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这三点因素在,所以臣认为秋收之后出兵才是最为合适的,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看来李靖对于和突厥的这场战争确实很是重视,平常他在这朝堂之上可是基本上不开口,如今却是说了这么一大堆。
李二点了点头,李靖说的很有道理,如此看来这场战争确实是秋收之后再出兵比较合适,李二看了看其他的大臣,过了好一会儿都是没有人反对,当下李二说道:“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就依李卿所说,此次出兵的时候就定在秋收之后,不过,这段时间要派人紧盯着突厥那边的动向,一旦突厥人有什么动作,我们必须要早做应对。”
“臣等遵旨!”一众大臣都是应道。
李二想了一下,让这些大臣们都是先离开,出兵时机定下,也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了,制定作战策略的事情自然是不能拿到这里来讨论的,再说了,这是武将的职责,也不需要文官掺和进来。
不过李二却是把李靖留了下来,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李二看着李靖,说道:“李卿,现在这太极殿里没有旁人,朕希望李卿给朕交个底儿,此次对突厥的战争,李卿可有把握?”
李靖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如今还未开战,微臣也是不敢言胜言败,微臣只能说是尽力而为。”
李二并不满意李靖这么个模糊的回答,但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管怎么『逼』迫李靖都是不可能让他说出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的,想了想,李二说道:“好吧,有李卿此话在,那朕也就放心了,如今时候也不早了,李卿想必也是有些疲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李靖点了点头,离开了太极殿。
第三百九十八章 突厥事()
在大唐的紧急备战中,时间悄然地流逝,转眼之间,金秋之期已经是到来了。
自从经历了蝗灾,大唐的百姓们在苦苦期待中迎来了一个丰收的时节,本来之前的旱灾还让得他们担心粮食的收成受到影响,但是现在金黄『色』的麦田让得这些百姓终于是高声欢呼起来。
在热烈庆祝之后,百姓们也是迅速地收割着粮食,而在大唐皇帝的命令之下,一批批粮草也是从各个地方开始往北方集中,而将要出征的士兵们也是开始集结,将军们个个摩拳擦掌,大唐这头巨兽终于是准备向它的邻居『露』出锋利的爪牙了,而现在,大唐君臣还差的就是一个出兵的借口,而这个借口很快颉利可汗就会给他们送过来了。
东突厥,此时颉利可汗刚刚击败了他的侄子突利可汗,虽然有着唐军相助,但是颉利可汗占据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突利可汗能够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已经是和很不容易了,而且对于大唐来说,他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拖延东突厥的目的已经达成,大唐已经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所以在后来,实在是抵挡不住颉利可汗的大军的突利可汗,终于是选择了败逃,再打下去,恐怕他就要全军覆没了。
对于突利可汗的逃亡,颉利可汗自然是不打算放过他,斩草除根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而且在这广袤的草原之上,说不准就还有愿意支持自己那个侄子的人,到时候这些人汇聚过去,突利可汗恐怕就又要东山再起了。
颉利可汗并不想再和这个侄子打一场大战,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就把突利可汗给彻底消灭,所以颉利派了自己的一名心腹将军率军前去追杀败逃的突利可汗,务必要把突利可汗的脑袋带回来摆到颉利可汗的桌子上。
而打败了突利可汗,大可汗帐中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所以这些天突厥人也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大会,宰杀了大批的牛羊,数量庞大的篝火映得草原的夜晚亮如白昼。
然而,在庆祝之后,东突厥的情形却是不容乐观,与大唐的丰收相比,东突厥境内的景况却是颇为惨淡,牧草大量的缺失,使得突厥各部族的牲畜都是被饿死,再加上前些时间和薛延陀、回纥、突利可汗的战争,大量的物资被消耗,可是却是没有掠夺到相应的战利品,和薛延陀还有回纥的战争就不用说了,毕竟是东突厥这边输了,又怎么可能会有战利品,而和突利可汗的战争,等到突利可汗败逃的时候,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东西,都是在战争中消耗完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突厥人的牲畜根本不够,而且看情况今年的冬季会格外的寒冷,到时候又会有大批的牲畜被冻死,在牲畜极度缺乏的情况之下,这个冬天恐怕会有大量的牧民死去,而东突厥必然也会元气大伤。
作为大可汗,颉利可汗在知道自己的子民要面临这种惨淡之境的时候,自然是召集了那些个大贵族还有将军到金帐里商量应对之策。
金帐之中,燃烧着的火盆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让得大帐里显得格外温暖。主位之上,一个雄壮的身影大马金刀地坐在那里,虎目扫视之间,帐内站着的人都是扭开了头,不敢与之对视。此人就是东突厥现任大可汗,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而站在两侧的分别是东突厥里的大贵族和将军们,他们分成两批各自站在营帐的一边,等待着大可汗的训话。
颉利可汗先是把突厥现在的困境讲了一遍,然后说道:“你们都是突厥最重要的支柱,现在突厥面临着如此困境,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很显然,突厥人的思维就是我的没有了,那就去去抢呗,所以有贵族出声说要让那些依附东突厥的部族们上交更多的贡品上来,让东突厥度过这次的难关。
而这个时候,将军的行列里走出来一个年轻人,他是处罗可汗的次子——阿史那社尔,在突厥各部族中有着不错的名声,而且也算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了。
阿史那社尔站了出来,说道:“之前各部族的贡品已经是上缴过了,现在再去收缴贡品岂不是『乱』了我突厥的官员规矩,而且那些部族现在也是面临着和我突厥一样的困境,他们去哪里拿牛羊给我们,拿出这些东西之后这些部族还能撑过这个冬天么?”
