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有毒-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裁患毕壮隼次ЯΦ摹

    皇帝更是虚怀若谷,即便摄政王的提议也要征询其他大臣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充分尊重了朝廷规矩和大臣的脸面。

    可是吧,这事儿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味儿,怎么算怎么自己吃亏。明明是不愿意摄政王与皇帝往朝堂里多塞人,可这话愣是无法出口。

    叫嚣着北伐的是自己,让新军出征的也是自己,总不能再去阻止新军成行吧。那不真成欺君罔上了,当堂给打出去都没人会同情。

    “……”刘挚干脆都没抬头,还是别说话了,前面明显都是坑,还往坑里跳岂不是大傻子乎。

    “枢密院正缺此等大才,臣以为摄政王乃老成谋国之言!”安焘自打进了紫宸殿就没说过一个字,此时突然表了态,选边站队完毕之后继续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没辙啊,说起朝政来别人还能和摄政王掰扯掰扯,说起打仗真没脸张嘴。这些年新军是怎么建立的就别介绍了吧,说是朝廷的新军,其实就是王诜的私军。

    以一己之力行灭国之事,翻翻史书……眼都看瞎了也没找到类似的先例,但王诜做到了。和新军比起来朝廷的禁军就是个大笑话,和王诜比起来大宋将领更是笑话。什么武将世家,都该回家种地,别出来丢人了。

    至于说让新军将领入朝一事,安焘自知拦不住也不想拦。虽然说新军将领来了之后,第一个倒霉的有可能就是枢密院,但安焘觉得学一学人家的本事也无妨。

    食君俸忠君事,要是连本职工作都干不好,还处处提防不让别人干。这么做人品太差,不如辞官不做,免得挨骂。

    “安相虚怀若谷、求贤若渴,新军第一军军长王大判枢密副使,即日上任,领北面房、支马房、兵籍房,知兵部侍郎,掌库部,以便运筹北伐所需。属下主事、令史、司库等职自行上报摄政王批复!”

    赵佣终于笑了,以前都是假笑,这次是真笑。安焘的态度很好嘛,别老琢磨着如何与自己作对,怎么把事情办好才是合格的臣子。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朕看好你!

    “然渭桥镇、大名府工坊整治不利、连年疲废,无法为新军提供合用军械。故而调夔州路坑冶铸钱司监使高翠峰判兵部侍郎,领文思院、将作监,提点各路坑冶铸钱司。沿江修河制置主事王雄判工部侍郎,领少府监,提点各路修河、筑路、建桥之事。属下主事、令史、司库等职自行上报摄政王批复!”

    光安插几名武将进入枢密院和兵部就完了吗?差得远啊,好不容易找到个合理的借口把这些老臣拿住了,就不能白费力气,玩了命塞吧。

    也不是瞎塞,赵佣在钻空子的本领上也得学了老师的真谛。新军打仗靠的就是军械之利,所以渭桥镇、大名府工坊必须跟着动起来,造不出军械拿啥去打仗?

    枢密院、工部、兵部、各路坑冶铸钱司多头管理的弊端已经看得够不够了,不用再试。现在事急从权,皇帝委派专人专职重打鼓另开张很合理,高翠峰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知人善任也。

    至于说王雄是谁,王七也。相比高翠峰在朝堂中小有名气,王雄在民间的知名度更大。别的不聊,仅就浮沱河铁索桥、瓜洲镇跨江大桥、淮水大堤、运河船闸这些工程足矣说明其能力,当个工部侍郎专业素养足够。

    这两个任命依很快通过了,在场的几位想反对也没法张嘴。他们都知道皇帝有话等着呢,谁敢说个不字,皇帝马上就得笑眯眯的问:爱卿可有应对之策?亦或有更佳人选?

