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正是因为皇甫规如此攻于心计,让他在保护名声不受损的前提下,还能和投身宦官的段颎,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今日皇甫嵩无论如何,也不会拉下脸来迎接段颎,毕竟此事传出,起码这事情传出去,纵然现在段颎已经从投身官宦变成投身外戚,但对他在士人之中的名声肯定也会有不少影响。

    当然,皇甫规再如何,如今也却是早于八年前过逝,不得不说这是大汉军队的遗憾,直接便导致大汉之后再无名将。可以说若论汉末的大汉名将,必当首推“凉州三明”无疑,就是伏泉现下崛起,也不敢妄自称呼自己。只是随着皇甫规卒死,张奂遭党锢,段颎投身宦官,名声早已极差,空有军事功绩,却已无立身于仕人之名望,也许这一次征讨鲜卑,随着张奂出仕、段颎出征,这几乎令大汉军队崇拜的两位名将,还能在发挥余热吧。

    与皇甫嵩谈话完毕,段颎随后望向田晏,一脸感慨道:“一别经年,昔日天清随仆麾下出征,未想今日业已任护羌校尉,仆甚慰也!”

    田晏听后,连忙笑道:“末将随将军灭羌无数,自当继将军之志,牧边守土,经年未入雒阳拜见将军,望将军谅解。”田晏曾随段颎讨伐西羌无数,是当时段颎手下的心腹,此刻得遇故主,自然极其兴奋而又惶恐,生怕自己在故主面前丢了脸,当然,为了表示关系亲密,他不像别人那样称呼段颎为太尉,而是称呼将军。

    “无妨!无妨!天清守土有责,仆如何怪之!”段颎笑道,随后身后马蹄声渐至,段颎回头,见到伏泉等人以至,连忙转身对皇甫嵩和田晏道:“仆此番非大军主帅耳,汝二人先见仆已失礼也,如今主帅已至,速与仆见伏巴郡。”

    “诺!”二人齐声应道,随后望向那不远处的策马的年轻人。

    汉阳郡武帝置,为天水,永元十七年更名。在雒阳西二千里。

    北地郡秦置。雒阳西千一百里。

    摘选自《后汉书·郡国志》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太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涂,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摘选自《后汉书》

    荒民惠怀,最要也,甚以欣慰。摘选自晋王羲之《杂帖三》

    田晏的字是我自己取的,他的戏份不会少,史书查不到,《说文》有言,晏者,天清也,想来不会差很多。

第四百四十二章 北地往事() 
    策马而来的年轻人,自然是本次汉军名义上支援凉州北地郡的主帅,大汉巴郡太守伏泉。本来按道理段颎作为副将,自然不该比伏泉更早让地方官吏接见,只是碍于这位大汉军神的资历,伏泉只能谦让,他可不想和段颎闹翻,不然此事传开,恐怕他以后在凉州都混不下去。

    “来,义真、天清,这位便是征北将军。”段颎见伏泉到来,连忙谓皇甫嵩和田晏介绍。

    “见过伏征北!”

    皇甫嵩、田晏二人齐齐拜道。

    面前二人行礼,伏泉自然不敢托大,连忙下马,还礼道:“见过二位,二位莫如此称呼,孤之征北将军前,尚以‘行’为之,当不得真!莫要如此称呼!”

    伏泉当然不能让皇甫嵩和田晏这两个两千石高官这样称呼自己,毕竟说到底他的征北行军,只是皇帝刘宏临时给他安排的代行官职而已,还不是正式的,自然不能如此自大。

    之后一番交谈,伏泉与皇甫嵩、田晏二人相互谈论,田晏其人伏泉早已认识,毕竟当年他和夏育二人联合宦官,撺掇着皇帝同意北伐,最后被伏泉一声“斩袁赦天下乃安”给阻止,可以说是有了一番过节。

