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二年六月,一支上万人兵马穿过冀州赵国,进入常山国境内,领兵的正是“冀州牧”袁基。
常山相孙瑾先前曾受到韩馥将冀州牧让与袁基之事,更奉命调拨了百万石粮草,自然知道袁基,至于后来袁绍又做了冀州牧的消息还没传到这里,或者说一路都被截拦了。
是以孙瑾看到冀州牧袁基前来,虽然有些诧异,却没什么过激的行为,接待了他,袁基以防御公孙瓒为名,在常山、中山和巨鹿交界之处的真定县东面暂时驻扎了下来。
根本不需要孙瑾费心,很快有中山甄氏、苏双、张世平等边地大豪商为他打点粮草供应与扎营之事,再加上袁基的万数兵马军纪严明,操练有度,不扰乱百姓,与边郡的其他军队全然不同,倒让孙瑾颇是诧异,又不由松了口气。
六月天已颇是炎热,此时的真定县城南的一处宅院中,不时发出铿锵铮鸣之声。
一杆丈二银色长枪犹如蛟龙出海,翻起枪花朵朵,枪尖寒星点点,笼罩了数尺方圆,仿佛无处不刺。
持枪的是一个青衣男子,身长八尺,猿臂蜂腰,一张方脸,天庭饱满,浓眉大眼,和善中带着几分威仪,颇有燕赵豪杰的风采。
与长枪交击的是一柄七尺长刀,柄三尺,刃四尺,背有钩镰,正是张辽的钩镰刀,持刀的自然正是张辽。
枪势凌厉,刀势开阔,一枪一刀犹如狂风暴雨,看得一旁的几人险些喘不过气来,院中已有数杆木桩被削断,刺裂,木屑飞扬。
许久,一刀一枪铿然交击,方才停了下来。
张辽收了钩镰长刀,哈哈大笑道:“子龙兄的武艺果真名不虚传,实属当世顶尖,这一战实在畅快,不过再战下去,小弟怕是要手脚发麻了,弃刀认输了。”
那青衣男子也收了长枪,他双目神光清正湛然,露出敬佩之色,抱拳恳声道:“文远兄过誉了,文远兄的武艺亦是云生平仅见。”
此人赫然正是赵云!(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 变故()
张辽又是一声大笑:“哈哈,咱俩就不必自夸了,虽然都是英雄,却也不能骄傲。”
赵云被张辽这话说的也不由莞尔,道:“文远兄,何不再去小酌一番,家兄已备好了饭菜。”
一旁赵云的兄长忙道:“正是,正是,难得有英雄与吾弟性情相投,却不能认生了。”
“也罢,那小弟今天便厚着脸皮再蹭一顿,却只怕日日大吃大喝,吃垮了子龙兄。”张辽咧嘴而笑。
赵云不由失笑,连连摇头。不过张辽已经来过数日,与他多次交谈,他早习惯了张辽的谐趣言语,倒是大感亲近。
树上的知了不住的鸣叫着,二人置了酒菜,就在院中数下对饮畅谈起来。
“子龙兄,”张辽举起酒杯:“如何,可曾想好?”
他在滏口陉大败张燕后,花了半个月时间,收降了张燕麾下十二万兵马和四十万家眷,之后整编了三万士兵,其余的全部发去屯田,交给了典韦、郭嘉和沮授整编兵马,审配和荀谌则打理屯田之事。而他自己则带着袁基与张燕、高览赶到了这常山国,一个首要目标就是招揽赵云。
他让袁基带兵驻扎在外,自己先带着几个亲卫登门拜访赵云,一上门就向赵云挑明了身份,也数次提到过自己的志向,邀赵云共图大业,只是赵云还有些犹豫。
此时张辽再次问起,看赵云还有些迟疑,当即大声道:“子龙兄,如今世道日乱,汝练得这一身本领,正当投军从戎,大展身手,抗击异族,守护百姓安定,此方是大丈夫所为。”
赵云沉吟道:“只是前些日子郡国张从事曾邀我带领军中义从去投蓟候公孙瓒……”
张辽摇摇头,道:“公孙瓒痛击鲜卑,确实畅快,然而他恃武横行,不恤百姓,手下皆是武夫,个个跋扈,又与刘幽州生了嫌隙,岂能长久,子龙兄大才,若随了他,不但屈才,也未必会得重用,大好年华岂能蹉跎!”