    蔡京就是因为举荐不当远窜成都府了,那还是皇帝的近臣,否则就得流放。谁还敢在这些需要真本事的职位上乱搞,结局怕是要比蔡京还惨。

    而且新军马上就要出征,谁也没把握能快速恢复生产。这个大地雷还是让摄政王的手下顶着吧,将来一旦出了纰漏也算个把柄不是。

    把柄?这些古人还是小看洪涛的狡诈了,他岂是能轻易把弱点示人的主儿。有没有渭桥镇和大名府工坊,新军的武器装备也够用。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建设,川陕四路和甘州的冶炼、铸造、机械加工产业已经比当初渭桥镇和大名府的规模大多了,再加上福建路那座主要以研发为主的工坊区。

    多了不敢说,全力投产之后,供应三五万新军打一次大规模战役没啥问题。要是再把民间的一些小工坊利用上,数量还能快速翻倍。

    洪涛之所以这么安排,根本不是指望朝廷能助新军一臂之力,只是打着北伐的幌子行变革朝堂之实。王大、高翠峰、王七进入朝堂之后,关键的不是他们三个人的要职,而是跟在后面的那些不太容易引人注目的中低职位。

    皇帝不是说了嘛,附属官员让他们自己去找,然后由摄政王批准即可上任。这些人有可能是几个,也有可能是几十个,来源必须是促进社骨干。

    现在殿前司和侍卫司已经被架空了,拿住了枢密院和兵部,大宋的兵权就没跑了,谁也掀不起风浪。解决了兵权,国防建设、国营工坊、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洪涛要抓的第二个重点。

    富民强国说起来麻烦,可骨子里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这四个字。古代社会不比后世,想玩经济,光靠民间折腾只能增加赋税,不把国营这个大窟窿赌上,有多少赋税就得办多少个叫好不叫座的亏本买卖。

    再厉害的耙子往回搂钱,也架不住家里有个没底儿的匣子。控制了工部和少府监、坑冶铸钱司,才有可能堵住这些大窟窿。

    高翠峰和王七就是去当塞子的,他们是大塞子,后面跟进的促进社骨干是小塞子。不用多,过个一年半载等他们熟悉了情况,这些政府部门里的大窟窿小眼全得被塞死。

    塞住还就拔不开了,谁敢硬拔谁就是被打击对象。没有了皇权庇佑,失去了兵权辅助,试问他们除了让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反抗吗?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这个结果吕大防、刘挚,包括苏颂和安焘都不太满意,但又找不出理由反对,只能捏着鼻子默认。

    只有章脸上一点不快都没有,表情反倒轻松了很多。眼见大局落定,廷议即将结束,还挺舍不得走,抢在皇帝离去之前出班奏报。

    “……章相有何事?”赵佣闻言把刚站起来的身体又坐下了,还看了摄政王一眼。

    “闻福建路特区一事还未选定主官,臣想应了这个差事,离开朝堂去做一些实事,还望陛下应允。”章等皇帝坐稳了才缓缓道来。

    

842 辞官(50票加更)() 
“特区主官!此事……章相乃福建路人士,怕是多有不妥。”赵佣还真被问住了,福建路成为特区之后计划要分为两个省,但分省的工作目前还没完成,遴选主官的事儿自然也就没开始呢。

    就算开始了,这个职位也轮不到章惇去做。倒不是说他不配任一地主官,而是他根本不在规划之内。特区这个事儿别说章惇玩不转,就算赵佣自己也玩不转。

    听上去仿佛挺容易的,弄个合作社、供销社,再把商路疏通疏通,当地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朝廷的赋税也就多了。

    可实际上真不是这么回事儿,不管是合作社还是供销社,再加上商铺工坊,那都是要有一大堆懂行的人手和好多相应机构辅助,还得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河流大川、气候产物来制定相应的政策,缺一不可。

    促进社搞了那么多年才摸索出一套经验,也不敢说放到什么地方都好用。放章惇去福建路任主官不是不可以,朝堂里的旧臣全走了才好呢,可去当特区主官真不成,那不是建设去了,而是捣乱的。

    “陛下,臣以为章相所言有理。我朝臣子要是都如章相一般愿意为朝廷出力做实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大宋江山社稷安亦!”

