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鹰扬三国-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很好!主公果然是明白了!”贾诩展颜一笑:“先前还担心主公责诩好大喜功,看来是诩多虑了……。不过在此之前,还请主公先见两位客人!”

    “两位客人?”南鹰一怔:“与我军攻略青州有关吗?是否青州泰山的臧霸派人来了?”

    “非也!”贾诩手搭凉棚的向着山路望去,突然喜道:“来得好快!诩一接到主公将至的消息便使人去请,却不料来得这般快法!”

    “到底是谁啊?神神秘秘的!”南鹰情不自禁的扭头去瞧。却见两条身影正不徐不疾的向着山顶行来。

    “咦?那是……。”瞧见当先一人那熟悉的身影,南鹰几乎要跳了起来:“胡先生!”

    他再也按捺不住那久别重逢的喜悦,一路向着山下奔去,大叫道:“胡先生!孔明兄!”

    那胡先生抬起头来,露出一双明亮睿智的双目,亦是大喜道:“将军!”他正是颖川名士、当代学者胡昭胡孔明。

    当日,南鹰为逃过黄巾大军水淹之灾,率大军遁入山中。却与胡昭、郭嘉二人意外相会,并与胡昭定下了日后出山授学的前约。此时虽然相隔仅仅数年,却是恍若隔世。

    “将军!在下依约前来了!”胡昭只觉得一双手被南鹰握得生疼。心中却只有感动,他盯着南鹰那张俊秀的面庞,颤声道:“五六年过去了,但见将军风采更胜往昔,不胜之喜,不胜之喜啊!”

    “先生真是信人啊!本将自入主渤海。盼先生直如久旱之盼甘霖!”南鹰看着面前的这位当代大学者,再想到已经投入麾下的郭嘉。禁不住心花怒放。

    “胡先生早在一个月前便已来到渤海,同时带来上百名门生弟子!”贾诩在一旁捋须微笑道:“如今。我渤海数千名幼童都在胡先生及其弟子的教授下勤学苦读,将来必可为主公的大业一展所长!”

    “多谢先生!”南鹰听得心中激动,向着胡昭便是一礼。

    “将军说笑了!”胡昭慌忙侧身相让道:“却是昭要多谢将军,全了昭多年以来欲要布学天下、开启民智的夙愿啊!”

    说罢亦是向着南鹰深深一礼。

    南鹰哈哈一笑道:“你我也休要客气了!却不知这位是……”

    他的目光落在胡昭身侧那名一直微笑不语的憨厚青年身上。

    “啊!待昭与将军引见!”胡昭如梦方醒道:“这位是舍弟胡强,字子勇!对将军仰慕已久,特来相投!”

    “有胡先生兄弟齐来相助,何愁大事不成!”南鹰向着胡强点头道:“不过本将向来是因才施用,却不知胡强兄有何专长?”

    那胡强微微一笑道:“在下别无所长,惟擅种植之道,却是令将军见笑了!”

    “种植?”南鹰一愕,却不经意间看到贾诩嘴边露出一丝笑意。

    一道亮光瞬间在南鹰脑中划过,他不由心中一动道:“正要请教胡强兄,我渤海近来人口剧增,农田开垦的速度却难以跟上,各地粮产均已入不敷出,若非当年存粮甚多,早已青黄不接!不知先生可有应对良策?”

    “将军真是开门见山啊!”胡强再次一笑,他思虑着答道:“在下这一路行来,看到将军已经开始大规模实行屯田之法,令无数失去土地的流民趋之若鹜,这当然是极好的!然而将军属地面积有限,若想自给自足那是绝无问题,可一旦再次接纳大批外来人口或者是长期征战……。”

    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静静的瞧了一眼南鹰。

    南鹰心头一跳,这胡强是什么意思?是在试探自己的军事方略吗?

    不等他心中寻思作答之语,贾诩已经淡淡道:“胡强先生,你是否偏离话题了?”

