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级大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级大人物-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南边的贵州,太穷,打过去也是得不偿失,暂时也不考虑。

    谢念诚想要的是云南和甘肃。

    云南矿产丰富,在谢念诚的记忆中,川滇边境地区的西昌、攀枝花有巨量的煤和铁,个旧有铜,甘肃玉门有石油。

    重庆那边的钢铁和煤炭,是不够发展所需的。

    因此,拿下攀西地区和云南、甘肃,就是谢念诚的战略规划中,这几年最重要的任务。

    玉门离成都有三千多里,但这已经是谢念诚能够想到最近的油田了。

    这个时代,中华还是一个“贫油国”,根本就不产油。但石油又太过于重要,没有石油,你搞什么装甲兵?空军?发展什么石化工业?

    根据谢念诚记忆,中华大地上克拉玛依、大庆、山东等地有大油田,可惜,这些油田比起玉门油田。更加的不现实。

    等军官们发言完毕后,谢念诚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你们的心情我理解,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盘踞在西康地区的刘武光余部。你们各自回去准备吧。”

    送走军官们,谢念诚找来了徐文长。

    “文长,我想了想。我觉得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战略忽悠局’。”

    “什么?”徐文长有些不理解。

    “文长啊,我们四川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如果被别人知道底细,那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我想隐瞒我们四川的实力,尤其是钢铁和煤炭这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以及军工产品的产量。”

    “总司令说的是。不过,‘战略忽悠局’这个名号太不好听了吧。”

    “今天我请你过来,是我有点儿拿不定主意,这个战忽局应该怎么设置,是由你来主管?还是交给特勤局或者机要局?”

    苏蝶和黄英杰本人现在都在成都。

    在谢念诚的授意之下。两局的职能虽有交叉,但还是各有并重。相对而言,黄英杰的特勤局更加重视内部,机要局更加重视外部一些。

    徐文长想了想,“司令,这个不需要交给我们的人。”

    “为什么?”

    “司令,但凡是说假话、编造谎言,那只能骗得了一时……您想想啊。这么广的涉及面,您交给谁去专门编造,那也编造不好。”

    “说下去。”

    “我的意思是。咱们呢,自己这边严格保密制度,把需要保密的数据全部设置好各种级别,谁泄露追求谁的责任,杜绝消息外传。然后呢,我们去资助那些反对我们的人。用他们的嘴,来达到司令您想要达到的目的。”

    四川政府和谢念诚是不乏反对者的。

    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手里,到底有那么多的人命。

    现在在省外各大城市的大小报刊上。都有不少人天天写文章诋毁四川的军政改革。不过,这些人的干货不多。

    想一想,假如四川这边派人给他们送去一些数据,说四川的工业改革是失败的,所谓的钢铁厂,根本自己就产不了钢,生产出来的铁做建材都只能造出危险建筑。

    说四川的农业科技改革都是假的,所谓亩产增加,完全是把几亩地的作物强行放到了一块田里。

    四川的革命军战斗力弱得很,德国送来的武器早就用完了,现在四川的部队,半年都打不了几发子弹……

    那么,那些人一定会如获至宝,在各大媒体上疯狂攻击四川。

    这样,四川在其他各省军阀和列强眼里,就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省份,自然也就不会对四川太过于防备。

    “妙计啊,文长,太妙了。”

    “总司令谬赞了、谬赞了,文长这些,只是雕虫小技,总司令的韬略才是真材实料,我对总司令的敬仰,那是……”

    “停停停,这件事就由你去和苏局长商量商量,一定要办好。”

    “是!”

    战略忽悠可不是一件小事。

    谢念诚记得,曾经有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就是被对手活活给忽悠瘸的。

    红色帝国的对手,兜里什么都没有,一会儿号称开发出了什么领先时代多少年的先进武器,一会儿派人在摄影棚取景拍摄个什么“登月视频”,一会儿又来个什么“星球大战计划”,害得红色帝国紧张无比,把国内的人力物力全都投入到重工业和军工上,最后活活把自己的经济玩儿成了残废并最终不战而溃。

    还有一个国家,在“某国政治*、民不聊生,遍地是火药、只缺个打伞的人”的忽悠声中,“崩溃”了三十多年,结果经济翻了几十倍,军力强大了几十倍。

    这些记忆,自然让谢念诚对战略忽悠这事儿上了心。

    川军未来几年要是打下云南,收复中南半岛,北边又打下甘肃的话,不同时进行战略忽悠,只怕是要过早遭来强敌!

