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有毒- 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到凉王府,不管大官小官都觉得以前关于凉王的传闻必须有失偏颇,这位哪儿像传说中的那么不近人情,不光带着长公主出门相迎,还安排了丰盛的酒宴热情款待客人。

    吃好喝好之后再带着一位妾室、一名养女和几名家将亲自动手给各家各户接种牛痘,还男女有别,想得那叫一个周到。

    洪涛真是转性了?那是不可能的,他这么做只是不想和当地官府把关系搞僵。与其等着他们来找自己走后门加塞儿,不如主动出击博个好名声。

    在这件事儿上硬顶是很不明智的,又没有太大原则问题,自己不能和所有大宋官员为敌,该团结的时候就得团结,比如说现在。

    “凉王请放心,此事本该由下官出力,倒是让凉王与长公主如此操劳,实属失职,惭愧、惭愧!”知州在酒足饭饱之后还和洪涛攀起了交情,转来转去愣说和前前前任两淮路转运使张是同乡同族。

    张是谁呢?沈括的第二个老丈人。大家都知道驸马和沈括关系好,实在找不到理由和驸马攀关系,能和沈括搭上也能凑合。

    官场就是这样,大家都是人精,每个人外面全套着一层硬硬的保护壳,没点过硬的说辞,怎么好进一步联络感情呢。

    这不,感情联络上了,后面的事儿也就好办了。只要在扬州境内,接种牛痘的事儿就能得到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不光在各县设立牛痘接种点,还会派差役帮着维持秩序。

    由官府贴出告示向百姓宣传牛痘的功效,效果比做公开测试还管用。这样一来牛痘就等于获得了当地官方背书,本地百姓心中的疑虑基本也就消除了。

    “张大人过谦了,此事虽由本王起,但州府才是真正的推动者。替一方百姓消除病患,这份功劳是谁也抹杀不掉的,再让本州士人渲染渲染,张大人高升之日可待也。”

    洪涛就这么点目的,接种牛痘不能光靠浅予斋,必须要发动群众一起干,这件事儿获得官方认可与得不到认可效果完全不同。

    想让官府办事儿就不能光靠空口白牙的谈理想讲抱负,更别指望替他们家属加塞儿接种牛痘就能得到无限支持。

    等价交换,想得到后续帮忙就得拿出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利益。把普及牛痘接种的功劳分给州府以后,在这件大事件里就不再是凉王府独美,而是成了全体扬州官员的功绩。

    这些官员往往属于好几个派系,谁再敢出于其它目的加以阻拦或试图贬低,就得琢磨琢磨阻力有多大,值不值得为了恶心凉王或攫取财富和这么多官场同僚反目成仇。

    这就叫利益均沾,不管最终是否会引起朝堂里的党派相争,自己都能处于不败之地,任谁也抹杀不了王诜发明牛痘的功绩。

    百姓们也不会去朝堂里争权夺利,他们只会记住自己,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帮助的郎中、大夫,以及提供牛痘的牛牛们。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699 四川要倒霉() 
“莲儿来信了,她说思念民羽,想回来看看儿子……”

    但也不是一点麻烦没有,用亲儿子做试验证明牛痘管用的事儿比金牌急脚递的传播速度都快,远在大名府的莲儿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坐不住了,即便信里没说,恐怕心里也把自己骂死了。

    “看什么看,民羽不是好好的,这点把握都没有我能拿儿子小命逞能!糊涂,让夫人与她说明就是,不许回来。”洪涛心里明白可嘴上还不能服软,这事儿一旦承认了,莲儿恐怕真的得恨自己。

    “要不妾身去大名府把莲夫人换回来,那边我也不陌生……”周一日已经康复了,她也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伤口刚好就接替了西迪的秘书工作,成日在书房里整理各地送来的密信。