    “文和!”南鹰摆手止住贾诩,向胡强微笑道:“既然先生有此一问,本将也直言相告!”

    他信手向着山下的千军万马一指,傲然道:“本将此回渤海,正是为了兵事而来!不仅数万铁骑顷刻将要直指青州,不久更要踏遍天下!”

    “或许先生将误会本将穷兵黩武,但是……”南鹰眼中闪过决然之色:“一日天下不定,本将都将继续战斗!”

    “好一位鹰扬中郎将!”胡强沉默良久,终于哑然失笑:“开诚布公,胸怀坦荡!在下终于相信外界关于将军的一些传言了……。好!”

    他重重道了一个好字,坦然道:“在下会全力襄助将军,确保后方民生和大军粮草供给,更会为将军兴修水利、开垦沃野千里!可是却需要将军毫无保留的支持!”

    “什么?”即使南鹰之前对胡强已有过高的评价,仍然吸了一口凉气:“先生还懂水利修筑之法?”

    “将军有所不知!”胡昭微笑道:“舍弟虽然年纪不大,却从小游历过西域和贵霜,习得满腹杂艺经学,更曾与郑玄等人为友;专为《周礼》、《汜胜之书》做过注释……。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太好了!民以食为天!”南鹰终于清醒过来,这是拣到宝了啊!他一拍大腿:“几位先生是不知道啊!本将多少年前,便曾为了粮食而夙夜不眠!如今本将治下四郡正是百废待兴,上百万百姓正在嗷嗷待哺,而对外,数万将士的军粮也是一日日坐吃山空……有了先生之助,真是及时雨露啊!先生有什么需要,都只管提出来,本将无有不准!”

    “我需要大批人手……。”胡强有些期待的瞧向南鹰。

    “绝无问题!”南鹰大叫道:“本将还要拨给你一支船队!来人,去把枣祗和墨成叫来!”

    “早听说将军属下有墨门弟子效力,他们对水利方面也有经验,最好不过!”胡强一笑,随即又苦思道:“然而在下近日尝试在北方种植水稻,却颇多困难……。郑玄先生的火耕水耨之法,需要适量引水淹死草根以增加田中养分!”

    “早听说当年中常侍毕岚制造翻车,可长途汲水……。可惜如今却是不得其法了!”他叹了口气:“天下间巧匠难寻,或许我们可以在代田和区田的基础上,再想出其他增产的办法……。”

    “毕岚算什么?去叫马钧过来!”南鹰连想都没想,又叫道:“叫这小子先把修路的事情放一放!”

    “将军属下真有这等奇人?”胡强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有些激动道:“那么不知道将军能够拨给我多少牛马畜力?无论是垦田还是筑坝都需要大量牲口的!”

    “牛马?那也算畜力?”南鹰伸手摩挲着光溜溜的下巴,嘿嘿的笑了起来:“听说过牦牛吗?”

    “还好!”贾诩轻轻伸手抚上额角,小声道:“我只道你要将狂兽营都派出来了!”(未完待续)

卷六 群雄逐鹿 第九章 唯有一战() 
望着马钧指手划脚的拖着胡强、胡昭兄弟一路下山的背影,南鹰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他转过身来,向贾诩微笑道:“文和辛苦了!不仅成功将胡昭这位当世大贤请来渤海,更带出了胡强这位难得的人才,本将似乎已经看到不久后我们渤海仓盈库满的盛景……现在,你可以说一说用兵青州的意图了!”

    “意图?不是都说了吗!”贾诩漫不经心的瞧着山下密集的军演阵形:“胡强说得已经很明白了,主公不会在装糊涂吧?”

    南鹰愕然以对:“他说的都是如何兴修水利、提高粮产,何曾说过什么兵事?”

    “侍奉一位只懂打仗的主公,当真是一个智者的痛苦!”贾诩转过身来,一本正经道:“一切的战争,都是为了生存和利益……这话是主公亲口说的吧?”

