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人不都在鲁国了吗?怎么还想家?”
”陛下,他们是想东北的家,说现在兵强马壮了,要打回东北去,找老毛子报仇,要不对不起那些死去的人,还吆喝什么海兰泡、什么屯、伯力、海参威等,这些人我一个都不认识;他们还说,等他们老了就报不了仇了,让我长大了为他们报仇,我都不认识那些人,怎么报仇?”
“你真是个好孩子,皇宫里有各地的厨师,以后想吃妈妈做的菜,就去厨房,让那些厨师给你做。”
“是,谢谢陛下!”
看着冯庸天真无邪的样子,他是把海兰泡、六十四屯、伯力和海参威等地名当成了人名;这些地方都是原来中国的固有领土,后来被俄罗斯帝国侵占了,并在那里对华人进行过残酷的屠杀,制造过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连这些土匪都记得对俄罗斯帝国的仇恨,他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他们是真的想家了,它们也该回家了!
(。。)
第四百五十三章军事技术的进步()
刚解决完海军的装备,总参谋长陆伟民、空军参谋长周礼全和情报部的李平民又来与张伟沟通对部队进行换装的事情。
张伟生气的说道:“这段时间为帝国的稳定期,我不准备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以也不准备对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换装,引起欧洲诸国的提防对帝国没有好处,你们说什么都不会改变我的决定,能同意你们发动对委内瑞拉的战争已经很不错了。”
陆伟民笑着说:“陛下,这次主要是李部长向您汇报欧洲最近的军事技术变革,或许对您有启发作用。”
“那好吧,我只负责听,别想从我这么淘到什么好东西。”张伟无奈的回答,其实,他也想尽快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只是无论怎么考虑,现在都不是进攻俄罗斯的最佳机会,只能忍耐。
李平民说道:“谢谢陛下给我这次汇报的机会,这样手下人的努力没有白费,让陛下知道他们在努力了。”
“行了,说重点,别老想着邀功。”张伟没好气的说道。
“是,陛下,首先向您汇报的是德国高射炮的发展状况,德国爱哈尔特军火公司已经研制出77毫米高射炮,射高超过6000米,对帝国的飞艇已经构成严重的威胁。”李平民说道。
“这不是什么秘密,帝国出口了这么多的飞艇,各国之间相互提防,发展对付飞艇的武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欧洲作战的时候帝国不再出动飞艇就是了;而且英法俄等国肯定也在发展高射武器。”张伟不以为意的说道。
陆伟民说道:“陛下,如果德国人对外出口这种高射炮,对帝国其它战场上的飞艇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这就需要你们总参谋部给所有飞艇部队下达一道命令,所有飞艇在参战和巡航的时候,飞行高度不要低于某一个高度数值,这不就解决了吗?”
周礼全副总参谋长说道:”陛下,这样的话帝国所有的飞机也不安全了,现在帝国的飞机飞行高度也就在5000米上下,危险性更高,帝国是否在秦国和印度洋沿线以及鲁国装备一批飞行高度更高的飞机?“
”现在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他们就是有射高达到6000米以上,可是他们的瞄准系统、火炮控制系统以及射速等都还没有达到更高要求,飞机的速度可比飞艇快多了,暂时不会对帝国的飞机造成多少威胁。“
李平民又说道:”德国的军事技术最近这年有一个爆发式增长,潜艇技术、发动机技术、特种钢技术、铝合金技术、榴弹炮技术、舰载火炮技术等都在飞速发展,除了液氦技术之外,很多产品都快达到帝国现役武器的水平了。“
”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我都不担心,你们担心什么?你所说的这些技术,不仅德国在发展,英法俄也同样在发展。李部长继续说。“
李平民说道:”是,陛下,现在为了对付飞艇的威胁,各国都开始重视飞机的发展,不仅加大了对飞机研发和生产的投入,英法德意等国都组建了航空兵部队。“
张伟轻松的说道:”他们连飞机的用途都不明了,就是组建了航空兵部队,他们的飞机也仅仅是用于侦查和巡逻,目前对帝国并不构成威胁。你继续说。“
李平民继续说道:”陛下,德国现在正在研制50毫米到400毫米舰炮的超级战列舰;英国已经设计出80毫米主炮的超级战列舰,时速估计在5节以上。“
张伟笑着说道:”德国人在帝国的协助之下,05毫米的舰载主炮刚刚能够自产,就是4毫米的主炮,现在他们的技术都还不完善,更不要说80毫米左右的主炮了,短时间内德国的海军不是帝国的对手;英国即便是设计出这个类型的战列舰,从开工到下水,再到装备好,到完工试航,没有年时间是没法投入现役的,帝国现在56毫米主炮的战列舰对他们来说就是无解的,不要担心他们技术上的进步,帝国的装备同样也在进步。“
按照张伟内心的想法,他们竞争的越厉害,在海军装备上的投入越多,对帝国越有利,现在他对欧洲诸国是有恃无恐,他有系统,他怕谁?
