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道果- 第5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念,本来修行就已然影响为学,若再分了自身念头,那与秩序之道就没了联系了。”

    “哦?”邱言闻言心头一动,想到自己种下毫毛,并成几身的情况,不由暗暗思量,他的几身,并不是化身,更不是第二元神。

    “毫毛所为。看似分裂意识,但其实并没有断裂之举,反倒像是将意识延伸出去,将其他的身躯,变化成身体器官一般,或许也是因此,我那人道身方能与秩序之力相合,更能领会诸多圣贤精神。”

    这边,邱言还在想着,那复合意志则是追问起来:“既然阁下没有万全之把握。那就要做好血狱文网被断裂的打算,到时候也不必顾惜我等之身,那百家牢笼中囚禁的身躯,本就是神通所化,其实也是一种枷锁,若是就此毁去,我等之念固然难以依凭,魂魄也将纷飞,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而言。却也是解脱,至于这文网中的学识,乃至相合秩序的种子,也可循着联系。存于那东华文网里面,运用起来并无多少影响。”

    “诸位不必多言,那牢笼中囚禁的,虽然是神通凝结的躯体。但内里的灵魂却做不得假,若是任凭他们断绝文网,最好的局面是诸位继续被囚禁。最差的局面,就是魂飞魄散,不光无法依循秩序之力离开,更是不要说入冥了。”

    邱言摇了摇头,并不同意:“再者说来,那血狱乱尊之所以下定决心,已然不是由于文网了,而是要除我而后快,这一点无论怎样都是难以改变的,纵然诸位退让,也是一样,为今之计就是做好对抗的准备,因为我等都没有妥协之路可走!”

    复合意志沉吟片刻,似乎想清楚了其中关窍,复又问道:“不知阁下可有应对之法?又或者有何头绪?”

    “头绪说不上,但方向还是有的。”邱言说话间,身形变化,那黑煞半身已然从血狱文网,转移回到了东华之中,“却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才对。”

    话落,黑煞半身沸腾而去,转眼不见了踪迹,但那行进的方向,却是大瑞的西边。

    ……………………

    “时间无多,能与那血狱乱尊相抗衡的,唯有黑煞半身,其余三身皆不足以对抗,不过,这半身眼下,战力还有不如,须得继续深入劫煞本源才是,只是这样一来,就需得足够多的气运,去支持毫毛继续前行……”

    马车颠簸,邱言坐于车中,正襟危坐,并不言语,但心里则在思索着眼下面对的危险。

    这是他的人道身,正随同朝廷的钦差,去往兴京。

    说起钦差,他本来也算是一名钦差,可在接了旨后,那职位便已不再,要等到回京之后,另行安排。

    “在朝堂之上,所求的乃是细水长流,人道身还有几团气运未曾真正落在身上,回朝之后,皇帝传出旨意,才能落到实处,但其中一部分气运,要用来中和人道珠,同时护持仕途,是以不能全部拿出去,用来推动毫毛前行……”

    邱言所乘坐的这辆马车,没有人敢随意接近,连外面护持马车的几名骑手,都尽量保持安静,是以他能不受干扰的思考。

    “神灵身坐镇星辰,但本身秉承的气运并不算多,大部分都已用掉,而黑煞半身眼下要为将来的取经之事布局,这件事情也刻不容缓,若是顺利,倒是可以得到不少的气运,但其实并无定论,如此看来,此事,终究还是要落到心魔身上。”

    半年之后,或者更短的时间里,邱言就要面对那血狱乱尊的真身,那种层次的人物,只是去想,都能感受到沉重压力,其境界远远不是星君能够相比的,若是失败,必然就要失去黑煞本身,与融合劫煞本源为第四身的机会。

    所以,邱言终究是要去搏一搏的,这具体的战力,要着落在黑煞半身上面,可所需要的气运,却可以让其他三身筹集。

    “心魔身想要得到更多的气运,其实并不困难,所需的就是再一次潜入遗蜕之地,然后尽量将整个遗蜕之地的气运,汇聚一部分出来,我最近研究时空之力,也算略有感悟,运用过去,应该是勉强能够潜入遗蜕之地的,只是在时间和自主程度上,必然是要受到限制的,而且里面的时间流速和外面不同,肯定是过去了很多年了,具体有哪些变化,还无法确定,这些都是变数,到时候要要处理的事情还有许多。”

    话虽如此,但邱言也知道,世上的事情,哪有一帆风顺的,总要有所投入、付出,然后争取到相应的筹码,才好得到回报。

    “眼下,既然无法退去,那就只能尽量去做了,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那一部,如此才不会留有遗憾!”

    这边想着,颠簸的马车忽的停下,接着那外面就有声音传来——

    “学士,前面就是东都了,预计要停留一日,等到明天早上,再重新上路,您看成么?”

