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点点头说:“正是如此,如今朝廷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所以才不得不想要缓和与岭南的关系,借此稳住你们冯家,而冯家虽然表面上掌控着岭南,但底下的那些个土王显然也不愿意做你们的狗,所以你们也暂时不能和朝廷翻脸,这就造成了岭南和朝廷之间和平的假象,其实底下却是暗潮涌动。
而我要你做的就是想办法破坏朝廷对岭南的安抚,撕开表面的和平外衣,将朝廷和岭南的矛盾暴露出来,这样,想必你父亲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冯智戴迟疑了一下,问道:“可是这样不就是让我冯家和朝廷彻底决裂吗,这样的话,朝廷会不会派大军前往岭南?”
苏九笑道:“冯公子就不必揣着明白装糊涂了,你也知道,朝廷这个时候根本无法派军队前往岭南,这才是朝廷会派遣使者去安抚你冯家的关键原因。在现如今的条件下,只要冯家不直接表明反叛朝廷,无论你们在岭南做些什么,朝廷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冯智戴思索了一下,确实如苏九所说,此时冯家只要不亮明反旗,基本上朝廷不会对岭南有所动作。而此时也正好是冯家的机会,一个自立为王的机会,现在就看是朝廷先解决完内忧外患,还是冯家先解决那些土王的问题了。
冯智戴说:“我本来也是如此想,打算趁这段时间先解决土王的问题,至于朝廷这边就随意应付着,可惜父亲却是想要归顺朝廷,不想冯家背上叛臣的骂名。”
苏九笑道:“所以你的作用在此时就完全显露出来了,只要你能让你父亲接到的消息都是长安想要彻底将岭南握在手中,那么到时候就算你父亲再怎么想当忠臣也就由不得他来选择了。”
冯智戴迟疑道:“可是万一我父亲从别处得知了朝廷的真实意图怎么办?”
苏九摆了摆手,说:“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只要你这边把消息传回去,至于你父亲从别处获取的消息自会有人帮你处理,冯家想要更进一步的人可不止你一个,他们自然会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好吧。”冯智戴咬了咬牙,说:“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反正照现在这种情况看,最坏也不过是归附李唐罢了。我这就按仙师所说将消息传到岭南,至于结果如何就要看我父亲如何思量了。”
苏九点点头,说:“嗯,那就先这样吧,你这段时间就先做着这件事,哦,对了,你体内现在有着一枚毒丹,需要每月服下特制的解药,这是这个月的,以后每到月初你就到子爵府去领一颗,放心,这只是一个保险的机制罢了,只要你别做一些危险的事是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说着,苏九递了一枚药丸过去。
冯智戴接过药丸,苦笑一声道:“仙师好手段,只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中毒的,我竟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把药丸吃了下去。
苏九说:“就在刚才,只是我的手段隐秘,你没有察觉罢了,好了,我们也该出去了,不然那位小王爷又该发脾气了。”
说着就往书房外走去,冯智戴的脸色阴晴不定地变化一番,最后狠狠地握了握拳头,跟了上去。
再次回到主殿中,李泰正百无聊赖地看着歌舞,见苏九回来,就跑过来问:“仙,啊不,苏先生,那个你可不可以教我一点法术啊?”
看着在自己严厉的目光下连忙改口的李泰,苏九不禁摇了摇头,这就是他不想让李泰知道这件事的原因,当下苏九说道:“殿下的年纪还达不到学法术的标准,要过几年等殿下长大了才能学,所以殿下不要着急。”
“哦。”李泰一脸失望地坐了回去,“我还以为现在就可以学法术了。”
看着李泰这副样子,苏九很难将他和毒打苏云的人联系起来,想了想苏九问道:“殿下,你知不知道苏媚和苏云姐弟?”
李泰摇了摇头说:“就是被你救走的那两姐弟,怎么?苏先生是想跟本王要这两个人么?”
苏九点了点头,说:“正是,我之前与那位苏姑娘有过一笔交易,答应要保她姐弟二人平安,所以希望殿下看在苏某的面子上放他们一马如何?”
“哼!”李泰冷哼一声说:“她到是可以啊,让你来帮她求情,不过嘛,本王答应你了,她是你的了,不过让她管好自己的嘴,别让本王听到一些不好的风声。”
“这是自然。”苏九拱手说,“倒是多谢殿下了,正好过几日我打算炼一些丹药,到时候就拿一些给殿下当作回礼了,当然了,不是什么长生不老药。”
李泰这才高兴起来,说:“那本王就期待着先生的丹药了。”
苏九点点头,说:“殿下放心,好了,到殿下这里叨扰了许久,我也该回去了,殿下不必相送。”阻止李泰送自己出门的打算,苏九跟着一个内侍离开了。
第六十二章琉璃工坊一日游()
苏九走后,大殿内的两人互相望了望,李泰张了张嘴,正要说些什么时,冯智戴却是起身要离开,见状,李泰也是压下要说的话,放任冯智戴离开。
冯智戴快步走出魏王府,在大门口时却被一个中年人给拦住了,这个人他也认识,是魏王府里的一个属官,名叫崔同,说得上是李泰最亲信的人了,不过冯智戴对于这个崔同的印象不怎么好,他觉得这个人城府太深,总是在算计着什么,李泰之所以会搭上冯盎这条线,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人。所以,对于此人冯智戴也是不敢怠慢,行了一礼说:“崔大人拦住在下有和贵干?”
