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张伟与大家商量后决定,在发行纸币的第1个月不收兑换货币的手续费用,而且第一个月使用白银兑换的话是按照金银兑换比例为1:4兑换,超过第一个月之后,不仅把兑换比例提高到1:5,而且还要收取手续费用。
而且还规定,在1907年帝国境内纸币、黄金、白银和铜钱都能流通,1908年1月1日起,禁止帝国境内流通黄金、白银和铜钱,当然银元也不能流通了,只实行纸币交易,否则为违法行为。
从1908年1月1日起,所有的对外贸易,夏帝国只接受帝国货币、黄金和白银结算,对于其它国家的货币概不接受。
为了方便各国与夏帝国之间的贸易正常进行,允许各国运输金银到帝国中央银行营业部进行兑换业务,同时授权亚洲商业银行进行帝国纸币兑换业务。
同时,帝国中央银行从6月底开始,在各地报纸上发布广告,8月1日开始帝国境内同步发行纸币,第一个月为试营业期,以后个月为混合使用期,1908年1月1日起为正式使用期;并介绍帝国纸币的兑换方式,以及如何辨别帝国纸币的真伪等知识,让帝国人民认识纸币,接受纸币。
为了让大家认可接受帝国纸币,张伟决定,从8月份开始,所有的军队和政府公职人员的工资全部以帝国纸币结算。
所有能提前想到的问题,都做了相应的预案,就等待8月1日开始纸币发行和兑换。(。。)
第二百四十四章货币战争(上)()
本来夏帝国派兵帮助大清国防守边疆,各国就想对付夏帝国,正愁没有机会呢,现在夏帝国成立中央银行,发行纸币,让英法美俄终于找到了对付夏帝国的突破口。
夏帝国6月底发出发行纸币的公告之后,英法美俄四国的外长以及金融专家就不断的联系沟通,研究夏帝国的货币政策,寻找攻击夏帝国货币的切入点。
如果能在金融市场上打败夏帝国,席卷其国内财富,比在战场上战胜夏帝国的收获更大,付出更小,而且摧毁了夏帝国的经济,夏帝国也就没有能力继续扩军或者去侵占别的土地了。
为了确保这次金融战能顺利成功,各国进行着充分的准备。
以前各国都怀疑犹太家族在背后支持夏帝国,这次为了能在金融上战胜夏帝国,各国都与本国的犹太银行家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在他们确认不是本国犹太银行家参与扶持夏帝国之后,各国都组成了专门的委员会,准备在夏帝国发行货币后恨赚一笔。
当然了,就在四国准备攻击夏帝国货币的时候,第六帝国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家族内部开始聚集资金,准备大发一笔,发行纸币应该是犹太银行家的专利,夏帝国竟然抛开犹太人独自发行纸币,真是胆大包天,必须给夏帝国一个深刻的教训。
要知道,世界上最熟悉发行纸币业务的就是犹太人了,现在欧洲所有国家发行的纸币,背后都有犹太人操纵的影子,没有犹太人的支持,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财政立刻就瘫痪了;就是美国金融也没有逃脱犹太人的控制。
夏帝国是第一个独立发行纸币的国家,如果让夏帝国成功发行纸币,那以后哪个国家还愿意由犹太人控制发行纸币呢?这无疑是切断了犹太人以后的财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不管花多大的代价,都有摧毁夏帝国的金融政策,阻止他们发行纸币的天真行为。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加入,让四国领导人极为振奋,决定成立以内森罗斯柴尔德为主任的货币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夏帝国进行货币攻击。各国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白银,大头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出,汇集起白银之后,由内森负责操作,赚取的利润按照参股比例分配,每个国家派一位精通货币兑换业务的专家参与内森的委员会。
他们制定的攻击计划非常简单,就是在夏帝国试营业的1个月内按照1:4的比例,用白银大批兑换夏帝国的纸币,在试营业结束之后,再操纵白银市场,让白银大比例的贬值,然后再用纸币兑换夏帝国的黄金,如果夏帝国的黄金储备不足,则所有的黄金全部外流到内森手中,或者夏帝国只能从国际市场上花高价购买黄金。第一种可能就会破坏掉夏帝国发行纸币的计划,取消金本位金融政策,第二种可能则会让夏帝国的财富大幅度的缩水,甚至会导致夏帝国财富被席卷一空,国家财政破产。
既要操纵市场让白银贬值,又要用白银去兑换夏帝国的纸币,这需要白银的数量非常庞大,各国政府手中可是没有这么多的白银,只好让各国组织国内银行加入这个行动计划;同时,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操纵之下,意大利、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比利时、丹麦、西班牙、葡萄牙等国都加入到这次行动之中。