看赵云凝眉沉思,张辽当即拉着他的手道:“男子汉大丈夫,当做便做,何必迟疑!吾知子龙兄素来不欺弱小,爱护百姓,正与小弟志同道合,子龙兄若不信小弟的话,可随我到河东一看,若是不愿意留下,再回来不迟!”
赵云看到张辽言辞恳切,终于点了点头,做了决定,躬身一礼:“如此,云便随张使君效命。”
“哈哈。”张辽乐得合不拢嘴了,一把将他扶起:“莫喊什么张使君,但叫我文远便是。”
他此时心中极为喜悦,放眼三国,赵云绝对是顶尖之属的人才,甚至比之吕布更强,他武力比吕布差些,但忠心与缜密却胜了百倍,是难得的全面型人才,智勇兼备,忠义两全,颇有大局观,在执行命令方面更是从来不打折扣。
历史上刘备一直用赵云作为中护军,统领禁卫,而不是关羽和张飞,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赵云既忠心不二,又处事缜密沉稳,其他人均有所不如。
听到张辽欢喜的言语,赵云却正色道:“云若在山野,自能与使君兄弟相称,而今追随使君麾下,礼却不可废!”
张辽看到赵云认真的神情,点了点头,道:“便依子龙所言,公事依礼而行,私下我们还是兄弟。”
赵云又道:“只是张从事这边,云恐要……”
张辽摆摆手:“无妨,冀州牧在此,也不允许常山国私自调兵投靠公孙瓒。”
赵云这才想起,张辽与冀州牧袁基颇有关联,当即便不再多说。
张辽却沉声道:“从今日起,子龙便担任我军中司马,为骁骑营副统领!”
“喏!”赵云躬身领命。
从一介白身陡然变成官秩千石的司马,一旁赵云的兄长脸上露出欢喜之色,赵云的神情却依旧镇定,没有大喜,反而是有了几分凝重。
张辽心中很是满意,神色凝重,才说明赵云在思索着胜任司马之事,想的是职责,而不是那种只为了升官便高兴不已的浅薄之人,这就是赵云的品质了。
他如今手下就缺一个骑兵统领,早在上党之时便谋划着将赵云招揽过来了,如今心愿得偿,自然颇是高兴。
如此一来,有赵云这位猛将统领骑兵,骑兵的作用一旦发挥出来,与典韦的猛虎营和鬼面军配合,战斗力几乎会翻倍!若是真训练成了,二人配合,他日谁能抵挡,怕是吕布的狼骑兵也不成!
何况还有远在颍川的高顺,加上张郃,还有刚投靠的张燕,默默一算,自己手下的实力还真不小了。
随后张辽给赵云解释着骁骑营的情况,听到骁骑营竟然有将近五千骑兵,赵云不由吃惊,神色更加凝重。
张辽看到赵云凝重的神情,笑道:“要抵御异族,骑兵必然是主力,将来骁骑营满编要数万,镇守北疆,驰战西凉,却不能差了。”
赵云默然点了点头,眼里露出坚定和振奋之色,沉吟了下,又问道:“不知骁骑营统领是哪位将军?云既为司马,却要先行拜见。”
张辽指着自己哈哈大笑:“先前已拜过,却不必再拜,骁骑营一向由我亲自统领,如今便交给子龙了。”
赵云一惊,脸上不由露出感动的神情,他没想到张辽居然让他做了自己的副将,如此一来,名为副将,实则就是骁骑营的主将了。
他一介白身,初次投靠,便被张辽委以如此重职,心中岂能不感激。
一旁他的兄长更是神情激动,他们赵氏本是汉初南越王赵佗同宗,历经四百年,家道衰落,与寻常百姓无异,而今自己的兄弟却能任此重职,那赵家他日必定能兴起了。
张辽看着赵云感动的神情,呵呵笑道:“子龙,不知常山还有何人才可以引荐?”
