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极致过后,却有一种深深的倦意。

    他一步步地走出来,那张仪终于还是忍不住的上前拦住叶春秋,期期艾艾地道:“叶修撰,即便是决斗,为何要下此毒手?他们终究是国使,他们……我大明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以恩德而服四方,以教化而……”

    叶春秋从他身边擦肩而过,甚至连理都懒得理他。

    却听张仪嚎叫:“若是如此,各邦惊诧,我大明恩德……”

    叶春秋突然驻足,然后回头看了张仪一眼。

    张仪吓了一跳,后头的话不敢再说下去了。

    叶春秋想了想,道:“大人是在和我说话吗?”

    张仪道:“是,是,当然是……”

    叶春秋淡淡一笑,朝他作揖,然后道:“大人说的很有道理,忠信为甲胄,礼义为橹,恩泽四方,这是大善之言,只是……”

    张仪见叶春秋又恢复了彬彬有礼,胆子终于大了一些,声音中终于找回了一点气势:“只是什么?”他感受到了藩使们的胆战心惊,自觉得理应挺身而出来质问叶春秋,如此,方能安抚住诸藩,免得他们对朝廷离心离德。

    叶春秋道:“只是……这些关我屁事!”

    “……”张仪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一个堂堂的修撰,居然说出如此粗俗不雅的话。

    可是这时,叶春秋已是徐徐而去。

    走到一半,后头传出纷沓的脚步,却是朱厚照追了上来,朱厚照道:“叶爱卿,且稍等,你忘了朕,忘了朕……”

    朱厚照在前头跑,后头乌压压的宦官和侍卫不得不又在后头追。

    这阵仗……也是没谁了。

    叶春秋这才想起天子居然也在这里,忙是驻足,等朱厚照上前,便行礼道:“臣见过……”

    朱厚照激动地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朕今儿见识了啊,一口气杀了三十三个,呀……朕做梦都想杀个鞑子或是倭贼,可是叶爱卿,你杀了三十三个……哈……朕赐你的这柄剑如何?好用吧,来来来,你给朕伴驾,伴朕入宫……朕得和你讨教一下。”

    叶春秋身体疲倦,可是朱厚照提出来的要求却很难拒绝,因为自己本就是翰林,理应伴驾的。

    于是他故意落后朱厚照一些,免得和他肩并肩。朱厚照则是写意地在街上走,侍卫和宦官们赶紧地将他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一旁的街景都看不到。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恩荣(第二更)

    若是往常,朱厚照少不得要发一下脾气,嫌这些人多事。

    可是今日,他却显得格外的轻松,一心只顾着跟叶春秋说话:“那武士的刀法实在是快极了,朕当时眼花,竟是不知他是如何出刀的,天可怜见,幸赖叶爱卿比他还厉害,朕很钦佩你,钦佩之至,叶爱卿,你的剑术是哪儿学来的,竟是这样的厉害,朕倒是想向你讨教,不过朕却总是下不了苦功夫,不过无妨,你剑法超凡就可以了,反正朕已决定让你伴驾在身边的,你很厉害,就意味着朕也很厉害,朕是镇国公,你就是镇国参事,朕是兵马总兵官,将来你便是副总兵官,呀,朕险些忘了,你是翰林……翰林可以做总兵官吗?”

    “呃……”

    叶春秋居然发现自己的心情好了一些,瞥了朱厚照一眼,心里不由更确定了一件事……

    果然是开皮包公司的啊,现在来开空头支票了。

    不过叶春秋能看出朱厚照很认真,他踏着步,眼里满是憧憬和希望。

    叶春秋不自觉地竟是与他并肩一起,叶春秋道:“似乎是不可以。”

    才说罢,叶春秋猛地发现自己有所僭越,便又慢了脚步,让朱厚照往前走一些。

    谁晓得朱厚照却是故意驻足等他,笑呵呵地道:“你为何走得这样慢,不可以吗?这么说来……朕就放心了啊。”