各国政府和各大银行,把库存的白银全部贡献出来,聚集了价值超过80亿夏帝国元的黄金和白银,按照内森的计划,一半用于操纵白银市场,让白银贬值到与黄金的兑换比例为70:1到80:1,一半用于兑换夏帝国的纸币,按照他的估计,夏帝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最多发行10亿元的纸币,再多了,夏帝国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黄金做保证金。
时间非常紧张,到8月1日夏帝国就开始发行纸币了,为了能更好的指挥战斗,内森罗斯柴尔德带领他委员会的成员乘坐军方提供的巡洋舰赶往新加坡,他将会在新加坡指挥战斗。各国运输白银的货船也军舰的保护下迅速的向新加坡集中。
按照内森制定的计划,在这一个月内,要把这些白银全部兑换成夏帝国纸币,在第一段时间内,每天要兑换5000万夏帝国元,第二阶段每天要至少兑换1亿夏帝国元,最后为冲锋决战阶段,每天至少要兑换亿夏帝国元;第一阶段为15天,争取兑换到10亿夏帝国元,这个阶段要处在严格保密状态,第二阶段为10天,至少要兑换10亿夏帝国元,处于半公开状态,第三阶段有6天的时间,至少要兑换1亿夏帝国元,这个阶段处于半公开宣战状态,留存价值10亿夏帝国元的白银作为预备资金。
为了在开始阶段能兑换到足够多的夏帝国元,保证兑换的顺利进行,内森组织了几百个兑换小组,轮流去夏帝国执行兑换业务,每笔兑换金额控制在100万到00万夏帝国元的范围之内,尽量不引起夏帝国的注意。
李平民以及驻欧洲各国的大使和领事都探听到了部分内容,就是欧美各国联合起来,准备阻击夏帝国发行纸币,并且希望把夏帝国的财富席卷一空,具体细节谁都探听不到。
张伟和高金原等人早就预料到了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是没有预料到这次会与整个西方国家进行金融对抗,还是低估了欧美列强打压夏帝国的决心。
张伟与高金原5人商量之后基本就能猜到这次他们阻击的方案,无非是大批兑换纸币,再拿纸币到夏帝国兑换黄金,让夏帝国国库黄金枯竭,然后再花高价从欧洲购买黄金,他们在一进一出中获利,把夏帝国的财富卷走。于是张伟等人决定,由孙正权副行长带队去欧洲,把德国的贷款和美国无偿援助的亿美元全部投入到欧洲金融市场,在西方国家白银贬值的时候,大批收购白银,彻底的打击欧洲金融市场,掠夺他们的财富,让这些参与国赔了夫人又折兵。
为了保证纸币的顺利发行,张伟命令小玉儿印制了100亿元的纸币,足够欧美国家的兑换了;另外,张伟要求高金原为这场货币战争的总指挥,密切关注上京所有的兑换业务,争取在主场不仅要赢,而且要赢的漂亮。
然后只等着8月1日的到来,与欧美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二百四十五章货币战争(中)()
既然欧美国家想阻击夏帝国发行纸币,那张伟也就不客气了,有系统帮助,能随时兑换黄金,现在他谁都不害怕,并希望通过这次货币战争,彻底打击欧美国家的经济,确立夏帝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让夏帝国的纸币,成为世界通行的纸币。
夏帝国中央银行营业部就设在首相府的对面,是一座层的临街办公楼,第一层是巨大的营业厅,二楼和三楼为营业厅办公室;后院一进院落有一座三层的h型的办公楼,为行长等人的办公室以及会议室等,第二进院落为金库,一个营的禁卫军官兵驻守此地。
这里将是与欧美国家进行金融战的主战场和指挥中心。
8月1日一早,张伟就到达中央银行行长办公室,准备近距离观看这场战争。
8点钟,银行营业部开门,开始营业。
整个胜利大道上,马车排着长长的队伍,每辆马车上都是装着满满的白银,在等待兑换纸币;队伍为5辆马车并排,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
街道上有来来回回不断巡逻的禁卫军士兵,为了保证安全,整整的调了一个营的官兵负责治安巡逻,还有1个团的士兵在随时待命。
8点钟,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安排之下,每次有10辆马车进入后院金库库房处,对这些白银进行鉴定质量和数量,还有10辆马车在等待;金库处共分为0个工作小组,有一个500名辎重兵在此地负责搬运;只需要5分钟就能鉴定完10辆马车上白银的数量和质量,并开具出进入金库的白银清单,然后顾客拿着清单到银行营业大厅提取纸币,或者换成银行存折。
按照这个鉴定速度,每小时只能鉴定100多吨的白银,银行工作人员就是一天4小时不休息也完不成任务。
很快,营业部主任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在营业部做镇的储全利副行长,很快行长高金原也知道了这个消息。高金原考虑之后,决定还是请张伟亲自出马。
“陛下,现在的速度实在慢,请陛下帮忙鉴定验收白银!”
