脸色黑青,瞳孔扩散,口鼻渗出了血,她想要伸手去拉丈夫的手,却突然看到丈夫眼里怪异的神色,脑海里只闪过刚才丈夫那句关心的询问,还有今日奇怪的举止,似乎明白了什么,眼里透出迷惘,嘴唇艰难的动着:“良……人……”
唤出这一声,她仿佛用尽了最后的力气,伸出来的手蓦然垂了下去,整个人倒在席上,轻轻的呼着气,眼神也不再看丈夫,却依旧透着迷惘,还有那么一丝释然和解脱。
“小君!”董璜大喝一声:“来人,有人下毒,速速叫医师!”
外面董六听到里面动静,也急忙进来,看到主母倒在地上,不由大惊,又看公子董璜,却是面色狰狞。
府上就有医师,但等到医师赶来时,黄氏已经彻底断了气,经医师诊断,确认是有人在食物中下毒,而且是极为剧烈的毒。
董璜二话不说,拔出长剑,将方才陪同用餐的两个侍女刺死,又厉喝一声:“将府中庖厨全部杀了,一个不留!”
董六看到公子发狂,慌忙应了一声,就要出去。
董璜神色复杂的看了一眼倒在地上气绝身亡的发妻,看着董六的背影,缓缓道:“准备后事,将夫人厚葬。还有,唤李良来后园见我。”
“喏!”董六急忙回身又应了声,转身而出。
须臾,董璜来到后园,后园中早有一人,正是董璜让董六唤来的门客李良。
“公子。”李良看到董璜,恭敬的行了一礼。
董璜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夫人死了。”
李良眼神收缩了下,却赞道:“为人所不能为,公子真做大事之人也。夫人一思死,公子便能求娶蔡琰而谋诛张辽,既得佳人,又除大患,何其英明也!”
董璜点了点头,突然问道:“李良,汝是丁宫派来的吧?”
“啊?”李良不由神色一惊,忙道:“公子何出此言?属下听不懂。”
铿!
一道寒光闪过,董璜拔出腰间长剑,直接刺进了李良的胸膛。
“呃……公子……”
看着李良不敢置信的神色,董璜面无表情的道:“我本就知道汝是别人派来的,只是丁宫伏法,我才知道那个幕后黑手是丁宫。丁宫做不了的事,我来做,但你到了该死的时候了,陪他去吧,也为本公子夫人陪葬。”
“好一个董璜……我早该走的……”李良脸上露出悔意,气绝身亡。
董璜拔出长剑,面无表情的擦拭着剑上的鲜血,看向南面:“张辽,汝一个并州子,如何竟敢奴大欺主,压到本公子的头上……夺美之恨,弩箭之胁,拳脚之痛,恶言之辱,本公子从未或忘!”
……
司隶校尉府中,一片欢喜,只因今日是“腊赐”之日。腊赐者,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赏赐钱物,以备过年之需。两汉以来就有天子岁末对朝臣腊赐的定例,依照官员等级的不同,“腊赐”的数量多寡不一。大将军、三公待遇最优,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进、候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三万,侍中、将、大夫各二万,千石、六百石各六千,虎贲、羽林郎三千。
张辽虽然是司隶校尉,名义上属校尉级别,但地位却在九卿之上,因此他的腊赐发放是按照九卿的待遇来的,是十万钱。
只是又因董卓铸小钱,搞的关中物价飞涨,原本一二百多钱一石粮食,如今却飞涨成万钱一石,上涨了足有百倍。
所以今年的腊赐是折合成一半钱、一半粮米发放的,否则十万钱原本能买近千石粮食,如今也就只够买十石粮食而已。
张辽的俸禄被扣,但腊赐属于福利,却不在被扣之列,因而他得了五百石粮食和五万金钱。
对于这些金钱和粮食,他全部交给了荀攸处理,自己留了一些,给蔡府送了一些,给荀棐府上送了一些,其余的三成分给了执金吾衙署的缇骑和持戟,七成发放给了手下属吏和司隶,令手下之人无不欢喜。
物价飞涨,使属吏和士兵的俸禄也廉价起来,一石粮三四十斤,张辽发的这些粮米,足以让他们过一个好年。