    “没有错!”南鹰仿佛有些明白了:“说具体的!”

    “好吧!当今天下大势,主公应该是心知肚明!”贾诩低下头来,似乎是俯瞰河山:“随着董卓败退长安,标志着以韩遂和马腾为首的凉州势力元气已伤,他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力东进。而东方群雄的强势崛起,将会令天下间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群起效之……一言以蔽之,群雄割据的时代开始了!”

    “在这其中!”他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南鹰:“主公你已经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你独一无二的特殊身份,还有战无不胜的辉煌军功,令你成为了一面大纛……。大纛屹立。则汉室不亡,大纛倾倒,则改朝换代……。”

    “停!”南鹰听得头大如斗:“你就直接说明白,这和出兵青州有几个钱的关系?”

    “因为你的存在,很多地方势力仍在观望之中!”贾诩继续慢条丝理道:“若你保持优势。他们至少会在名义上拥护汉室,若你势微,则他们必将纷纷趁乱而起,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你这是在逼着我展现实力啊!”南鹰一屁股坐在大石上,苦着脸道:“可如今我方新收三郡。本已是树大招风、内忧外患,再强行出兵青州……。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且不说我军能否轻松拿下青州!”他有些目光沉重的望向北方:“只是我们卧榻之侧,便有袁绍和公孙瓒两条恶狼正在虎视眈眈,一旦我军兵力南调,他们却来趁虚侵袭。我军顾此失彼之下,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主公近来……。似乎不复当年的锐意进取之气势啊!”贾诩若无其事道:“换成三年前,主公只怕早已迫不及待的挥军南下了!”

    “我那叫稳重!”南鹰歪了歪嘴:“这不正是一个领袖应有的风范吗?”

    “好吧!算是风范!”贾诩摆出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道:“不过,主公你说错了一事……。我军如今出兵青州,非但不是急功冒进,且更是形势所趋、崛起所需!”

    “说说看!”南鹰一下子跳了起来:“本将倒要听听,你老小子是不是真能舌灿莲花,说得本将心服口服!”

    “且说主公顾虑的袁绍和公孙瓒吧!”贾诩转身遥望北方。目光闪过一丝不屑:“可能主公还不知道,这两个人目前已经联手了……。”

    “什么!”南鹰身躯轻颤:“他们这是要向刘虞下手了!”

    此次轮到贾诩浑身一震:“主公竟然能够如此清晰的把握时局?”

    “对于公孙瓒来说,刘虞不仅挤走了他的靠山卢植。更主张与北方各族和睦相处,这已经触碰了公孙瓒的底线……”南鹰轻轻叹息着,与贾诩并肩而立眺望北方:“而袁绍,一向将整个北方视为他袁氏吞并天下的龙兴之地,又怎么可能放任一个有着皇室名份的对手在幽州一天天发展壮大?”

    “下一步……待他们除掉了刘虞,便要轮到本将!”南鹰目光寒芒闪动:“所以本将一直认为。文和会劝本将趁他们三方鏖战之际出兵,一鼓荡平北方以除后患……。却无论如何想不到文和竟会急于用兵青州!”

    “主公真是洞察秋毫!”贾诩怔怔的瞧着南鹰:“你说得不错……若从军事上说。主公所思确是一个良策,但是诩却是从政治着眼!”

    “刘虞是什么人?他拥有皇室中仅次于主公的名望。其清廉宽爱之名更受到天下很多人的尊敬!若主公统一北方,将刘虞、袁绍、公孙瓒三人同时剪灭,世人将会如何看待主公?”贾诩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而刘虞老谋深算,深得北方诸胡的爱戴,竟于旬月之间便压制得他们服服帖帖,假以时日那还了得?此人的存在已经严重威害到了主公将来的利益,他必须死,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或是间接的死在主公手中!否则主公必将落得个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天下骂名!”

    “你是借刀杀人!”南鹰有些恍然道:“借着袁绍和公孙瓒之手除去刘虞!同时令他们背上弑杀汉室宗族的骂名!”