张伟不加思索的就同意了。
张伟来到金库门口,打开系统面板,调整到兑换栏,只要是在意识中确认那辆马车,在面板上立刻就显示出白银的成色和重量,然后再由工作人员与马车上负责兑换的客户进行沟通,等双方确认之后,立刻就开单据卸车,这大大的加快了鉴定速度。
到下午营业部结束营业的时候,一共鉴定出白银000多吨,9000万帝国元,这其中有内森安排的人兑换的,也有夏帝国本国居民兑换的;当天晚上,银行核算完兑换出去的纸币和入库的白银,确认无误后,张伟把所有的白银全部收进系统仓库保管;中央银行的金库目前防卫措施还不到位,只能作为周转库和掩饰之用。
此后10多天,每天都能兑换出去8000万到1亿元的纸币,这并没有超出张伟等人的预料,不过他们肯定,暴风雨肯定在后边,兑换出去的货币就是全部被欧美人兑换走,也不足以发起对夏帝国的金融攻击。
果然,到8月16日开始,兑换量骤然翻了一翻还多,每天的兑换量达到亿元,而且在随后的几天内都不低于亿的兑换量。
巨大的兑换量让高金原心惊肉跳,向张伟建议道:“陛下,要不咱们限制每天最高兑换金额?这样他们就兑换不到足够的纸币,就没有办法对我们发起金融攻击,让他们的金融战无疾而终。”
“不行,那样会破坏咱们的信誉,而且兑换出去的纸币已经不少了,不过还不足以达到决战所需要的数量,继续兑换,他们要多少,咱们就向外兑换多少的纸币,反正咱们的纸币成本低,就把他们的白银全部兑换来,这次可是咱们发财的大好机会。”
“陛下,咱们计划发行5亿元的纸币,这已经是咱们计划发行量的倍了,必须想好应对措施。”
“我早就想到了,等这次兑换完毕,下月欧洲肯定会实行白银贬值的行动,咱们就要趁这个机会大量兑换白银,等兑换完毕之后,咱们直接宣布把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例调整到1:10,让参与这次行动的欧洲国家赔个倾家荡产。”
“陛下,那样不可以,那样会导致帝国内部动乱的。”
“这个不怕,反正每次兑换银行都有记录,可以对夏帝国的居民进行补偿,这样他们反而会高兴。”
“陛下,这样会导致金融市场混乱,而且欧美国家可以找夏帝国的人出面要求补偿的。”
张伟瞪着高金原说:“你怎么这么笨呢?不会等处理完欧美国家的事情之后再对这些兑换户进行补偿啊,你顶多承担一段时间的骂名,之后就会恢复你的名誉的,而且通过这次事件,还能确立你在国民中的良好信誉的,放心吧。”
高金原心里很忐忑,就怕张伟把他给卖了。
8月0日,新加坡总督府,内森正查看着兑换账目,已经兑换回来1亿元的夏帝国纸币,夏帝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表示,让内森非常疑惑。
不过疑惑归疑惑,内森还是下令,继续兑换,而且也加大兑换数量,每天的兑换数量提高到亿元,把冲锋时间提前。
到8月5日,内森罗斯柴尔德已经兑换了亿元夏帝国的纸币,而夏帝国还是风平浪静,让内森也是捉摸不透夏帝国的态度,反正每天不管运输多少白银去,都能顺利的换成纸币。
内森还剩余兑换17亿元夏帝国纸币的白银,他知道,自己是没有退路的,必须要勇往直前,只能胜,不能败,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家族,而且是整个欧美的大部分国家,要是败了,不仅自己会倾家荡产,就是参与的国家也会受到很大的经济冲击。
而且所有委员会的成员都认为,夏帝国的经济实力肯定是不能与整个欧美国家相抗衡,现在夏帝国肯定是外强中干,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就他们这些土包子,从没有发行过纸币,根本就不了解发行纸币内在的规律和技巧,肯定还在为发行出去这么多纸币而在沾沾自喜呢。
内森没有别的选择,命令每天要购买亿元的夏帝国纸币,把所有的预备资金都购买夏帝国的纸币,。(。。)
第二百四十六章货币战争(下)()
8月6日一天,张伟就兑换出去接近4亿元的纸币,吓营业部的人全部提心吊胆的,这太疯狂了,只是一天的兑换量就接近夏帝国计划发行量了,要是让这些纸币全部进入市场,瞬间就能把夏帝国买空了。
张伟内心反而是高兴的要发狂,这些白银要是全部兑换成黄金,立即就能升值好几倍,有系统在手,他还害怕金融攻击?来的白银越多,他越高兴。
接近兑换期限的末尾,夏帝国的大家族也把持不住了,不能再等待了,也都加入到兑换的行列中,使得最后的这几天,每天都有亿多元的兑换量,张伟是忙碌着,快乐着。
可是越是接近期限的末尾,内森的内心越是不安;而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却是兴奋不一,胜利在望,马上就到收割夏帝国羊毛的时候了。
德国被排除在这次金融战争之外,这让德国皇帝感觉很伤自尊,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邀请德国参加,真是太小看德国了。
德皇决定帮助夏帝国对付欧美诸国,让驻上京大使拜访华国强,看看夏帝国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夏帝国被打败了,那德国的贷款也很危险,再说了,德皇还想看欧美诸国的笑话呢。
8月中旬,施特莱斯曼接到德皇的电报,虽然对德皇的决定很不满意,不过他还是要忠诚的执行德皇的决定。
华国强对施特莱斯曼的到来很非常惊讶,现在各国的大使都躲着他,都准备看夏帝国的笑话,并趁机赚足便宜,哪里会有功夫拜访夏帝国的外交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