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木不敢怠慢,别看农林所比不得现在受人重视的机械、冶金、化工诸所,其实日子过得也颇为滋润,毕竟他们有专门的温室,隔三差五栽培出一些反季节的花、果来,偏偏京里的大老爷们就爱吃冬天的西瓜,爱看秋日里开的花,一般农林所这儿栽培和鼓捣各种花、果之后,记录了数据,多余的就高价卖出去,得来的银子算是额外的补贴。

    ……………………

    新的月份又开始了,求点保底月票,新的开始,继续努力!祝大家国庆节快乐!(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章:赐地(第二更)

    一连几日,叶春秋都待在研究院里,开始育苗。

    这里的种子很多,可是除了那几样生命力极为顽强的农作物之外,其他的就要靠运气了。

    请了几个助手,叶春秋按着后世育苗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作物,而后让农业所的人将这培植起来的苗在温室中取不同的土壤进行培养。

    折腾了几日,总共八种作物和植物已经入土,这令叶春秋长长地松了口气,毕竟是万两银子采买来的,有一棵夭折,他都心疼,至于土豆、红薯和玉米这三样,似乎还算稳定,接下来就是想尽办法培育良种,而后再开始推广了,假以时日,只要能推广开来,那么诚如叶春秋对朱厚照所许诺的那样,经济基础和生活方式都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忙里偷闲,回到家中少不得要陪在静初的身边,静初感觉到叶春秋一股土腥味,却是道:“可莫要让大父知道,大父若是知道了,少不得要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类的话,堂堂国公也去刨地……”

    叶春秋便去沐了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

    育苗结束,其他的就可以放手交给农林所的人去做了,他们培育花卉和其他作物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叶春秋还曾专门编了一部农业相关的入门书籍给他们,虽然这在后世都是最浅显的知识,可是放在这个时代,完全足够在世界范围内称得上是行业领先,吊打外国一百年了。

    不过话说回来,大明本身的农业技术和水平,本就是领先同行的。

    叶春秋不至于拔苗助长,弄出更深的农林知识来,无非只是做一个启发而已。

    现在身为镇国公,那镇国府就成了叶春秋的领地,虽然各种学科,叶春秋只是进行了笼统的归类,研究院不过是农林、冶炼、化工和机械几个方向而已,不过这几样东西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农业不能大发展,那么其上的钢铁冶炼就会举步维艰,乡村的人力难以解放出来,难道勒紧裤腰带炼钢炼铁吗?而钢铁的繁荣,才能支撑接下来的机械制造,机械制造和化工,又可回馈到农业,这是循环的发展。

    当然,现在想这些还太远,叶春秋作为镇国府的掌舵人,还是要着眼于眼前,比如那刘瑾,比如那刘宇,现在却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这二人搬弄是非,显然是想在镇国新军的上头做文章。

    叶春秋在镇国公和叶家两点一线,他已经开始有意将叶家搬去镇国府了,只是镇国府只有一个办公场所,想要容纳下女眷,少不得要在镇国府的后面修个园子,占地其实不必太大,有个数十亩地即可,自从镇国府改用了较为实用的风格之后,镇国府附近的建筑也都是争相效仿,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用地的紧张,不得不偏向实用,而另一原因,也有紧跟潮流的意思在。

    所以叶春秋决定将这叶家的园林好生规划一番,将来也好做个榜样,设计的图纸几经修改之后,请了匠人去讨论,比如大规模地利用水泥和瓷砖,比如化繁为简的一些风格等等。

    过了几日,朱厚照召叶春秋入宫,叶春秋到了暖阁,便见朱厚照一副精神奕奕的样子。

    朱厚照对叶春秋道:“这两日,几位王叔就要抵京,朕也不得闲,好在现在闲了两日,怎么,你近来在做什么?”

    他鼻子灵敏,说到这里,便不由皱眉道:“嗯?怎么会有土腥味?”

