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当自强[重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女当自强[重生]-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莲接着说:“像毛茜茜爸爸他们正式工,都拿了好几万的买断金呢!他们这些人,一下拿了这么多钱,要是再有别的生计,日子就不会比以前难过,当然就更舍得花钱改善生活。这时候若是做生意,卖点吃喝,肯定比前两年有人舍得掏腰包吧。”

    她这话便是在上一世经历的基础上,说一半留一半了。既然在劝说两人听她的,那些因为下岗潮后找不到生计,越来越困苦的人家,孙莲自然不会提。不过说出来的一半也是真实,而且就她上一世所知道的,没有蹲在原来的坑里等死,跳出来另谋出路的夫妻店,很多都在这段时间里做得有声有色。

    孙莲拿毛茜茜家做实例,又是和孙志强一个厂的,两口子竟也觉得有些道理。但问题也是很明显的。

    “没个手艺,又能卖什么?”

    “你们觉得我寒假时烧的小龙虾怎么样?”孙莲眨眨眼。

    “还不错。”这大概算是夸奖。

    “我把菜谱写给你们,咱家就做小龙虾呗?”孙莲咬着筷子说,“我看的那本书上,就说小龙虾带啤酒是巴蜀那边夏天的夜市菜,专门做晚饭和夜宵生意的。现在马上五月,搞搞弄弄就夏天了”

    “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孙志强皱眉道,“你以为拿出去卖就是锅里烧好了端出去就行吗?”

    话虽说得严厉,但却不是让孙莲闭嘴。孙莲就知道父亲多半已经被她拨得有点心动,只是面子上,总不能真的听小孩子指挥。

    孙莲决定趁势再加把柴。

    “我是小孩不懂那么多,所以就想得简单。不过我觉得到时候烧虾子的佐料拿纱布包了,不让人家瞧见我们配方。这种复合型味道,一般人也尝不出来咋弄的。涂县这边还没见过卖这种口味的,咱们独一家多少能让人有新鲜感。”

    她笑嘻嘻说,好像自己就真的只是突发奇想而已。说完就继续吃自己的晚饭,不再继续在这话题上做纠缠。

    上一代的人很多都是死脑筋,而且做生意的成本也不少。三言两语想说动他们,不如给个方向让他们自己想明白。孙莲只是想让自己这一世的家境好过一点,不至于学业上遇到困难,父母就让她退学。但若是没办法做到,她也不打算耗费过多的精力在其上。

    不过大约是孙莲的话还是起了作用,又或者夫妻俩出去找活确实碰了不少壁,五月的第一个周末,王桂香来问孙莲小龙虾的完整配方。

    她不说要不要做生意,孙莲也不问,就干脆拿了作文本的纸,在上面写了需要的各种配料。除了最基础的麻辣小龙虾,她还额外写了小龙虾炒年糕。涂县人还是习惯吃主食,孙莲觉得自己加这一点也算是照顾本地人口味。

    菜谱里有很多香料需要额外买。涂县这边物资不够丰富,王桂香和丈夫大概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进城,两口子便一大早赶中巴进了谯城。

    父母都不在家,孙莲午饭就只能自己解决。

    冰箱里有前一天剩下的米饭,还有鸡蛋,还有一把苋菜。孙莲原本想简单炒一个蛋炒饭凑合下,看见材料后却动了别的心思。

    拎着录音机,又拿了两个鸡蛋进厨房。孙莲从面粉袋里取出半碗面粉,又从玉米面袋里同样盛出半碗。鸡蛋分离蛋清蛋黄,把蛋黄和两种面粉一起倒进面盆,用水搅拌成半流体的糊状。接下来就该把另一只碗里的蛋清打发。

    家里没有蛋抽,电动打蛋器这种高级货更是想都别想。不过孙莲上一世跟厨房师傅学过一种筷子打发绝技,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说是绝技,其实也就是个功夫活。就是先拿三根筷子夹在指缝里,以此模拟蛋抽,然后努力转动手腕,将蛋清一直打到硬性发泡的活计。如果用电动打蛋器,这样的两个蛋清大概两三分钟就能打到硬性发泡,不过靠手的话,孙莲打算跟它奋战一刻钟。为此她特意拎来了录音机,里面正插着五年级英语配套磁带。

