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恩仇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华恩仇引-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义灭亲了。

    这是人之常情,夏承灿自然理会得。其实,欧禄海决意引军回楚南驻地,他就很欣慰了,哪里还能做非分之想?

    “承灿理会得!”夏承灿翻身上马,执缰道,“老将军保重!”

    言毕,策马行至队列最前,高声叫道:“出发!”

    。。。 。。。

    颌王府灯火通明,夏承炫、夏承焕、秦孝由、冉杰庭、端王几人也是一夜未眠。好在不停有好消息传来,众人虽熬得各个眼布血丝,却皆越来越兴奋。

    “亲眼看着赟王府的辇队回去了么?”夏承炫欠着身子,沉声问道。

    府兵单膝跪地,正色回道:“回世子,我们的人一路跟着赟王府的辇队,直至他们与守在到赟王府外的白衣军厮杀开来。”

    “战况如何?”夏承炫又问。

    “白衣军人数多得多,我们的人回来报讯时,赟王府那边已渐渐不支,想来这会儿白衣军应该已经攻入了府中。”府兵郑声回道。

    辇队未进宫,说明夏牧炎必然在赟王府中。而白衣军或已拿下赟王府,那么此刻夏牧炎极有可能已被夏靖宇擒获,如此,大势已定。

    “好!好!”夏承炫从座上起身,接连抚掌大叫,“好!好极了!”

    他喜得一边搓掌,一边踱步,突然道:“你去城关,跟杜翀说,城中大势已定,要他死死把住城门,不允任何人出入!”

    府兵应了声“是”,快步行了下去。

    “端王叔祖,有一事,还请叔祖跑一趟?”夏承炫行到端王座前,躬身言道。

    适才听府兵报赟王府的辇队已回了府,端王瞬时神色暗淡。赟王府的辇队能全身而退,百里毅的人自然就全军覆没了。想着那个贴身护卫自己三十几年的人在这一战中身死,饶是他自认性格刚毅,也禁不住眼眶湿润了。

    “但说无妨,我这把老骨头还跑得动。”端王勉强笑道。

    夏承炫这时才想起百里毅或许已战死,脸上有些惭色,轻声道:“夫子,承炫想请你押解胡秀安到皇宫,令负责宫防的执金卫撤出皇宫,暂由门外的二十八府府兵接管宫防。”

    端王点了点头,回道:“如此甚好!事不宜迟,我这便去!”

    说完,拄着木杖行出了正厅。

    “承焕,你要不要陪我跑一趟赟王府?”夏承炫行道夏承焕跟前,冷笑道。他说这话时,严重透着显而易见的残忍。

    夏承焕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嚯”的一声从座上站起,恶狠狠回道:“我自然要去,我们俩亲手宰了那个贼子!”

    他二人身负血仇,这些天尝尽了人间苦楚,没想到这么快便得以扭转大局,恨不能立刻飞到赟王府,手刃仇人。

    “走!”夏承炫拉着他的袖口,就要行出正厅。

    这时夏承炫突然想起此间还未做交待,乃谓冉杰庭道:“外公,王府诸事,还请暂时代为料理。”

    冉杰庭站起身,回道:“去吧,有我和秦老在,出不了岔子。”

    这一夜发生之事,比他过去六十几年加起来还多,冉杰庭到现在仍有些晕晕沉沉。他不是不清醒,而是难以相信。他不敢相信,一夜之间,自己这个十八岁的外孙竟已倒转乾坤,驱浊还清,不仅拿下赟王府使大仇得报,更一举确定了自己的帝位传承。

    夏承炫、夏承焕走后,秦孝由乃半趴在茶案上,笑谓冉杰庭道:“冉老,恭喜你即将有个当皇帝的外孙呐!”