崔同笑道:“本官刚从外面回来,听说殿下今日把那个苏九请来了,不知最后结果如何?”
冯智戴说:“之前的一切只是误会,我们已经说开了,现在他是我们重要的合作对象。”
“哦?”崔同眼珠一转,问道:“那冯公子现在是打算要去做什么呢?”
冯智戴眉头一皱,说:“我想着就和崔大人没什么关系吧,莫非现在本公子做事还得先知会崔大人一声?”
崔同也不生气,笑眯眯地说:“哪有的事,冯公子既然有事就先走吧,本官也该去找殿下了。”
“那就此别过,崔大人。”冯智戴拱了拱手就离开了魏王府。
崔同看着冯智戴离去的背影,眼波流转间不知道在思索什么,良久,崔同轻哼一声转身走进了魏王府。
且不说崔同见了李泰会如何询问今日见苏九一事的经过,却说苏九这边处理完冯智戴这边的时候,便将心思转到了新平这边。冯智戴这边的两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而接下来的任务是阻止岭南与朝廷关系的缓和,具体的做法苏九心中也没有什么好的打算,只能先让冯智戴那边传递着消息,反正时间还长,慢慢再想其他的办法。
所以苏九这边就把关注点转移到了琉璃之事上,这件事可不能出现意外,所以苏九打算去看看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数日后,苏九打马奔至新平,暂时留在这边的刘雄看见苏九过来就急忙迎了上来,“爵爷今日怎么有空过来这边,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苏九跳下马,说:“没什么,只是过来看看琉璃制造的如何了。”
刘雄让人过来将马牵到一边,自己带着苏九往库房而去,“爵爷,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怎么顺利,但随着工匠们渐渐熟悉,琉璃的制造速度倒是加快了不少,如今库房里已有不少存货,那边还在加紧生产。”
“嗯。”苏九点了点头,跟着刘雄走进库房,看了看里面各式各样的琉璃器,苏九对于工匠的能力还是很满意的,反正苏九顶多也就能吹出一个歪歪扭扭的琉璃瓶。
看着库房内琉璃器的数量已经不少,苏九思索了片刻,转头对刘雄说:“刘叔,让人把这些琉璃器给杜掌柜送去,装在箱子里,别让人看到,至于卖得的钱财留下一成作为府里的开支,其他的都让杜掌柜换成粮食和种子。”
“啊?”刘雄愣了一下,“爵爷,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收购粮食,府里的粮食已经吃都吃不完了怎么还要粮食啊?”
苏九没有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知道明年有一场大蝗灾,提前准备粮食打算救助灾民吧,所以他只是说:“刘叔,没事的,你就这样去做就行,以后得琉璃器都是这样安排,对了,去见杜掌柜的时候顺便带上八名燕云十八骑过去,说这是给我们家商队的护卫,我已经交待过罗一了,你直接去他那里领人就可以了。”
让燕云十八骑去护卫商队是苏九早就有的想法,毕竟将他们留在府里看家护院实在是大材小用了,让他们去护卫商队基本上苏家的商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且燕云十八骑的建制太小了,让他们跟着商队也可以选拔一些人进行对燕云十八骑的扩建。
“呃,好吧。”刘雄无奈地应了一声,爵爷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刘雄可不想因为此事而导致苏九对他有所不满。
“嗯,那你先去忙吧,我去火窑那边看看。”说着,苏九就离开了库房,往烧制琉璃的地方走去。
刚走到火窑附近,苏九就感觉这里的温度明显高了很多,长期在这里工作恐怕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可这些工匠都是实心眼,一干起活来就根本停不下来,苏九跟他们说了好几次每工作一段时间就出去休息一下,就是不听,最后苏九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了。
果不其然,苏九往里走去,就看见那几个工匠正满头大汗地进行着塑型的工作,在他们那双粗糙但不失灵巧的双手的操纵下,一件外形精致的琉璃器正在成型,工匠们很是专心,连苏九进来都没有发现,只是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琉璃器。
看着这些辛勤工作的人,苏九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专心工作的男人是最有魅力的。
确实,苏九现在就有这种感觉,此时这些其貌不扬的工匠在苏九的眼中突然变得充满了魅力,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美感。
没有打扰这些专注于手头工作的人,苏九悄悄退出了工坊,看着工坊里那堆积如山的木柴不禁皱了皱眉头,这些木柴离火窑太近了,这些日子天气又十分干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引起火灾,到时候这个工坊恐怕就要毁于祝融的怒火之下了。
当下赶忙去把负责此间的管事找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工人们图省事儿,放在这里对于将木柴送进火窑里很是方便,久而久之就全都堆放在这里了。
苏九摇了摇头,也懒得跟这帮人灌输什么安全意识,直接命令这些人把木柴堆到原来规划好的地方去,以后如果有谁再把木柴放到这里就罚钱一贯。