    插好电源,点击播放,孙莲一边听着录音机里课本的朗读声,一边准备用三只筷子打蛋清。

    后厨的师父当初教她时,是要在蛋清里添加塔塔粉的。这玩意家里自然也没有,不过厨房台子上有白醋,孙莲记得这东西也可以稳固蛋清。然后是白糖,加完后便让筷子如摩天轮一般翻转起来。打了一会,等蛋清出现纹路后再加一次白糖,等再发泡一些有加入一次。

    孙莲对这个三筷子打蛋手法不是很娴熟,上辈子有蛋抽和电动打蛋器的情况下她也就随便跟着师傅练着当个玩。因此当她终于把蛋清打发到可以插入筷子时,英语磁带都放完了半盘。师父当年可是只用了十分钟,现在她的效率没有及格。

    而且老实说,她这会手腕酸痛,以至于有一瞬间她怀疑自己准备做平底锅松饼是不是脑抽。

    不过好在蛋清还是打出来了。孙莲分两次把蛋清和面糊搅拌均匀,然后从土灶上拿出平底锅放到煤气灶上。

    这不是以后常见的有涂层的不粘锅,而是王桂香拿来煎锅贴的铁锅。

    锅底抹油加热,然后倒进拌好的蛋糕液。小火慢煎几分钟,等一面煎出微微金黄色,再小心翼翼地翻面。这时候不能心急拿锅铲按压,而是要等它自己慢慢凝固。如此反复几次,一碗蛋糊最后煎出四个盘子大的松饼。

    孙莲从冰箱里拿了蜂蜜浇在上面,自己吃了三个。还剩下一个,她拿纱罩把碟子盖好,放在客厅的饭桌上。

    如果孙家夫妇回来得早,可以先尝尝这个。

33。生意经() 
孙家夫妇进了一趟城,回来后似乎下了做生意的决心。om听说是现在城里的活也不好做,那边下岗买断的员工更多。每天招工的地方都挤满了人,最终定下的就那么几个,剩下的都只能再等着下家。

    不过和孙莲想当然的找个铺面做大排档不同,孙家夫妇选择的是投入更少的流动摊。两口子保守惯了,根本不敢将积蓄全部投出去做生意。只是一时半会找不到更好的活路,城里的亲戚也说现在流行下海做生意,夫妻俩才决心一试。

    回涂县后,孙志强就从外面买了辆二手的三轮车,又找人在后拖车上做了活动架子。而王桂香则负责学习烧虾子。为了把味道做到最好,孙家连续两周每天晚上都吃小龙虾,吃得孙莲一闭眼,睡梦里都是小龙虾在她头顶挥舞着大钳子转啊转。

    时值涂小的期中考试,孙莲开口询问帮忙,孙家两口子却坚持赶她回去看书。

    这也是孙莲上一世,甚至是半年前都没得到过的待遇。

    搁在之前,两人都是觉得女孩儿总归是要勤快点的传统型父母,哪怕是孙莲不愿意他们也会使唤她帮忙打打下手。毕竟那时夫妻俩都觉得自己不指望女儿什么,只图她学习马马虎虎认得字,然后手脚勤快以后才能找个好婆家。

    但今日不同往日,涂小的老师们都说孙莲以后大有出息,弄得两口子也跟着期盼起来。

    尤其是其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让王桂香狠狠露了把脸。以前都是她坐在下面听老师夸奖别家孩子,听别家家长上讲台讲述经验。没想到这次竟然轮到自己,虽然站起来讲话时紧张到她结结巴巴,但那些坐着的家长哪一个不是看着她面带艳羡?而且结束后还有老师单独跟她谈话,话里话外都是她家女儿的聪明劲是涂小上上下下独一份的。

    “哎,可惜我嘴笨。”家长会结束都两三天了,王桂香还在给邻居感叹,“老师叫我起来讲讲小莲在家怎么学的,我哪会说啊,只得说都靠她自己用功回来一说,我家那口子还埋怨我,说我没给丫头长脸。非说期末家长会,他要替我去。你说一直以来都是我去家长会,他怎么就说要去了呢?”

