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蝉那把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年那蝉那把剑- 第5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地之间气象一新。

    李神通小心翼翼地走进村子,只见师父正盘膝坐在那座水井旁边,双目进逼,通体有淡淡紫气环绕,眉心处一枚紫色符篆印记。

    不过最让李神通震惊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师父的一头白发。

    白发变青丝。

第五百七十一章 涿鹿大战攻守始() 
承平二十四年可能是大齐太宗文皇帝承平年号的最后一年,不过也极有可能是让朝廷心腹大患了几十年的魏国的最后一年。

    在几番拉锯之战后,大齐朝廷在江南布置的几路大军终于与魏国大军形成决战之势,如今黄晓大军死守涿鹿城,围绕涿鹿城,双方不断有大军汇聚而来,双方僵持不下,又都另辟奇径,最终形成了两处战场的局面。

    其中一处战场是黄晓所在的涿鹿城,另外一处是名不经传的彭老镇。

    如今的涿鹿城城外已经不见魏国的半路大军,换而言之,如今的涿鹿城已成孤城,城外尽是大齐大军。

    呼啸朔风吹动旌旗烈烈而动,经历了一夜攻防大战之后,涿鹿城头上一片狼藉,黄晓手扶腰间佩剑跨过一具具尸体,来到一处望口前向外望去。

    只见一面面黑底金字的魏字大旗迎风招展,旌旗之下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如潮黑甲。

    黑甲,在五大禁军之中,唯有天子中军和西北左军会佩戴此甲,西北左军正在抵抗林寒大军,不可能出现在此地。

    那么便是天子中军。

    也就是魏无忌亲自率军赶到。

    黄晓今年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相貌清正雅致,不像是武将,更像是文臣。

    他早年出身剑宗,拜在公孙仲谋的门下,算是徐北游的师兄,只是他因为与公孙仲谋不合的缘故,最终选择叛出日渐衰弱的剑宗,归顺于魏王麾下。

    不知是否因为城头上风大的缘故,黄晓眯起眼睛,看着层层黑甲深处的那杆魏字大旗,淡淡一笑,说道:“竟是人猫亲临,真是让我黄某人受宠若惊。”

    黄晓笑得出来,可他身边的其他人却是笑不出来,更有甚者已经面露死灰之色。他们不知道远在江陵的魏王殿下是否还有锦囊妙计,但是他们知道,想要依靠脚下这座城,挡住魏无忌的大军,已经很难。

    涿鹿城的陷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所有城头将领都下意识握紧了刀柄,握着刀柄的手微微发寒。

    黄晓收敛了笑容,神情肃然道:“府库中的粮食和库银准备好没有?”

    一名中年披甲将领抱拳沉声道:“已经都准备好了。”

    黄晓道:“都发放下去,此乃危急存亡关头,断不可有丝毫纰漏,若有人敢在这个时候伸手,别怪本官不讲情面。”

    这名主管军需钱粮之事的中年将领神情微凛,重重应道:“诺!”

    黄晓对身后一名文士打扮的老者道:“告诉城内士绅,让他们出钱帮着守城,若是不肯的,就直接抄家去抢,不妨告诉他们,我们守不住涿鹿城,他们也别想独活。”

    老者应诺而去。

    黄晓沉吟了一下,转头对身旁的副将道:“召集城内青壮,让他们随时准备协助守城,同时派人从城南开始依次拆房,以作擂木滚石。”

    副将高声应诺,然后转身下城。

    安排好这一切后,黄晓轻轻叹息一声,环顾左右道:“诸位,为王上尽忠的时候到了。”