    赵佣也算有急智,马上想出个异地为官的规矩把章惇挡了回去,可章惇还没出言坚持呢,王诜突然起身插了话。不光没帮助皇帝一起阻拦,还站到了章惇一方。

    “摄政王此话怎讲?”赵佣是真蒙了,今天的计划里没这个节目,还带即兴表演的?

    “特区乃朝廷的特区、陛下的特区、百姓的特区,自然也是诸位臣工的特区。然此事初为时还有诸多非议,若是章相肯亲力亲为,不管成败皆可成为表率。至于说异地为官的规矩,臣以为大可不必在意。不是本乡本土的人,怎么肯出全力为家乡造福祉,臣以为可行!”

    刚开始洪涛也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章家兄弟做事如此干脆,前后不到二个时辰就拿定了主意。但也仅仅是有点意外,既然自己敢假客气,就不怕别人真实诚。

    福建路是吧?听了这个地名洪涛就知道章家兄弟打的是什么主意。没关系,有本事你们就全使出来,咱不用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呗,到时候孰对孰错一目了然。

    花一两年时间来说服章惇合算吗?洪涛觉得非常合算。这不是章惇一个人的事儿,他的所作所为会影响一大批朝臣的态度,还会影响章家以及福建中北部很多地主豪绅的态度。

    经济改革、工业改革、国企改革、基建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改革其实都不算太难,无非就是在国家高层里重新立规矩。

    但要是让广大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一下子接受新政,除非像甘凉路、银州路一般先实行军管,强行推平地方势力,否则会非常非常难。即便能成功,那也得用十年当单位来计算所需时日。

    假如有一些旧官僚士人能真的加入到这个工作中来,不敢说事半功倍吧,也会把过程缩短很多、让难度大幅度降低。

    但首先需要让旧官僚士人从心底认同新政,如何认同呢?光靠说是没用的,光靠刀子成本太高,高到政府有可能都付不起。

    最好的办法就是像章惇一样,把有些能力也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旧官员放下去实打实的干。通过每天的耳濡目染和亲身体会,不用费太多话就能心服口服,然后为新政所用。

    “……既然如此,待到福州路分省完毕章相即刻赴任吧。”赵佣到现在为止也没搞懂自己这位姑丈的心思,但他知道此时不是询问的时候,既然姑丈同意了那就放人。

    “启禀陛下,臣也愿和章相一起主政地方!”章惇还没来得及谢恩,章楶又站了起来,提出了同一个要求。

    “荒唐,堂堂当朝宰辅岂能如此儿戏!”吕大防本已心力憔悴不想再多言,章惇走了就走了吧。

    俗话讲树倒猢狲散,他一走改革派就群龙无首了,必定有一些心智不是那么坚定的官员会转投到自己这边,也不算太坏的结果。

    但章楶也要跟着一起走就太不正常了,难道说背后有什么阴谋?既然眼下琢磨不出阴谋何来,那就得反对。这也是为官的基本功,只要对头的伎俩暂时看不清就得马上反对,先搅合得无法成行,再回去慢慢琢磨得失。

    “吕相言之有理,一日中两位宰相请辞,难不成是针对朕!”赵佣也忍不住了,这些老臣是看着碍眼,但走也不能这么走,得我辞了你,不能让你炒了我。

    “陛下言重了,想来两位大人对特区一事多有疑虑,都想尽快印证一二,此情可谅。只是操之过急,不如这样,章楶先行一步,把朝中事务先交于章惇办理,待半年之后首辅再走不迟。”

