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真之事,朱载垕早就有所重视,这还得益于仲逸在王府做侍读时,二人反复说起过的此事,那个时候朱载垕还是裕王。
近水楼台先得月,说的一点都没错。
有了这层关系,仲逸的想法自然能得到皇帝准许,而且还予以支持:派十名锦衣卫校尉暗中保护他。
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没有人比朱载垕更关心此事,事关江山社稷,他当然愿意让仲逸‘走这一趟’。
原本林宗武想派英勇千户所的勇士暗中保护师弟,但有了皇帝钦命的锦衣卫参与,自然也就没有参与的必要。
在众人眼里,仲逸终究还是那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十足的‘文官’,长途跋涉,没有高手护送,岂不是要坏了大事?
先帝朱厚熜临终之前给他的那道旨意:可以到大明任何地方走走、看看,做一个无名无实的‘逍遥王’,到底是什么意思?
仲逸一直在琢磨此事:除了他本人外,还有谁会知道这道旨意?按朱厚熜当时所说:这道旨意可谓‘孤本’,没有备存,没有登记,只有那个盖大印的圣旨。
说是免死铁券,除了谋反之类的‘大罪’外,都可免死,但仲逸同样想过:自古持有免死铁券的,能有几个有好下场?
仅从此事而言,还无法判定朱载垕是否知道此事,因为女真事关北方局势,即便没有没有这道旨意,他照样会同意仲逸前往,或许与朱厚熜的那道旨意无关。
当然,也或许是有关的:正因为有了他知道了那道旨意,仲逸才可以随意到各处走走,仅是北方战事,他硬是以一个翰林院的侍读,做了监军。
或许,这一切又都是猜测而已。
除此之外,作为在翰林院的铁杆跟班,程默自然也是要随他一通前往的。
有他在,安全倒是其次,必定会有很多乐趣。
离京之时,仲逸已将女真一带的地形图备好,连同之前仲姝打探到的消息,他应是准备的相当充分。
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
第582章 一幅画面()
“黄沙城的战事,总算结束了”。
发出这一声长叹时,程默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懒懒的坐在马背之上,再长长伸个懒腰。
那怕同样的穿山越岭、长途跋涉,换个地儿后,起码连呼吸的空气都不一样:再也不用守城、攻城了
提起鞑靼,这段时间以来,真是够够的。
林宗武已带着兵马班师回京,大队人马向南而去。
根据二人之前商议的结果,仲姝已随师兄一起回京,此刻应该到了北直隶的地界了吧?
除了程默外,还有十名锦衣卫的校尉负责仲逸的随护,只是他们是在暗中保护而已。
临行之前,锦衣卫百户南栖原特意将这十人交到仲逸手中,并叮嘱了一句:“这都是过命的交情,这些兄弟非常忠勇,仲大人尽管放心”。
南栖原这话是发自内心的,不管是基于仲逸与他们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石成的私交,还是此次皇帝朱载垕亲自下旨,他都断断没有怠慢的道理。
毕竟,在众人眼里,仲逸只是一个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典型的‘文官’而已
漠北是初次光临,东北女真活动的范围,也是第一次来,仅是这种新鲜的感觉,足以令人振奋。
“仲大人,如今是夏日,北方自然清爽舒适,但若是到了严冬呢?”
程默骑在马背之上,开始杞人忧天起来:“反正偶尔来来可以,若是冬日久呆此处,我是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锦衣卫的十名校尉全部经过乔庄,与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不远不近的距离。
在外人看来,一前一后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路人,但仲逸却不会离开他们视线太久,这是锦衣卫的使命所在。
“我的默大哥,你是否能想象那样一副画面:冬日里,北风呼呼,穿着像个棉花包,驾着雪橇、抓捕猎物,众人围攻猛兽、涉猎野羊、野兔黄昏后,大家再一起结伴回家,整个天地都是一片白,一副天然的画面”。
仲逸似乎在憧憬道:“回到家后,还有自己的女人等着你,屋内炭火红红,鲜鲜的饭菜、暖暖的被窝”。
“还有,平日里你可以挖人参、乌拉草、鹿茸,穿貂皮、皮靴,这样的生活,没有体验是不会真正领略其中之味的”。
‘嗯嗯’。
经仲逸这么一说,程默似乎也立刻感觉到了那种洒脱与自在,不由自主的点点头,觉得自己太肤浅了。
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这样:“仲大人,你这重点应该是在‘暖暖的被窝’上吧?”。
无语
“仲大人,我们为什么要去东北呢?鞑靼的战事不是大捷了吗?大家都忙着进京领赏呢”。
这就是个十足的话匣子,和仲逸渐渐熟悉以后,程默再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也不会觉得什么叫——不好意思。
“难道?仲大人就不想在京城的各位夫人吗?”。
见仲逸还不言语,程默继续嘟囔道:“反正,我早就想了我那女人了,还有我的老娘、孩子”。
仲逸微微摇摇头,觉得还是要给他补补脑子。
‘知道女真一族吗?’。
仲逸向程默问道:“你不是在翰林院号称‘包打听’吗?平日闲来无事时,不也是翻阅过不少书籍吗?说说看”。
程默加快了脚步,赶上了仲逸的步伐:“这个,我只是对京城犄角旮旯的事儿门清,现在都离开京城这么远了,岂能知道这些?再说了,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来这里,早知道,该多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了”。
这话说的没错,对程默而言,他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仲逸去哪里?