    一声苍凉呜咽的号角声骤然响起,然后是轰隆擂鼓之声。

    黄晓按在剑柄的手轻轻一颤。

    若是面对西北左军或是草原大军,他倒是还有几分信心守下涿鹿城,毕竟草原大军和西北左军更长于骑战,而弱于攻城,千百年来,中原就是依靠一座座雄关将异族骑兵挡在门外。

    可这一次的对手,不一样,这次的对手是五大禁军中最为精锐的天子亲军,他们曾驻守于山海城阻挡牧棠之的东北右军,善于守城,自然也善于攻城。

    不同于只会使用简单云梯和撞车的骑兵,这次的大齐大军除了配备必要的云梯、撞车、盾车等攻城之物外,还动用了由蓝玉亲自督工赶造的中都炮。

    自古以来,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炮之术,则可以制敌。当年后建大军攻克襄阳,便是以巨石炮齐射,将襄阳的城墙击毁,历时三年的襄阳攻防大战最终在炮声中尘埃落定。

    中都炮,名为炮,实则为抛石机,所发射之物为巨石,而不是实心铁弹。当年十年逐鹿时就有抛石机,在经过艾林楠的改良之后,更省力的同时,可抛发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巨石,抛射距离二百五十步,约有一百三十丈,巨石落地之后,可入地七尺,初入地仙境界的地仙修士倾力一击,也不过如此。

    萧煜率军入关之后,凭借此等利器无往不利,因为其改良工程是在中都城内完成,故名中都炮。

    此时足足有近百门中都炮在涿鹿城外依次排开。

    近百门中都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若是攻打帝都或者江都这样的雄伟巨城,恐怕力有不逮,可攻打涿鹿城,已是不少。

    此时魏无忌和天机阁大匠造王生来到阵前,魏无忌望着石机上已经装填好的巨石,轻声道:“攻城利器,莫过于此。”

    王生笑道:“掌印官谬赞。”

    魏无忌转而问道:“这样的抛石机,我们还能造出多少?”

    王生略作思量后,答道:“以目前的人手和材料而言,还能造出百余架。”

    魏无忌稍稍沉吟之后,又问道:“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完工?现在的这些投石机还是少了些。”

    王生道:“已经在加紧赶造了,差不多可以在下半个月内完工。”

    魏无忌点了点头,道:“两百台就差不多了。”

    然后他将视线转向身旁的王生,微笑道:“这次王大匠造有大功,待到攻下涿鹿城,平定江南之后,本官一定会向大将军为你请功。”

    王生笑着应下。

    魏无忌重新望向涿鹿城,抬起手道:“开始吧。”

    身披紫色棉甲的白玉立刻一挥手,站在中都炮两旁的士兵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几息时间之后,随着一个“放”字,百余块重达一百五十斤的巨石带着呼啸声音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骇人弧线,轰然砸向涿鹿城头。

    下一刻,巨石砸在涿鹿城的城墙上,声震百里,无数烟尘升腾,碎石与尘土从缝隙间簌簌落下,似乎整面城墙都在颤抖。

    不断有巨石直接飞上城头,落地处来不及躲闪的几名守城兵士直接被砸成了血泥,然后巨石又顺势翻滚一番后,碾压出一条断臂残尸铸就的血肉之路。

第五百七十二章 彭老遭逢乱战起() 
既然魏无忌已经亲临涿鹿城下,那么禹匡、萧摩诃、萧去疾三人,便是悉数汇聚在彭老镇一地。

    彭老镇,这是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镇,位于涿鹿城东南二十余里处,因为传说中道门彭祖曾经路过此地,并留下遗址,故名彭老镇。

    几百年来,小镇大都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后建大军南下时,未曾路过此地,十年逐鹿时,也未曾波及刺地,只是谁也不会想到,数百年都未曾遇到过灾祸的小镇即将要迎来一场巨大的灾难,整个小镇都要化为废墟,甚至是从地图上彻底抹去。

    在临近腊月的最后几天,从小镇的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向小镇行来,双方都是抛弃了辎重的轻装行军,都是想要绕过涿鹿城,同时,双方也都没有想到,竟是会在这里相遇。

    双方之所以会在彭老镇形成决战之势,其实也是个巧合。

    在天色仍是较为昏暗的寅时时分,两路大军在猝不及防中骤然相遇,双方的斥候先锋首先交锋,弩箭炮矢纷飞,呼啸破空之声,炸裂轰鸣之声,厮杀喊叫之声,彻底打破了彭老镇的宁静。