更重要的是他可以从系统内购买他想要的任何规格的战列舰,价格便宜,不限数量,而且没有生产周期,海军官兵略微一熟悉就能熟练操作,就是用数量堆也能堆死英国。
到时候对欧洲进行海上封锁,所有物资都没法运进,他们靠什么来生产?他们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而且他手中还有众多更先进的武器没有装备部队,所以张伟现在一点都不担心欧洲军事技术的发展。
陆伟民问道:”陛下,你一点也不担心欧洲军事技术突飞勐进的发展?拖的时间越久,他们的实力就越强,要是经过欧洲内战的洗礼,他们的战斗力也会迅勐提升,将来对欧洲总决战时候对帝国极为不利的。“
”陆总参谋长,周副总参谋长,你们尽管放心就是了,我都不担心,你们担心什么?你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发展咱们帝国自己的技术上;比如,空军这边对飞机研发制造有什么进展了吗?像航空发动机、飞机材料、空气动力学等方面有没有突破?从发动机材料到机械加工的精度,从普通的密封材料、到螺钉、轴承等标准件的生产和研发,这都需要科研人员一点点的努力,每一点小的成功都是技术的积累和进步,咱们的科研条件可是比欧洲好多了;海军由于差距太大,我一没有要求现在追赶欧洲的实力,空军可是与欧洲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要是再落后于欧洲水平可就说不过去了;像高射炮、高射机枪等帝国陆军研发的如何,技术能否超过德国水平?”
周副总参谋长说道:“陛下,空军这边一直在努力,现在已经试制过多架单翼、双翼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现在技术人员正在攻关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技术,对发动机的材料、加工、润滑、密封、冷却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改进;现在帝国的飞机研发和生产实力比欧洲诸国超出15年以上的水平吧。同时冯玉强少将带领飞机驾驶员在研究飞机的编队和战术等,还与地勤人员研究飞机的维护维修和后勤保障等问题。”
张伟说道:”这些还不够,军事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你们至少要比欧洲飞机技术先进0年以上才可以,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只有更长远的目标,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技术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陆伟民说道:”陛下,帝国的科研进步很快,只是基础底,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基础的研究上面了,等把基础夯实了,综合实力才会爆发式的提高。“
张伟指示道:”你们能这么想这么做,我就放心了,基础研究和生产配套是最耗时间和精力的,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一刻都不能放松。“
陆伟民说道:”陛下说的是,都这么多年了,帝国现在只能造10000吨的货船,柴油发动机的稳定性还存在问题,现在根本不敢用在大型军舰上,燃气轮机也只是立项阶段,很多材料的耐热性都不理想,只是材料学就博大精深;还有就是力学方面的研究也是科学院攻关的重点项目,划分了众多的分支,占用了大量的人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陛下说的加工问题,从机械设备的更新到技术人员的培养,现在终于有了一些家底了,像7级、8级的钳工帝国现在已经培养了不少了。“
”这些远远不够,机械设备是更新了不少,加工的精度等却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从刀具到量具等要全方位的提高才行,不说这些了,我只是透漏给你们一点消息,只有等帝国把基础夯实之后才能发动对欧洲的战争。在发动对欧战争之前,我会对陆军、海军和空军部队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换装,你们不用催我,我不会拿帝国官兵的性命开玩笑的。“张伟给他们下了保证。
“是,陛下。”陆伟民和周礼全没有达到目的,不过了解了张伟的心思,他们暂时放心一些了。
陆伟民想了一下,又问道:“陛下,那南美洲的战争打到什么程度为原则呢?只占领委内瑞拉?还是连厄瓜多尔和秘鲁一起占领呢?”