如同此次北征,仲逸领了监军的差事,那么他的差事也就是和鞑靼对决。而去年在东南福建抗倭时,仲逸抗倭,他也就跟着抗倭。
这就是随从的属性,如同别人的影子,但他对这个差事乐此不彼:因为自从有了仲大人后,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随从,而是一个光荣而又自豪的——随从。
“女真在各朝称呼有所不同,而在我大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
仲逸只得向程默做起‘先生’的模样来:“至于后来嘛,有个叫努尔哈赤的人”。
咳咳,说到这里,仲逸突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双腿用力,倒是让马儿再次加快了速度。
‘等等我’。
程默也快马加鞭,急忙追了上去:“仲大人,你还没有说完呢,那个叫努尔哈赤的人,最后怎么了?他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事儿太大了,我也说不清楚,咱们还是赶路吧”。
仲逸不由的说了一句:“你记住,我们大明的北方之患,绝不止鞑靼、瓦刺、兀良哈”。
这么一说,程默终于明白了。
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听仲逸的意思,就是这个女真比鞑靼都厉害,而那个叫努尔哈赤的,也比铁吉台,甚至他们的大汗还厉害?
“仲大人,你不必担心,这事儿好办”。
好不容易追上了仲逸,程默见四下无人,竟语出惊人道:“你告诉我,那个人在哪里?凭我的身手,还有身后十名锦衣卫的兄弟,还对付不了他?”。
咳咳,仲逸一阵咳嗽,胯下马儿不知何故,竟然异动,同时发出一阵长长的嘶鸣,吓得程默急忙上前扶住他。
“我的默大哥,你是个人才”。
片刻之后,仲逸再次恢复神情,淡淡的说了一句:“算了,方才的话,就当我没说”。
其实,他多么想说一句:“努尔哈赤此时还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后面的事儿,着实无法说,说了你也不信”。
当初,在唐小丫告诉自己这些时,仲逸也曾百思不得其解,困惑至今,更何况是程默呢?
闲话闲说,权当打发时间了
“啪”,马鞭的声音,仲逸再次向前而去。
程默急忙追了上去,身后的锦衣卫校尉也开始加快脚步,匆匆跟了上去。
天色渐晚,前面就是一个关口,远远望去,有将士在把守、大明的将士
第583章 走走 看看()
黄昏时分、辽东、辽阳城外一带。
“站住,干什么的?”。
道路中间,临时搭建的哨卡,两名军士见到仲逸与程默后,立刻上前制止,并问询起来。
“你们这里,谁管事啊?”。
程默不慌不忙下马,慢慢悠悠、抑扬顿挫的问了这么一句。
此举不简单:若非见识过‘大场面’,或足够强的心里素质,是很难做到的。
守卫军士:??
凭借多年的把守经验,这两名军士应该能判断出来:来人不是个善茬,至少应该有些来头。
再看看仲逸同样气定神闲的样子,更是证明这一点:这二人不好惹。
“这位是我们百户大人,你们有什么要说,就向他说吧”。
见一名高高瘦瘦的中年男子朝这边走了过来,那两名军士立刻迎了上去
“原来是朝廷翰林院的仲大人,失敬失敬,职务所在,还请大人见谅”。
那名百户借助火光仔细看过程默递上来的东西后,立刻向仲逸解释道:“这都是都司衙门的命令,不过,现在仲大人可以通行了”。
辽阳隶属于辽东都指挥使司,辽东镇为军事重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总兵初驻广宁,朱载垕继位后,驻东宁卫,也就是辽阳一带。
辽东镇管辖长城东起丹东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近千公里,相当了得。
百户官居正六品,而仲逸这个翰林院侍读学士,也就是从五品的衔,算不得什么上差。
他之所以如此恭敬,只是仲逸此次奉了皇帝的旨意,朱载垕早已为他做好同行之便,完全畅通无阻。
翰林院的来头无人不知,尤其地方衙门官吏,非重大缘故,岂有敢得罪他们的道理?
逍遥王嘛,本就是到处‘走走’、‘看看’,岂能轻易被拦住?