    “真的好了?”对于周一日洪涛还有别的安排,肯定不是大名府。但鉴于她生了三胞胎还动了手术,一直也没忍心外派。

    “好了就是好了嘛,就是肚子上多了一条伤疤,好生难看!”周一日也有些嘴不对心,说是难看,偏偏不隐藏,还解开扣袢打开旗袍前襟特意展示给丈夫看。

    “除了夫君,难道还要给别人看不成?只要我说好看它就是好看!”这女人是在向自己表功呢,所以洪涛得赶紧表示出坚决的态度,不能光用嘴说,得有实际行动,比如就在书房里苟且什么的。

    周一日确实要走了,但不是大名府,而是去四川!洪涛终于对这块国中之国下手了。

    四川,为啥叫四川呢?有人说是境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四条大河,古人把大河也称川,故而有四川之说。

    但四川境内还有沱河、培江、渠江,流域面积也不小,干嘛不叫七川或者六川呢?其实这个川不是川流的川,而是平川的川。

    在唐代设有剑南西川道和剑南东川道,简称两川。唐玄宗时又加了个山南西道,简称三川。

    到了北宋改道为路,以成都为中心的益州路、以梓州为中心的梓州路、以广元为中心的利州路、以奉节为中心的夔州路,简称川陕四路。

    从此之后才有了四川的叫法,也就是说四川的名字来自北宋行政区域划分,与河流没啥关系。

    为啥叫四川为国中之国呢,并不是说它不听中央号令自立为王,主要是从地理、经济、人文方面的一种比喻。

    在地理上四川地区就像是开封的皇城,北面的的秦岭和大巴山脉、西边的横断山脉、东边的巫山和武陵山,南面的云贵高原,把四川盆地围了个水泄不通。还像城门一样留着广元、巴中、雅安、叙永、万州、达州、巴中一圈出入口。

    在经济上四川更像个独立王国,它的茶、盐、铁在内部都不禁榷,很大一部分可以自由交易,但不能出川,就像出口差不多。

    再有就是铁钱和交子的流通,依旧只在四川境内实施,造就了与北宋各地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式,货币都不一样还不是国中国?

    文化方面巴蜀地区自古就与中原、东南沿海地区迥异,且战乱相对少、民间多富足,读书人相对多,造就了一大批巴蜀文人。

    太细节的方面洪涛也不清楚,一说文化他就懒得看。但有一样特别明显,就是巴蜀地区的赶考举子。他们次次都迟到,然后朝廷就得把考试延期,因为巴蜀的举子数量庞大,法不责众嘛。

    那这些举子为啥次次都迟到呢?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途遥远艰辛也算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

    巴蜀举子出川赶考,启程时间通常比其他地区举子早,但他们不是直奔开封考场,而是从家乡携带着大量货物,沿途一边走一边做生意。这玩意就没法控制时间,货物没卖掉总不能扔了,然后就迟到了呗。

    也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洪涛没敢贸然往四川地区发展。其实早在湟州担任经略安抚使时他就打过入川的主意,还计划过把连通川北金牛道的驿道修一修,但经过权衡之后觉得时机不成熟,又放弃了。

    解甲归田时也想过去四川发展,又把这个想法与苏轼聊过,想听听他这个蜀人的意见,结果被苏轼一个理由就给否了!

    这个理由就是朝廷不放心,以四川的地理特征,假若自己在里面偷偷弄出上万新军,只要把北面和东面进出的道路一封,称王也好称帝也罢,以新军的战斗力朝廷真没辙。

    四川境内物产丰富,从吃喝到盐铁啥都不缺,还背靠吐蕃各族可以获得外力相助。以驸马的能力和财力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发展起来,到时候来个凉王出祁山,估计比诸葛亮还利用,不用七次,一次就够了,哪个皇帝能吃得消?