    冉杰庭努着嘴,干笑道:“这。。。 。。。这,我也不曾料到事情竟会如此。”

    。。。 。。。

    覃惊龙带着四百多人往赟王府赶,本来是要去接夏牧炎的。然,还没进王府,便远远瞧见府外围了密密麻麻的人,再走进些,才发现是有人要攻入赟王府,府兵和一些黑衣人正在拼死抵抗。

    “跟我上!”覃惊龙又惊又怒,拔刀便冲了上去,全然不顾眼前之敌数十倍于己方。

    白衣军见状,自然不客气,分出一队人把他们围了起来,不到一刻钟便尽数诛杀。

    “副帅,敌人已尽数伏诛!”亲兵行至夏靖宇骑前,躬身报道。

    “好!”夏靖宇大笑道,“守死方圆两里内的街角巷道和赟王府的各个门口!其他的,随我入府,拿下夏牧炎!”

    。。。 。。。

    外面的喊杀声越传越近,夏牧炎和欧汐汐缺置若罔闻。夏牧炎斜倚着亭柱,欧汐汐靠在他肩上,朝阳照在他们的背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几乎合为了一体。

    “喔~~~喔~~~”

    一片喊杀声中,骤然响起了一声高亢的鸡鸣。如此慌乱的局势中,这声鸡鸣分外清晰。

第二六肆章 杏林堂中初相逢() 
自盲山盐场出盐后,安咸驿道便成了整个大华最繁碌的驿道,官镖、民镖、行商从年初走到年尾,从月初走到月末,从日升走到日落。。。 。。。

    不到两年时间,锦州已成为大华仅次于都城的商贾汇聚之地,城中新建的茶楼、酒肆、客栈比先前增添一倍不止,旅商更是多了数千。这是锦州过去数百年来从未发生的事。

    盐缺之危,遍及全境。朝廷为了维稳,早已对外宣称盲山盐场矿藏之巨,足堪大华百年之需。

    也意味着,未来百年之内,锦州都将是世上最大的产盐地,对于商贾、贩夫而言,这里便是个聚宝盆。

    “海棠,你还要买甚么?”梅远尘跟在她身后,笑着问道。

    “我记得兰亭街那边有一家杏林堂,我们去看一看罢。”海棠一手挽着梅远尘的臂腕,一手指向南边示意。

    来都城这几月,云婆出府采办日需,通常都会让白泽、筱雪两个儿媳妇一起去打帮手。海棠在府上待得烦闷,也会时不时地跟着出来逛,依稀记得在兰亭街见过一个叫杏林堂的药铺。

    梅思源在锦州城外与沙陀军大战,腰、背、臂膀、腿都受过伤,此时伤口虽痊愈,毕竟是泄了元气,仍会时不时作疼。海棠听百里思说了两次,一直记在心里,正准备寻个时间出府去买药,没想到午膳过后,梅远尘找到她,非要带她出来逛街,刚好可把这事办了。

    二人拐过一个叉形路口,果然看到了一个大铺面,里面传来一阵阵浓浓的药味,看那牌匾,正是“杏林堂”。

    “我果然没记错,就是这里了。”找到了这家药铺,海棠开心地笑了起来,笑靥如二月梨花。

    言毕,丢下梅远尘,几步行到了掌堂处。

    “掌柜的,我想抓几副疗刀创的好药。”海棠问掌堂处的山羊胡子老者。

    花白胡子老头微低下巴,努眼问道:“小姑娘,是甚么样的伤?伤者多大岁数?”

    “我家老爷在三月前中了刀、枪伤,眼下创伤已好,却仍时不时生疼,烦你给我抓几副顶好的药。但求能把病根根除,花多些银子也不打紧的。”海棠正色回道。

    “都伤在了甚么地方?”山羊胡子老者又问。

    “腿上中了一枪两刀,左臂膀被扎了一枪,背上有五处刀创,腹部的枪伤最重。”梅远尘替她答道。他说这话时,眼中已不觉噙泪。

    山羊胡子老者听完,脸上形容有些难看,右手搓磨着下巴,沉声摇头道:“你这个。。。 。。。啧啧。。。 。。。你这个,不好办啊!按理说,受着这么重的伤,三个月可不易好啊。”

    梅远尘听了脸色一紧,忙问道:“老大爷,如何不好办?”