    “啊……”叶春秋有些跟不上他的思维。

    朱厚照自信满满地道:“这样岂不是很好吗?朕是天子,怎么能做总兵官?你是翰林,自然也不可以做副总兵官,所以……朕不能贸贸然地加封自己……”他眼睛眯着,闪烁着狡黠的光泽:“朕要让你来试试水……”

    “……”这一次不像是开空头纸条,似乎有趟雷的意思。

    朱厚照背着手,脚步轻浮:“从前总觉得倭寇是顽疾,今儿见识了你诛杀这些倭人就如切瓜一般,原来这些人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而已,朕现在更加信心十足了,叶爱卿,你是不是很累了?好了,不必陪驾了,回去歇了吧。”

    叶春秋心里松了口气,作揖行礼道:“臣告退。”

    见叶春秋旋身要走,朱厚照又叫住他:“叶爱卿,你的乘撵呢?”

    叶春秋微楞,旋即失笑道:“臣没有乘撵。”

    朱厚照便也跟着笑起来:“朕说是轿子。”

    叶春秋摇头道:“臣喜欢步行。”

    “呀。”朱厚照不由眼睛放光:“其实朕也喜欢骑马和步行,乘撵和坐轿像妇人一样,你就这样走回去?”

    叶春秋颌首点头。

    朱厚照却是笑了笑道:“好走。”

    叶春秋只得硬着头皮朝着叶家而去,偏偏朱厚照还在原地看着,前头的宦官和侍卫给叶春秋让出一条路来,朱厚照依旧站着不动,目送着他。

    叶春秋走到了数十丈后,见后头没有动静,回头,见朱厚照背手而立,依然还目送着他,只是……特么的……为什么好端端的一幕悲呛的复仇,会演化出一出喜剧的效果呢?

    叶春秋心里叹息,因为此时此刻,朱厚照目送,这乌压压的侍卫和宦官也在这长街上,一个个目送叶春秋,无数的目光聚焦在叶春秋的背影上,叶春秋顿时觉得自己的后襟湿透了,忙是加快脚步,却又尽力想要控制节奏,不使人感觉自己是落荒而逃。

    直到叶春秋的身影渐渐不见了踪影,朱厚照才收回了目光,禁不住唏嘘感叹,方才朝一个宦官招招手:“待会儿送一样东西到叶春秋府上去。”

    说罢,他又背着手,去时狼狈不堪,从东安门回到紫禁城时,朱厚照却是神气活现。

    小师弟给了他太多的意想不到,也给了他太多的期望,或许是因为自克继大统之后,这个有梦的少年逐渐被拉回现实,而如今,他又发现自己曾经的梦想,也并非是遥不可及。

    刚到东安门,却是发现阁臣们都已经来了,刘健、谢迁等人率着几个急匆匆的官员朝着朱厚照怒目而视,一个个恨铁不成钢、捶胸跌足的样子。

    大抵这个时候,朱厚照少不得要避开的,敷衍几句,然后匆匆回宫去。

    “陛下……”刘健拉长了脸,双手抱起,接着要拜倒在地。

    腹稿他已经想好了,先从三皇五帝开始,接着引申到先帝如何如何,之后再来一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最后少不得狠狠怒斥陛下的荒唐和胡闹。

    可是……朱厚照却是快步上前,一把要将拜下去的刘健搀住,很真挚地道:“朕知道自己错了,历朝历代的贤君,都不会像朕这样做,先帝泉下有知,若是知道朕肆意出宫,既扰民又搅得宫中不安,惹人非议,必定也是不安。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朕都明白,可是朕也听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改了就是,让刘师傅与诸位师傅们担心,是朕的过失,朕需要下诏罪己吗?”