    另外苏轼还说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事关王诜的家世。王诜的曾曾祖父乃大宋开国功臣王全斌,最大的功绩就是破剑门入成都灭了后蜀,还把后蜀皇帝连同孟氏家族全送到了开封。

    这是功绩,但也有遭人诟病的地方。王全斌和现在的驸马王诜一样杀人杀的太多,一路上杀了几万后蜀投降士卒,进入成都之后也不手软,生怕城内的几万降兵作乱,干脆也给杀了。

    所以西川各地对王全斌这个人很不待见,当然也不太可能喜欢王全斌的六世孙。且王诜也是恶名在外,甚至比曾曾祖父还盛,就算入川也尽量别往西川去,凑合在东川待着得了。

    但洪涛一直没忘了这块宝地,不去天府之国搅合几下怎么能称得上大搅屎棍子呢。这些年山川督查院没少收集四川的资料,还刻意结交了不少蜀商,通过他们间接了解四川内部的情况。现在洪涛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可以着手安排先头部队入川。

    想要把触角深入四川地区,贸然带着资金和项目冲进去效果不好。越是封闭的地区风俗习俗越顽固,不可能轻易接受外人带来的新鲜事物。想改变必须深入当地族群与他们打成一片,变成自己人之后才好施展。

    这个活儿洪涛干不了,只要他敢擅离职守进入四川,朝廷的金牌估计随后就得追到,根本不会给他发展时间的。

    派谁去呢?王二挺合适,不过她刚刚在福州开创了局面,势头很好,突然换个人怕是不美。

    王十七也不错,她祖籍就是奉节,本姓陈,乃药商之女。父母专门从蜀地往开封贩运药材,没承想患了重病,耗尽家产还是客死他乡,唯一的女儿无人认领才被送入慈幼局。

    但王十七学的是医,根本玩不转生意经,也不会横纵联合之术,派她回家乡认祖归宗可以,但除了能开办医馆和学堂之外,恐怕也起不到太多作用。

    最先入蜀打前站的人必须有大局观、能充分了解并执行自己的战略意图、并有很强的与人交往能力,至少不能畏惧官场那一套。

    “此事非妾身莫属!”周一日符合所有条件,且非常想去。

    她算看明白了,想在夫君心里有位置,整天守在他身边没用,生八个儿子也枉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独领一方干出点模样来。

    这还不是瞎琢磨,而是有迹可循。每次过节过年,或者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夫君总会先给远在凉州的富姬先留出一份儿。

    不是富姬漂亮,也不是她会伺候男人,更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她替夫君守着一大块产业且无人能替代!

    。

700 先遣部队(100票加更)() 
“把武强、王鑫和胡丑儿调回来跟你一起入川,其余人手由王十安排。成都府路盛产煤铁,其它方面还要你自己摸索。这些材料都是有关川陕四路的,拿着在路上多看看吧。”

    刚刚生完孩子,虽然身体恢复的不错,洪涛也舍不得让周一日远离,有她在身边自己可以省很多心。但能独领一方的人手就这么几个,不舍得也得舍得,顶多就是把人手安排好尽量为她分忧。

    武家、胡家、王家、彭家、秦家,这些从金明池时代就跟着驸马一起创业的工匠家族,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更新换代。

    从大名府开始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就顶了上来,接过祖辈父辈的手艺,不光没荒废,还不断学习完善创新,很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趋势。

    王大头的短枪大部分工艺都来自他的长孙王鑫,别看刚刚十七岁,可跟着爷爷学手艺的年头已经超过了两巴掌。

    他不光把祖父的手艺完整继承了下来,缺点也发扬光大了,做什么都精益求精,恨不得做把洛阳铲也要錾刻出点纹路来装饰。

    武强和武勇兄弟俩是渭桥镇熔炼、锻造工坊里的领军人物,现在洪涛已经不敢和他们白话熔铁炼钢和锻造工艺方面的问题了,三句话就得被问住。

    武勇去了福建路筹备枪炮厂,但那边缺乏高品质的铁矿,武强没有用武之地,正好让他跟着周一日入川。不指望能把攀枝花钢铁基地弄出来,好歹也能为枪炮厂提供足够的钢铁原料。

    胡丑儿就更牛了,他建造出来的反射炉、炼焦窑无人能及,出钢率和焦油收集率远远高于其他工匠。只可惜这家伙结婚晚,孩子最大的刚四岁,又不善言表,在带徒弟方面远不及另外几家人。