    谢念诚这个恶趣味的名字,没有被采用,最后,在徐文长和苏蝶的密议下,机要局成里了一个“战略处”,处长也是个老熟人了:周星星。

    在日后多年的授衔仪式上,一枪没开过的周星星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这也充分肯定了战略处多年来立下的汗马功劳。

第一七二章 棘手问题() 
谢念诚定下扩张的第一步是打下西康地区,但直接攻打同为革命军控制的地盘总是不好的。

    西。昌和周围的地区,统称为大小冰山地区。

    在这方圆几千里的广袤土地上,尤其是在海拔高达三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没什么汉族人,居住的是上百万的蛮族。

    即便是西。昌一带,汉人也是少数,蛮人占多数。

    造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原因也很好理解,那就是这些山上既不适合农耕也不适合畜牧,加上海拔高,呼吸困难,汉人自然不会选择在这种地方生活。

    晴子把特勤局和机要局整理的大小冰山的资料送到了谢念诚的面前:

    冰山蛮族地区,还处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及一般劳动生产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的等级形式表现出来的。

    全体社会成员按生产资料占有和严格的等级和血缘关系划为“兹莫”、“诺合”、“曲诺”、“阿加”、“呷西”五个等级。

    “兹莫”,蛮语为“权利”之意,汉语称为“土司”,“兹莫”在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被“诺合”等级所取代。

    “诺合”,意为“群体”,是主人、主体、黑色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蛮”,是冰山蛮族社会事实上的最高统治等级,约占当地蛮族人口的7%,享有各种政治经济特权,是生产资料、土地和“阿加”、“呷西”的主要占有者,与其他等级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曲诺”,为白色之意。汉称“白蛮”,是被统治者中的最高等级,介于黑蛮与“阿加”、“呷西”之间,占人口的50%左右,人身隶属于黑蛮奴隶主。住在主子辖区,不得随意迁徙,每年要为主子服一定的无偿劳役。他们一般占有部分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少数富裕“曲诺”也占有部分“阿加”、“呷西”。

    “阿加”意为“门里门外的手足”,汉称“安家娃子”,占总人口的33%左右。无迁徙自由,全年绝大部分时间为主子服无偿劳役,主子可以整户的或单个的出卖“阿加”。“阿加”的子女可以全部或部分地被主子抽作“呷西”,一般有着极少量的土地及其它生产、生活资料。

    “呷西”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是被统治者中的最低等级,约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他们一无所有,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主子任意买卖和虐杀。主子为其配婚成家后即可成为“阿加”。

    所有被统治等级成员,皆被统治者称为“节伙”。“节伙”有被统治者的含义,过去被汉族称为“娃子”。

    冰山蛮族地区,没有统一的政权组织。除少数“兹莫”(土司)统治区外,“诺合”家支的统治起着政权组织的作用。

    家支具有原始氏族组织的特征,蛮语称为“楚西”或“楚加”。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由父子联名的谱系为纽带而联结起来的组织,每一家支有其共同的祖先和姓氏。

    冰山家支林立,“诺合”家支约100个左右,各“诺合”家支有较稳定的地域,家支间互不统属。家支没有常设的管理机构,但每个家支都有数目不等的头人。称为“苏易”和“德古”,他们阅历丰富。精通蛮族习惯法,善于排解纠纷。受人尊重。

    为了维护统治等级的血统“纯洁性”,统治等级与被统治等级之间严禁通婚及婚外性关系,对违犯者不仅要开除家支,甚至还要处以死刑。

    习惯法规定,各家支必须维护本家支的利益,并可为本家支的利益进行斗争,这种家支间的,有时甚至是家支内部的斗争,就是习惯上称的冤家械斗,其实质就是奴隶主之间争夺利益的战争。在冰山蛮族奴隶社会里,家支林立,冤家众多,械斗频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要修公路、铁路,那就必须通过这些蛮族地区。

    但是,如何改造这些蛮族?谢念诚一时间还没想到好的办法。

    局势的发展往往会推动人的思维,不等谢念诚去找蛮族人的麻烦,麻烦就先找到了谢念诚:四川的“筑路先锋队”出事了。

    在川内主要地区公路和铁路路基修的差不多后,由“四川省内的反革命分子”和“上海青帮反革命分子”组成的筑路队在革命军士兵的押解下,开始了从雅安到西昌段公路、铁路路基的修筑。

    革命军对筑路先锋队的管理还是很人性化的,虽然先锋队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可政府对他们还是管饱管暖,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评选先进。