赵云闻言,神情一动,道:“末将有一挚友,颇通律法,或许使君能用上。”
张辽当即道:“如此甚好,吾前番军中正缺一军正,监管军纪!”
赵云脸上也露出喜色。
初平二年七月,张辽留高览领五千兵马镇守常山国,而他则带着袁基、赵云,领五千兵马自井陉西进,进入太原。
与此同时,整编了兵马的典韦从上党出兵,与张辽两路齐进,攻打太原。
太原郡对这突如其来的兵马全无防备,加上张辽早派暗影与数百猛虎士混入太原晋阳城,是以太原不过一日而下。
攻下太原后,张辽还没喘口气,突然从河东传来消息,董卓要召他入长安。
于此同时,从颍川传来另一个消息,袁术与孙坚合兵攻打阳翟,阳翟被破,高顺带着唐家退入山中,袁术与孙坚却仍是穷追不舍。(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长安秋()
八月中,已是秋分,天气微凉,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落下,原本凄切鸣叫的寒蝉也住了口,在这秋风秋雨的寒意中静伏无声。
长安城,北阙甲第,蔡府后花园中,一袭月白衣裳的蔡琰怔怔的看着秋雨中那一簇簇金黄绽放的秋菊,人比黄花瘦,如今的她又消减了许多。
每当下雨之时,她就会来到这里发怔,寒雨中,她仿佛又看到了那个高大的身影,那个熟悉的笑容,那个清朗的声音。
但一切终究还是化为虚有,仍是那一簇簇秋菊在雨中摇曳。
“文……”蔡琰唇间轻轻呢喃着,幽幽叹了口气:“如果不是西迁路上那一次相逢,或许侬不会那么痛苦,可是,如果没有那次相逢,侬或许永远不会遇到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吧……”
时下风俗,女子及笄而嫁,而她已经十七岁了,算是老姑娘了。父亲多番催促,可是她心中只是不愿,她心中总有那么一份念想,纵然知道这是杳不可及的。
遇到了那个男子,再让她嫁给其他男子,她却是怎么都不愿意,宁可一直等下去,遥遥无期的等下去。
蔡琰明眸中透着愁思……此生不知还能不能再相见?
身后脚步声传来,一个声音叹道:“痴儿……”
正是蔡琰的父亲蔡邕,他脸上满是心疼和慈爱,对这个自幼便跟着他辗转奔波了十几年的女儿,蔡邕最是疼爱,超过了小女儿蔡璎和藏在老家的幼子。
“可恨的张辽!吾此番定不与他善罢甘休!”
蔡邕一想起罪魁祸首张辽,一个慈善儒雅的老头却恨得咬牙切齿。
蔡琰咬唇摇头道:“这是女儿的错,又怎能怪他?”
蔡邕咬牙切齿了片刻,终究是不忍让女儿这么消瘦下去,哼道:“张辽应该是要来长安了!”
“什么?”蔡琰娇躯一颤,蓦然抬头看着父亲,眼里露出惊喜和不敢置信的神色。
蔡邕看到女儿这般神情,长叹了口气,哼道:“据为父所知,此番他这个河东太守是被人弹劾,董太师是召他来问罪的,他怕是讨不得好!”
蔡琰轻摇螓首,俏脸上绽放出一抹许久未曾有过的嫣然:“他要么不来,但要来了,就定然有应对办法。”
蔡邕看到女儿露出笑容,心中不由欢喜,一张老脸却黑了下来,颇有几分吃味的感觉,这张辽就有这般大的魅力?他这次倒要看看。
一个已经娶妻的家伙竟然赶来招惹自己的女儿!他蔡邕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也绝不善罢甘休!
……
长安城,司隶校尉府中,司隶校尉刘嚣看着进来的亲信,沉声问道:“情况如何?可曾刺杀了那张辽?”