正在分粮之时,陆续有几个人到了,又过来一些牛车,载满了粮米,张辽一问,才知是大司农周忠、京兆尹司马防、五官中郎将伏完、尚书仆射士孙瑞几个交好的官员派人送来的,却是知道他被扣了薪俸,又听说他将腊赐都分给了手下,因此送些粮米与他。
这是岁末的礼尚往来,倒也正常。
不多时李儒和田仪也来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官员是亲子送粮米来的,却是奉车都尉刘璋,益州牧刘焉之子。
刘焉是灵帝在世时任命的四个州牧之一,不过他出任益州牧之时只带了长子刘瑁入蜀,其余三子刘范、刘诞、刘璋都留在朝中,西迁之时,三兄弟也到了长安。
其中又数年幼的刘璋性格最是懦弱,常被别人欺负,张辽曾遇到过一次,帮了他一把,又闻言劝过。从那以后,刘璋就自以张辽为靠山,常来拜访张辽。张辽也乐得指点他一二,一来二去倒是熟络了不少。
刘璋的奉车都尉虽然是闲职,但官秩却与张辽等,因而腊赐丰厚,给张辽送来了不少,张辽又分给了部下。
李儒和田仪见状,无不暗赞张辽慷慨大气,曾几何时,董卓也是如此,每次获得了战利品都会分给众将士,自己分毫不留,故而得到将士爱戴。但如今的董卓早已不是当年,单只郿坞中就堆积了数不尽的金钱珠玉和粮米。
如此情形,李儒和田仪也不由暗自感慨。
张辽在院中设了酒,正与李儒、田仪和刘璋几人说着话,突然见执金吾丞皇甫郦匆匆而来,神色焦虑,看到李儒和田仪众人都在,不由欲言又止。
张辽见状,哪还不知道他有急事,又不便被众人知晓,当即带着他来到了内堂。
不想一到内堂,皇甫郦就伏拜在地:“还请府君相助。”
张辽急忙扶起他,沉声道:“皇甫兄,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说无妨,我定当全力以赴!”
皇甫郦急声道:“太师不知受何人蛊惑,要强娶郦的叔祖母,郦素知叔祖母外和内刚,定然不会屈从,必会见害,郦知府君深得太师信重,还请为郦劝阻一二。”
“太师要强娶令叔祖母?”张辽不由色变,董卓这是抽什么风?
他对皇甫郦的家世略知一二,皇甫郦口中的叔祖母,乃是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的遗孀马氏,同样也是皇甫嵩的婶母。
先不说马氏是扶风马氏之人,单说马氏的夫君,故护羌校尉皇甫规,在凉州可是声名卓著,威望极高,远不是董卓、皇甫嵩这些后辈能比的。
皇甫规历任中郎将、度辽将军、胡强校尉,在对羌作战中功勋卓著,只是不同于段颎赶尽杀绝的做法,皇甫规倾向于军事威慑和政治招抚,延熹年间曾持节监关西兵,击破零吾、东羌,收降羌人十万众,又诛免欺压羌人的汉族官吏,廓清地方吏治,将降伏的羌人部落迁徙到关内,让他们由游牧生活转为耕农生活,效果显著,令边境安定近十年。
因皇甫规字威明,所以与张奂张然明、段颎段纪明被人合称“凉州三明”,而且皇甫规在学术上也颇有成就,“君舟民水”的说法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
而马氏是皇甫规的第二任妻子,可谓才貌双全,擅长文章与草书,曾经常替皇甫规写来往书牍,声名远播。
而今董卓要强娶马氏,出发点是什么?拉拢皇甫氏和扶风马氏,获得关中世家支持?
这似乎不可能,只要有点脑子就知道,以这种方式只会得罪扶风马氏和安定皇甫氏。
或者说要打击皇甫嵩?皇甫嵩是董卓的旧上司,过去一直压在董卓头上,在董卓眼里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和高富帅的代表,而董卓当政后,或者是出于嫉妒心理吧,一朝得志,也一直不遗余力打击皇甫嵩。
但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如今的董卓权势早已远远超过皇甫嵩,任命皇甫嵩的御史中丞也形同虚设,完全没必要打击皇甫嵩了。
如今说来,董卓此举根本没有政治出发点或其他想法,就是单纯好色!