对于爵爷的命令,管事虽然很不理解,但还是赶忙去做,爵爷现在貌似很生气,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他可不想爵爷把怒火发泄到自己身上。
苏九一直等到木柴被全部放好后,再重申了一次自己的命令后才离开,他知道那些个工人必然会对自己有怨气,但他懒得和他们解释这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因为苏九知道他们听不进去,既然如此,苏九觉得自己也就没必要多费口舌了,直接命令就好了。
第六十三章苑君璋回京()
时间如指缝间的细沙,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已经悄然流逝了许多。
苏九这段时间以来心情颇为不错,主要是那个记药草的任务在李渔的帮助下他险而又险地在最后一天终于完成了,顺利地得到了后续的炼丹之法,而他和李渔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所进展。
而得到了炼丹之法的苏九却不着急研习这东西,他先让李渔学习那些不用灵火炼制的丹药的炼制方法,然后从中挑了几种作为今后主要售卖的丹药让李渔尝试着炼制,很显然,李渔在这方面很有天赋,随着日子渐长,距离炼制出第一炉丹药已经不远了。所以苏九已经让刘雄物色着比较好的店铺,准备盘下来开店卖丹。
至于苏九自己嘛,除了每日必做的修炼之外,苏九整天就抱着本《孟子》读来读去,搞得别人都以为苏爵爷要弃武从文了,就为这事他可没少挨段大将军的皮靴。而很显然苏九并不会因为这点小困难就放弃培养浩然之气,他这段时间正盘算着找哪位大儒来给自己讲讲学。
而就在这样的一个平和的日子里,苑君璋回京了。
长安城前,一身戎装的苑君璋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座雄城,他知道,自己未来的归宿就在这里了,这将会是他最后一次投降,因为他已经没有精力再去选择哪里更适合他,他只希望自己的这次选择能给他和他的家族带来一个安稳的未来。
苑君璋知道,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东突厥,都有许多人对自己抱有敌意,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墙头草,但苑君璋不在乎这些,他知道只要自己对于皇帝还有用,就没人可以杀掉自己,而这一次,他打算用东突厥的灭亡来作为自己在长安活下去的筹码。
再次看了一眼天边的云彩,苑君璋在心里对颉利说了一声抱歉,然后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家将们走进了长安城。
对于长安城里的百姓来说,苑君璋的回归不过是一件茶余饭后的谈资,没有人会真的在意一个叛国投敌后又回来的人。
至于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给苑君璋好脸色看,哪怕他们愿意让苑君璋回来。
所以唯一的迎接队伍就只有鸿胪寺的寺卿唐俭带着一众鸿胪寺的官员组成了一个简单的迎接团队。
在念完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后,唐俭就带着人急匆匆地离开了,好像和苑君璋待久了会得什么传染病似的。
看着纷纷离开的官员,苑君璋长叹一声:“看来这里没有人欢迎我们,也对,丧家之犬又有什么人会垂怜呢。”说罢,就带着人向自己新建的苪国公府走去。
儿子似乎对于受到这种待遇很是不满,嘴里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苑君璋急忙在儿子的头上拍一下,这种时候怎么还敢编排陛下,苑孝正怨愤地瞪了父亲一眼,认为这一切都是父亲的错误所导致的。
苑君璋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对儿子说些什么,最后只是无奈地叹息一声。
苑孝正轻哼一声,打马就往平康坊而去,他以前来过这里,知道哪里才是长安城里最能让人愉快的地方,他不想去那个死气沉沉的国公府。
太极殿内,李二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头也不抬地问:“苑君璋到了没?”
王章应道:“回陛下,是的,苪国公是在午时进的城。”
“嗯。”李二想了一下,问:“都有哪些大臣去迎接了?”
“哪有什么大臣回去迎接,只有鸿胪寺的官员去了,唐寺卿念完圣旨就直接离开了,苪国公自己回的国公府。”
李二把批阅完的奏折放到一旁,笑道:“看来这苑君璋还真是不受待见,不过这样也好,先晾他一段时间,过几日朕再见他。对了,魏征前些日子不是说要派人去岭南,人选拟定好了没?”
王章说:“回陛下,老奴正要来说此事,魏大人刚刚来到殿外说是人选已定要告知陛下。”
李二笑道:“这个魏征,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宣他进殿吧。”
“宣尚书左丞魏征觐见。”
尖利的嗓音传至太极殿外,魏征整理了整理官服,快步走了进去。
进了殿,魏征先对李二行了礼,然后说:“陛下,前往岭南的使节人选微臣已经拟定好了,还请陛下定夺。”说完,就把一份奏折递给了王章。
李二过王章拿来的奏折,打开看了看,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