    说着还做出埋怨的模样,只等着邻居接她的话茬。

    “那不是一班家长会,去了都是挨老师骂吗?管你在外面是做书记的还是当厂长的,孩子不争气,见了老师不都跟孙子样的低头挨训。”邻居果然不负她所望,一口一个笑道,“若是我家孩子也像你家小莲一样,我家那口子肯定也是抢着去家长会。om”

    “是这理。”几个妇人一起蹲水渠边摘菜,直说得王桂香心里愈发得意起来。

    相较起王桂香的得意,孙莲就没那么意气奋发。

    期中考结束那周,小乔老师还给她弄来份五年级的期中试卷。班里的几个老师都知道她在自学五年级课程,也各自放了上课时间,让孙莲趴在办公室里被围观着写了三份试卷。

    结果在老师眼里相当不错,每门课都在八十五以上,尤其语文更考了92分。只有孙莲自家知自家事――这个成绩就已经说明,她上一世在小学五年级时,成绩就已经下滑到八十分以下了。

    所以她愈发紧张起来,生怕自己的一点优势不足以弥补前世留下的窟窿。因此孙家夫妇表示不用她帮忙后,她便真准备不去管他们,全身心埋入课业里。

    然而五月底孙家的小龙虾摊位开张时,还是让孙莲不得不在意起来。

    两口子在三轮车后的货架底下放了满满一桶烧好的小龙虾,又拿铁盘在货架上铺了一层,看起来红红火火油光发亮,便半骑半推去了涂县菜市场边。那里每到傍晚都有大大小小的卤菜摊,还有跳着箩筐卖大饼馒头的,两人都觉得是做生意的好去处。

    然而第一天,孙家两口子只卖出去五斤多的小龙虾,摊子几乎无人光顾。

    第二天稍微好点,还有一位回头客,但合起来也没卖出十斤。

    第三天和第二天也差不多,虽然有些尝鲜的,但更多的是看一眼就走掉的人。

    好不容易烧出的小龙虾卖不出去,为了防止浪费,每天烧的量也越来越少。孙莲眼见两口子每天晚饭都来不及吃便推着车出摊,到了七八点回来还剩下一堆,终于忍不住跟出去看看两人的生意到底是怎么个做法。

    这一看,她也多少有了点想法。

    首先这地方,虽然人流大,但来往的都是买菜回家的人。小龙虾这东西,凉了总没有热的好吃,外带回去再放上一会,味道也就打了折扣。

    其次夫妻俩一辆三轮车,货架为了防蚊虫都是拿纱窗隔上的。这样虽然干净了,但离远却看不清里面红通通的是什么。

    再者当地人吃小龙虾一般就是干炒红烧,这时期巴蜀风味尚未风靡全国,对当地人似乎也没什么吸引力。

    最后便是两口子做生意的态度,虽然有客人上门时笑容满面,但其余时间便坐在摊位后,没有一点积极推广的迹象。

    孙莲等晚上夫妻俩回家,便把这些情况和他们提了下,没想到孙志强听完便拉下了脸色。

    “谁让你管这些事了?”孙志强拍着桌子骂道,“我和你妈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挣钱给你上学?不好好在家读书,掺和什么大人的事?做生意是你这个黄毛丫头能懂的吗?”

    孙莲被骂呆住了,也不知道自己一片好心戳中了父亲身上哪片逆鳞。她看向母亲,王桂香也只是给了她一个疲惫的笑容,显然心中也不是很好受。

    这便是被迁怒了。孙莲想可能是生意不好给两人带来了压力。

    “爸。”孙莲平了平心里的委屈,轻声细语地喊了声。像柔软的羽毛挠在人心窝里,好似拳头打进了枕头中,软软的使不上劲。

    孙志强叹了口气。

    “爸,我先前在新华书店蹭书看时,有看过人家说做生意的。”孙连撒谎道,“反正试试也不要钱,你要不听我说说?”