张伟说道:“先占领委内瑞拉,到时候看情况再说。”
“那什么时候占领整个南美洲呢?我的意见是发生对欧洲战争之前必须占领整个南美洲,确保帝国后院稳定安全。”
“等美国与6国联军打的精疲力尽、无力再战的时候就是帝国占领南美洲的最佳时机。同时,总参谋部要做好对俄罗斯帝国作战的各种预案,在发动全面对欧战争之前,必须先占领俄罗斯帝国的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以东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
“是,陛下。”陆伟民痛快的回答道。(。。)
第四百五十四章移民问题()
平静了几天之后,张伟又单独召见了郑道友一次,向其询问移民问题,这是当前他最关心的问题。
郑道友来到张伟的办公室,开始汇报:“陛下,今年到目前为止,移民数量已经超过900万,其中有700多万人移民到越国,60万人到达南亚战区,还有0万人到达吕宋、苏禄三省,0万移民到达金州诸省,还有几万人移民到爪哇等省。今年绝对超额完成移民1000万的任务,力争达到100万到100万。”
张伟说道:“今年能完成移民1000万的任务,主要原因是南疆特区撤离,大批当地人跟随部队和政府移民到越国,明年的移民压力会非常大。而且南亚战区移民数量太少,那里有大片的良田荒芜,必须加大对南亚战区的移民数量;另外,从现在开始,增加对南美洲的移民,那边也占领了大片的领土;金州的移民数量保持每年0万左右就足够了,帝国直辖的其它各省暂停移民。”
郑道友说道:“陛下,如您所言,明年越国移民的数量也会衰减,能保持每年100多万就不错了;移民南亚战区和南美洲,距离太远,周期太长,移民的数量不会有很多,明年能保证南亚战区50万以上的移民,南美洲有0万移民,就已经很尽力了,只能逐渐积少成多。”
张伟也知道,就是保证南美洲有0万人的移民,这个数目已经非常庞大了,距离太过遥远,每艘船每年跑不了几个来回。
郑道友又考虑了一下后说:“陛下,现在中华帝国又遭遇大水灾,长江流域几省受灾非常严重,就是苏北、河南省、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也受灾了,既然这样的话我希望陛下多配一些船只,加大对南美洲和印度的移民,减少到越国的移民数量。”
“好,现在开始就加大这两个地区的移民,不用单独给你们增加船只了,总参谋部直辖的运输队现在任务不多,你找陆总参谋长先借调00艘载重8000吨的货船,如果不够的话再来找我。”
“是,谢谢陛下的支持。”
张伟继续说道:“在移民的同时,政务院要加强帝国全境内的思想道德建设,帝国成立的时间太短,没有底蕴,要是等现在的孩子们成长起来就好了,不过我又等不到那个时候,所以还需要帝国投入一定的精力去引导;比如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军事训练教育等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帝国要加强对成人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建立起崇高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我不希望看到口袋富了,脑袋空了的现象出现;对道德败坏者,虽不够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驱离帝国境内,遣返中华帝国,或者取消其公民资格。”
郑道友考虑了一会后说:”陛下,前几天我多次提出打破小农经济模式,您没有同意,不过最近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小农经济决定了他们的小农意识,随遇而安的思想以及小富即安的思想大行其道,再加上华人特有的乡土情怀、宗族观念、老乡概念等,帝国如果不加以引导,将来必定是帝国高速发展的庞大阻力;陛下要求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我感觉现在正当其时。“
张伟反驳道:”我虽然没有同意你打破小农经济模式的建议,但是我们一直在推动打破小农意识的行动,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不要混为一谈;在中华帝国,所有的人都是以家族为中心,现在帝国逐步转变到以个人和小家庭为中心,逐步消除宗族势力的影响,很多移民不适应,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跟上。华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太深,其中有很多优良品德必须要传承下去,政府要做好引导。“
”是,陛下。”
同时,中华帝国的皇帝袁世凯,在新华宫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移民问题。
袁世凯说道:“杨度从南疆发来电报,声称西南几省人口减少了两成多,移民走的都是汉人,相对来说西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幅度提升,严重影响了帝国边疆的安全,现在大家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财政大臣梁士诒说道:“陛下,诸位,不仅西南移民数量不少,就是帝国的商人和航运企业都大幅度移民到夏帝国或者把企业注册在夏帝国,这对帝国的经济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严重影响帝国的税收,我们必须出台相关措施制止该类事件的发生。”
教育大臣蔡元培说道:“帝国每年有大量的人员到夏帝国留学,真正能回归的少之又少,就是公费派出的留学生都不愿意回国;而且每年夏帝国在各省建立的学校,把很多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提前选拔走了,把其全家都办理了移民,长此下去,帝国如何发展?”
总参谋长王士珍笑着说:“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夏帝国当初说的很好,扶持陛下做皇帝,原来他们是不愿意背中华帝国这个包袱,只想把中华帝国当成奶牛,随时来挤奶,这样我们永远发展不起来,永远仰人鼻息。”
“哎,夏帝国财大气粗,不是帝国能比拟的。”袁世凯感慨的说:“如之奈何?”
政务院总理徐世昌说道:“陛下,诸位,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即便夏帝国移民数量激增,帝国的人口却在持续增长,战乱减少,生活稳定,医疗条件的改善,粮食等价格就是在前段时间最高的时候也比往年低很多,所有的诸多因素,导致出生人口连续暴增,要是夏帝国不移民,现在每年只是饿死的人就不在少数;而且愿意移民去夏帝国的,大都是流民、无地之人,或者是出现灾害之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