    “不错!此正其时也!”贾诩重重点头:“不仅袁绍和公孙瓒暂时无力图谋我方,令我们有机会扩大地盘拿下青州,为日后的北方之争取得足够的战略纵深,而且……”

    他捋着美髯,阴阴一笑:“天下人均看到主公全力攻略青州在前,那么即使刘虞死在袁绍和公孙瓒手上,任谁也不能说主公对刘虞见死不救吧?”

    “你真阴险!”南鹰听得倒吸一口气,愕然道:“竟然连这些也能提前想到!”

    “谢主公美誉!”贾诩微微一笑:“所以说,主公考虑的是军事,而臣下只能着眼政治!”

    “好吧!这算是你第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南鹰心中叹息一声,仿佛已经看到了刘虞饮恨收场的悲惨结局:“继续说吧!你不可能仅仅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原因便力主用兵青州的!”

    “正如诩之前说到。天下乱局已现,今后将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漫长过程!”贾诩缓缓抬手,指向一望无际的天边:“主公文臣如云,强将如雨,若不趁此机会席卷一方。怎能在日后的争霸大业中步步领先?青州,千里肥沃白壤,又有渔盐之利,主公不及早取之,尚待何时?”

    “这么说倒有几分道理!”南鹰深思道:“可是如今青州虽说并无什么厉害人物拥兵自重,但是毕竟有十几个郡国、六十多个县。凭着我们目前的实力想要迅速拿下,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主公,你似乎忘记了一些很重要的事!”贾诩哑然失笑:“非是诩大言炎炎,我渤海大军未动,青州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落入了主公的掌中!”

    “你还想凭着天子令牌去招摇撞骗?”南鹰摇头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汉皇权江河日下,这令牌不好用了……”

    “泰山臧霸!”贾诩突然打断道:“主公,这颗多年前便已布下的棋子,是时候发动了!”

    “啊……你说得对!”南鹰的目光猛然间亮了起来:“我怎么一时忘记了此人?听说他如今至少拥兵一万五千,且已暗中掌控泰山郡很多地方,若他全力以赴,不须我军出动一兵一卒,泰山郡便可纳入我方!”

    “主公急什么?”贾诩继续不紧不慢道:“诩再说一个人……孔融!”

    “什么?”南鹰脱口道:“你是说北海郡也……”

    “不奇怪!”贾诩目中亦有一丝轻松:“事实上。孔北海日前已经秘密谴使来到渤海,敦请主公出兵青州,届时他将第一个起兵响应!”

    “这便是得道多助啊!”他双手一拍道:“孔融不仅深记昔日主公在大将军府对其回护之恩。更对您和先帝之间的深情厚谊洞若观火,他的投怀送抱正在情理之中……。咦?”

    贾诩盯着南鹰深蹙的眉关,讶然道:“是否臣下看错,主公竟似对孔融的主动投靠不喜反忧?”

    “你说对了!”南鹰仰首望天,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本将在想今后,该如何对待孔融其人其族呢?”

    “主公。你是说他的世家士族身份?”贾诩猛然省悟过来,良久才苦笑道:“现在想这些是否为时过早呢?或者主公可以等到日后……”

    “日后过河拆桥的事情。本将可是做不出来!”南鹰神色复杂道:“这样吧!本将会寻机与他深谈一次,探探他的底线。如果他也是满脑子的家天下,那么……”

    他目光阴沉起来:“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样的投靠,本将断断不会接受!”

    “……希望主公你的意图,不要被天下人看出来才好!”贾诩呆了半晌,才苦涩道:“否则,我们的争霸大业已经先输了一半!自古以来,历代开国君王都是靠着这些豪门大家才最终掌握了天下,你瞧瞧先光武帝……”

    “本将不稀罕!”南鹰决然道:“光武帝倒是靠着这些人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伟业,可是他能够预料到今日的结局吗?想想先帝、辨儿和协儿的下场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