    “就依你所言。”邱言点了点头。

    话落,那车外的人就表示领命。

    如今,距离白莲教主被生擒之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黑煞半身与那血狱乱尊的一具化身陷入了追逃之中,而人道身的经历却称得上是安稳。

    在那白莲教主被捉之后,剩下的白莲教群龙无首,但一时之间倒还难以崩溃,因为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白莲教主、董太师等人,就好似这百足虫的头脑,虽然被邱言一举端掉了,但一时之间还不会立刻死掉,并且那各个据点,还能按照原本的命令运行。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罢了,时间一长,难免就要显露混乱,然后各自为政,甚至为了争夺领导权,展开自相残杀。

    对于朝廷而言,白莲教的人自相残杀无疑是好事,但涉及到具体的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因为这白莲教的据点扎根在不少的城池、村镇的民间,一旦混乱,立刻就要波及大半个道域的百姓。

    更何况,那白莲教中的不少教众,本身就是被惑心符所迷惑,令那感知、善恶、三观颠倒,从这方面而言,自是不能轻易放弃。

    考虑到这些因素,邱言开始的时候,就吩咐杨晃等人伺机而动,盯住了几个较大的据点,但并未立刻出手——

    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出手,那些个据点还未陷入混乱,难免发起有组织的反抗。

    要等到那据点的人意识到整个白莲教的指挥体系崩溃,那个时候动手,根本不用花费多大的代价,就能将之平定。

    而后,随着越州大营告破,浙地、闽地和北方重新连为一体,朝廷在各地的驻守军顺势南下,收复失地,白莲教真正大势已去。

    而刘宏、张琪所领的另外一队人马,便就顺势南下,来到岭南与杨晃所领兵马汇合,这下子邱言统领的军队人数大涨,能够监控的白莲据点数目也就随之增多了。

    跟着,不出邱言所料,不少白莲据点陷入混乱,这个时候,他手下兵马分成几支小分队,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配合默契,更是进退有度,再加上刚刚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依然锤炼出来,面对各地反扑的白莲教残军,应付起来可以说是游刃有余。

    很快就俘虏众人,那些个“叛逆”的官僚、将领就都被押送着,送到邱言那里,迅速的解除惑心,重新恢复正常。

    这样一来,免不了一些痛哭流涕、悔不当初的话语,更带给邱言意外收获——

    这些人往往多是世家之后,因而经此一事,邱言在南方世家心中的地位立刻就不同了。(未完待续……)

    PS:感谢“神守坤宫”、“木子风道”、“书友150115094533161”、“不会飞的栗子球”的打赏!

    这两天可能碰不上电脑,这张定时的,没时间修改了,等我回来之后再行修改,先发出来。

第一千一十五章 名动天下,世人争相睹

    叛乱的爆发起自一场意外,但后续的发展却出乎大部分人的意料,好似白莲教登高一呼,立刻从者千万,连朝廷的官员、将领也不例外。

    若是最终白莲教得逞,推翻了大瑞,建立了自家王朝,那么在后世史书上,这些从逆之人也就成了从龙功臣,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渲染了大瑞民不聊生,因而义军一起,从者云集。

    若是时间流逝,这些在青史上定型,对于参与之人而言,哪怕是身死了,只要没有形神俱灭,一样能够收益,或者是干脆被封神,又或者是转世承福。

    只不过,这些事情随着邱言的出现,都没有发生,反倒是白莲教节节败退,最终彻底崩溃,而这些背离朝廷的官僚、将领们,也就成了从逆之人,必然是要在青史上留下一笔的——

    朝廷虽然从诸多折子中,知道了惑心符的存在,也明白怪不了这些人,但在形式上依旧要有所表示,而且从逆了就是从逆,现实是残酷的,哪怕是有原因在里面,但做过的事情依旧无法抹除,朝廷就算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但肯定也会撤职,做出查办的样子,最终全部罢免。

    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其他人看的,让天下人知道,否则你背叛的朝廷,却还好好的做官,今后还有谁会效忠?还不是敌军一到,立马投降,若是敌军赢了,享受荣华富贵,敌军败了,也是官复原职,这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对于这些,那些被解救之人的心中也都明白,更不会感到委屈,因为他们的牺牲,却可以保佑身后的家族。

    对于这些人而言。只要家族不倒,一切都还好说。

    而这次白莲起兵,在惑心了诸多官僚、武将之后,也以他们为突破口,进而掌握了不少大世家、大家族,若是朝廷追究起来,这都是要屠灭满门的祸患,但现在因为邱言的出手、进言,才保全了诸多家族,这个人情。他们不承也得承。

    经此一时,哪怕邱言日后做出有违世家利益的事情,这些世家打压、打击,但也不能下死手,因为哪一家下手了,其他家立刻就掌握了大义,登时陷入被动。

    有着这样的背景,不少世家都过来与他来往,在接到正式的圣旨。离开南方之时,几大世家尽数出动,为其送行。

    那场面蔚为壮观,不只是世家。连那沿途的百姓,也是夹道欢送,更不要说,一路上无论车舟行到何处。都有那儒生、学子过来,只为一睹其面目。

    这次邱言领兵平乱,却又在那汀州成讲学。一时间被引为美谈。

    要知道,这五千兵马转战南北,近三十万大军都难以阻挡,反倒是自身灰飞烟灭了,已然足以名留青史,而白日讲学,翌日就将贼首擒拿,送到府上,更是堪称传奇。

    有了这般事情,那民间已然开始流传,说邱言乃是武曲文曲转世,是上天送来安定江山社稷的大贤,其所倡导的知行之道更是水涨船高,在南方掀起了一波热潮,无数学子为之向往。

    热潮冲击理智,甚至在短时间内,令这些学子不去考虑科举、升官,都念叨着邱学的经世致用,渴望能学得一二,然后也如邱言这般下马为学,上马定国!