要知道皇甫规与马氏是老夫少妻,皇甫规去世时马氏尚且年轻,如今也不过四十岁,正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董卓年轻时又曾在皇甫规手下当小吏,马氏说来还算董卓曾经的主母,难怪年过半百的董卓如今还觊觎不已。
皇甫郦看到张辽不语,陷入沉思,还以为他心有顾忌,脸上不由露出失望之色,叹了口气。
张辽听到皇甫郦叹气,回过神来,看到他沮丧的神情,沉声问道:“皇甫中丞可知此事?”
皇甫郦长叹道:“叔父知道又如何,他素来被太师忌惮,他若出头,必会殃及皇甫氏满门,他心中是最痛苦的,将自己关在内堂,已经有一日不曾出来。”
张辽点了点头,道:“事情紧急,明日我便赶赴郿坞。”
扑通!
皇甫郦跪倒在地,朝张辽连磕了三个响头,泣道:“郦何尝不知此事凶险,府君恩义,无论成否,我皇甫氏与马氏感激不尽!”
他知道,董卓此次是下聘迎娶,而不是纳妾,这般隆重,要劝阻他确实是很凶险。
张辽一把扶起他,沉声道:“皇甫兄这是作甚,你我如同兄弟,令叔祖母亦是张辽长辈,岂能坐视不救。”
皇甫郦眼睛通红,哽咽难言,又长长一拜。
第三百八十九章 郿坞()
第二天一早,张辽便带着皇甫郦、赵云、史阿、左慈和二十个亲卫快马出城,一路向西,古采英留在了长安城教导新收的两个弟子。
张辽带的这几个人中,除了皇甫郦,都是高手,随行的二十个亲卫也个个都是精锐,从长安猛虎营带来的嫡系,曾根据各自的资质习练禽兽拳,无论忠心还是战斗力都是上等,可比寻常战将。
皇甫氏的家眷住在右扶风槐里县,在长安与郿坞中间,所以他们在中途先去了槐里。
到了槐里,却看到皇甫氏门前竟然有軿辎百乘,钱帛难计,马二十匹,奴婢数十人,而这些赫然都是董卓先送过来的聘礼,而且吹笙鼓乐,声势搞的极大,沿途二百里,几乎整个右扶风都知道了董卓下聘求亲之事。
看到这一幕,张辽不由神色凝重,从这些聘礼他可以看出董卓对此次下聘求亲的重视程度,绝非寻常,要阻拦他,难度非常之大。
更令他忧心的是,马氏果然不同意嫁给董卓,更在一早就身穿缌麻轻丧之服,乘车前去郿坞请董卓退亲。
这马氏如此不畏强权,正如皇甫郦所说是外和内刚,恐怕到了郿坞就很难回来了,甚至有性命之忧。
皇甫郦是自己的手下,在执金吾衙署很是支持自己,如今他家人有难,张辽岂能无视,他已应承了皇甫郦,便要竭尽全力。
何况这件事确实也是董卓一个昏招,得罪了关中世家,必然加速他的灭亡。
情势紧急,他二话不说,带着皇甫郦数人快马疾奔郿坞。
郿坞位于右扶风郿县,距离长安大约三四百里,距离槐里则有近二百里。董卓修建郿坞时,连带着修复了从郿坞到长安城的三四百里古驰道,驰道是土石夯成,开阔平整,可供十多辆车并行,沿途还有传舍驿站,来往极为方便。
张辽他们早带好了干粮和水,沿途没有休息,一路向西,马蹄急促如雷。
董卓的封地郿县,郿坞,高达六七丈的门楼与坞墙,四面角楼箭塔,几乎与长安城的坚固防御一般无二,虽然没有长安城那么大,但也不小,董卓当初发动十多万人修建,可称当世第一坞,号曰“万岁坞”,方圆数里,规模比的上一个大县城了,坞中内盖宫室,广聚珍宝,积谷为二十年储,又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