    评上先进的人就自由了,选择回老家的,革命军发给工钱和路费;选择继续留在筑路队的,就将成为管理人员。

    胆敢捣乱、逃跑的,直接枪毙。

    在这样恩威并施的管理方式之下,这些前流氓地痞们个个成了劳动能手,让做惯了活路的普通工农们都自愧不如。

    这次革命军派他们在蛮区筑路,先锋队的人也很积极。

    结果,一只100多人先遣队在山区被蛮族袭击,只逃回了几个,据逃回来的人讲,这100多人中,少数不幸当场身亡,多数是被蛮族人捉了回去。

    被捉走的人肯定是给当成“娃子”卖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川内掀起了滔天的波浪。

    谢念诚控制下的四川舆论,一向是宣传大中华观念、淡化民族区别的,但这一次,针对蛮族的不利声音极大。

    有极端的皇汉分子甚至喊出:“向美利坚学习,杀光蛮子”的口号。

    皇汉分子们不光光是喊口号,甚至是组织了几千人的“志愿军”,从川内各地向雅。安开始集结,扬言要杀进大小冰山,拯救同胞。

    发生这样的事情,也给了四川革命军向大小冰山地区进军的借口。

    各部军官纷纷请战,最后,谢念诚选择了带领第二、第三军两个军和方面军警卫团出征。

    第一军的重装备,在还没有修通公路的大小冰山地带,实在是运动不便。

    几万部队到了雅。安一带驻扎后,谢念诚找来了当地和汉人杂居的蛮人,让他们进山传话。

    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是要求冰山的蛮族对“筑路队事件”给个交代,谢念诚提出的条件是无条件释放所有被俘人员和要求巨额金银作为赔偿。

    第二,是要求冰山蛮族登记户口,从此归四川省政府管辖。

    在当地汉人和蛮族看傻x的眼神中,谢念诚说完了条件。

    “这个汉人的新任总司令果然还是个孩子啊!”

    当地的汉人心想。

    冰山的蛮子们是那么听话的吗?如果真这么听话,几千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土归流?

    按照过去的惯例,汉人进了山,如果被蛮人擒获,那都是要给赎金才能放人的。你轻飘飘几句话就要蛮族放人,还要让蛮族人给赔偿金,脑子坏了吧!

    蛮族人的想法就更简单了。

    几千年下来,这些蛮族人有着自己的骄傲:山下是你们汉人的,可山里,是我们蛮人的!

    几千年来,汉军有多少次试图用武力征服大小冰山,可能汉蛮双方都已经记不清了。

    记忆记不清楚,可山上寨子里几千年来留下的人头骨,可是记了下来。

    那都是试图征服大山的汉人的尸骸!也是蛮族勇士武勇最好的记载。

    这些蛮族人上山之后,还是把话放了出去。

    山上的头人们听了,过耳便忘。

    大山的雄鹰们,什么时候惧怕过山外的猎人?

    你们汉人现在有火器又能如何?山高林密,你们的火器,还不一定有我们的猎刀和弓弩管用呢!

    到了雅。安,谢念诚让部队进行适应性的山地作战训练,而他自己,还在思考,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才好?

    谢念诚对反对自己的人,从来不会舍不得子弹。但如果让他下种族灭绝令,如美国白人屠杀北美印第安人、英国白人屠杀澳洲土人那样,他做不出来。

    也许是受了穿越前思维的影响,在他心里,生活在中华土地上所有的人,都是中华民族,都是自己人。

    可是,现在山里面的“自己人”好像并不这么认为。

    该如何是好呢?

    谢念诚在面前的白纸上不停写写画画。

    改造一个民族,在谢念诚的记忆中有这么些办法:

    其一,种族灭绝,如白人屠杀印第安人和土人。

    其二,宗教皈依,如从西边欧亚非接壤地传来的蓝花教,硬生生在中华大地把几千万汉人发展成了“蓝花族”族人。

    其三,强行迁移,如某红色帝国实行的谁不服管教,我就让你离开故土去千里之外。

    其四,精神抹杀,如某辫子民族强迫其他所有民族,“留发不留头”。

    其五,世俗化改造,某兔子集团试图用权力收买高层,用经济利益收买底下层的做法,效果似乎有喜有忧啊。

    到底该怎么办呢?

    谢念诚看着纸上的几个方案,有些犹豫不决了。

第一七三章 拦路虎() 
民。族问题,从来都是难以解决的。

    如果民。族问题中还掺合了宗。教问题,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还好,大小冰山地区的蛮族,没什么顽固的宗教信仰。

    大小冰山地区,之所以一直是蛮族的地盘,说白了就是这儿穷,蛮族大多半农半牧,畜牧以羊最为重要,特别是绵羊,牛马也比较多,农作物原以荞麦、燕麦、土豆等为主。山高林密,蛮族人和汉人的交往并不多,所以文化上的落后比经济上和汉地的差距还要大,现在蛮族人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谢念诚认为,这种地方,说白了其实并不适合人类居住,但如果想把这些蛮族人彻底搬出大小冰山地区,也不那么现实。蛮族穷是穷,苦是苦,但人家这样延续了几千年散漫的生活节奏,已经习惯了。你想搞经济改革,让蛮族人增加劳动强度,蛮族人不一定愿意。

    但谢念诚也不愿意看着蛮族就这样保持原始的状态。谢念诚不是什么“人权主义者”,但奴隶制社会的存在,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大小冰山,必须改变。

    但怎么改?改多少?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来自川内的官兵们,对到蛮族地盘作战,对这边与汉地迥异的风土人情都有些好奇,谢念诚也就让部队分头在雅。安到石。棉一线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