    “……”

    刘健竟是有些说不出话来,老半天才道:“下诏罪己,太过了。”

    朱厚照一脸遗憾地道:“这样啊,那太可惜了。”

    他被刘健等人目送着自己向着深宫而去的时候,朱厚照背对着他的几个师傅,嘴角露出微笑。

    叶春秋那家伙挺奸诈的,他算是明白叶春秋为何总是见了谁都彬彬有礼的了,哼哼,想不到这法子……挺有效。

    刘健等人则是楞楞地依旧站在东安门门洞里,一时无言,刘健觉得自己的脑子像是浆糊一样,这……陛下到底算是蒙混过关了,还是糊弄了自己呢?

    最后刘健苦笑摇头。

    倒是有宦官来报:“叶春秋在朝阳门外,尽诛倭使……”

    刘健却是完全没有诧异之色,只是沉默着,什么都没有说。

    叶春秋的那份奏疏,刘健是看过的,倭使凶残若此,任何人站出来为倭使说话,都有可能遭致非议,当然……

    这也是倭使自己找死,非要和叶春秋决斗不可,既是决斗,自是刀剑无眼,怪得谁来?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一本万利(第三更)

    叶春秋回到了家中,小睡了片刻,等他起来,家中已有不少人来拜访了。

    这些人多是一些宁波的同乡。

    宁波人饱受倭人之害,或许这大明朝其他地方的人对于倭寇和倭使的感触不深,可是这时代的宁波人却最是了解。

    其实在京师也有一些宁波人为官,平时这些宁波人形成乡党,有什么请托和走动,大多是在那些人的府邸中进行。

    可是如今,却更多人愿意往叶家来,这乡党的组织最是复杂,别看平时松散,可是一旦遇到什么事,却总能通过错综复杂的脉络将许多人串起来。

    出门在外,抱团是理所应当的事。

    叶春秋不喜欢这种人情往来,好在这时候叶景下值回来,便请诸人到厅中闲坐。

    倒是那陈瑾特意来见叶春秋,千恩万谢,叶春秋将他搀起:“不必多礼,不知你打算几时回乡?”

    回乡……

    陈瑾不禁尴尬道;“小人本在市舶司里负责采买,因为发生了这件事,小人四处状告,那市舶司里的上官命我不许惹是生非,见我置之不理,便将我革名……”

    叶春秋明白他的处境,其实地方官吏倒也未必就是冷血,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就是怕事罢了,现在陈瑾被除了名,叶春秋想了想,道:“你主要负责采买什么?”

    陈瑾道:“市舶司既负责接待使节,同时也要采买市面上的商货,与使节们交易,丝绸、瓷器什么的都有。”

    叶春秋是宁波人,对于这种朝贡体系很清楚,大明绝大多数时候是执行海禁的,可是对外贸易也并非没有,只是大多是通过市舶司来完成,一般藩国派出使节,都会带来各国的稀罕物,这就是传说中的‘纳贡’,而朝廷投桃报李,则大多会用等价,乃至于更丰厚的货物回报,这就名曰赏赐。

    虽然是披上了朝贡体系的外衣,实则这朝贡体系就是一场贸易。

    陈瑾在市舶司里担任的应当是供奉的职务,算是比较高级的‘文吏’,现在没了饭碗,叶春秋想了想,道;“不妨你跟着我舅父做事吧,我舅父在北运河那儿办了一个水晶作坊,你依旧负责供奉,采购所需的砂石和煤炭,这两日,你先安顿下来,银子够吗?”

    陈瑾听罢,怎么不感激涕零?忙是道:“够,够的,小人还有一些积蓄。”

    叶春秋便叫人请了舅父孙琦来,孙琦很多时候都在北运河的工坊里忙碌,听说叶春秋寻他,马不停蹄地赶过来。

    叶春秋向他说了陈瑾的事,孙琦没有多犹豫,便应允下来:“说起来,这采买的事是最繁琐的,一般信不过的人不敢托付重任,我也是初来乍到,且水晶作坊也是刚刚草创,许多事都得要我亲力亲为,实在是快忙不过来了。”

    然后,他看着陈瑾道:“陈兄也是宁波人?你我是同乡,既然你精于供奉之道,那么明日你就来水晶作坊,先熟悉一下情况。”

