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奋斗之第三帝国-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党解救了德军战俘,解放了一半里加。今年以来,只有159万人口的拉脱维亚编成了3个军与德军并肩作战,包括一个党卫军作战师。”

    她意味深长地瞥了眼希姆莱,无拘束地大声说:“我再次请求元首参加拉脱维亚建国大典,以显示帝国元首宽阔的胸怀。”

    一阵死一般的沉静。她的话产生了作用。希姆莱不再出声,打狗还得看主人嘛。何况这丫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戈培尔用眼光征求意见,李德默默无言,无言既默认。希姆莱见状别转过脸,其他人归心似箭,只要求尽快回家。戈林已经戴好帽子向他的夫人打招呼了。

    “元首到拉脱维亚,凯特尔到乌克兰。”戈培尔的话音未落,凯特尔被意外的惊喜弄得天旋地转,连椅子带人摔了个仰八叉。

    冉妮亚忙不迭地向每个人的背影鞠躬,李德看到她眼睛里饱含泪花,声音哽咽着,便转身拍着她的肩头,让她早点休息。她顺使按住他的手,周身漾起暖意,随即生出万缕柔情。

    李德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便与爱娃驱车前往林茨。等待了两天的隆美尔也随行,一路上向元首喋喋不休中东局势:“我的元首,在您的指导下,我们纠正了一年多前在伊拉克的失误。”

    隆美尔指的是1941年春天伊拉克的反英起义。1941年4月30日凌晨,英国驻巴格达大使馆的官员们被附近拉什迪兵营传来的隆隆声响所惊醒。英国人注意到,一支庞大的伊拉克军队正朝着哈巴尼亚镇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开进,事由不明。

    外交官们迅即向基地指挥官哈利?乔治?斯玛特中将拍出电报。后者下令发出战斗警报,但斯玛特中将很难向乱哄哄聚在一起的飞行学员们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场的人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此后数日,他们将成为决定大英帝国命运的焦点人群。

    中东地区在二战中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皆因石油蓄量丰富。尽管英国于1927年被迫让伊拉克独立,英国仍然以保护英国石油公司为名,在伊拉克驻军。1941年4月3日,伊拉克政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仇视英国的拉希德?阿里?艾格拉尼希望与纳粹德国结盟。

    伊拉克当权者与希特勒勾勾搭搭没能逃过丘吉尔的眼睛。丘吉尔立即意识到了英国在伊拉克面临的严峻形势。如果德国占领了伊拉克,不仅意味着英国将失去宝贵的石油,德国空军还可以借机轻易切断英国与印度的空中联系,更为严重的是,英国在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威信将因此荡然无存,这对于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地国家而言无疑是最为致命的。

    在丘吉尔的一再督促下,韦维尔派出第10印度师2旅于4月29日在巴士**陆,还派出“赫尔姆斯”号航母和两艘皇家海军巡洋舰浩浩荡荡杀向波斯湾。拉希德?阿里意识到,摊牌的时候到了。英军要从陆上打到巴格达还需时日。他必须抢先占领最近的哈巴尼亚英国皇家空军基地,迫使英军在缺少制空权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冒进。

    丘吉尔对哈巴尼亚小镇英国基地遥控指挥,命令他们反攻。哈巴尼亚小镇距离巴格达不到97公里,易攻难守,但此时兵力连防守都成问题,那里谈得上反攻。哈巴尼亚名义上是皇家空军基地,实际上只是一个飞行训练学校,基地有1000余名空军人员,但真正掌握足够飞行经验的教官仅有35人,其中只有3人有实战经验。

    4月30日凌晨,配备有大炮、装甲车的伊拉克军队包围了英军基地,并在基地南部的高地架好了大炮。在伊拉克政府军后面,成群结队的阿拉伯部族乌合之众携带50门大小火炮随时等候,尾随政府军攻入英军兵营捞取战利品。

    此时,远在伦敦的丘吉尔亲自口授了一份给英军驻伊拉克司令斯玛特将军的电报:“给我狠狠地打!”次日凌晨4时30分,首批35架英军教练机飞临伊军阵地上空。这些教练机大都刚刚加装了113公斤或9l公斤炸弹挂架。从巴士拉方向飞来的皇家空军第70、37轰炸机中队的“惠灵顿”轰炸机也赶来支援。

    被炸得人仰马翻的伊军奈何不了飞机,就炮击基地报复。没承想,此举暴露了伊军火炮阵地。“惠灵顿”轰炸机趁机反复投弹、扫射。大胆的英军飞行员将轰炸机降低到300米,直接轰炸防空炮兵阵地。首轮轰炸,伊军几乎毫无反击之力。伊空军两架“角斗士”战机和两架道格拉斯A8型战机在混战中也被击落。

    此后,伊军一路溃败,伊拉克全境被英国人占领。在伊拉克与英国生死搏斗之时,希特勒只派出了几架飞机助战,眼睁睁看着伊拉克举国沦丧,德国失去了进入中东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此时德国机械化部队正在巴尔干鏖战,几十天后,几百万德军就要进入苏联。