    这两年来,他学了不少武功,疗伤法门也学了一些,然说到医理,却是知之甚少,虽一直记挂父亲的伤势,也是不知如何着手。

    “嗯。。。 。。。这个叫破体伤元,也就是元气受损。嗯。。。 。。。元气乃人精元之所在,运气受损若未及时养气、固元,是要落下不愈的病根的。”老掌柜沉声回道。

    “当如何养气?又当如何固元?”梅远尘急问道。

    便在这时,一个素服蒙面女子自后堂行过来,轻声问道:“敢问病人可是在宿州战事中负得伤?”

    “堂主!”花白胡子老掌柜微微躬身向那蒙面女子问礼。那女子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以作回礼。

    梅远尘颇觉诧异,一时竟忘了回话。

    “这位公子,请问病人可是在宿州战事中负伤?”那素服女子又问道。

    “是!是!家父正是三个多月前在宿州与沙陀大军交战时为敌所伤。”梅远尘回过神,连忙答道。

    海棠看着他,又看了一眼那蒙面女子,脸色有些不喜,鼻头已经微微皱了起来。

    素服女子点了点头,沉吟半晌,乃道:“令尊的伤,的确是破体伤元。不过,光靠服药调理,只怕不易好,若能以金针导气作辅,可事半功倍。”

    梅远尘身形一震,大喜道:“想来姑娘便善于此道?”

    “那是自然,我们堂主的金针术不说天下第一,至少也是天下三甲。”白胡子老掌柜一脸自豪谓梅远尘、海棠道,颇有一丝“与有荣焉”的意味。

    “啊?”梅远尘一惊,“唰”的跪倒在地,正色谓那蒙面女子道:“恳请姑娘随我走一趟,替我父亲行针疗伤!”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然,为自己的父亲下跪,梅远尘并不觉得脸上挂不住。

    那女子虽蒙着面,瞧身形却显然正当妙龄。原本海棠见梅远尘瞄着她看,心里是有些醋意的,这会儿听老者说她竟是天下有数的金针高手,哪里还敢有半点想法?见梅远尘跪拜在地,忙跟着就要跪下。

    “姑娘不必多礼。”蒙面女子及时拖住了她,再谓跪在一旁的梅远尘道,“公子请起。医术本就是用来济世救人的,若能帮到令尊,我自然不敢辞却。”

    “好!好!”梅远尘站起身,再深深鞠了一躬,清声谓那女子道,“敢问姑娘此刻是否便宜,能不能屈尊随我跑一趟?”

    女子见他神情诚恳,乃轻颔其首,再谓那山羊胡子老者道:“刘掌柜,去取过我的诊箱。”

    “是,堂主!”老掌柜恭声领命,行到后堂取来了一个挽箱送到她面前。

    梅远尘见老掌柜这般尊敬那蒙面女子,一直甚感好奇。又想,自己有求于人,人家的事还是少过问才好,以免节外生枝。是以,并未多言。见女子似乎一应物需已备好,忙从柜台上取过先前海棠置办的什物,行在前引路。

    兰亭街距盐运政司府并不算远,约莫三、四里,行了不到半刻钟,总算到了。

    “劳烦姑娘行了这么许远,实在抱歉得很!”梅远尘在府前站定,躬身朝那女子道。

    “你父亲是盐政司府上的人么?”适才梅远尘在此处驻足,那女子一露惊愕之状,听了梅远尘的话,脸上异色更著。

    梅远尘清声回道:“家父是正是府上主官。”

第二六五章 政司府行鬼王针(上)() 
六月初六,云晓濛被请去了端王府。临行,她遣随行的弟子先行回了蒯州府,并带去了一封她的亲笔信。

    住在御风镖局候召那几日,易麒麟与云晓濛不仅频频切磋武艺,也聊了不少时下大事,更将宿州城外恶战之事细细说了出来。

    云晓濛武功自然不凡,却未必比得过易麒麟,临敌经验更是远远不如。她见易麒麟这等身手,竟也在战场上为乱刀、乱箭所伤,始知一人武功再高,不过千夫之敌,终有其限。又想,御风镖局在安咸不仅出钱、出力、出人协助梅思源治理盐危,甚至易麒麟、易布衣不惜冒着生命之危亲赴险地与宿州守军并肩而战,所图者不过纾国之难,解民之危罢了。