先前提出这个建议的贵族漠然地说道:“那些部族不过是我突厥的附庸而已,用他们的部族换取我突厥威势的延续,这是他们的荣耀,他们有什么不满的,要是真的不满,我突厥的铁骑将之踏平了就是,这样还有谁敢不满?”这名贵族的言论很快就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突厥人抢别人的东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有不服的都是已经被突厥的铁骑给踏成了了碎片了。
阿史那社尔皱了皱眉头,但是他很快想起那个女人教给自己的话,他冷冷地看了那名贵族一眼,说道:“那如果那些部族因为此事而反了又该如何?有薛延陀和回纥的例子摆在那里,你觉得那些部族不敢效仿么?到时候我们又有多少的骑兵能够派出去镇压他们?若是这个时候薛延陀和回纥趁机打过来,我们又该怎么办?还是说你愿意带着你的奴隶前去抵挡薛延陀和回纥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请大可汗同意他们的意见吧:!”
那几个突厥贵族脸『色』青一块红一块的,但是却是哑口无言,他们可不敢答应,开玩笑,让他们去阻挡薛延陀和回纥,那完全就是让他们去送死啊,这些惜命如金的大贵族可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所以他们只是恨恨地瞪了阿史那社尔一眼,但是却是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好像之前提出那个建议的不是他们一样。
第三百九十九章 突厥事(二)()
颉利可汗看着被阿史那社尔问得哑口无言的那些个贵族,脸『色』也是有些不怎么好看,本来他还觉得那个贵族说的没错,但是现在听阿史那社尔这么一说,真的要是这么做的话,恐怕突厥的处境就要雪上加霜了。
想到这里,颉利可汗又打量了一下阿史那社尔,这个侄子能力还是有的,但是相对的他也是有着不小的野心,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是颉利可汗也不是完全地信任他,说到底阿史那社尔只是他的侄子,并不是他的儿子,不过现在还是可以用用他的,刀子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是他有什么异动,处理掉就是了。
颉利可汗看着阿史那社尔,说道:“社尔,既然你觉得他们的建议对突厥有害而无利,那说说你的看法吧,你应该是有着更好地想法吧?”
阿史那社尔点了点头,想了想那个女人告诉自己的话,然后说道:“大可汗,我觉得与其把目光看向那些附庸的部族,不如把目光投向南边。”
“南边?”颉利可汗皱了皱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想要去劫掠唐国?”
阿史那社尔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论及富裕,自然唐国远远地超过了那些部族,那些部族已经压榨不出多少地油水了,与其为了那一小点利益去『逼』迫那些部族,还不如直接去抢那个富裕的唐国呢,我可听说了,唐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只要抢了他们,我们突厥的难关就可以度过了,而且,在我突厥的铁骑面前,唐国根本无力抵抗,只能任由我们自由来去。”
颉利可汗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可是前年我们才和唐国的皇帝立下了盟约,现在我们这么做恐怕会遭受非议。”
阿史那社尔摇了摇头,说道:“大可汗,我们只不过是去抢些东西,又不是要和唐国开战,算不上撕毁盟约,再说了,在我突厥的铁骑面前,唐国根本无力抵挡,这个盟约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唐国人敢说些什么吗?而且,大可汗不要忘记了,之前和阿史那什钵苾交战的时候,唐国可是派出了军队援助阿史那什钵苾的,是他们先发起的战争,这也证明了唐国已经开始对我东突厥生出不该有的念想了,大可汗,这种情况可不能够再忍下去了,不然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就是那唐国是我们出兵了,这不得不防啊。与其如此,不如我们先出兵,打得唐军不敢再有这种心思,让得他们再次畏惧我突厥铁骑,而同时这样也能让我们度过这个冬天,请大可汗同意我的建议!”