    现在,李德洋洋得意地对隆美尔说:“去年坐失良机的错误不会再犯了。现在,你的非洲军团,不,中东军团在巴格达以南大败英军,你就是现代的郭侃。几天后,我要到巴格达看望你们。”

    “郭侃是什么东西?锅盔吧?”隆美尔不解。元首只得给他补课:“公元1252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于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着丝绸之路进军,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经过殊死搏斗,郭侃攻陷落了磬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

    公元1258年2月,郭侃逼迫巴格达,随即发生激战。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穆斯林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用绳索在幼发拉底河上搭起浮桥勇,亲自率领敢死队强行渡河,亲手擒住了教主。

第02节 希特勒的故乡

    大轿车驶入萨尔茨堡,进入了奥地利。窗外就是阿尔卑斯山,景色实在太美了。眼望过去,山峦起伏叠加,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树木郁郁葱葱,山下的河流和散落的农舍、悠闲的牛群……宛如进入人间仙境。

    大轿车外风景如画,萨尔茨堡和林茨之间经过美丽的基姆湖,烟碧的群山,嫩绿的田野,零星的牛羊,低飞的鸽子,偶尔的白桦林,散落的褐色木屋顶的民宅。李德诗兴在发,高声吟咏:“车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基姆湖宁静而精致,清风徐来,荡起千层碧波,万点晶莹,蓝天和白云都将最美丽的身影留给了这片水域,四面山色层次分明地栖息在湖水之中,安详而快慰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爱娃倚靠在李德肩膀上喃喃:“如果我们在湖畔修建一座小别墅,热了在湖里游泳,累了躺在湖边的椅子上,该有多好啊?”

    李德没有理睬她的想入非非,凝神回望着遥远的少女峰。被誉为欧洲之巅的少女峰是全欧最高的山峰,海拔4158米,一年四季头戴玉冠,肩披冰川,腰系翠林,濯足碧湖,冰清玉润,清丽俊俏,展芳容于阿尔卑斯山巅,舞长袖与因斯布鲁克高地。她的美只能有神奇来形容。

    少女峰的美充满了活力和变幻。从山下到山顶,景观层次截然不同,有点绿野仙踪的意味。山顶雪花弥漫,异常的冰寒;雪密得让人睁不开眼;而山腰以下,从雪峰深处却延伸出无尽的翠绿,鲜亮的明黄;和缓的山坡上山花烂漫,村落安详,郁金香、紫云英、雏菊开得轰轰烈烈,美得让人迷醉。成群的牛羊戴着美丽的牛铃,一路叮当,漫步在鲜花盛开的原野,这是多么动人的图画!

    大轿车行驶途中,爱娃不停地拍照抢镜头。元首与隆美尔一路上谈着永远谈不完的中东局势。两人谈话的神情让人想起两个词:幸灾乐祸,浑水摸鱼。

    伊拉克起义失败之后,德国人将那些纳粹的阿拉伯同情者在雅典附近集中,组建了“费尔米特种部队参谋部”。该部于1942年1月改编为相当于连编制的“德意志阿拉伯教导营”。这支部队通常被称作“自由阿拉伯军团”。他们身着德国非洲军团的制服,只是在右臂上佩戴有特殊的臂章。

    到了1942年6月,隆美尔把该营扩充到一个团,拥有三个营的编制,其中第二营的人员来自法国的北非殖民地。不久后德国国内放映的纪录片中,德国民众惊讶地看到穿着德军制服的黑人士兵坐在坦克上向巴格达前进,这就是“自由阿拉伯军团”第二营的士兵。

    说了伊拉克,隆美尔接着谈起叙利亚。在1941年前,叙利亚一直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投降后,戴高乐的自由法**队在英军的支持下,赶走了贝当政府的军队,接管了这个国家。1941年年9月27日,“自由法兰西军”总司令贾德鲁将军以盟国名义宣布叙利亚独立,但这是瘸子给瞎子挤眼睛,谁都知道自由法国是英国的傀儡。

    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占领埃及以后,自由法国匆匆忙忙抬出一名当地长老担任总统,试图避开德国的进攻。1942年7月,大马士革爆发了反法示威,并很快地蔓延到叙利亚其他城市。自由法国在大马士革的驻军以坦克和装甲车在街道上举行了反示威。法国装甲车和军用卡车在阿勒颇和大马士革街道上巡逻,飞机在清真寺举行祷告的时刻在上空低飞,大楼的屋顶上都显眼地架着机枪。这就必然地激怒了当地居民。

    叙利亚总统“好心地”劝告法国人禁止他们的士兵外出,以免引起冲突,其实是让法国人呆在兵营里作茧自缚,于是反法示威越闹越凶,而隆美尔乐得隔岸观火。

    1942年8月初,也就是元首在霍尔姆视察工作期间,一支意大利舰队载着一个师的维希法**队突然在拉塔基亚港口登陆。此时在叙利亚有一个自由法国旅和英军一个团,双方随即展开激战,本地的法国人把远道而来的法国人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戏剧性的场境出现了,登陆艇上升起了德军军旗,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一个营的德军海军陆战队上岸了,这些德军配备有新式豹式坦克,一上岸就把几辆自由法**队的杂七杂八坦克打回了零件状态。自由法国的抵抗崩溃了。