    章楶一出头,洪涛就更加肯定了他们兄弟俩的用意。除了真想和自己斗斗法外,还想给皇帝找点麻烦,逼着自己食言。

    俩人一起走那是不可能的,朝廷里还又很多日常失去要处理,别想全回家享清福去。什么时候王大、高翠凤、王七他们把位置坐稳了、工作捋顺了,什么时候再放人。

    章家兄弟的事儿最终还是按照洪涛的意思办,等福建路分省完毕,章楶先去北福建省任高官。但走之前的工作一点不能耽误,全交给章惇担负,谁让你们是堂兄弟呢。

    “姑丈,他们兄弟都是当地人,章家更是浦城大族,放虎归山会不会反被虎伤?”等大家散了之后,赵佣终于得到了为何这么做的解释,也接受了,只是对章家兄弟不太放心,尤其是浦城章家。

    “陛下请把心放到肚子里,王总理在福州经营多年,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很透彻,当地还有新军驻扎,他们兄弟是聪明人,否则不会出此对策,谅也不敢鲁莽行事。臣倒是很愿意看到他们能把一省之地治理妥当,这不是个人与个人的义气之争执,而是为百姓、为国家造福。古人云殊途同归、达者为先,也说不定真有另一条路可以走通,暂且看两年不急。”

    洪涛知道赵佣怕什么,在后世人脑子里,什么福建、广州,甚至云贵高原都是繁华之地,坐上飞机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

    但在古人眼中,这些地方都是极其偏远、极其落后、极其蛮荒的所在,除了那么几座沿海城市之外,基本就没好地方了。

    要是当地官员勾结当地豪绅和少民一起作乱,朝廷必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鞭长莫及。南征一次所耗费的钱粮一点不比北伐少,轻则国库空虚,闹大了就得动摇根基。

    “若是以后的特区也有朝臣如此要求,朕该不该应允?”

    赵佣担心的还不止安全问题,特区计划他是了解的,只要川陕四路和福州路一做出成绩,下一步就还得有其它州县联名上书加入。

    不管当地官员想不想,这个名是签定了。到时候如果再有朝臣提出回家乡任职,准奏呢还是驳回?驳回的理由又是什么?

    “那就要看章家兄弟的本事了,如果他们真有牧民之才,有先例在前何乐而不为。陛下凭空多了一批有用之臣,也不是坏事。”洪涛觉得这不是问题,特区的推广不会太快,完全有时间观察效果。

843 帽子多了不嫌沉() 
“朕还是有些担心他们,这些家伙好事做不来,做坏事可是一顶一的能臣。到时候为了向上表功,在地方上增加苛捐杂税、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坏的可是我们君臣的名声!”

    赵佣没有洪涛那么乐观,他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连串可能发生的坏事,可最终的屎盆子全得扣在他这个皇帝头上。

    “嘿嘿嘿,臣恭喜陛下,您越来越像位明君了。”这件事儿并没经过事先商讨,王二也没有这方面的预案,但赵佣自己想到了,还想得这么长远、细致,洪涛由衷的替他高兴。

    懂得责任二字有多重、懂得为自己的名声考虑,就比很多只盯着权利、无时无刻不玩弄权术的皇帝强。

    “这些事瞒不住陛下,臣也不会让陛下被架空,坐在朝堂之上听他们粉饰太平。……说句僭越的话,臣这些年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坏事儿,其中也包括监察百官。但凡州府一级的官员,每三个月都会有详细考评。这本不是该由臣染手的权利,可新政初始,光有治国才干、手握重兵还不足矣对抗朝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陛下请放心,这些权利会逐渐交还朝堂,但前提是新政大定。”

    赵佣自己愿意进步,洪涛也不能溜肩膀,该撑腰的时候就得撑腰。可是有些事儿能做不好说,有些事好说不能做。你说你一个当臣子的把皇城司的活儿都干了,让皇帝心里怎么想?还有没有安全感可言?

    话已至此,洪涛还得和赵佣多交点底,尽量避免他多想。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洪涛早就预料到了这一步,自己和赵佣的蜜月期应该也就到此而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