    叶春秋便道:“臣……”

    “罢了。”还没等叶春秋说出来,朱厚照便摆了摆手,无所谓地道:“朕只是随口一说!”而后显出几分得意之色,接着道:“哈,你得要感谢我才好,你前些日子,不是说镇国府用地紧缺吗?你看朕,对你的事总是很上心的,你那镇国府向东一些,就是通州,那里倒是有方圆数十里的地,其中除了朕的皇庄子,就是魏国公,还有几家人的地了,朕亲自和那魏国公谈了谈,他肯把地拿出来,嗯……大致……你让镇国府给他一笔买地的钱,这地就是你镇国府的了,这是方圆十几里的地,你看,朕待你如何?”

    其实镇国府一直面临着用地紧张的情况,许多地方施展不开,现在听到朱厚照又为镇国府解决了用地的问题,叶春秋长出了一口气,毕竟他想将镇国新军搬迁到镇国府来,由于城区的扩大,少不得还要修筑一些基础的设施,更不必说随着一些工坊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导致那镇国府附近可谓是寸土寸金,不少的匠人和学徒,根本就无法在镇国府里住宿,不得不人住在京师,花费大半个时辰步行上工,住宿、商铺、工坊,处处都需要土地,原先的镇国府极小,不过方圆一里罢了,现在倒好,朱厚照很大方,大笔一挥,竟是一下子解决了镇国府当下最紧要的问题。

    想到这些,叶春秋又怎么对朱厚照没有感激之意呢?只是似乎他也没有什么谢礼感谢朱厚照的,朱厚照是皇帝,起码在物质上,朱厚照没什么缺的!

    叶春秋长长舒了一口气,真心实意地道:“谢陛下。”

    有些时候,感激这种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不必谢朕。”朱厚照难得很谦虚,接着道:“方才朕不过和你玩笑的,其实啊,朕虽然也花了心思,可是出力最大的,却是刘伴伴。”

    叶春秋面带微笑,却并不觉得错愕。

    原来是刘瑾啊,这个家伙,还真是……一丁点都不寂寞啊。

    可是话又说回来,叶春秋已经摸透了刘瑾的路数,这个家伙,很显然……是在捧杀。

    想想看,这镇国府不但掌握了镇国新军,还有如此大的财源,本来就已经让某些人所忌惮了,可是前脚叶春秋封爵,后脚陛下却又赐了方圆十几里的徒弟,虽然这些土地不过是一些庄子,对于朝廷或者宫中,甚至是那家大业大的魏国公府来说,确实不算什么,可这样的恩荣和礼遇,怎么不教人不忌惮呢?

    (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一章:下面没有了(第三更)

    换句话来说,这在有些人的心里,纯属是顶风作案啊。

    本来镇国府已经让有心人开始忌惮,尤其是镇国新军的战斗力,若是镇国府在云南,倒也罢了,偏偏又在京师一侧,这就使人寝食难安了。

    谁晓得陛下又要封地,那刘瑾在背后如此怂恿,在叶春秋看来,这意味太明显了,刘瑾分明就是要将他高高捧起来,使入京的诸王更加寝食难安。

    他们的富贵来源于这个王朝,却又对国家的事物没有多少影响和干涉的能力,眼睁睁的看着‘天子’胡闹,要把所有人的锅都砸了,这心情,可想而知……

    一旦宗室们起了头,怕到了那时,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莫说叶春秋保不住镇国新军,可能连镇国府都保不住。

    叶春秋却依旧带着微笑,道:“原来竟是刘公公费的心思。”

    朱厚照笑呵呵地道:“你是不知道呢,自宁夏那儿传来你的死讯,刘伴伴哭得比谁都伤心,他和你确实有些误会,不过近来哪,总是念你的好,说是朕离了你是不成的,这镇国府,更是咱们大明的定海神针,他便是拼了命,能给镇国府帮衬什么,也要帮衬不可。你看看,这个家伙,总算不太惹人厌了。”