    当然,前事已过,现在袁赦已死,伏泉又为北征偏师主将,还和田晏故主段颎一起,两人之间即使有瓜葛也得一笑泯恩仇才行。更何况,两人之间的瓜葛说到底就是当时的政治意见不同而已,而作为合格的政客,自然不会抱着过节不放,现在北征对二人都有利,自然不会想着互相算计,所以伏泉与田晏之间,倒是谈的融洽不已。

    至于皇甫嵩其人,伏泉却是第一次见,看其模样应已有四十余岁,容貌刚毅,双眼似电,胡须美而有威仪,整个人看上去气势甚盛,却不会太过逼人,想来因是从小精修经学的缘故。

    看着面前的皇甫嵩,伏泉知道其人好诗书,习弓马,是朝野难得的文武全才,最初被州郡连举为孝廉、茂才,之后被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番数次征辟都拒绝,直到后来宦官铲除窦武、陈蕃等党人,一家独大,本来就与外朝士人联系不浅的皇甫嵩,见宦官势成,这才应征为议郎,之后迁为北地太守,一直为大汉牧边保民。当然,皇甫嵩最令人在意的是未来四年后的那场波及天下的大乱,这位西北后起的名将,在平定那场大乱中出力甚多。

    此番北征有所牵扯的高官皆已相互见面,之后,自然便是回城,当然,伏泉的大军这一次倒是不用在外扎营了。毕竟皇甫嵩本人也是十分擅长兵事的,在伏泉说出要在北地郡休整的计划后,皇甫嵩便不管伏泉是否真的会带领大军在北地休整,早就准备好了兵营安置这随行的八千兵卒。

    随后众人在北地郡官民夹道欢迎下进城,望着一路跟随众人的百姓,伏泉听到他们口中“段颎”的名字呼喊的最多,心中也是诧异。看来无论段颎到底投不投身宦官,为自己谋利,从而引得外朝士人不喜摸黑,但是他在凉州百姓眼里,永远是“凉州三明”,永远是当初那个带领大汉军队灭羌无数,平定了羌乱的大汉军神,这一点任凭外人如何摸黑,也都是改变不了。

    一边入城,一边与皇甫嵩几人相互交流,伏泉脑海里也在一点一点的呈现出了北地郡如今的情景,只能说真是苦不堪言。

    不说北地郡如今因为郡内土地减少,而不得不寄居左冯翊,就是现在北地境内的先零羌人,也是数量繁多,不服王化,甚至时常有叛乱,令郡署官吏焦头烂额。

    之所以由此原因,却是因为本朝开国时,西北地区羌人起义连续不断,给汉朝政府造成很大威胁吗,北地等边郡也曾被迫数次次内徙。毕竟本朝自光武时即力取省减保守政策。前汉时期,北地郡尚统十九县,而到如今就仅辖六县了,分别为富平、泥阳、戈居、廉、参、灵州六县。

    这固然是由于前汉时,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之因,但也与本朝时北地边事不断、辖境缩小有关系,而辖境缩小,也就意味着汉朝可以控制的领土极少。那些领土不为汉朝控制,自然就会被先零羌所据,被羌人占据的话自然羌人离汉界不远,这也就变向促进了那些时常侵入汉地,劫掠百姓的羌人的胡作为非。

    到了官署,皇甫嵩简单向伏泉和段颎介绍过北地郡郡署诸般事物后,便带二人以及随他们入城的将领前往北地郡官舍,那里皇甫嵩早已备好酒宴,为原来的汉军将士接风洗尘。

    毕竟这一次来北地的不只有伏泉这个大汉外戚,隐隐上升的名将将星到场,更有威震凉州,为凉州安定付出半生的“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到场,即使北地郡士人对段颎投身阉宦颇有微词,但是也不妨碍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欢迎这位大汉军神来到北地的。

    所以,酒宴之上,不仅郡署各级官吏悉数到场,北地郡的地方豪族也是一个不缺,甚至有外郡豪族听闻段颎到来,跑来凑场子的,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伏泉为官数年,酒量也并未有太大长进,再加上段颎这老滑头耍奸,以年老不胜酒力为由,让伏泉代饮,最终,他被在场宾客轮番敬酒,倒地不起……