    “侠之大者,忧国忧民,更为国为民。”这是云晓濛从易麒麟那里所感悟到的道理。

    在她看来,易麒麟所做所为,无愧于“大侠”二字。

    悬月老和尚的武功或许更高些,然,出家人向来存着避祸修行的念头,这求名之心、侠义之心嘛,也就淡薄得多了。

    道止于闻,则闻道不过尔。闻道、悟道者众,能身体力行,持正心、行义举者寡,也就是所谓“知易行难”。便因此,江湖上无论黑白,向来都对侠义之士多一份敬重。

    易麒麟做的这些事,他从不刻意对人说起,然,若有人来问,他也毫不忌讳、否认,其心坦荡,显露无疑。

    受了易麒麟的感染,云晓濛想,“我素心宫门人三千,其中济世堂中行医卖药的也就千余,值此家国困顿之际,他们也当出一份力才好。”于是,信告济世堂堂主,也就是她同门师妹云晓漾,让她带门人去安咸,救治战后的伤兵、伤民。

    素心宫的前任宫主叫白天晴,是云晓濛、云晓漾的师父,也就是妄无月的关门弟子。

    白天晴在江湖上的名气并不响,一来她性子冷淡,不喜与人往来,再来是她的武功并不出众。甚至,对于一个门派掌门而言,她的武功实在是太弱了。

    当年妄无月收白天晴入门后,便发现她的武学天赋不高,却对医道甚感兴趣。二十几年后,白天晴的武学造诣远远落后同门,然,医术却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迹象。

    妄无月一生共收了十六个亲传弟子,除了白天晴,余那十五人皆颇得师父真传,其中至少四人的武功当得素心宫宫主。任谁也没想到,妄无月最后竟把宫主之位传给了弟子中年纪最小,武功最弱的白天晴。

    这在当时,是有很多人不服气的,不免私下揣测,“宫主如此偏爱白天晴,莫不是她的私生女?”

    门人虽不解,白天晴却仍是坐到了素心宫宫主的位置。妄无月虽不再是宫主,有她坐镇,到也无人敢生甚么事端。只是白天晴空有回春妙手,却医不好自己的痼疾,当上宫主不足两年便开始卧病在床。

    便因此,刚拜入白天晴门下的云晓濛、云晓漾等人得以被妄无月接到身边,亲自授学。

    白天晴在病榻中躺了十一年,云晓濛、云晓漾也就在妄无月身边受学了十一年。

    那年三月,白天晴终于油尽灯枯,魂归西方。她死后,宫主之位便成了素心宫的头等大事。当时素心宫的两位堂主及十二位长老皆是妄无月的弟子,论武功、论资历,够得上宫主之位的也有四、五个。

    当时云晓濛才二十一岁,妄无月说出继任宫主是她时,几乎在宫里发起了惊涛骇浪。妄无月事先已料到宫里的老人会不满,便设了一个擂台,让自己弟子中武功最强的三人在门人面前分别挑战云晓濛。

    不可思议的是,云晓濛竟然连赢了三场。这下,那些老人虽仍心中有气,却也只得认了这个师侄作宫主。

    云晓濛任宫主后,依葫芦画瓢,也给云晓漾设了三场比试,不过比的不是武艺,而是医术。最后一场医校中,云晓漾使出了连妄无月都不曾贯通的“鬼王针”,济世堂的堂主见了她的针法后自叹弗如,主动让出了位来。

    江湖上听过云晓漾这三个字的人没几个,然,素心宫里面却人人知道她是天下有数的医道高手,尤以金针术为精,暗里皆称其“金针堂主”。

    云晓漾先前出宫门历练过三次,带队出来尚是头回。好在堂里老人甚多,诸事都安排得妥当,也没让她操过心思。上月下旬到了安咸后,云晓漾便领着两百多人径直去了宿州,前日才回。

    果然,宿州城外的驻地兵、哨兵、百姓有不少负伤回了锦州,云晓漾及门人这三日便是挨个寻着那些人,一一为其诊治。

    今一早,云晓漾便去了城西百家巷,适才刚刚回了杏林堂,这杏林堂便是素心宫在锦州的产业之一。

    素心宫的门人三千,他们都要吃要穿,自不能没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