    然后便是后续大军源源不断赶来,形成胶着之势。

    到了此时,双方将领都是心知肚明,这是遇到了对方的主力大军,于是各自救援,魏国的三路援军全线压上,大齐朝廷的三路大军也毫不相让,迎头出击,一支支大军进入战场,然后迅速纠缠在一起,越缠越紧,谁也不能轻易退出战场。

    待到正午时分,一位道门大真人御风飞过战场上空,他大惊失色地发现,以彭老镇为中心,地面上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形成一个蔓延数十里之地的巨大漩涡,到处是尸骨横飞,这种规模的大战,已经不是寻常修士可以插手的了。

    至于彭老镇,在两股巨大浪潮的的夹击之下,已经彻底变为废墟。

    萧去疾所部也被卷进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当这场遭遇大战刚刚打响的时候,第一次亲临战场的萧去疾就变得兴奋起来,不同于萧摩诃和禹匡这样的“老卒”,萧去疾是个名副其实的“新兵蛋子”,若不是如今的大齐宗室实在无人可用,也许他一辈子都没有亲自领兵的机会。就算是这次领兵,虽然名义上是独领一军,但实际上还是要受老将萧摩诃的节制,一则是因为萧摩诃辈分高于他,再则,萧摩诃毕竟是参加过十年逐鹿之人,又镇守塞外巨鹿城多年,领兵经验实在不是萧去疾可以比拟。

    不过父祖辈们的金戈铁马仍旧在他的血液中流淌,在少年时,他曾练剑,也曾苦读兵书,只是比不了萧白那般好运,没有去南疆一展拳脚的机会,因为此事,他没少在私底下发牢骚。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绝好的机会,萧去疾又怎么能不兴奋?

    一开始的时候,萧去疾还有模有样地发号施令,什么穿插绕后,什么迂回包抄,只是在传令兵离去之后,萧去疾就发现有点不对劲,四面八方到处都在激战,自己麾下的大军也不知到底在哪里,在他身边就只有大概百余人的亲卫营。

    当传令兵迟迟没有回来的时候,萧去疾略感有些措手不及,遍观各类兵书,还从未见过这么没有章法的仗,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反正周围都是敌军,大齐士兵多是着黑衣,魏国士兵则是着白衣,泾渭分明,就这么胡乱打吧。

    萧去疾拔出佩刀,带着自己的亲卫就投入混战之中,见着白衣就杀,见到黑衣,也不管是谁的兵,通通收入麾下。萧去疾毕竟有着郡王和领兵主将的身份,大齐大军的士兵自然是纷纷依附,打了两个时辰之后,萧去疾愣是汇聚起一支两千余人的士兵。

    萧去疾率领这两千余人一路猛冲猛打,越战越勇,战场不愧是最好的磨练之地,短短几个时辰,萧去疾结合自己所学,已经有了几分心得,调兵遣将也变得娴熟起来,两千余人便像一把利剑,在偌大的战场漩涡中一路前行,所向披靡。

    与此同时,在距离萧去疾不远处的位置,是魏国三路援军之一的慕容师所部,不过出身于魏国慕容世家的慕容师此时也比萧去疾强不到哪里去,他的大军也在双方大军骤然相遇之后也被打散了,身旁只剩下千余轻骑,此时慕容师也披甲执矛,亲自上马厮杀。

    此时他发现了一支正朝这边冲杀过来的大齐军队,虽然是以步卒居多,但作战方式极不一般,由刀盾手顶在最前面,后面是长枪手,再后面是长弓手,又有两队骑兵在两翼策应掩护,若非是成建制的大队骑兵,否则很难突破。

    慕容师的目力极好,也看到了在整个军阵正中间的百余亲卫,心底不由咯噔一下,能有如此多的亲卫,恐怕来头不小,若是正面遇到了禹匡,以其武夫修为而言,自己的千余骑兵可讨不到好去。

    不过事到如今,躲避也不是办法,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慕容师一咬牙,高高举起手中的铁矛,重重向前一指。

    冲锋!