    有了他们帮忙,周一日遇到大部分技术问题都能解决,再辅以第二批和第三批儿童团,估计一时半会不会缺人手用。

    安全方面也有不错的保证,除了山川督查院之外,朱八斤的两个徒弟已经先一步入川建立供销社去了。

    黑涩会这个玩意发展起来远比正规组织快,好像全世界的混子都有共同理想似的,朱八斤没废多少力气,就和川东的同行一拍即合,打算共同经营化肥,还得垄断。

    来的最慢的就是王鑫,他要从福建路车船辗转再经海路,抵达扬子镇时已经进入五月份了。和上次跟着爷爷来一样,下船时他依旧抱着个漆雕盒子,洪涛从外形上就能看出来,里面肯定还是短枪,只是尺寸比上次的短枪又短了一些。

    “我去,这是翁翁的手笔还是你的?”想象往往没有现实精彩,当洪涛把盒子打开时也不禁有点吃惊,里面不是一把短枪,而是一对儿。

    两把枪一金一银,全部用了金银错工艺。就是在钢制枪身、象牙枪柄上刻出纹路,用金丝银丝填进去挤死,再把凸出部分打磨平滑。这样形成的金银纹路没有缝隙,就像长在本体上一样,非常漂亮还不容易掉落。

    让洪涛吃惊的不是精美的金银错工艺,只要是王大头出品再精美也有思想准备。而是这两把枪的尺寸,它们太小了,无限接近后世的五四手枪,就连遂发装置都一起缩到指甲盖大小。

    “回大人话是小人的!翁翁说大人想要更小的火枪以便随身携带,小人琢磨着以大人神威,断不会与人上阵搏杀,故不用发射太远,有二十步驱逐宵小足矣,不知大人可满意?”

    王鑫和王大头的手艺一脉相传,但本质完全不同。他从不到十岁就入了识字班,属于有文化、有见识的新一代工匠,表达能力强、理解能力也强,能做到举一反三,充分发挥想象力。

    “……嗯,威力尚可,不错、不错!来来来,一日,此物来的正是时候,拿着它们,平日多加练习,危急时刻说不定能保命。”

    光精美小巧没用,枪是用来杀人的,射程和威力才是重点参数。洪涛拿起盒子里的子弹试了试,除了依旧有烟雾之外效果还不错,三十米左右五中三。

    这次倒霉的是府门外停着的厨房箱车,箱体上多了三个痕迹。寸把厚的木板虽然没打透也被铅弹嵌入半寸深,对付轻甲和无甲目标伤害力足够。

    但洪涛不想要,它们太精巧太女人化了,自己还是用上次送来的短枪吧,没子弹了还能当榔头用。

    这一对儿小巧精美的手枪干脆转送给周一日,她孤身在外,即便有山川督查院和朱八斤的手下照拂也难免疏漏,多个自保的物件就多条命。

    周一日并没什么欢喜的,接过盒子转手就给了边上的王三。枪是挺好看,但大部分女人天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器物。

    “爹爹,金枪给周夫人,银枪不如让与孩儿……两把不好拿。”但有喜欢枪的女人,比如王三。她抱过盒子立马拿出枪往里装铅弹,还小声建议把枪重新分配分配。

    “不好拿可以让格朗做个皮套,像书包一般背挎在身上……”王三说的也确实有道理,手枪再小也是钢铁打制,拿在手上沉甸甸,又不能像男人一般插在腰间,不管穿襦裙还是旗袍都没地方揣。

    但洪涛有办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