下首那人忙道:“禀校尉……一百个高手都没了?”
“什么!都没了?!”刘嚣神情一僵,脸色登时铁青,喝道:“据本校尉所知,张辽此番来关中不过二十骑,一百个高手,还是伏击,竟然全军覆没?!”
那人低头不语。
“真是奇耻大辱!”刘嚣忍不住大骂,脸上满是狰狞:“滚!”
那从事慌忙退出。
只留下刘嚣一人神色连连变化,低沉的声音在室内回荡:“本是要寻个理由将那竖子召回,途中暗杀了他,一劳永逸……如今暗杀失败,却要用第二个计策了,只要他留在长安,机会便有的是……哼!竖子,昔日汝为军将,司隶校尉监察不到,而今汝为官吏,却怎能逃得吾手!”
……
几乎同时,长安城另一处住宅中,董璜面无表情的看着董六:“全死了?”
“是……”董六也是紧紧低头。
董璜握紧了拳头,拳背青筋毕露,嘴里吐出两个字:“张辽!”
董六低头不语,那个谣言散发开来后,公子被太师几乎削去了所有权柄,若非董老夫人回护长孙,恐怕后果会更严重。自那以后,公子便低调了很多,除了这几个月又去蔡府外,其他地方几乎很少去了。
但他却知道,公子暗中养着不少门客,此次刺杀张辽,便派去了数十人,没想到皆是无功而返。
屋中静默如死,好一会,董璜的声音才传来:“用第二个计策吧,把张辽留在长安。”
……
位于未央宫一侧的太师府中,后院一间侧屋里传来阵阵喘息声,还有女子如泣如诉的宛转娇啼声。
良久,屋里静了下来,仿佛云消雨散,一个女子妩媚的声音传来:“好孩儿,可比太师厉害多了呢。”
啪!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出,伴随着一个低沉的笑声:“美人儿,早些回去吧,免得被义父发现了,你我二人都性命难保。”
那女子轻哼道:“你这义子做的好事,奴这身子软得走不动了,郎君抱奴回去吧。”
那个男子声音有几分急切:“外面人多眼杂,务要小心。”
“嗯哼。”那女子道:“也罢,郎君先离开吧,奴却要再躺一会儿,奴一个人,便是被发现了,却也不怕什么。”
很快,屋门打开一条缝,一杆方天画戟露了出来,随即是身形高大的吕布疾步而出,迅速走向一旁廊道。
……
太师府前院正堂中,董卓眯着眼睛靠在躺椅上,几个丫鬟在一旁小心的给他捶腿敲背,又有剥着水果,喂着蜜饯的。
今年二月,董卓回到长安后,由相国进位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无论名份还是实权,都可谓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了。
下面田仪、李儒、刘艾和杨定都在,却是在翻看着一些文书,还有一些佐吏。
须臾,半躺在那里的董卓睁开眼睛,哼道:“命令传到河东已经快一个月了吧,张文远还没来吗?一个月,他便是爬也爬过来了吧。”
下面一众人面面相觑,李儒和田仪眼里透过忧色,纵然如今的董卓越来越喜怒无常,但他们还听出来了,董卓对张辽很是不满,而且有了怀疑。
恰在这时,下面杨定开口道:“早就听闻张文远在河东肆意妄为,又与河内张杨勾结,此番多半是他不敢来了吧。”
董卓的脸色更加阴沉。
李儒忙道:“张文远曾拼死相救太师,志虑忠纯,与关东群贼更是仇深似海,此番迟迟不到,必有因由,且等他到了再说不迟。”
董卓脸上的阴沉却是丝毫不减。本来张辽曾拼死救过他,而且因为张辽酷似自己的儿子,故而他对张辽的忠心并不怀疑,但此番命令传到河东,已经一个月了,张辽还不来,他不由不心生怀疑。
“太师……”
杨定还要再说,突然外面一人来报:“河东太守张辽求见太师。”
李儒和田仪脸色不由一喜,杨定和一旁刘艾却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责难()
“文远!”堂外传来一个声音,却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