    陈瑾千恩万谢,这才告辞出去。

    这些日子,孙琦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等到陈瑾走了,他打起精神,脸上带笑道:“春秋,这水晶作坊的获利实在是丰厚啊。”

    孙琦兴致很高昂,将近来水晶作坊的买卖大抵说了,原来此前是水晶作坊的货物属于强行摊派,利用医馆的供货体系,将这个体系中数百的商人全部纳入进水晶镜和水晶玻璃的买卖之中,强行给他们供货,这些人也是担心医馆那儿不采购他们的货物,所以起初是捏着鼻子将这些水晶吃下。

    可是既然花钱采购了这些‘水晶’,若是就这么堆在仓中,不但占用库房,而且还是血本无归,这些人本就是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哪一个人背后没有极其复杂的政商关系?

    有的人索性拿这个去给人送礼,有的人四处进行推广,这数百个商贾,几乎成了当初南直隶和浙江布政司的书铺一样,成了水晶作坊免费的推销员,于是乎,市面上的水晶制品开始出现,许多人开始渐渐有了印象,方才知道这水晶的诸多好处和珍贵。

    另一方面,则是医馆里头,叶家在江南的十三个医馆同时推出水晶制品,本来这时代,琉璃就是奢侈品,可是琉璃多是五光十色,这水晶却是无色透明,是最好的镜子,也是最好的采光制品,那些持家的妇人们,还有那些闺阁里的小姐,顿时便喜爱上了水晶镜子,几乎只是刚刚上了货架,所有的水晶镜就销售一空,女医馆那儿,隔三差五的就修书来京师催货。

    陈蓉在诗社那儿,也专门介绍了水晶,还举办了一个关于水晶的诗会,录入了不少诗词,也是引起诸多人的注意。

    名气就这么打开了,对于富贵人家来说,无论是珍珠还是玛瑙,其实都不重要,只要配得上自己身份就可以了,这水晶看着也很稀罕,何况还有许多实际用途。

    乃至于一些富裕之家,竟是想用水晶玻璃来替换自家的窗户,一试之下,效果确实比这窗纸裱糊的门窗不知好多少倍,采光极好,又不必时刻更换,密封性更不知强了多少倍,最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东西在,也更能显出主人家的身份,这和藏在家里的书画和玛瑙不同,如此光鲜出众的东西,搁在这儿,但凡是登门来的,谁人不知?

    渐渐的……水晶在江南名噪一时,开始风靡起来。

    孙琦道:“现如今作坊日夜都在升炉炼制,良率也已提高了许多,匠人们比起初熟练得多了,就说这水晶玻璃每日的产量都在上升。哎……这水晶可比瓷器要挣钱多了,瓷器虽然价值也是不菲,可是造价却高得很,产量更是有限,竞争也是不小,而这水晶,不过是用一些最寻常不过的砂石烧制就可以了,产量亦是极大,而今这满天下,能生产水晶的也只有北运河的工坊,这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诽谤天子(第四更)

    看叶春秋露出了笑意,孙琦顿了顿,又接着道:“现在反而是运费花费比这水晶要值钱多了,好在托了关系,借用了漕船,这一个月来,各种预付的订单越来越多,这第一个月,就净赚了一万多两银子。”

    孙琦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么容易挣的银子,他而今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了一个商贾,对这各种成本、开销、净利之事最是清楚不过了。

    既然说开了来,他便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因而我就想着,趁热要打铁,这两月,得多招募一些匠人,除此之外,还要多建几个炉子,春秋以为如何呢?”

    叶春秋呷了口茶,徐徐道:“运营的事,甥儿也不是很懂,自然案首舅父自己来拿主意,倒是我这里有几个模具的改良之法,待会儿舅父带过去,请匠人们去试一试。”

    孙琦颌首点头,叶春秋又告诫道:“水晶的配方,其实迟早有一日会被人摸透的,可是这水晶作坊真正独一无二的法门却是在这高温熔炉上,只要别人的炉子达不到水晶作坊的炉子温度,就永远烧制不出水晶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