    叙利亚的**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马士革、贝鲁特和安曼的商场和店铺都于8月9日关门停业,约旦发生了从法国医院广场上射击的事件。第二天,5月20日,阿勒颇发生了严重**。死了三名法国兵,伤了一些人。法国装甲车开到城里,大肆扫射之后赶走了街上的人。据估计,平民至少有十人死亡,三十人受伤。叙利亚的所有主要城市的商场都停业数天,在阿勒颇,叙利亚宪兵和法**队双方都在市内巡逻。

    面对中东的乱局,英国丘吉尔首相在下院发表讲话:“我们非常强烈地指出了进一步混乱可能在整个中东导致的种种不幸后果,这些后果会附带地影响今后对纳粹作战的交通,并威胁到正在与纳粹生死搏斗的俄国盟友的后方。为此,英国政府已经命令中东总司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恢复秩序。”

    然而,现在有能力恢复秩序的不是英国首相的那张刀子一样的嘴巴,也不是疲于应付的英国驻中东的60军,而是正在西奈半岛上磨刀霍霍的德军。他们已经换装了新式坦克,等待了两个月,只要一声令下,就会像一颗炮弹钻进空虚的中东。

    “好吧,进入约旦。”当隆美尔把电话打到霍尔姆时,元首斩钉截铁地对隆美尔下令。几分钟后李德又打电话给他:“绝对不许进入波斯。”

    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西与巴勒斯坦、以色列为邻,北与叙利亚接壤,东北与伊拉克交界,东南和南部与沙特阿拉伯相连。约旦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亚喀巴湾是唯一出海口。首都安曼和西部山地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月为7-14℃,7月为26-33℃。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属阿拉伯帝国版图。公元1517年归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

    在德军大军压境的情况下,约旦根本没作抵抗。德军第51军只花了三天时间就陈兵约旦与伊拉克边境,然后直捣伊拉克,奉命在两伊边境停下来。德军第52军和稀奇古怪的民族军像一条蛇一样,沿着滨海地区前进,在离土耳其边境20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何时进攻伊朗?这正是隆美尔撵着找元首的原因。

    大轿车上,李德望着窗外令人窒息的美景对隆美尔说:“再等等吧,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入伊朗。”

    “可是,为什么呢》能说说理由吗?能给个解释吗?”隆美尔当头被浇了一盆子水,不顾一切地喊叫起来,吸引了满车人的目光。

    元首答非所问:“隆美尔,你再陪我两天,也许那一天我高兴了,会把原因说给你。”忽然他乐了:为了给他让路,大轿车把牛车挤在一起,一只牛正猛吃大嚼前面车上的洋葱,辣得它直流泪。

    大轿车进入韦尔斯。这座奥地利中北部城市位于东阿尔卑斯山麓、特劳恩河畔。人口只有2万,有十三至十四世纪建的哥特式教堂、市政厅、古塔等古建筑。工业有钢铁、农业机械、服装、医药、食品等。今天在此举行盛大的全奥农业博览会,身穿民族服装的农民们熙熙攘攘集中在市政厅前面的小广场上,尤如集贸市场,接受帝国驻奥地利总督、德国青年团全国总书记席腊赫的检阅。

    席腊赫忽然停止了演讲,呆呆望着这辆豪华的大轿车,当发现车上竟然坐着元首时。他抽搐了一下,猛然惊叫一声,马上跳下讲台向车后追来。

    林茨是上奥地利州的首府,也是奥地利的第3大城市,是奥地利北部中心城市,大约在捷克边境以南30公里,多瑙河从市中心穿过。城市人口将近13万。希特勒的少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的,他的父母被埋在靠近林茨的一个小镇里。

    林茨的主广场是奥地利最大的广场。广场上的三位一体柱最引人注意,是巴罗克风格的极好的例子,它的外形象市议会厅一样属于彼德麦式,同时也保留一些早期的文艺复兴式的元素。珀斯特灵博格教堂位于珀斯特岭博格山上,自远处就可以看见这座教堂的双尖塔,是一处很美丽的景观。教堂在1748年建成,内部有很多精美的人物雕塑造型。教堂成为林茨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和一座颇受欢迎的婚礼教堂。

    尼博龙根桥是连结林茨的北岸和南岸的主要的桥。希特勒在林茨生活期间,经常为两岸交通烦恼。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了多瑙河河上的尼博龙根桥。这里是给多瑙河和林茨拍照的最好的地方。

    林茨堡位于林茨老城的北面,延伸到多瑙河的山脚小丘上。从主广场向北走不太远便可到达林茨城堡。它建造在799年,这座城堡已经被重建过多次。从1938年起它是上奥地利的博物馆。展览包括从中世纪到现代艺术,历史兵器和民间工艺品。

    乌尔苏里南教堂是至今为止最坚固的教堂,它有弯曲的正面和两个尖顶以及雕像。这是座女修道院,也是青年希特勒百画不厌的地方,帮助他填饱了肚子。

第03节 在维也纳视察防空塔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父亲阿洛伊斯和母亲克拉拉的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