第四百四十三章 弹汗山和连() 
    大汉王师已准备向着鲜卑将自己深藏已久的獠牙露出,要把汉人数十年的仇恨倾泻之时,远在北方的广阔草原上,鲜卑三部依旧懵然不知,纷纷在为自己所支持的檀石槐子嗣夺位而相互厮杀。

    弹汗山王庭里,此刻人声鼎沸,鲜卑西、中、东三部,效忠檀石槐次子和连部落的兵马齐聚在此,无数的草原骑士们在各自的大帐里走动,仿佛檀石槐死后,当初他统治时期时,鲜卑吞并匈奴,南寇汉国的国势由恢复一样。

    不过,知晓鲜卑联盟现在局势的鲜卑将士都知道,曾经的大鲜卑已经没有了,现在的弹汗山里的军队,仅仅只是曾经鲜卑兵力的一半而已,鲜卑已经没落了。而造成这一切的,是汉国那个杀了檀石槐大首领的,一个名叫关羽的将领,当然,这个叫关羽的将领,是那个伏屠夫的下属。

    王庭里,和连正明日招呼手下齐聚王帐,讨论如何收拾三部鲜卑里,那些各怀鬼胎的势力。自从其父亲檀石槐在汉境被收受以后,鲜卑随着逃将回来的族人报讯,立马乱做一团。

    彼时,和连之兄早亡,留下二子魁头、步度根,按理来说,檀石槐死后,和连这个檀石槐儿子应该是最有希望继承檀石槐的鲜卑首领的位置的。然而,和连才力不及檀石槐,又十分贪淫,在檀石槐在时就因为多分战利品和女人让许多鲜卑大人不满,此时檀石槐已死,他们当然不会让和连得逞为鲜卑首领,改而推举魁头、步度根这个两个小孩子为首领。

    此举,自然是不可能得到和连同意,但是形势已成,由不得和连如何,三部鲜卑大人近半纷纷抢先和连一步,夺走魁头、步度根二人,以二人为质,各自扶持为鲜卑首领,由此,鲜卑分成了和连、魁头、步度根三个势力联盟。

    当然,话虽如此,但是毕竟檀石槐余威犹在,和连身为檀石槐儿子,还是有大半忠诚于鲜卑,不希望鲜卑被野心家操控的部落首领大人效忠和连。毕竟,谁都知道,那些推举魁头和步度根为首领的鲜卑大人,根本多数都不是为了鲜卑发展而立的,谁也不指望魁头、步度根这两个孩子能带领鲜卑复兴,说穿了那些扶持魁头、步度根为首领的,就是为了自己操控鲜卑而已。

    因此,和连虽然才力不及檀石槐,但是毕竟由于忠心檀石槐的鲜卑大人很多,这些鲜卑大人自然不希望鲜卑就此分崩离析,所以纷纷投靠于和连,这也造成现在的局势,以和连的势力最大,而魁头、步度根的势力皆小,后两者只能达成同盟,先合力击败和连再作其他打算,否则,肯定会被实力强大的和连一个一个彻底灭了。

    坐于王座之上,等待部下的和连唉声叹气,他即使再桀骜轻慢,作为鲜卑现在势力最强大的统治者,也能感受到,近年来鲜卑联盟的势力的不断滑落,与南方的汉国差距越来越大,也不知何时才能再现其父的荣光。

    毕竟,现在的鲜卑联盟,除了因其父檀石槐死后,分崩离析成三部以外,自身的势力被急剧消耗外,南方汉国连续传来的几场势如破竹的平乱胜仗,也让他们心惊。

    记忆里,汉朝人自从靠着他们鲜卑驱逐了北匈奴外,从未有如此快速的胜利,最让他们鲜卑轻视汉人的,就是汉人竟然打那些武器装备根本不如他们的羌人,用了近百年时间,就是到现在,凉州境内还时常有羌人作乱。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这些汉人以前的实力根本不值一提,要是他们鲜卑人有汉人的武器装备,休说这些小小的羌人,就是整个汉朝的版图,也将会在他们鲜卑的铁蹄下颤抖。到时候,他们可以享受汉人的花花江山,治理汉人,还可以用汉人的技术,向北沿着北匈奴逃遁的路线去征服更多的民族,向西将汉人已经基本掌控不了的西域征服,再向东,把那些会善于捕鱼虾的倭人全部征服,让他们为自己准备鲜美的食物。