颉利可汗思索了一下,阿史那社尔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现在贸然和唐国开战,他感觉还是有一些不妥。
而这个时候,阿史那社尔又加了一剂猛料:“大可汗,击败唐国,那可是不小的功绩,足以让大可汗的威名在草原上传扬开来,到时候必然会引得各部族前来拜服在大可汗的脚下。”
“嘶。”颉利可汗轻嘶了一声,阿史那社尔的话正好点在了他心头所想之处,他猛地一拍大腿,说道:“好,之前是那唐国的皇帝先派出的军队进入我突厥的领地,是他先不遵守盟约,那么如果我们不反击,将会堕了突厥的威名,是时候让唐国皇帝在感受一下我突厥铁骑的恐怖了,本汗决定派出大军进攻唐国的河西之地,去抢夺我突厥所需之物。不过嘛,社尔,既然此事是你提出的,那么这个统帅一职自然也就要你来担任了,本次进攻唐军的主帅由阿史那社尔担任,同时,由雅尔金将军作为副帅,待得军队集结之后,立刻向着唐国的河西之地进发,本汗相信,社尔你不会让本汗失望的!”
阿史那社尔和雅尔金都是表示会为伟大的突厥大可汗带回胜利的果实和丰富的物资。
金帐之中,最重要的事情都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接下来要说的不过是一些小事而已,基本上都是大家稍微讨论一下,最后由颉利可汗拍板决定就可以了。
金帐议事结束之后,阿史那社尔离开了金帐,走进了一顶颇为华贵的帐篷里,在那里,一个美艳的『妇』人正倚在榻上,双目微闭,静静聆听着面前的一名女子弹奏着一张古琴,阿史那社尔进来之后,在一边坐下,示意那名女子继续弹,不要停下来。
琴声袅袅,似乎是把榻上的那名女子带回到了她的故国,不禁意间,竟是有一滴眼泪自起眼角滑落,却是使得这女子更加地美艳了。
终于,一曲琴曲弹完,那名女子对着阿史那社尔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榻上的女子缓缓睁开了眼睛,她看了一眼阿史那社尔,说道:“社尔,金帐议事如何了?”
阿史那社尔吞咽了一口口水,说道:“可敦说得没错,大可汗召集我们去确实是商议东突厥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我按照可敦教我的话说了一遍,大可汗现在已经决定要出兵攻唐了,而且这次统帅大军的人选大可汗也是如可敦所想,安排了我率领大军进攻唐国的河西之地。”
是的,这位美艳的『妇』人就是前隋嫁到突厥的义成公主,最早是启民可汗的妻子,后来启民可汗死了之后,她又分别嫁给了始毕可汗、处罗可汗以及现在的颉利可汗,之前隋炀帝被始毕可汗率大军给围住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位义成公主在才得以逃回去,而现在,前隋的残余势力能够在突厥立足,也是因为她的庇护,而很显然,她对于故国依旧是念念不忘,心心念念地想着要复国,使李唐倾覆,再次恢复大隋朝的荣光,而这仅凭他她还有那些前隋的残余是做不到的,所以她要做的是利用东突厥的势力去做到这件事,现在也只有东突厥才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了。
第四百章 突厥事(三)()
作为前隋的公主,这位义成公主对于隋朝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她的影响之下,东突厥对隋朝的态度还是很友好的,就算是先前围了隋朝的皇帝最后也是放了回去,而在隋朝灭亡之后,也正是因为义成公主,那些前隋的旧人才得以保住『性』命,甚至突厥人还帮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一个小隋朝,让他们管理草原上的汉人,而这个小隋朝的掌权者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政道,至于他爹还有两个兄长则是被宇文化及给干掉了。有义成公主在,这些前隋旧人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的,甚至之前处罗可汗还打算帮他们夺取并州来安置他们,可惜此事还没有做成,处罗可汗就去世了,此事也就被搁置了。
而很显然,既然他们是在义成公主的庇护之下生存,那么说起来杨政道是隋王,但说实话在这里还是义成公主的命令要管用一些,至于杨政道会不会有所不满,呵呵,身家『性』命都是握在人家的手中,他敢有什么不满么,再说了,按照辈分,义成公主可以说是杨政道的『奶』『奶』,如此说来也算是合情合理。
当然了,作为一个王朝的余孽,这些人最主要做的一件事情还是心心念念地想着要复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想着要发展实力,靠自己的力量打回唐朝去。
可是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的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难以再前进一步了,不是说没有能力发展,而是不能再发展了,本来突厥中对于庇护他们这件事不满的人就不少,要是他们肆无忌惮地壮大,恐怕还不等到他们攒够资本去和李唐明刀明枪地打一场,突厥人就会先把他们给灭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个道理再哪里都是可以用的,突厥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放任他们壮大而不管,就算可汗再怎么听义成公主的话,再怎么亲近隋朝,也不可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没办法,这条路走不通,他们就决定换一条路走,这第二条路就有些迂回了,他们的打算是想办法激起李唐和突厥的战争,让突厥人帮他们打开李唐的国门,然后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回去建立自己的大隋朝了,当然了,他们也想过,万一突厥人灭掉了唐朝之后不愿意再扶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