“我们仲大人是奉旨出行,所以,我们的身份”。
程默收好包袱中的东西,还不忘叮嘱那名百户一句。
‘那是,那是,下官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那名百户望望四周,不由的加了一句:“要不要向我们千户大人禀告一声?或者卫司、都司衙门那边需要我们协助什么的”。
程默立刻白了一眼:“方才还说你都明白了呢,告诉那么多人,还怎么能完成差事?”。
那百户连连点头:“是是是,下官一时糊涂,多此一举,仲大人请,现在进城还来得及”。
众人正在言语间,却见身后锦衣卫人已缓缓赶来,把守的军士已经发现了他们。
“百户大人不必多礼,不到衙门叨扰各位大人,也是为免节外生枝,本官就是随便看看、走走,又有随从保护,无妨的”。
仲逸向那名百户说道:“前面不远处就是城门,还劳烦百户大人能带个路,城门口人多眼杂,就不劳各位兄弟再询问一遍了”。
那名百户连连点头:“对对对,还是仲大人所虑周祥,下官这便陪同大人前往,保证不会有人多问一句”。
“站住,干什么的?出示路引?”。
才走几步,却听他们身后再次传来了那两名军士的声音。不用说,他们此次盘问的,正是那十名锦衣卫校尉。
之后,后面很快没有了声音。
当仲逸再次回过头来时,却见那十人已离开哨卡,正朝这边赶来,只是为了免招人瞩目,才没有跟的这么紧。
果真是锦衣卫,莫说一个小小的哨卡,大明的大小衙门当中,有那个是他们进不去的?
只是苦了这些把守的军士们,遇到这些不明身份的锦衣卫,弄不好会丢了性命的
“烤羊腿喽,才出锅的炖羊肉,上好的酒、上好的肉、上好的配菜”。
“几位,这是住店啊,还是吃饭?暑气退去,岂能不来杯本店自酿的好酒呢?”。
“前门大院说书了,去听一段?花不了几个银子,还能得到一壶酒呢,这么美的事儿”。
进城后,已是晚饭时分,相比黄沙城,街上算是相当的热闹,夏日傍晚,尽管此处毫无那般酷热,但到处是乘凉的感觉,尤其饭后,大家总是想法设法找些乐子,来打发时间。
‘仲大人,我这算不算是有口福了?’。
接连二三的赶路,每到饭点程默总是不忘摸摸干瘪的肚子,外加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自从离开京城北上后,一直忙于打仗,如今来到这么一座繁华之城,总是要改善一下的”。
仲逸转身望望身后的锦衣卫校尉,二人走走停停,他们也只得跟着走走停停,真是苦了兄弟们了。
“行,今日就依你一次:酒肉管够,就捡最贵的点,不要心疼银子”。
仲逸指指装银子的包袱,向程默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是先找个落脚的地方,放好行囊,再洗漱一番,岂不是更好?”。
程默立刻跳下马,眼前就是一家不错的客栈,他早就等不及了:“那是翰林院大人的规矩,放行囊是真,洗洗就算了吧”。
“小二哥,拴好马,喂好料、饮清水,再开两间上房”。
不容分说,程默早已安排好一切。
“烤羊腿,要两只,羊汤一份,酒两壶”。
来到柜台,还未等上楼进客房,程默就开始点菜了。
这架势,俨然比店小二比还店小二。
“好好好,二位客官放心,上好的肉、上好的酒、上好的佐料,保您满意”。
店小二似乎看出了这个饥肠辘辘之人的心思,他特意说道:“二位上楼歇息片刻,饭菜马上就好”。
程默立刻掏出银子,大大方方道:“你爽快,我也爽快,银子先放着,走的时候再一快算”。
仲逸微微摇摇头,也没有责怪的他的意思。
试想,谁会想到这样一个风风火火、毛手毛脚的小子,是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随从呢?
该随意的时候,还得要随意一些才好,放开就好。
二人才被领进客房,楼下五名锦衣卫进了客栈,要了三间房。
考虑人多引人注目,另外五人在对面的一家稍稍逊色的客栈住了下来,相隔也就一条路而已。
“仲大人,这可是你说的,今晚酒肉管够,而且明日还是自然醒?”。
程默迫不及待:“我要睡到合不上眼睛为之”。
连这样的话都能想的出来,连日以来,战事频频,仲逸忙于守城、攻城,程默跑前跑后,着实累够呛。
仲逸刚刚擦把脸,不由的说了一句:“你尽管酒肉、倒头大睡,我们暂时就在辽阳城中,那也不去了”。
程默喜道:“仲大人威武”。
第584章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次日上午、大通客栈。
太阳懒懒的照在窗户之上,街上行人早已开始了一日的忙忙碌碌,而客栈中的程默却依旧在呼呼大睡。
总算是如愿了,昨晚酒足饭饱后,他倒头就睡,连外衫鞋袜都未脱。
除了均匀的鼾声呼吸外,这小子一动不动的姿势,一睡就是天亮,天亮又是一个多时辰。
仲逸很庆幸这家客栈装修的非常不错,房间也算宽宽,每人一间屋子,隔音比一般客栈强了许多。
否则,程默这鼾声简直就是失眠的必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