    更是有那心诚的,不敢不顾的冲破阻碍,就要上前拜见,向邱言请教。

    这样的行为,自是让那些个侍卫和护卫如临大敌,这次请邱言回朝,已经不是单纯的皇帝的意志了,邱言在南边做出这么大的事情,将那朝廷上下,连同整个军方,都给震惊到了。

    要知道,在白莲之乱刚露苗头的时候,这朝廷上也是如临大敌,虽然几方利用此事角力,但也并没有人真相让那白莲教顺势做大,只是白莲教的进境太快,让朝廷众人猝不及防。

    只是,匆忙布置调兵计划后,邱言那边所作出的事情,却更让他们措手不及,从皇帝到大臣,从统帅到兵卒,无不被晃了一下,有种无所适从之感。

    此事,在那朝堂上更是引起了接连混乱,朝廷对于两路精兵是否要继续南下,都是各执一词,互不想让,但僵持阶段,却也令两路大军难以动弹,须得等待朝廷的决定。

    此事传出来,让不少兵家将领暗自冷笑,认为朝廷会自食恶果。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虽也尊敬邱言,但却不会盲目崇拜,毕竟从现实方面来考虑,蔓延两道、波及半个江山的乱局,单凭五千人马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平息的,而朝廷因为此事争执,使得大军南下受阻,每晚走一步,就要失去一次先机。

    此事闹到后来,甚至引得军中隐隐有变,有将领妄图要用兵卒哗变来倒逼朝廷做出决定。

    只是,不等他们真有动作,白莲教主被活捉的消息,就直接传了过来,这消息一出,朝廷上下尽数跌破眼球,阵阵惊呼。

    那些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加官入朝的官员,本来并不怎么重视邱言,因为未曾见过他当年引起的中枢变化,可此事一出,这才知道那分明是一条即将过江的猛龙!

    有鉴于此,朝廷上下便就达成共识,招邱言速速进京,不用在滞留在南方了——

    开玩笑,再留下去,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事端!搞出多大的功劳!

    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白莲教在大瑞土地上的组织毁于一旦,但还有两路大军在外,一路海军纵横海上,还有一路向西入了沼地,然后转而南下,进逼十万大山!

    这两路大军论及实力也不算小,可现在和邱言的能耐一比,就显得不够了,连北伐与入蜀的两路白莲教,都是弹指便破,四座大营都不能阻其分毫,再来两路大军也不够看啊,只能在邱言的功劳簿上再添两笔——这一点,朝上几乎没人愿意看到了,邱言吃完了肉,总该让别人也喝点汤。

    可见这危险局面一去,朝廷上的诸多念头,就都重新兴,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似乎忘记了当初白莲教北伐军给他们造成的困扰和担忧,反而觉得其他两路大军,也应该能够破灭——这是邱言所为太过轻松,给他们造成的错觉。

    却不说这些琐事,邱言的人道身在告别了岭南后,沿途北上,沿途多有讲学,前来听学之人络绎不绝。

    本来,他的求学主要流传在北方,在南方影响很小,可经过这南方平乱之后,其人名声在南边越发响亮,邱学更成一时风尚,比之北地还要显得繁荣。

    不过,等真正踏足北地,才又显得邱学之盛,在北地的流传丝毫也不下于南边,甚至还有过之,不光是儒生推崇,连带着兵卒亦是多有过来求教者。

    这形成也就较为缓慢,好在朝廷正在消化邱言南下所带来的诸多变化,只是希望他赶紧离开南边,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他几时来到,倒是不怎么奢求。

    但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一行人来到东都了。

    待得车马安顿,早有东都留守和晏王迎来,城中的官员也都在城门出迎接。

    相见之后,便是一番寒暄,那位与邱言有过接触、甚至算是有些过节的晏王,也是笑颜相对,只是眉宇间多少能见些许不自然,想来他也没有料到,这还未过去多久,再次见到邱言,就是这么一番情况了。

    当初,他拦路截杀,随后又有诸多举动,都是居高临下的看着邱言,仗着自身的亲王身份,隐隐自傲,可这才几年时间,再次见到邱言,他的身份、名望、影响力都难以与其相比了。

    只是,既然邱言没有追究过去的意思,晏王又怎么会主动提起,随后到了城中,就由那留守出面,邀请邱言参加晚宴,最后也是宾主尽欢。

    不过,在那宴中,也有人提及些许事情,其中就有这城中几位大儒的事情,说是最近半个月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