    叶春秋抿抿嘴,面对于温室中的朱厚照,叶春秋没有多说什么,这块地显然对叶春秋很是重要,虽然知道这是刘瑾所包藏的祸心,叶春秋却还是愿意甘之如饴地接受。

    能得到这么块土地,对于镇国府的益处太大了,且不说能解决眼下镇国府的用地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这块地是向着通州方向拓展的,而通州恰好是天下运河的枢纽,加上原有的土地,等于是在这北直隶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自然,这个国不免小了一些,却足够有了让叶春秋大展拳脚的空间。

    叶春秋露出笑意,道:“至于魏国公那儿,臣弟也会亲自去致谢,陛下,周王殿下已经入宫觐见了吗?却是不知周王殿下说了什么?”

    “倒没说什么。”朱厚照百无聊赖地道:“和朕说了一些宗室的事,大抵你是知道的,周王平时都是不苟言笑的,朕也和他没什么话,这个王叔,嗯……朕还是躲着他的好。”

    叶春秋莞尔,又与朱厚照聊了半响,看天色不早了,便告辞出去,冷不防刚刚出了暖阁,便见刘瑾与他差点撞了个满怀。

    刘瑾忙是后退一步,朝叶春秋道:“原来是镇国公啊,陛下一直念着公爷呢,总是说公爷为何不来拜见,今儿公爷总算有闲,我这做奴婢的,心里也高兴得紧,陛下高兴,咱就高兴。”

    叶春秋便朝他作揖道:“刘公公好。”

    刘瑾看了看暖阁的门洞,笑了起来,随即道:“公爷想必听说了赐地的事了吧,那块地真是好地啊,从前是皇庄子,魏国公也有一份,这是咱亲自去斡旋的,总算不辱使命,怎么样,公爷可还满意吗?”

    叶春秋却是从容地含笑道:“有劳刘公公了。”

    刘瑾本以为叶春秋会暴怒和忌惮,甚至还有可能会辞去这个赏赐,可是见叶春秋一派欣然地接受,刘瑾反而有点怀疑人生了。

    这个叶春秋……理当不蠢吧,这地,他还真敢要?

    他这镇国公现在权柄已经不小了,还真是胃口够大的,咱怂恿着陛下赏赐,要的就是大家忌惮他这个镇国公,他即便是心有忌,即便是推辞了这份好意,大家照样还是会有所忌惮,现在倒好,这小子居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他就真的一丁点都不担心吗?

    刘瑾便讪讪笑道:“这是咱力所能及嘛,咱呀,最佩服的就是公爷,公爷小小年纪,文武双全,而今一跃成了国公,真是让人羡慕呢。”

    他边说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叶春秋的脸色,只见这少年的脸上似乎没有其他的可疑迹象,却依旧是镇定自若的样子,令刘瑾的心里不禁有些失望起来。

    此时,只听叶春秋道:“其实叶某人也是很佩服刘公公的。”

    刘瑾一头雾水,露出愿闻其详的表情。

    却见叶春秋抿嘴而笑道:“刘公公为人忠厚老实,嗯,最尤为可贵的是……”

    见叶春秋突然顿住不说话,刘瑾心里虽然冷笑,却也只道是叶春秋说着客套话吹捧几句自己,可是才说一句忠厚老实,之后一句尤为可贵,刘瑾倒是很愿意聆听他说的尤为可贵之后是什么,见叶春秋突然不做声了,刘瑾便忍不住道:“啊……下面呢?”

    叶春秋想了想,抿嘴道:“最尤为可贵的是……呀……下面没有了,等什么时候,春秋想到了再来告知刘公公吧。时候不早了,先告辞。”

    嗯?

    刘瑾不料这家伙,居然突然说下面没有了?刘瑾还是一头雾水,愣愣地看着叶春秋施施然远去,脚步从容,他心里不禁警惕起来。

    叶春秋这个家伙,他已经吃过几次亏了,自然不免对他有所警惕,方才他说话的时候有些古怪,莫非……这番话背后有什么玄机不成?