    就在慕容师开始亲自领兵冲锋的时候,萧去疾也发现了这支与众不同的魏国骑军,临危不惧,开始有条不紊地下达军令。

    一千骑兵对两千步骑混合。

    双方毫不退让。

    厮杀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双方以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而告终。

    在双方兵卒厮杀殆尽之后,持刀的萧去疾对上了持矛的慕容师。

    双方都不算手无缚鸡之力,但也不是境界高绝的修士之流,拼了个旗鼓相当,最终是萧去疾一刀将慕容师的战马拦腰斩断,虽然慕容师堪堪躲开,但却没能躲过萧去疾的下一刀,被一刀刺入胸膛。

    在萧去疾拔刀之后,慕容师手中铁矛落地,胸口血流不止,无力地向后倒去。

    不过萧去疾还来不及庆幸,就看到一发火雷子从十余丈的高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朝自己落下。

    已经战至精疲力尽的萧去疾无力去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颗火雷子落在自己身旁不远处,轰然炸裂。

    在这一瞬间,萧去疾感觉自己好似将要飞升的仙人,高高飞起,然后眼前是无边的黑暗如潮水一般涌来。        

第五百七十三章 仙佛气难掩剑气() 
战场就是这般残酷。

    不管你是天潢贵胄,还是平头百姓,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视同仁,随时都有可能死在其中,尤其是这等场面的战事,又是乱战,就算是地仙境界的修士也不敢说自己能毫发无损。

    真正能在其中闲庭信步的,也就只有那些站在天下巅峰位置的真正半仙之人了。

    所谓半仙之人,可以理解为距离登仙飞升只剩下半步之遥,若无意外,必定能证得长生之人。

    纵观天下,这样的人也不过一手之数,只是有些人已经因为意外而身死,诸如萧玄和青尘,也有些人并不在此地,诸如高坐玄都的秋叶和远在后建的完颜北月。

    距离此地最近的,唯有徐北游一人而已。

    如今两者之间大概有数百里之邀,对于常人而言,可能算远,但对于一位十八楼境界的剑仙而言,只是咫尺之遥。

    不过此时的徐北游仍是在沉睡之中,身旁只有李神通一人。

    李神通怔怔地望着一头白发返青丝的师父,心中复杂难言。

    过了许久之后,一直盘膝而坐的徐北游才悠悠吐出一口紫气,缓缓睁开双眼,瞳孔中亦是紫意盎然,与额头眉心处的紫色符篆印记相得益彰。

    他这次所得的福缘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根源于那场天道牵连,福祸相依,既是祸事也是好事,好在徐北游最终抓住了这桩天大的机缘,先是天门大开,请徐北游飞升过天门,在徐北游拒绝之后,又退而求其次,从天门中降下浩荡鸿蒙紫气,加持其身。

    徐北游被浩荡紫气灌顶之后,宛若洗精伐髓一般,不但使他体内所有的暗伤悉数愈合,而且还隐隐有了五气朝元的迹象,更让徐北游惊喜莫名的是,自己当年折损的寿元也被悉数弥补,这才有了一头白发返青的景象,幸而徐北游此时还是年轻人的相貌,如果换成迟暮之年的老人,恐怕就是返老还童的异象了。

    至于五气朝元,与三花聚顶相对应,在道门典籍中曾有记载,三花聚顶成就无垢身,五气朝元成就紫金身,如今的徐北游已经有铸就紫金身的基础,只是这次降下的鸿蒙紫气实在太过磅礴,李神通仅仅是吸纳了一丝,便觉得体魄要炸裂开来一般,徐北游所吸纳的紫气又何止是李神通的百倍千倍,饶是他的地仙十八楼境界之姿,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此时体内气海如沸水滚滚,徐北游还要花费无数气机将这些紫气一一化为己用。

    对于徐北游而言,这份机缘最大的妙用不在于能够铸就紫金之身,而是打破了徐北游自身的桎梏。

    徐北游依仗剑宗十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