    想着想着,和连就不自然的魂飞天外,做起了自己将那两个侄儿的势力连根拔除,统一鲜卑,并且征服鲜卑已知的所有民族的美梦。

    只是可惜,很快,和连就自己清醒了,现在的形势是鲜卑自己的内乱都不知道何时平定,而南方的汉国军队战力明显在快速提升,那个带兵灭了和连父亲的汉国将领伏泉,明显已经在逐步的提升了汉朝军队的实力。

    一想到,原本就令鲜卑头疼的汉国幽州、并州、凉州这三地的兵马的战力显著提升时,和连自己就头疼不已,毕竟就算和连统一了三部鲜卑,鲜卑联盟的势力肯定已经不会和他父亲檀石槐时期的势力一样了,到时候再南下侵汉,说不得要更加困难了。

    这一刻,和连无比痛恨那些让鲜卑分崩离析的野心家,好在鲜卑的大半精华都还集中在他的手中,原本三部鲜卑的精华中部、东部鲜卑大半都在自己手中,西部鲜卑也有一部分听命于自己,这些实力只要自己善加利用就肯定能将那些扶持自己两个侄儿魁头和步度根的叛徒首领彻底消灭。

    未几,帐外传来无数脚步声,被和连召见而来的各部鲜卑屯兵在弹汗山王庭的首领大人,齐齐走进王庭内,向着此刻被他们效忠的鲜卑王恭敬行礼。

    “见过大人!”

    鲜卑寇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而贪淫,后出攻北地,北地人射杀之。其子骞曼尚幼,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摘选自《资治通鉴》

    鲜卑寇幽、并二州。檀石槐死,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而贪淫,后出攻北地,北地人射杀之。其子骞曼尚幼,兄子魁头立。后骞曼长大,与魁头争国,众遂离散。魁头死,弟步度根立。摘选自《资治通鉴》

第四百四十四章 仆从兵比职业兵好使() 
    鲜卑王庭里面的商议其实很简单,在和连和他的部下看来,他们这一部鲜卑,兵多人众,又占据鲜卑东、中部精华之地,就是支持魁头、步度根二人的鲜卑部落联合,也远远不会是他们的对手。

    而他们要讨论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在击败支持魁头、步度根二人的部落后,最大限度的吞并那些反叛势力,减小鲜卑因为内耗而造成的损失,简单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减小人口的损失。

    毕竟自从檀石槐命丧幽州后,鲜卑人丧师数万于汉国,之后又随着诸子内乱,人口骤减,现在对于这些部落大人而言,越早结束战斗越好,再这么拖着,随着牧民都因为内乱无法进行有效的放牧,部落的粮食也会不足。

    最终,和连决定,两日后,尽起大军直往东北方的大鲜卑山攻去,在那座鲜卑的发祥地里,与自己两个侄儿决战,争取一战而定,彻底将他们击败,来完成自己统一鲜卑诸部,振兴鲜卑的大业。

    就在和连和部下已经决定好再次开启鲜卑内战的时候,在遥远的北地郡郡署,汉军各部将领也在讨论着如何进军鲜卑的部署。

    此时,刚刚在酒宴丢了大脸的伏泉,正对着面前诸人指着桌上的舆图道:“鲜卑之地,精华皆为东、中二部,西部鲜卑虽辖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有二十余邑,然与其境内数千里阔土比之,兵马寡弱,故吾欲率兵出北地,直攻受降城,此地西部鲜卑驻扎之兵最多,灭之,必重创西部鲜卑,随后东进鲜卑王庭弹汗山,必可一战破之……”

    在场几人纷纷点头,伏泉的战略思路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完全是皇帝刘宏的意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