    她自然没读过什么生意类的书,但她上辈子给商场做营业员,有见过那么多形形摆摊开店的例子,这辈子自然要比许多人更有超前经验。

    “你说。”孙志强揉揉眉心。心想丫头虽小到底读书也知道点东西,就听来参考一下吧。

    “首先,咱家摊子选的位置。”孙莲拿出自己事前准备好的纸,上面拿铅笔画出了菜场附近的简易地图,“咱家摊子现在在大路边上,这边靠近菜场正门口,来往人多但都是买菜的。我觉得咱家其实把摊子往东门小巷这边摆摆更好,这块有几家小饭店,往里还有个卖砂锅羊肉串的棚户区”

    夫妻俩原以为这丫头只是小孩子异想天开,却见她准备的认真,说的也像是深思熟虑过的事情,少不得也认真对待了几分。觉得不妥处,还提出解释,一家子渐渐竟一同探讨起来。

    孙莲在和父母的讨论中才知道,东门巷口这边虽然有不少拍档小摊,但基本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都被人占好了地盘。孙家作为后来者,突然想在那里扎一个位置,少不得要和原来的那些摊主起冲突。

    次日,孙家的小龙虾没有出摊。孙志强找玻璃厂的熟人划了几块玻璃,又把扯上的货架拆了板材。终于把原来对外侧的纱窗改成了透明玻璃,这样一来,铁盘上的小龙虾便让人一目了然了。

    王桂香上集市买了一张折叠桌,几个塑料凳,等到星期五晚上,少见的一家三口一起出了次摊。

    这次出摊选在了菜场与东门巷界的路口,说好是两边都靠着点,说不好是两边都不靠。但这块区域本就不打,孙莲相信只要将东西推销出去,稍微拐弯多走个三五十米,大多数顾客还是愿意的。

    孙志强停好三轮车,王桂香便从车架上搬下挂着的折叠桌,又把纸箱板写好的招牌放到货架顶上。招牌上书“孙氏龙虾,巴蜀风味”,是孙莲拿墨汁写的,中规中矩算不上好看,只能说是干净醒目。

    不止如此,车停稳后翻开后侧的木架,又成了一个下放煤气罐上摆煤气灶的小平台。灶头上加着两口黝黑发亮的大铁锅,一副现烧现卖的架势。

    打得也便是这个主意。

    前几天铁桶里的小龙虾都是在家里烧熟后带来的,今天则是烧到五成熟便和汤汁分离放置。摊位一铺开,孙志强就麻利地打开煤气灶,铁锅烧热后从铁桶里勺了龙虾和汤汁出来。汤汁一接触滚烫的锅面,发出滋啦一串声响,麻辣鲜香裹着油烟水汽便向着路面四方铺散开来。

    “好香啊。”有路人停下脚步。“这是在烧虾子?”

    “着味道倒是没闻过。”也有人靠近了询问。“真是巴蜀那边的味道?”

    “是从巴蜀那边饭店买来的秘方。”涂县小,是不是本地人一眼便看得出。三口人在家已经商量好说辞,这会有人上来问。孙莲便像个小大人一样迎上去,摇头晃脑地说道,“巴蜀那边虾子跟我们本地烧法不一样,用料特别讲究。保准鲜香咸辣麻,五味俱全。”

    她说的可爱,周围人便笑问:“是不是真的啊?”

    “是不是你尝尝就知道啦。”孙莲也笑起来,“我爸说我家今天开张,马上第一锅就送大家尝尝鲜。”

    五成熟的小龙虾回锅加热,没一会就热气腾腾地出锅。此刻已经有人被香味和孙莲的推销勾起好奇上来问价,孙志强便一边嘴里招呼着客人,一边把第一锅小龙虾分别拿套了塑料袋的塑料碗盛了三碗,一大碗交给孙莲,两小碗让王桂香端了向着东门巷口的排档摊走去。

34。喜事() 
主动推销和现场制作的策略都起了作用,小吃棚户那边有人尝了送过去试吃的小龙虾后过来购买,菜场附近也有闻香而至买一点尝鲜的顾客。om因为要重新炒制半成品,三轮车前竟然渐渐围起了一小圈人墙。孙莲担心这些人拦着生意,便上去请大家排队。

    涂县这边可不流行买东西排队,有人觉得稀奇便跟着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