    嗯,极有可能……

    这时,正好听到暖阁中的咳嗽,刘瑾不敢怠慢,忙是进去,笑嘻嘻地对朱厚照道:“奴婢见过陛下。”

    朱厚照便道:“朕方才听见你和春秋在说话是吗?说了什么?”

    “说也奇怪啊。”刘瑾想了想,似乎觉得没什么忌讳的话,便如实道:“奴婢心里藏着事,方才镇国公夸奴婢来着,说奴婢忠厚老实,然后说尤为可贵的是……结果这尤为可贵之后,却又说下面没有了,陛下,他说得想一想……”

    朱厚照一听,眼睛一睁,立即看向刘瑾的下体,突然捧腹大笑道:“蠢货,哈哈……刘伴伴,最尤为可贵的是你下面没有了,不就是说,最尤为可贵的是,你没有卵子吗?哈哈……是说你除了忠厚老实,还是阉人呢。”

    “……”刘瑾脸上还带着笑,只是这笑容,却是僵硬无比。

    …………

    对了,跟大家解释一下,今天第二更特晚是因为后台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进不去,后来无数次的刷新后,才总算进去了,然后第三更,总算好点,可也是悲催,不知道大家看书有问题吗?进得去吗?噢,继续求点保底月票,双倍月票时期,不想错过!(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二章:恩惠(第四更)

    叶春秋决定去魏国公府致谢,而今已过了初春,春意更加盎然起来,已是开满了新枝的老树,为这京师增添了一抹绿色。

    京师依旧是人影接踵,叶春秋则是坐着仙鹤车抵达了魏国公府,便给魏国公府的门子送上了名帖。

    这魏国公徐甫乃是徐达长子徐祖辉之后,徐家的权势在文皇帝时极大,即便是现在,也属于是天下最顶尖的豪门,甚至比藩王也不遑多让。

    叶春秋这个新晋国公,看上去似乎与他们爵位相同,实际上却还是差了几个档次,天下六个国公,徐家一人占了两个,一个魏国公,一个定国公,百年的经营,影响力极大。

    也正因为如此,几乎天下的大事,都有徐家的一份,太祖开国的时候,徐达也因为功勋卓著,为徐家攒下了这份家底。文皇帝靖难的时候,徐家既有人支持建文,也有人随着文皇帝靖难,土木堡之变时,徐家的子弟与国同休,北京保卫战时,徐家亦有子弟在北京与瓦剌人决一死战。

    徐家几任的魏国公,历来守备南京,不过魏国公是极为聪明的人,他虽是在南京守备,却将家眷统统放在了京师,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谨慎,使得宫中对于徐家,才历来信任有加吧。

    出来迎接的不是别人,正是叶春秋的老熟人徐鹏举,徐鹏举现在已是金吾卫指挥同知,二十出头,就已算是亲军中的高级武官了,今日他没有当值,作为魏国公的嫡孙,他便是这北京徐家的主人。

    想起过往,二人见面,不免有些尴尬,好在这徐鹏举从前吃过教训,再不敢在叶春秋的跟前‘装逼’了,人总是会长大的嘛,何况从前他面对的是一个秀才,而后是一个新科的状元,可是现在所面对的,却是一个与他祖辈平级的国公,所以他语气很轻柔,不至于似从前那样动辄嚎叫。

    进入了正堂,大家分了宾主而坐,叶春秋便先是致谢。

    徐鹏举便道:“噢,此事是那刘公公出的面,我呢,只是代为传了个话,叫人快马送了书信去问了大父,大父回信,说区区一些土地,算不得什么,既然陛下有心,刘公公肯从中撮合,何况也久闻镇国公的大名,还说从前与镇国公有过几面之缘,区区一些地,权但是见面礼吧。”

    叶春秋被这魏国公的豪气所感染了,实际上,在南京的时候,他对那位魏国公并没有太多的好印象,这种高高在上的人物,也绝不会将当时还只是小小的秀的他看在眼里,而现在,这区区的见面礼,就是后世半个镇的土地,这豪气,叶春秋也算是折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